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什麼支撐你在教育事業干這么多年

什麼支撐你在教育事業干這么多年

發布時間:2022-10-29 18:24:20

1. 盧安克在中國鄉村支教不要工資,是什麼在支撐他這十幾年光陰

盧安克在中國鄉村支教不要工資,而且還整整堅持了十年的光陰。我想之所以能夠讓他在這十年光陰中支撐下去,都是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以及回報大山裡樸素的人們。

作為一名德國人,他的行為讓我深刻領悟到了一句話,這句話便是“愛沒有國界和膚色的限制”。

這樣一位在異國他鄉支教的老師,而且還不計任何的回報,面對這樣的善行,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2. 江一燕作為一名演員,在鄉村支教11年,是什麼支撐著她堅持在做這件事

江一燕與大山的孩子們因戲結緣,然後就開始了長達11年的支教長跑。這十一年以來,每年江一燕都會抽出一段時間去大山裡支教。第一次和小朋友們見面,山裡的孩子對這個漂亮的陌生姐姐疑惑、羞怯、甚至害怕,但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處,江一燕的溫柔耐心,讓小朋友們把她當成了敬愛的老師和親切的姐姐。離開的時候,小朋友們泣不成聲,她上車以後,又打電話給她問她喜歡什麼顏色,想做一個禮物給她。

