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35歲是一個人做事業最好的黃金年華,為何也處在一個艱難的人生階段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35歲確實是一個人做事業最好的年紀,當然這個年紀也會有很多壓力,我們說的這個壓力主要是集中在個人問題和家庭問題上。到了35歲的時候,很多人都已經成家立業了,這個時候不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一個人需要去照顧到整個家庭的生存和發展,同時一個人在30歲的時候也會經歷所謂的中年危機,雖然現在中年危機的時間已經明顯之後了,但是很多人也會出現提前的焦慮狀況,這就是導致很多人覺得這個階段特別艱難。
很多年輕的小夥伴總會覺得自己不夠成熟,包括很多未成年人總會想成為一個成年人,但是真當這些人的年齡到了35歲以後,他們就會發現,現在的生活其實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時也會有非常大的壓力,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像想像中那麼美好,我覺得這種落差是非常正常的,幾乎每一個人在這個年齡段都會經歷這樣的壓力和困境。
35歲是做事業的黃金年華。
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一個人到35歲的時候,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社會積累,同時也有了相應的工作經驗和做事能力,所以在35歲的時候,一個人做事業是非常有效率的,同時也非常有概率把事業做得成功,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35歲確實是做事業的黃金年華。
Ⅱ 40歲才幹到正處,還有前途嗎
40歲正處,也就是80後的縣委書記,你說有前途嗎。人比人氣死人,40歲正處級幹部,這是多少公務員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你竟然問有前途嗎?我覺得你要麼是在炫耀,要麼是在挑動公眾情緒。拋開這些不談,就事論事,40歲正處級幹部下一步會如何發展,咱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如果你是在國家部委機關 ,40歲正處級幹部真的不算早的,畢竟處級幹部在國家部委是最低層次的領導幹部,一個大學畢業生參加工作後,中規中矩的表現,一般在40歲左右能夠到正處級幹部,下一步好好表現,碰上合適的機遇,上副廳應該沒問題。即使表現不好,提拔個巡視員還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你是在省級機關 ,40歲的正處級領導幹部應該算是中層領導幹部裡面比較年輕的幹部了,在省級機關好好做,下一步提拔副廳級幹部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畢竟年富力強,發展前途還是很光明的。
如果是地級市及以下的機關 ,那麼處級幹部就是絕對的重量級人物了,市直單位的一把手,比如教育局局局長、發改委主任,對於縣裡面就是縣委書記、縣長級別的人物,每個人拿出來都是響當當的人物。能夠在40歲解決正處,也就是80後的正處,這絕對是進步很快的,80後的正處,絕對重點培養對象,下一步前途大大的好。好多公務員終其一生,也就在科級幹部徘徊,甚至科員退休的都有很多。
所以,80後的正處,前途是光明的,只是道路是曲折的,加油吧。
我看到很多55歲正科的人工作熱情,思想覺悟都比你高。就沖你這樣的覺悟水平,我認為你前途不大,跟你的年齡和職級無關
40歲正處級,感到沒有前途,正說明這人那是永遠沒有知足的。如果40歲現在是正局級,那你可能就在想和我同齡的有的人家都是地委級了,人總是看著那山比這山高。這么比你工作不代干好的,不會踏踏實實在本崗位工作。如果你真有能力,你就應該在你現有崗位努力工作,遇到伯樂的領導也會賞識認知的,至於能否提干那是另把是,不是每個人的仕途都是一帆風順的,機遇和能力並存。很多人40歲了還是科員科長那,所以人吶要有知足,在其位就要把工作做好。
