1. 事業單位,企業單位,國企,央企是什麼意思
事業單位:
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如學校等,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如醫院等,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企業單位:
一般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所謂「自負盈虧」意即:自己承擔虧損與盈利的後果,有一定的自主權。企業單位分為國企和私企。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私企就是屬個人所有的企業單位。
國企:
是指企業全部資產歸國家所有,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非公司制的經濟組織。不包括有限責任公司中的國有獨資公司。
央企:
在中國,中央企業通常指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督管理的企業。相對於其他一些國家來講,中國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范圍是比較窄的。國有企業長期以來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按照政府的管理許可權劃分,中國的國有企業可以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
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區別:
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劃分管理是我國特有的模式。企業單位是以盈利為目的獨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它的特點是自收自支,通過成本核算,進行盈虧配比,通過自身的盈利解決自身的人員供養,社會服務,創造財富價值。
企業單位的登記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企業單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企業單位進行勞動仲裁。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拔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國企和央企的區別:
央企都是國企,而國企未必是央企。國企是全國所有制企業的簡稱,包括央企在內。央企是中央直屬企業的簡稱,全國目前央企一共157家,都是各行業的領軍企業,例如中石化,中石油,中航等。
央企與國企上屬單位不同,為國資委直接管理,部分央企負責人是有中組部任命。一般國企有隸屬於地方政府管轄的,有歸口於中央其他部委的。簡單說,地位不同,有如部長與市長之差別。
央企多為規模超大的企業,看中國500強,上榜的國有企業,85%以上為央企,規模大,領導權利自然也大,員工福利應該也好。
央企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央企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都會明確主業,基本會成為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大有可為壟斷企業。
2. 什麼是國企、央企、事業單位
國企一般指國有企業,是指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央企一般指中央企業。
廣義的中央企業包括三類:
一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從經濟作用上分為提供公共產品的,如軍工、電信;提供自然壟斷產品的,如石油;提供競爭性產品的,如一般工業、建築、貿易。
二是由財政部、中央匯金公司直接管控的大型銀行,屬於金融行業,具體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三是由國務院其他部門或群眾團體管理的中央企業,屬於煙草、黃金、鐵路客貨運、港口、機場、廣播、電視、文化、出版等行業。
狹義的中央企業:
通常指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督管理的中央企業。相對於其他一些國家來講,中國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范圍是比較窄的。
事業單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根據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精神,事業單位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而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目前還新興了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和社會資本舉辦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中央企業十分重視在境外能礦資源、農業資源等領域的開拓,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央企業不斷拓寬境外經營覆蓋的區域,優化產品結構和業務經營范圍,投資方式、產品和勞務輸出方式不斷豐富,境外業務實現轉型升級。
在投資區域上,除繼續保持對亞洲、非洲等傳統市場的優勢,對歐洲、大洋洲的投資合作規模日益擴大。在投資領域上,逐步由貿易和對外承包工程,拓展到設計研發、生產製造、資源開發、物流和園區建設等領域。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和企業績效工資最主要不同點在於經費來源和保障。企業績效工資完全取決於企業盈利情況,根據企業的薪酬戰略及績效考核結果進行發放。
而事業單位則不同,事業單位根據單位不同類別,其績效工資的經費來源和保障有所不同,義務教育中小學績效工資經費來源主要由縣級財政保障,省級財政統籌,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及東部部分財力薄弱地區給予適當補助。
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所需經費,按單位類型不同,分別由財政和事業單位負擔,但事業單位的創收收入如何規定是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公益型事業單位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創收或提供公共服務也高價收費,這就偏離了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這些需要通過制度進行規范和安排。
3. 國企 央企 事業單位的區別
一、創辦目的不同
國有企業其目的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中央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而創辦的。
二、投資創辦人不同
國有企業是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既包括中央企業,還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資參與控制的企業。
中央企業是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
事業單位是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三、性質不同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
國有企業是指企業全部資產歸國家所有,收入和支出都是國家的,並且中央企業一定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不一定是中央企業
中央企業通常指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督管理的企業,規模超大的企業,領導權力比較大,福利待遇也比較好。
4. 事業單位,國企,和央企的區別
一、創辦目的不同
國有企業其目的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中央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而創辦的。
二、投資創辦人不同
國有企業是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既包括中央企業,還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資參與控制的企業。
中央企業是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
事業單位是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三、性質不同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
國有企業是指企業全部資產歸國家所有,收入和支出都是國家的,並且中央企業一定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不一定是中央企業
中央企業通常指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督管理的企業,規模超大的企業,領導權力比較大,福利待遇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