江一燕是一個熱愛生活、陽光積極的姑娘,就像她在歌里寫的那樣:「我不理想,我只做自己。」願這個善良的姑娘,永遠快樂。

3. 國家近幾年來在教育方面做出來的支持

自1897年清朝政府在上海創建南洋公學師范學院以來,我國教師教育歷經百餘年,從無到有、從不完備到逐漸成熟。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教師教育也經歷著快速的變革與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教育政策決定並推動著我國教師教育的步伐和走向。21世紀是一個創新的時代,未來十年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期,進一步推進我國教師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有賴於進一步的政策創新。
一、教師教育發展與政策創新的關系
教育政策可以簡單地定義為:「一個政黨或國家為實現一定時期的教育任務而制定的行為准則。」[1]教育政策對於一國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首先,從教育政策的定義可以知道,教育政策本質上是一種政治措施,它是「教育領域乃至社會領域中社會政治和教育政治活動的形式和結果,教育政策活動是社會政治行為在教育領域中的集中體現」[2],在現代社會,國家或政黨通過教育政策活動來規定、引導教育發展的方向和步伐。其次,教育政策活動的過程實際上是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及對教育領域內的各種關系進行調節的過程。教育資源是教育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資源如何配置、利益如何調整,依賴於國家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再次,現代社會的教育權掌握在國家手中,教育成為一項由國家支持的公共事業,國家通過「規定全面的教育政策和目標、制定教育發展規劃和計劃、籌措教育經費和分配教育資源、編寫和審定教科書、審批和設置教育教學機構等等來控制教育活動」[3],進而實現教育的發展。
教育政策的目的在於引導教育的不斷發展,這就意味著要不斷對原有的不適應或阻礙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因素進行改革,確立合理想、合目的、合規律的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與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進行合理的制度設計與途徑安排,它要求教育政策本身需要不斷的發展與創新,以適應社會、經濟等變化對教育發展提出的要求。具體來講,教育發展對於教育政策創新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育發展目標的創新性。教育的發展要求有明確合理的目標,這一目標較之原有目標必然具有更新、更高的要求。而教育發展目標的確立實際上是一種政策行為,通過合法性或合法化程序確立的教育發展目標即是政策目標,它必須具有一定創新性。其次,新的教育發展目標確立以後,為實現這一目標必然要求有更好的教育資源保障,這就意味著對教育資源要進行新的調整與組合,這種新的調整與組合又要求得到政策的確認與支持,因而也是對政策創新的需求。再次,教育的發展是持續不斷的過程,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會不斷遇到新的問題與新的矛盾,其中不少問題會提到政策層面並成為政策性問題,面對新問題、新矛盾也需要有新的政策解決方案。從更廣泛的層面上看,教育發展需要構建更良好的政策環境,這種政策環境應更加民主、開放,因而也更加激勵發展、創新的氛圍與特徵。綜上所述,教育發展與教育政策的創新有著本質的聯系,教育發展必然要求教育政策的創新,而教育政策的創新又緊緊指向教育的發展。[4]
教師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同樣需要教育政策的引導,教師教育的持續發展也要求教師教育政策不斷創新。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師教育的歷史發展與政策創新
我國師范教育自產生以來便因受到外界環境的不斷干擾而步履維艱。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恢復與發展,各級各類師范院校得以恢復和重建。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通過一系列促進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及其他綱領性文件,保障和推動了教師教育在法制軌道上不斷前進,促進了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推動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的實踐探索,在教師教育體系轉型、教師教育層次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教師教育體系由獨立封閉轉向靈活開放
新中國成立後,以前蘇聯師范教育模式為借鑒,我國逐步建立起了獨立定向的師范教育體系,為基礎教育培養了大批師資,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人力資源調節的市場化、義務教育的普及、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的推進,基礎教育教師需求從量的滿足轉向質的提高,傳統的教師教育體系也表現出獨立封閉的弊端,培養的教師學術性較低、缺乏競爭意識,難以適應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為了順應經濟社會及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我國及時調整教師教育發展策略,通過一系列政策創新引導教師教育體系由獨立轉向開放。1996年,國家教委頒布《關於師范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健全和完善以獨立設置的各級各類師范院校為主體,非師范類院校共同參與,培養與培訓相溝通的師范教育體系」,[5]指明了師范教育改革的方向。1999年頒布的《關於師范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幾點意見》又指出:「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獨立設置師范院校主體作用,同時進一步拓寬中小學教師來源渠道,鼓勵一批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培養中小學教師」。[6]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為了適應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對高質量教師隊伍的要求,「要加強和改革師范教育,大力提高師資培養質量。調整師范學校的層次和布局,鼓勵綜合性高等學校和非師范類高等學校參與培養、培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探索在有條件的綜合性高等學校中試辦師范學院。」[7]這一決定頒布之後,我國教師教育體系的開放化進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此後,在2001年《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2年《關於「十五」期間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2004年《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及2007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等國家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中都不斷強調變革教師教育體系的重要性,從法律與政策上明確了「構建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的改革發展目標,確立了「形成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性高等學校及其他非師范類高等院校共同參與的靈活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的教師教育發展的基本政策。這些政策的出台和實施,明確了新時期我國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與發展的基本思路與戰略取向,構成了我國開放性教師教育體系的合法性基礎。
(二)教師教育結構調整和層次提升