這怎麼說呢,40歲已經干到了正處,本來你這樣提問,對於在體制內混的大部分人來說,是有點拉仇恨的。
至於有沒有前途很難下結論的,因為40歲你就已經到正處了,雖然說不算最有年齡優勢的年齡,但起碼算得上是人中龍鳳級別的了。
如果你的目標是省部級幹部,那希望還有,但是不大了。如果你的目標是廳級幹部,那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了。當然,前提就是別犯事,提個醒。
不過,凡事也不是絕對的。
我知道的一個人,2006年的時候,他36歲從一個大鎮的黨委書記直接當上縣里的常務副縣長。那個時候,他也是意氣風發啊。都說他最差也能混到個市長當。那時之前,全縣從來還沒有過這么年輕的副縣長,更不要說常務副縣長了。
2010年,縣委書記提拔當了副市長,他過度了3個多月的縣委副書記,然後當了縣長。
新的縣委書記是市委常委兼任的,大家都知道他可能會很快就當上縣委書記。結果是,幾個月後,縣委書記調到市裡當紀委書記,從省團委調了一個處長來當縣委書記,他又沒當上。
直到2016的,整整10年時間,從他當常務副縣長以來,經歷了4個縣委書記,才輪到他當上了縣委書記,直到現在。
可是,如今已是2020年了,他已經50歲了。最多,估計他也只能到市裡當個常委、或者副市長了。
做為39歲的我,馬上步入40歲,雖然沒有干到正處,但還是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我就簡單的談一下對此事的小看法。
首先,正處的行政級別就是正縣級,在國企中屬於地市級的老總,如果40歲干到這個級別是很厲害的,寥寥無幾,可以說是年輕有為了,值得祝賀!
現在,很多單位都有不成文的規定,以培養選拔年輕人為主,所以40歲就成了仕途的分水嶺,過了40歲就很難有升遷的機會,不過,大部分只是針對處級以下的官員,到了正處,40多歲升到廳級的也不少,更何況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其次,在工作中,40歲是一個人最成熟的時候,思想和心智都很沉穩和老練,已經到了遇事不經的年紀,也正是幹事業的最好年齡,更是有經驗有能力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你如果是正處級,真的是前途無量。
所以,40歲的正處級的幹部,往副廳級升職的機會很大的,繼續加油,不要棄壘,弱弱的問你一句,你如果40歲就是正處級了,你還會在這里提出這種無聊的問題嗎?
最後,我想說一句,無論40歲的你級別是否高低,也只是謀取生活的一種方式,也許等你50歲的時候,才會明白只有身體 健康 和家庭美滿才是最終想要的!
40歲才正處,基本廢了。我單位門口的保安,小學沒畢業,今年39歲,已經是保安處處長了。單位男女廁所,男女所長,均不到18歲,據說享受副處待遇。
前途肯定有,關鍵要看你的內心追求,是把繼續陞官作為前途呢,還是把造福一方作為前途呢?如果追求的是繼續陞官,可能前途不會太廣闊;如果追求造福一方,前途無限廣闊,直至你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劉友權40歲時,就擔任某地級市二本學院旗下二級學院的院長,是名副其實的正處。 劉院長為了二級學院的發展,搞創建、組織老師搞科研、與企業聯姻解決技術問題和轉化成果,申報 科技 創新基金…
專業出身的劉院長,自己手上有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還要搞課題和學術研討,我親眼目睹他,45歲時就滿頭白發。我見他退休前也沒有當到二本學院的副院長(副廳級)。倒是他自己在本專業內的建樹較有影響力,在55歲時,作為當地學術界的典型,兼任了本地級市政協的副主席(副廳級)。
要知道,這個政協副主席是學術界的唯一代表,而本地級市的人口是800多萬人。所以,像劉友權這樣的幸運者可謂是鳳毛麟角。但劉院長把二級學院發展的有聲有色,同時,自己專業的學術也頗有建樹,劉院長在任期間,工作嚴謹,率先垂範,他的內心是舒坦的。
