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事檔案如何管理
一、人事檔案管理政策依據
v《山東省人事代理暫行辦法》(魯人﹝1997﹞3號)
v《濟南市人事代理暫行辦法》(濟政辦字﹝1998﹞81號)
v《山東省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和人事關系管理的具體辦法》(﹝1990﹞魯人字第24號)
v《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暫行規定》(人發(1996)118號)
v《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
v《幹部檔案工作條例》(組通字﹝1991﹞13號)
二、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范圍
v待業的大中專畢業生人事檔案;
v非國營單位聘用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人事檔案;
v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的中方雇員的人事檔案;
v其他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
v註:按照組織部現行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離職人員,未再就業前,人事檔案由原單位保管,就業後將檔案轉至新單位檔案主管部門管理。
三、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管理
v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機構為縣以上(含縣)黨委組織部門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流動服務機構,其他任何單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嚴禁個人保管他人人事檔案。
v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遵循“集中統一,歸口管理”的原則,接受同級黨委組織部門、政府人事行政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四、檔案工作人員職責
v一、保管幹部檔案,為國家積累檔案史料。
v二、收集、鑒別和整理幹部檔案材料。
v三、辦理檔案的查閱、借閱、轉遞。
v四、登記幹部職務、工資等變動情況。
v五、為有關部門提供幹部的情況。
v六、做好人事檔案的安全、保密、保護工作。
v七、調查研究幹部檔案工作情況、制定規章 制度 ,搞好乾 部檔案的業務建設和業務指導。
v八、推廣、應用幹部檔案現代化管理技術。
v九、定期向檔案館(室)移交死亡幹部檔案
v十、辦理其他有關事項。
五、人事檔案保管保密制度
v一、牢固樹立安全保密觀念、增強保密意識,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v二、幹部檔案管理部門,要建立堅固的、防火、防潮的專用檔案庫房,配置鐵質檔案櫃。庫房面積每千卷需20-25平方米;庫房內應設置空調、去濕、滅火等設備。要設置專門的檔案查閱室和檔案管理人員辦公室,檔案庫房、閱檔室、檔管人員辦公室應三室分開。
v三、庫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盜、防光、防高溫等設施齊全,保持庫房的清潔和庫內適宜的溫、濕度(要求14℃-24℃,相對濕度45-65﹪),安全防護措施要經常檢查,杜絕隱患。
v四、檔案管理人員離開庫房時要及時關燈、鎖好門窗,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庫房。
v五、任何個人不得私自保存他人檔案,禁止通過電話、傳真索取或提供幹部的全面情況和設計幹部的政治歷史或其他重要問題的情況,不得攜帶檔案及材料出入公共場所。
v六、保管幹部檔案,應建立登記和統計制度,每年全面檢查核對一次檔案,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六、人事檔案查閱檔案制度
v1、查閱幹部人事檔案應填寫《查閱幹部檔案審批表》,按照查閱幹部人事檔案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v2、閱檔人員必須是中共黨員。
v3、任何個人不得查閱或借用本人及直系親屬的檔案。
v4、檔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須借出使用,要說明理由,經主管部門批准,並嚴格履行登記手續,限期歸還,不得擅自轉借他人。
v5、閱檔人員要嚴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閱檔規定,嚴禁塗改、勾劃、抽取、撤換材料;閱檔人員不得泄漏或擅自向外公布檔案內容,違反者視情節輕重,予以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屬於假公濟私者,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處理。
v6、閱檔人員不得擅自拍攝、復制幹部檔案內容,因特殊情況需要從幹部檔案中取證的,必須經管檔單位領導審核批准。
v7、閱檔人員在查閱幹部檔案時嚴禁吸煙
Ⅱ 如何做好事業單位人事檔案管理
如何做好事業單位人事檔案管理
目前,人事檔案管理存在著交接程序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後、硬體設施有限、職稱評審無紙化與傳統人事檔案管理方式的沖突、檔案材料范圍狹窄等問題。隨著我國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應解決人事檔案管理存在的諸多問題,從而提高人事檔案的利用水平。
一、關於材料的收集與歸檔