長期以來,我國師范教育體系由中師(幼師)-師專-師范大學(學院)三個層次構成,分別負責培養小學(幼兒園)、初中和高中師資。應該說,這一結構在一段時間內是符合我國國民教育水準較低、基礎教育規模龐大、教師缺口大基本國情的。然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人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我國教師學歷水平低、師范學校教師培養目標低、師范教育結構重心偏低的問題日漸凸顯,調整師范教育結構、提高教師教育層次成為教師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1999年頒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針對我國教師學歷水平較低的情況,提出要開展對現有的中小學校長與專任教師的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爭取「2010年前後,具備條件的地區力爭使小學和初中專任教師的學歷分別提升到專科和本科層次,經濟發達地區高中專任教師和校長中獲碩士學位者應達到一定比例」[8]。2001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正式提出:「推進師范教育結構調整,逐步實現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過渡。有條件的地區要培養具有專科學歷的小學教師和具有本科學歷的初中教師,逐步提高高中教師學歷,擴大教育碩士的培養規模和招生范圍。」[9]在這些政策的推動下,我國中等師范學校合理收縮並逐漸淡出教師教育體系,高師本科院校逐漸增加,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培養規模日漸擴大。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基本完成從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的過渡,部分條件具備的經濟發達地區已轉向一級師范的過渡。教師教育體系調整及層次提升政策的創新意義,不僅在於使得我國教師隊伍的學歷水平和專業水平有所提升,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更在於它優化了我國師范學校結構,推動了21世紀我國教師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三)教師資格制度的建立
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對教師實行的一種特定的職業許可制度,它規定著國家對從事教育教學人員的資格、學歷、能力等的基本要求,是提升教師素質,實現教師專業化的重要保障。教師資格制度在我國的建立是教育教育政策創新的又一大體現。
在教師資格制度建立之前,我國教師管理較為混亂,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入職資格缺乏統一標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沒有受到重視。隨著教師教育理論的發展和我國教師教育體系向開放性的轉變,教師資格法制化逐漸成為教師專業化建設的重要一環。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建立教師資格考核制度,對合格教師頒發資格證書」,由此建立起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的法律依據。而教師資格制度的正式確立,是在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對取得教師資格的標准和條件、申請認定程序、資格考試、在職教師資格認定、確認教師資格的機構及教師資格喪失的條件等做出詳細規定之後。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再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了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同年12月,國務院頒布《教師資格條例》及《教師資格認定過渡辦法》,對教師資格認定做出了操作性的規定,並開展對在職教師的資格認定工作。2000年,教育部在總結教師資格過渡工作和面向社會認定教師資格的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面向全國實施教師資格制度。
教師資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國師范教育百年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進步,體現了我國教師教育制度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它從嚴把教師隊伍「入口關」、面向整個社會吸引優秀人才從教、促進教師來源多樣化等方面保障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快了我國教師教育體系的開放化進程,是促進教師任用與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時,實施教師資格制度也有利於推動教師專業化和提高教師地位,實現教師隊伍素質和教育質量提高的良性循環。
(四)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進入21世紀,隨著知識經濟進程加快和教師專業化程度提高,要求教師不再僅僅是現成理論知識的接受者、傳播者,還必須是知識及教育活動的反思者、研究者和創造者。而且教師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還必須具有廣博的學科知識。與此同時,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從量的滿足開始轉向對質的提高,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和新課程全面推進。時代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都要求必須提高教師執業標准,革新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我國教師教育政策及時對這一要求做出反應,通過制定一系列新政策推動了師范院校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
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規定,「要制定適應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需要的師資培養規格和課程計劃,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加強教學實踐環節,增強師范畢業生的教育教學與終身發展能力。」2002年,《關於「十五」期間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加大教師教育專業結構調整力度,繼續推進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提高培養質量,培養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師」。此外,教育部還提出要研究制定《教師教育課程標准》,標志著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展開。在新的政策的推動下,各師范大學紛紛開展教師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形成「3+1」(即在接受一般本科教育時選修教師教育模塊課程)、「4+1」(取得本科學歷後再到教師教育機構接受專業訓練)、「4+2」(從應屆本科畢業生中直接招收教育碩士學生)等培養模式。[10]教師教育課程也從傳統的「教師教育課程」嵌入「學科專業課程」的設置模式轉向二者相對分離的獨立設置模式。這一變革順應了世界教師教育模式的發展趨勢,強調教師培養的「學術性」與「師范性」並重,體現了我國教師教育事業的創新性發展。
(五)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回歸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高校並軌招生、全額收費制的實行以及我國師范教育結構調整,教師教育體系轉向開放,師范院校面臨一系列生存與發展的問題。一方面,各師范大學(學院)為了增強競爭力,紛紛向綜合性大學方向發展,擴大非師范專業招生,這種盲目的綜合化導致師范性被淡化;另一方面,受高等學校全額收費,免費師范教育政策取消,教師地位相對較低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報考師范院校的學生人數下降,生源質量也越來越差,教師教育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被削弱的狀況。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國務院、教育部等國家相關部門於2007年重新制定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標志著我國教師教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創新。