就縣長、縣委書記而言,據我對我所在的地級市多年的觀察 ,通常在每屆中,會有一人升為市委常委,履職常務副市長或政法委書記之類的;最多再有二人升為副市長。佔比大約在25%左右。
像省廳內的正處能升為副廳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建議你還是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為自己的內心追求吧。
驚得火鍋一身冷汗!40歲正處,你是來炫耀的嗎?估計網友排著隊罵你。99%這是一個假問題。如果題主是真實的,你也是一個不稱職的正處,能問出這等低級問題的,建議上級找你談話。你這個年齡要感恩組織和群眾,要一心一意想著如何為民服務,而不是前途和錢途。
作為老HR,曾經在一家巨型央企工作過,40歲能到正處的,鳳毛麟角。全公司處級人員大約有2萬人,40歲的正處不會超過200人。同學所在的大部委,起步就是副處了吧,40歲能到正處實職的也不到10%。如果放在縣區一級,百萬人民的大縣,正處實職不到10人。你還想咋滴?你要飛呀。
如果放在五年前,40歲的正處更少。這幾年大力推進年輕化,拔苗助長了不少年輕人才,40歲的正處,才開始多起來。比如,有的地方規定,班子里必須要有一名80後,有的老地區規定班子必須有一名85後,在這種強力推動下,才增加了40歲正處的概率,如果按照正常發招規律,40歲正處,太難了。除非在大部委或團委崗位上,重要的實職崗位,幾乎不太可能讓你上去,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具體到你個人,要分三種情況:
第一,在地市以上的大機關,40歲的正處,怎麼能沒有前途,如果在實職一把手的崗位上,再升一級到副廳,成為高幹,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第二,在地市一下的單位,40歲正處,鳳毛麟角,基本上都是重點培養對象。如果在縣委書記這類重要崗位,升為副廳的概率,更大。
第三,在大型央企國企,正處屬於中層崗位,40歲正處,進步非常快了。比如,集團的部門處室負責人,集團二級公司的部門經理、三級分公司的正職,都是厲害角色。在某石油企業,正處就是一個大廠的廠長,有的要管幾萬人,產值幾百億。
如果你不好好做,只想著前途,不為企業發展著想,地方上不為群眾著想,我覺得你升上去也不是好事。建議你如果真的是40歲的正處,還是踏踏實實做好你的本職,帶領企業發展,帶領地方發展,別的不用考慮了。
四十歲干到正處是相當不錯了,但說前途嘛,是很渺茫的了。為什麼?
所謂「前途」,在政治上當然就是逐級高升至頂層的可能性大小了。按照正常晉升的年限要求,即使很順利也要到48歲以後才升到正廳,58歲才能升到正部,這都還不說一般要有黨的正職崗位上干一任才有機會晉升了,僅僅競爭就已經很激烈。若無特殊情況,那麼最多再升四級,而更大的可能是再升一級就到頭了,所以說前途渺茫。我認識一位可以說是升的最快的了,四十歲任副廳,四十二歲正廳,四十七八歲時已升任副省級,但此後就沒有機會再往上晉升了。
Ⅲ 一個男人,37虛歲,這年齡老嗎
一個男人,37虛歲,這年齡老嗎?我個人認為這個年齡不能說老,但也不能說不老。因為比37歲小的人多去了。而且三十多歲正當年。正是鼓干勁,大幹事業的嘉年華。37虛歲。這年齡不老。正是大展宏圖的黃金年華。
Ⅳ 40歲才幹到正處,還有前途嗎
40歲正處,也就是80後的縣委書記,你說有前途嗎。人比人氣死人,40歲正處級幹部,這是多少公務員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你竟然問有前途嗎?我覺得你要麼是在炫耀,要麼是在挑動公眾情緒。拋開這些不談,就事論事,40歲正處級幹部下一步會如何發展,咱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如果你是在國家部委機關 ,40歲正處級幹部真的不算早的,畢竟處級幹部在國家部委是最低層次的領導幹部,一個大學畢業生參加工作後,中規中矩的表現,一般在40歲左右能夠到正處級幹部,下一步好好表現,碰上合適的機遇,上副廳應該沒問題。即使表現不好,提拔個巡視員還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你是在省級機關 ,40歲的正處級領導幹部應該算是中層領導幹部裡面比較年輕的幹部了,在省級機關好好做,下一步提拔副廳級幹部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畢竟年富力強,發展前途還是很光明的。
