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金並軌後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一樣嗎
也就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並軌。養老保險並軌後,企事業單位職工實行同樣的養老保險制度,都需要滿足15年的繳費年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到相關部門辦理退休手續後,按月領取養老金。其實不管領取多少退休金,我們的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到2024年10月份採用新的辦法計發退休金也是相同的道理。
肯定是繳納的越多,領取的就越多。但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實行養老保險繳納2014年10月1日開始交納,退休時機關事業單位,老人和中人差別較大,所以機關事業單位中人退休養老金的計算,仍然按照老人的辦法,暫時執行。等中人辦法出來以後,對中人退休養老金實行多退少補。相對來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有完整的的人生職業規劃的,隨著工作時間越長,整個人生處於穩步上升階段。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
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法律依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服務規范》 第七條 待遇支付,社保機構應每月編制基金支付明細,並協調金融機構及時劃入參保人員賬戶。
社保機構對於終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參保人員,應按規定辦理注銷登記手續,按規定將個人賬戶資金余額一次性支付給參保人員或其指定受益人和法定繼承人。
參保人員發生按規定應暫停享受養老待遇情況的,社保機構暫停為其發放養老保險待遇。待符合繼續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規定條件後恢復發放。
Ⅱ 企業事業養老金統籌時間
我國企業員工的養老保險金最開始可以在2021年1月完成全國統籌。統計顯示,在我國退休職工已達3億,退休後養老保險金是她們唯一平穩的經濟來源,當然會十分重視養老保險金的統籌及調整。
Ⅲ 養老金並軌後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一樣嗎
一樣的,也就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並軌。養老保險並軌後,企事業單位職工實行同樣的養老保險制度,都需要滿足15年的繳費年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到相關部門辦理退休手續後,按月領取養老金。其實不管領取多少退休金,我們的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到2024年10月份採用新的辦法計發退休金也是相同的道理。〈br〉
其目的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雙軌制--企業養老金和事業養老金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現在的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們的呼聲很高一致要雙軌制並軌)。〈br〉
養老金並軌,指的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並軌。在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是不用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的,退休後卻能拿到比企業退休職工高很多倍的養老金,這有悖於社會公平。〈br〉
工齡,是每個職工的工作年限,在一定程度上能表明工作者的技能和業務熟練程度等,但對衡量養老保險參保時間起不到一點作用,事實上工齡與養老保險繳費也是不相關的。有的人工作時間雖然很長,可他沒有繳費,甚至連最低年限15年都沒有達到。〈br〉
【法律依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服務規范》 第七條 待遇支付,社保機構應每月編制基金支付明細,並協調金融機構及時劃入參保人員賬戶。〈br〉
社保機構對於終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參保人員,應按規定辦理注銷登記手續,按規定將個人賬戶資金余額一次性支付給參保人員或其指定受益人和法定繼承人。〈br〉
參保人員發生按規定應暫停享受養老待遇情況的,社保機構暫停為其發放養老保險待遇。待符合繼續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規定條件後恢復發放。〈br〉
Ⅳ 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最新消息
在養老金開始並軌之後,國家規定了10年的養老金制度過渡期,也就是說從2014年的10月開始,到2024年的9月為止。過渡期的實施也將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分為了三類。
如果採用老方法的計算金額比較高,就按照之前的方法發放。如果是用新方法計算出來的金額比較高,可以將新方法比老方法超出的哪一部分,按照下面的比例來發放:
第一年,也就是2014年10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員將會發放超出部分的10%;
第二年,也就是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員將會發放超出部分的20%;
過渡期末年,也就是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退休人員將會發放超出部分的100%。
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最新消息
Ⅳ 一年一年的盼,企事業已退休的老人什麼時候並軌呢
一年一年的盼,企事業已退休的老人什麼時候並軌呢?
實際上於2014年7月巳實行了〈並軌〉。只是制度上並了,而養老待遇並沒並。在〈並軌〉前,兩者之間養老金待遇平均相差一倍以上。近幾年雙方還執行原來的工資政策,盡管兩者近些年每年上漲養老金都按5%比例,機關事業退休人員基數高漲的就多,而企業退休人員基數低漲的就少,兩者差距越漲越大。這合理嗎?
並不並軌只是表面現象,實際把企事業退休金距離拉近才是關鍵,就說並軌了,還不能實現企事業退休金平等的,要有一段過渡時期,到那時也很難實現企事業退休金拉平的可能。
退休金高地享受著富裕生活,但是不去愛護自己的身體,每天大魚大肉的吃著,也不是什麼好事。企業退休金少吃著粗茶淡飯,相對壽命也長,不就攆上退休金多的事業退休金了嗎?知足為快樂,好好活著吧。
建議各地參考和實施江蘇省這些年的做法,就是讓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漲幅比事退人員養老金漲幅更高一些,這樣才能縮小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Ⅵ 2025年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完全並軌,還會有差距嗎
2024年以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養老金外表上沒有區別了,實踐上差異依然在!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並不會由於變革後就降低!
為什麼這么說呢?兩者的本質性差距在哪裡呢?
無論如何,最最少標明上統一了,還是給國度點個贊!
Ⅶ 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雙軌制並軌改革歷程
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雙軌制並軌改革歷程
經過2008年至2014年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將在今年有望並軌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雙軌制。
2008年初,國務院通過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和重慶5省市先期開展試點工作。
2009年1月,人社部公布了《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對這項改革路徑給出勾畫,但並沒有明確改革後養老金水平是否變化,只籠統提到要建立職業年金,沒有具體細節和收入彌補措施。由於相關人員退休待遇水平會大幅下降,因此阻力較大,所以配套政策始終未出台,並軌也未實際啟動。
2012年3月,雙軌制在全國“兩會”上引起代表委員們的關注和熱議,對當前的養老體制進行改革、取消養老金雙軌制的呼聲高漲。
2013年8月,原人力社保部副部長胡曉義明確養老保險制度最終將走向統一,目前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雙軌制”將並軌,在多年前對事業單位先行“動刀”之後,開始傳遞出機關、事業單位有關養老金的改革要“一勺燴”的信號。
2014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工作總體部署”中明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鼓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保險”。
此後,關於養老金並軌,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工作部署中,讓國民看到了養老金雙軌制有望在今年並軌的希望。
更多推薦:
2014年事業單位養老改革最新消息
2014年內蒙古包頭市提前兩年實現城鄉居民養老險並軌
2014年養老保險改革 民盼政有所為
2014養老金並軌最新消息:“破冰”在即
養老金改革最新消息:解決養老“三缺”是首要問題
Ⅷ 企事業退休金真正並軌時間
法律分析:每年養老金調整,都會出現企業退休人員「不公平」的呼聲。實際上,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從2014年10月份已經開始。但,對於已經退休的老人來說,可能永遠也不會並軌了。對於在職的人員來說,並軌後,事業單位的退休養老金該高仍然高,企業單位的該低也仍然低。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