2007年5月,在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176次常務會議上,通過了《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同年9月,部屬6所師范大學招收第一屆免費師范生。這一政策標志著我國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回歸,它的創新意義不僅囿於教師教育本身,更對整個教育事業乃至社會公平都具有重大意義。首先,它有利於扭轉當前師范教育的頹勢,引導師范院校準確定位,突出特色。其次,有利於吸引優質生源報考師范院校,將優秀人才納入教師隊伍,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再次,對於免費師范生「承諾畢業後從事中小學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免費師范畢業生,應先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二年」這一規定,有利於改變當前農村地區優秀教師匱乏的局面,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推進教育公平。此外,以部屬6所師范大學為試點進行師范生免費教育,有利於結合各種優質教師教育資源探索新時期師范生培養模式、管理方式等的改革與創新,推進教師教育的改革。總之,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回歸,是對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落實,是對教師教育在發展教育事業中的戰略地位的充分肯定,對於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推動教師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有著重大意義。
三、未來十年我國教師教育政策創新的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師教育已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面對新形勢與新挑戰,我國教師教育事業在不同領域上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教師教育體系在開放化的同時,免費師范生政策的實施又體現出回歸封閉式的趨勢;教師職後培訓不夠重視,缺乏經費保障,教師培養與培訓一體化程度不高;現代教師教育制度尚未形成,教師資格制度不健全,教師教育質量保障機制缺乏;高校教師培養與發展不夠重視等。
未來十年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期,如何深化教師教育改革,打破傳統師范教育模式中的阻礙因素,建立順應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要求,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適應並引領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的、成熟的教師教育模式,推動教師教育的持續發展,是我國教師教育政策要進一步研究和加以解決的問題。
(一)在堅持開放型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的長遠目標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混合型教師教育體系
歷史經驗表明,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狀況決定著一個國家教師教育體系的發展特點。當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矛盾為數量不足時,往往採取封閉型教師培養體系;而當質量問題成為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矛盾時,開放型教師教育體系則能發揮更明顯的作用。當前,我國城鄉教育還存在巨大差異,城鎮學校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教師專業素質的整體提高,而農村合格教師數量不足則是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問題。針對城鎮學校教師隊伍專業素質的問題我國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要堅持開放化教育培養的道路,將職前與職後、高師院校與中小學結合起來,而為了解決農村教師不足的問題則需要國家制定相應的教育政策進行鼓勵、引導。所以,我國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必須立足於城鄉二元結構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軌制的現實,把堅持教師教育逐步走向開放的目標與進一步擴大公費師范生培養有機結合,建立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混合型教師教育體系。
(二)以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高質量教師為目標,重構我國教師教育發展模式,建立現代教師教育制度
現代教師教育制度是以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為基礎,以現代大學教師培養制度為主體,以教師專業化為核心,以教師專業標准、教師教育機構標准、教師教育課程標准、教師教育質量保障標准為條件的教師教育者應該遵守的一整套行為規則[11],它是教師教育有效運行並實現其最終培養目標、保障教師教育質量的條件與保證。雖然我國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已有十餘年,但仍舊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教師資格認證標准偏低;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師資格考試;教師資格終身有效;教師資格認定許可權缺乏權威性與規范性等。因此,必須改革以教師數量滿足為目標的粗放式的教師教育發展模式,把我國教師教育的重心由應付教師數量短缺轉變為保障和不斷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素質和質量。以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高質量教師為目標,重建我國教師教育發展模式。為此,我們必須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新的歷史時期的我國教師與教師教育標准體系和相應的教師專業化的保障制度,建立現代教師教育制度,全面提高教師教育質量。
首先,建立面向新的歷史時期的教師標准和教師專業標准。包括普遍性的教師標准、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標准和各學科的教師標准,以及面向新時期的教師素質目標。其次,依據面向新時期的我國教師標准和教師專業標准,建立各級各類學校的多層次的教師資格標准、教學標准和評估標准,建立教師教育機構的資質標准、教師教育的課程鑒定標准、教師教育質量評估標准等。這是培養和管理高素質專業化教師的基本依據。最後,以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制為核心建立現代化的教師教育制度。包括:以教師資格標准為指導,建立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和教師資格再認證制度,實現教師的證書化管理和推進教師終身化的專業發展;以教師教育機構資質標准為指導,建立教師教育機構認證制度,以保障教師教育機構具有符合教師標准和教師專業標准要求的教育品質,適應未來我國教師教育機構多樣化的狀況;以教師教育課程鑒定標准為指導,建立教師教育課程認證制度,以保障教師職前培養、入職教育和職後培訓的質量。
(三)創新教師教育內容、課程及教師培養模式