如果是地級市及以下的機關 ,那麼處級幹部就是絕對的重量級人物了,市直單位的一把手,比如教育局局局長、發改委主任,對於縣裡面就是縣委書記、縣長級別的人物,每個人拿出來都是響當當的人物。能夠在40歲解決正處,也就是80後的正處,這絕對是進步很快的,80後的正處,絕對重點培養對象,下一步前途大大的好。好多公務員終其一生,也就在科級幹部徘徊,甚至科員退休的都有很多。
所以,80後的正處,前途是光明的,只是道路是曲折的,加油吧。
我看到很多55歲正科的人工作熱情,思想覺悟都比你高。就沖你這樣的覺悟水平,我認為你前途不大,跟你的年齡和職級無關
40歲正處級,感到沒有前途,正說明這人那是永遠沒有知足的。如果40歲現在是正局級,那你可能就在想和我同齡的有的人家都是地委級了,人總是看著那山比這山高。這么比你工作不代干好的,不會踏踏實實在本崗位工作。如果你真有能力,你就應該在你現有崗位努力工作,遇到伯樂的領導也會賞識認知的,至於能否提干那是另把是,不是每個人的仕途都是一帆風順的,機遇和能力並存。很多人40歲了還是科員科長那,所以人吶要有知足,在其位就要把工作做好。
這怎麼說呢,40歲已經干到了正處,本來你這樣提問,對於在體制內混的大部分人來說,是有點拉仇恨的。
至於有沒有前途很難下結論的,因為40歲你就已經到正處了,雖然說不算最有年齡優勢的年齡,但起碼算得上是人中龍鳳級別的了。
如果你的目標是省部級幹部,那希望還有,但是不大了。如果你的目標是廳級幹部,那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了。當然,前提就是別犯事,提個醒。
不過,凡事也不是絕對的。
我知道的一個人,2006年的時候,他36歲從一個大鎮的黨委書記直接當上縣里的常務副縣長。那個時候,他也是意氣風發啊。都說他最差也能混到個市長當。那時之前,全縣從來還沒有過這么年輕的副縣長,更不要說常務副縣長了。
2010年,縣委書記提拔當了副市長,他過度了3個多月的縣委副書記,然後當了縣長。
新的縣委書記是市委常委兼任的,大家都知道他可能會很快就當上縣委書記。結果是,幾個月後,縣委書記調到市裡當紀委書記,從省團委調了一個處長來當縣委書記,他又沒當上。
直到2016的,整整10年時間,從他當常務副縣長以來,經歷了4個縣委書記,才輪到他當上了縣委書記,直到現在。
可是,如今已是2020年了,他已經50歲了。最多,估計他也只能到市裡當個常委、或者副市長了。
做為39歲的我,馬上步入40歲,雖然沒有干到正處,但還是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我就簡單的談一下對此事的小看法。
首先,正處的行政級別就是正縣級,在國企中屬於地市級的老總,如果40歲干到這個級別是很厲害的,寥寥無幾,可以說是年輕有為了,值得祝賀!
現在,很多單位都有不成文的規定,以培養選拔年輕人為主,所以40歲就成了仕途的分水嶺,過了40歲就很難有升遷的機會,不過,大部分只是針對處級以下的官員,到了正處,40多歲升到廳級的也不少,更何況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其次,在工作中,40歲是一個人最成熟的時候,思想和心智都很沉穩和老練,已經到了遇事不經的年紀,也正是幹事業的最好年齡,更是有經驗有能力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你如果是正處級,真的是前途無量。
所以,40歲的正處級的幹部,往副廳級升職的機會很大的,繼續加油,不要棄壘,弱弱的問你一句,你如果40歲就是正處級了,你還會在這里提出這種無聊的問題嗎?