從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歷史來看,目前發達國家教師教育培養目標已從技術型教師轉向研究型教師;教師教育的訓練方式由以知識、技能為中心的被動接受轉向以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為中心的主動參與和反思;教師職業發展性質也由半專業發展到專業化發展;教師教育的師范性與學術性由分離走向整合。[12]面對這種轉變趨勢,我國教師教育的內容、課程及培養方式也要不斷創新。首先,要摒棄原有的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育的「老三門」模式,代之以觀念新、內容豐富、針對性強、學生自由選擇度大的課程體系。其次,教師教育的「學術性」與「師范性」要並重,學科課程的學習要與專業課程的學習相結合,強調教師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培養。再次,要改善教師教育的教學方法,注重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增加教師教育實踐環節,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總之,要著重從教育理念、思想、教學手段、學科知識更新、教師專業能力提高等方面來培養和培訓教師。對於這一任務,需要教師教育政策加以引導和推動,從而以法律或政策的形式保障教師教育課程、培養模式等的創新。
(四)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加強教師培養與培訓一體化
「教師教育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教育和在職培訓的統稱。」[13]雖然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就提出了要建立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相銜接的一體化教師教育體系,但迄今為止,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割裂的狀況仍未徹底改善。當前,我國教師職前培養通常由師范學校或大學負責,職後培訓則由地方教育學院或教師進修學校負責,二者之間不僅缺乏溝通,且職後培訓機構與內容層次明顯低於職前培養,難以滿足教師專業的終身化發展需要。因此,必須通過制定政策引導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的雙軌制的改革,真正建立起職前與職後相互溝通、相互銜接的一體化的教師教育體系。另外,要特別重視教師職後教育的政府責任,完善教師培訓的政府經費投入機制,切實保障教師公用經費的3%-5%用於教師經常性培訓。
(五)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府由管理師范院校轉變為管理教師教育事業
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政府、市場和學校三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深刻變革,體現在教師教育管理方面,就要求政府必須轉變職能,對於教師教育的管理應從包辦一切的「直接管理」轉變為「間接管理」,從管理師范院校轉變為管理教師教育事業。
首先,要剝離師范院校與政府主管部門的附屬與寄生關系。改變政府直接管理和包辦師范院校的狀況,實行政府主管部門對所有教師教育機構的全口徑的事業管理;賦予師范院校和舉辦教師教育的機構以更大的辦學自主權,使之成為面向社會和市場自主辦學的教師教育實體。其次,要轉變政府職能。改變政府是唯一的教師教育供給者的狀況,使政府由唯一的教師教育的提供者,成為教師教育的管理者、質量評價者和監督者。政府應主要負責制定教師教育的政策、提供質量評價標准和相應的制度安排,對教師教育活動實施全程監管,保障各類教師教育機構之間的公平競爭,對教師教育中的弱勢群體如農村教師的教育培訓給予保障等。再次,要改革教師教育的投入方式,實行政府撥款、學校自籌、學生繳費的教師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對教師繼續教育的成本實行政府、教師任職學校和教師本人三方分擔機制。實行新教師獎學金制度、教師「培訓券」制度,在繼續教育方面給予教師個人一定的選擇權;同時還要完善教師教育的政策與制度建設。政府要強化其服務意識與責任意識,不斷推進教師教育的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建立現代化的教師教育制度和政策支持體系。
(六)關注高校教師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教師教育主要強調為培養培訓基礎教育教師服務,而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則一直受到忽視。目前我國高校教師,特別是高校青年教師的社會地位、生存狀況、職業發展等諸多問題令人擔憂。[14]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鍵環節,如何解決這一教師群體的職前、職後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態,促進高校教師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也是未來教師教育政策創新須予以關注的重點領域。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政策學》,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15頁。
[2]劉復興:《教育政策的價值分析》,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3年版,第38頁。
[3]勞凱聲:《教育法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6頁。
[4]張樂天:《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政策創新》,《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5]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師范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1996),http://vip. 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 SLC. asp? Db= chl&Gid=19668. 2010-4-23。
[6]教育部:《關於師范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幾點意見》(1999),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9/ 206007199901. html. 2010-4-23。
[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http://www.moe.e.cn/edoas/website18/ lev el3. jsp? tablenam e= 208&infoid= 3314. 2010-4-23。
[8]教育部:《面向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999),http://www.moe.e.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208&infoid= 3337. 2010-4-23。
[9]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1),http://www.moe.e.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 825&infoid= 7335. 2010-4-23。
[10]梅新林:《聚焦中國教師教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年版。
[11]教育部:《關於「十五」期間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2002),http://www.moe.e.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 tablename= 126&infoid=1006. 2010-4-24。
[12]朱旭東:《我國現代教師教育制度構建》,《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年第4期。
[13]劉復興:《我國教師教育的轉型與政策導向》,《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14]陶學文:《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政策實施十年之回顧與反思》,《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年第2期。