最後,我想說一句,無論40歲的你級別是否高低,也只是謀取生活的一種方式,也許等你50歲的時候,才會明白只有身體 健康 和家庭美滿才是最終想要的!
40歲才正處,基本廢了。我單位門口的保安,小學沒畢業,今年39歲,已經是保安處處長了。單位男女廁所,男女所長,均不到18歲,據說享受副處待遇。
驚得火鍋一身冷汗!40歲正處,你是來炫耀的嗎?估計網友排著隊罵你。99%這是一個假問題。如果題主是真實的,你也是一個不稱職的正處,能問出這等低級問題的,建議上級找你談話。你這個年齡要感恩組織和群眾,要一心一意想著如何為民服務,而不是前途和錢途。
作為老HR,曾經在一家巨型央企工作過,40歲能到正處的,鳳毛麟角。全公司處級人員大約有2萬人,40歲的正處不會超過200人。同學所在的大部委,起步就是副處了吧,40歲能到正處實職的也不到10%。如果放在縣區一級,百萬人民的大縣,正處實職不到10人。你還想咋滴?你要飛呀。
如果放在五年前,40歲的正處更少。這幾年大力推進年輕化,拔苗助長了不少年輕人才,40歲的正處,才開始多起來。比如,有的地方規定,班子里必須要有一名80後,有的老地區規定班子必須有一名85後,在這種強力推動下,才增加了40歲正處的概率,如果按照正常發招規律,40歲正處,太難了。除非在大部委或團委崗位上,重要的實職崗位,幾乎不太可能讓你上去,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具體到你個人,要分三種情況:
第一,在地市以上的大機關,40歲的正處,怎麼能沒有前途,如果在實職一把手的崗位上,再升一級到副廳,成為高幹,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第二,在地市一下的單位,40歲正處,鳳毛麟角,基本上都是重點培養對象。如果在縣委書記這類重要崗位,升為副廳的概率,更大。
第三,在大型央企國企,正處屬於中層崗位,40歲正處,進步非常快了。比如,集團的部門處室負責人,集團二級公司的部門經理、三級分公司的正職,都是厲害角色。在某石油企業,正處就是一個大廠的廠長,有的要管幾萬人,產值幾百億。
如果你不好好做,只想著前途,不為企業發展著想,地方上不為群眾著想,我覺得你升上去也不是好事。建議你如果真的是40歲的正處,還是踏踏實實做好你的本職,帶領企業發展,帶領地方發展,別的不用考慮了。
四十歲干到正處是相當不錯了,但說前途嘛,是很渺茫的了。為什麼?
所謂「前途」,在政治上當然就是逐級高升至頂層的可能性大小了。按照正常晉升的年限要求,即使很順利也要到48歲以後才升到正廳,58歲才能升到正部,這都還不說一般要有黨的正職崗位上干一任才有機會晉升了,僅僅競爭就已經很激烈。若無特殊情況,那麼最多再升四級,而更大的可能是再升一級就到頭了,所以說前途渺茫。我認識一位可以說是升的最快的了,四十歲任副廳,四十二歲正廳,四十七八歲時已升任副省級,但此後就沒有機會再往上晉升了。
看了這問,禁不住也想說幾句:
首先,恭喜題主!40歲就「干到正處級",這在體制內眾多人的努力奮斗中有但絕對不多,要講前途應該說成長晉升的機率還很大,為什麼呢,一是,40歲就已履職正處級,說明你有進取心同時也具備相應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到目前40歲也說明你應該是70末或80後的年輕幹部,離正常退還有慢長的20年,還有很長的奮斗歷程;
其二講,就體制內的公務員(幹部系列)或事業單位講,假若在縣鄉一級工作,40歲能奮斗到科級實職的幹部真的不多,畢竟職數有限,能晉升到縣處一級的更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可以說,絕大多數幹部只到退休也就是「非領導職務"類的一至四級主任科員。
當然,這還得看所在崗位的平台高低,如參加工作起就在省級機關或中央部委,那個人學歷、能力也肯定不低,這樣40歲任處級幹部的人也不少,且晉升空間也還很大,可這離不開個人的發奮努力和積極進取。
總之,人啊,不論從事什麼職業,不論任何職務,一定要把握自我,為民辦事,不忘初心,清正廉潔!