4. 現在的教育體系中,是什麼信念支撐著老師的無私奉獻

老師是花匠,也稱之為人們生命的技術工程師,立德樹人,勤奮的投入。老師為社會主義社會,基礎教育無私的奉獻,言傳身教,敬業愛崗,把自己博學多識的專業知識,教授給自身的學子們。為國家塑造有用之才,老師的默默耕耘,換得滿園春色芬芳。老師是火源,引燃了學子的心靈之火,描繪著人生永恆不變的理想化!老師這一領域,一但挑選進到,忙碌的工作中接二連三,尤其是班級管理方法,說父母並不是,說老師啥都操勞,學員擺脫學校大門若有急事,某些人民群眾還討論這也是X老師教的,好事兒不提,有毛病就怪老師,老師是跳入大河洗不幹凈,僅有踏踏實實干自己的工作中。

挑選老師領域人無論以往也是如今,大部分或是由於學生就業與生活的須要而進行的挑選相對性別的行業老師工作中相對穩定,雖然新員工入職時薪水較為低,但會伴隨著工齡的提升有一個持續公司增資的全過程。很多人挑選文化教育也與個體的家庭情況和服務平台有一定的關聯,在沒更強的選取的條件下,文化教育或是較為妥當的。尤其是一些女生,工作中純粹平穩,在未來家庭生活及其育兒教育等領域全是有益的。進到老師領域後,在沒有關系和情況的情形下,難以有其餘的挑選並且伴隨著年紀的提升便會發覺,干老師時長越長,便會越封閉式,越傳統。即使有好的機遇擺放在面前,一般也不會隨便挑選換工作。並且老師的工作會伴隨著年紀的提高而掉價,別的領域的工作能力基本上就在慢慢缺失,這樣的事情下,僅有將工作中堅持不懈,即使清苦也不會有別的的的挑選。

5. 為什麼教育事業需要國家的財政支持

當今世界的競爭,實際是人才的競爭。大多數國家都把科教興國作為國策,教育肩負著歷史的重任。 教育投入是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是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公共財政保障的重點。
國家財政支持教育事業,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推動教育優先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履行公共財政職能,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項緊迫任務。

6. 是什麼支撐你努力工作,是理想嗎

如今的時代,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似乎無形中像一層烏雲一樣籠罩著人們,工作一定很累,生活一定很不易,每天醒來卻又不得不去面對,去承擔起一些什麼。如此這樣,那麼是什麼在支撐著你即使工作再勞累辛苦,生活再坎坷不易,依然能在每個陽光灑滿房間的早晨,滿懷期待和動力去迎接新的一天,還能樂在其中。

看過一段話說,人一輩子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去爭取的時候。細細品味,很有感觸。第一次長大是讓你知道,自己並不是像在家裡一樣,所有人都去保護著你,不讓你獨自面對任何有可能有危害的事情,生怕你受到一點點傷害,但離開家獨自生活,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你不得不讓自己強大,強大到能一個人面對所有復雜棘手的人和事,波瀾不驚;第二次長大是讓你知道,我們要正確認識看待我們自己,並不是我們一定要去改變世界,拯救人類,凡事要量力而為,量力而行;第三次長大是讓你知道,這個世界可能有太多我們可能無能為力的事情,但如果不自暴自棄,而是勇敢的通過腳踏實的努力去為此爭取,回過頭你會發現,你追求爭取你想要東西的過程可能比結果更美好,更真實,更讓人安心。

最近半年來,突然想結婚了,以前總覺得自己還小,對於結婚沒有什麼概念,也沒有做好准備,精神上物質上都沒有。但最近半年來,覺得自己又穩重踏實了不少,不再狂妄張揚,凡事低調平穩,覺得自己做好了去結婚成家,承擔起我未來家庭的准備,即使如今的自己沒房沒車沒存款,一無所有,但我願意去為了我愛的她去努力,願意為了我們以後的家去努力,我想兩個人好好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去為我們未來的家去努力,為我們未來的孩子努力,也許眼前有太多不容易,太多無能為力,但似乎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出奇的有意義,有期待。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衡量他一生成就的一般都是事業、成就、金錢、人脈,但對我來說,在我心裡最重要,也最能讓我上心的是我的家人,我不否認事業金錢的重要,我也要去努力的爭取這些,但去爭取這些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我的家人更好。自己不是什麼高尚的人,我也會自私,也會賴床不起,也會想放縱自己,但即使是為了我愛的家人,為了能讓他們更安穩舒服,為了他們能少些焦慮壓力,自己努力調整好自己每一天的狀態,心甘情願樂此不疲去努力工作,去承擔起一些什麼,去給我愛的他們帶去一些什麼,即使不是大量的金錢和物質享受,但我們一家人的心在無形中愈加的緊湊,親情所帶來的滋潤會讓你的心更加的安穩幸福又滿懷期待,這種感覺甚好。

我想像一下也許10年後的我不是什麼百萬千萬富翁,沒有住多麼豪華的別墅,沒有開什麼豪車,但和我愛的她有一個按照我們想要風格裝修的不大不小的房子,有一個或者兩個可愛乖巧的孩子,每天晚上陪他們看他們愛看的動畫片,等他們慢慢大一點給他們講他們爸爸媽媽年輕時候在一起的故事,一家人闔家歡樂,充滿歡聲笑語。10年後父母肯定也退休幾年了,多抽空和妹妹一起陪陪他們,給他們做自己新學會的菜,給他們說著最近的工作和生活,老爸一定還會調侃著我和妹妹不在身邊,和媽媽每天的生活,一家人其樂融融。10年後希望我親愛的奶奶依然健在,能讓我多有些時間去孝順她,不過其實對奶奶來說,她最需要的是我的陪伴,每次回家作為一個20多歲的男孩子,被奶奶像孩子一樣摟在懷里,握著我的手,感受著她日漸老邁的身軀,眼淚都不受控制,明年結婚,然後要個孩子,讓她看著我成家,讓她抱上重孫子,我想要她能幸福,能開心滿足。

每天支撐我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每一天醒來都滿懷希望和動力的是我愛的家人,是我能想到我們能擁有的美好的未來。

我憧憬著,期待著,為此努力著..........