以上僅僅是個人的點滴看法。
Ⅳ 男人幹事業的最佳年齡
18歲到35歲 因為18歲以前還未成人 對事物的看法還未趨於成熟 到了18歲首先便有了法律上作為一個成人的資格 此時一些有志於創業或其他方面志向的人便可以著手於實干 而如果到了35歲在事業上仍然沒有明顯的起色 那麼之後也基本上沒有幹事業的能力了。因為首先是身體原因 35歲可以看做是人生階段的分水嶺 一旦過了35歲 哪怕外人聽了也不會認為你還是一個年輕人 而你自己也開始漸漸體會到身體衰老帶來的各種問題,第二是客觀原因 目前很多企業或事業單位在年齡上的直接或潛在要求就是35歲 這就好比是門檻 一旦過了35歲門檻便提高了 在事業的拼搏上無疑會增加很多困難,第三是心理原因 35歲的男人一般不會幼稚到剛想起創業 必然之前已經經歷過一番苦楚 可是吃了這么多的苦卻沒有得到自己要的收獲 心理必定產生消極想法 再綜合以上兩個原因造成的心理負擔 足以令一個很有抱負的男人銳氣盡失。所以我認為男人幹事業的最佳年齡段在18到35歲之間。
Ⅵ 怎麼誇獎干出事業的人
一般誇別人事業好的話,一般都是用事業有成之類的,或者是說你的人生真的非常的精彩。人生巔峰。
Ⅶ 什麼詞語可以用來形容「正處於干一翻大事業的時機」
風華正茂 ( fēng huá zhèng mào )
【解 釋】 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年富力強
nián fù lì qiáng
〖釋義〗年富:未來的年歲多.形容年紀輕,精力旺盛.
Ⅷ 年紀輕輕就有一番事業的成語怎麼說
年輕有為
【釋義】很年輕的時候就有作為了,形容一個人很年輕但是很優秀
Ⅸ 男人事業有成的年紀是多大,30歲和40歲
男人事業高峰時期應該在30歲左右,如果在30歲以前再不努力,不為自己的事業著想,過了30歲還一事無成的話,那麼這個男人的一生都廢了。
一、20歲左右沒有事業是非常正常的,況且20歲還有的還是男孩兒,就算有事業,多半是富二代。樓上也說了,事業跟年齡沒有太大關系,所謂「男人四十一枝花」,如果過了四十,男人還沒有事業的話,人生就已經註定,因為你半輩子都過去了,也頂多隻有十年的拼搏,五十以後就是老年期,早已過了事業期。
二、先成家後立業,那是對於有一定基礎和後盾的,比如富二代,或者父母有經濟基礎,可以先成家,再立業。先立業後成家,則相反,比如,家庭條件不好,一個人在外面打拚,沒有經濟後盾,一切都要靠自己,如果先成家,家庭帶來的壓力更加的讓你踹不過氣來,所以,如果你是一個人打拚,最好等有了經濟基礎時才考慮家庭問題,那時你再維持一個家庭會相對輕松。
三、30歲就事業有成了,就應該考慮結婚了,畢竟,你不可能一輩子都獻身給事業,那是很枯燥和寂寞的,組織一個家庭會讓你感受到家的溫暖,你工作的心情也會輕松不少。
Ⅹ 俗話說什麼年齡做什麼事那三十五六到四十歲該幹嘛
三十五六到四十歲, 這個年齡段可以說是人生的黃金期。
若從家庭方面說,孩子10來歲左右。父母也應該到了退休的年齡。教育孩子學習,成長,贍養父母,是要做的事。
從工作、事業上來說,工作事業都到達一個黃金時期,繼續保持現狀,還是更上一層樓都是要考慮和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