7.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素質,什麼最重要

一名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不是教師的智慧,也不是教師的愛心,而是教師的公平心。即教師能夠一視同仁地對待他的每一個學生,在他的心目中,他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他自己的孩子。
這些孩子們,有的出身富貴,身世顯赫;有的出身貧寒,地位低微,但他不管這些。
這些孩子們,有的聰明機智,伶俐可愛;有的性情遲緩,木吶呆滯,但他不管這些。
這些孩子們,有的花枝招展,美麗可人;有的樸素寒酸,形容猥瑣,但他也不管這些。
他只知道,他班上的學生,都是他的孩子!都是需要他呵護、需要他關心、需要他教育的孩子!
對學生進行「你最喜歡什麼樣的教師」調查,我們發現,無論哪一次調查,盡管答案五花八門,但是「我最喜歡有公平心的教師」的答案總是出現在每一次的問卷調查表上。
如果你富有智慧,但你缺乏公平心,在孩子的心中,你的智慧是一種狡猾!
如果你富有愛心,但你缺乏公平心,在孩子的心中,你的愛心是一種虛偽!
如果你具有威嚴,但你缺乏公平心,在孩子的心中,你的威嚴是一種專制!
教師威信的建立,來自他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來自於他對教育事業的傾心和執著,但是更來自於他對每一個孩子的公平和公正。
孩子們長大後,他可能忘記了你的智慧,忘記了你的愛心,也可能忘記了你是一位充滿激情充滿力量的教師,但是,他們最不能忘記的是,你的公平,你的公正和客觀!
所以,因為公平,作家魏巍記住了美麗的蔡芸芝先生;因為公平,魯迅一直不能忘懷的是異國的藤野先生。。。。。。
一部人類斗爭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歷史。為了一個「平等」,人類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公平是每一個學生應該享有的權利,這無須孩子們付出代價努力去追求。可是如今,在有關孩子們需要的問卷中,孩子們寫得最多的卻是公平兩個字。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我們的教育缺乏的恰恰是公平!
重點學校和重點班級的開設是對教育公平的褻瀆,這是一個無須去討論的事實,但是,現在我們許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領導津津樂道的還是重點校和重點班。
更加可笑的是,現在班上排座位,選幹部,評選「三好」等等,大款可以干預,官員可以介入,有些教師居然因為對權勢的畏懼,因為被金錢的誘惑,可以人為製造教育的不平等,不公平。豈不可悲!
我們的教育始祖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無類」, 可是,人類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我們的教育卻背離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而且走得越來越遠。這不能不令人深深思考。
老師們,當我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的時候,當我們得意自己取得豐碩成果的時候,當我們沾沾自喜於成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畢業生的時候,我們要好好想想,我們是否對每一個學生施與了公平的教育與關愛

閱讀全文

與什麼支撐你在教育事業干這么多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你長這么大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 瀏覽:910
李現的故事是什麼 瀏覽:881
如何判斷婚姻衰敗 瀏覽:336
有沒有哪些純潔愛情的故事 瀏覽:646
事業單位半年獎績效怎麼回事 瀏覽:950
什麼事業最出息 瀏覽:421
信成健康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02
低碳經濟發展促進會是什麼 瀏覽:375
無懈可擊之美女如雲什麼時候播 瀏覽:881
幸福觸手可及去哪裡能看到 瀏覽:186
為什麼喜歡美女的腳 瀏覽:410
教資面試防控健康卡是什麼 瀏覽:793
為什麼感覺一直被婚姻消耗 瀏覽:712
農林牧副漁有什麼事業編 瀏覽:158
幸福在望老妹現在哪裡發展啊 瀏覽:418
明日之後生存手冊怎麼切故事手冊 瀏覽:491
講故事的網站哪裡下載 瀏覽:657
江海濤是做什麼事業的 瀏覽:389
經濟學碩士都讀哪些書 瀏覽:95
婚姻憂慮怎麼辦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