人事檔案管理而言,材料的收集是關鍵,也是做好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材料的收集齊全與否,其內容能否反映幹部職工全面情況,將直接影響檔案的提供利用。因此,人事檔案管理人員要在材料的收集上下功夫,尤其要著重收集反映幹部德、能、勤、績方面的材料。
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1、及時收集歸檔。檔案人員對所收集的材料(如人事任免、調資升級、考核、獎懲等材料)或有關部門轉遞來的材料(如學籍、學歷、技術職稱等材料),要及時登記,歸入人事檔案卷內相應類別。
2、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組織人事部門要與形成人事檔案材料的部門建立收集、送交檔案材料的聯系制度,檔案人員應根據所掌握的形成人事檔案材料的信息,定期向有關部門(各級組織人事、紀檢監察、教育培訓、審計、統戰等部門)收集或催收新形成的人事檔案材料。
3、要嚴把材料「入口關」,做好鑒定工作。人事檔案管理工作要求收集材料齊全,但並非所收集的材料都歸檔。因此,對收集的材料要進行認真鑒定,嚴格審查。對那些不符合歸檔要求的材料,應及時通知形成材料的部門補送或補辦手續;對不屬於人事檔案范疇的材料則必須舍棄。
二、關於檔案種類和卷內類別的判斷。
1、檔案種類的判斷。在歸檔之前,檔案人員首先要對收集的材料進行判斷,看其是否屬於人事檔案,注意不要把屬於文書檔案(如幹部任免通知、請示報告、來往函件等)、紀檢檔案(如案件審理過程中的請示報告、調查報告、旁證、檢舉材料等)、業務檔案(如個人的著作、論文、譯文、創造發明的總結等)及其他類型檔案的材料歸入人事檔案。
2、卷內類別的判斷。人事檔案卷內材料的分類,一般情況下按材料的名稱「對號入座」,歸入相應類別即可。但也有例外。有些材料的名稱與內容並不相符,若按名稱歸類則有可能給以後的利用帶來不便。因此,在分類時必須做到既要看名稱,也要看內容;對包括多方面內容的,還要看以哪一方面的內容為主,力求分類准確。
三、關於檔案的保管方式
人事檔案管理方式較常見的有兩種,即袋裝法和裝訂法。兩種方式各有利弊。袋裝法由於材料不裝訂直接裝袋,所以抽取、填入材料方便,但不符合「裝訂整齊」的要求且易造成材料的丟失。裝訂法是將材料分類後按序裝訂在一起,裝入檔案盒入櫃存放。其優點是裝訂整齊、外表美觀,但存取材料不便,且由於反復拆訂易對紙張造成損壞。
人事檔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載體,它能充分反映出個人經歷、德才能績工作表現,獎懲情況、行為軌跡,歷史背景及其經歷,是知人善任,選賢舉能的重要工具。做好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對人才資源開發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企事業單位人事檔案管理顯得更為重要。
Ⅲ 國企多久查一次檔案
國有企業會定期查詢單位員工的違法犯罪記錄記錄,也就是你說的案底,大概每年一次,國企會請求當地公安派出所協助查詢員工的違法犯罪記錄,也就是政治背景審查。
Ⅳ 公職人員每兩年查一次檔案是為何
防止檔案造假
據了解,檔案造假案件屢見不鮮,「帶病晉升」、「帶病上崗」等一些問題往往涉及「幹部人事檔案造假」問題,擾亂了選人用人機制的正常運行,甚至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政治生態。
《公職人員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將檔案欺詐納入行政處罰情形,指出「篡改或者偽造自己的檔案的,將被記錄或者記錄;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Ⅳ 人事局每年都要查檔么
國企和大型合資企業會查,公務員,包括機關單位,事業單位,也會查,私人企業很少查。
人事局是政府職能部門,英文:Personnel bureau,下設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職務改革辦公室、工資股、人事調配股、檔案股、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資源部等。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人事局和勞動局合並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簡稱人社局。
Ⅵ 事業編公示多久調檔案
法律分析:一般5-7天調檔案,根據各個地方不同情況而定。
法律依據:人事部發布《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意見》 四、規范聘用合同的內容 聘用合同由聘用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託的人與受聘人員以書面形式訂立。聘用合同必須具備下列條款:(一)聘用合同期限;(二)崗位及其職責要求;(三)崗位紀律;(四)崗位工作條件;(五)工資待遇;(六)聘用合同變更和終止的條件;(七)違反聘用合同的責任。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約定試用期、培訓和繼續教育、知識產權保護、解聘提前通知時限等條款。
Ⅶ 公司內部人事檔案信息,保存年限如何規定
1. 如果是留校保管的話,兩年。掛在人才市場與用人單位的話,沒具體時間限制的,只要每年交保管費就可以了,聽說還可以掛在街道辦的,據說這個事免費的。
2. 一般分永久、長期、短期三種。永久保存,就是無限期地盡可能長遠地保存下去。長期保存,一般是指檔案須保存十六年至五十年左右;短期保存,一般是指十五年以下。後兩者稱為定期保存。定期保存的計算方法,一般是從文件產生後的第二年起計算,有些特殊文件和專門文件可以從其失效、結案後算起。所有確定為定期保存的檔案,到保管期滿後還須復查一次,如發現有繼續需要保存的,仍應保存下去,有的延長保管期限,有的轉為永久保存。 具體情況還要根據各地檔案部門的詳細規定。
給大家 檔案的介紹吧,可以參考:
一、 含義
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檔案是有史以來最早產生的文獻之一,也是現代社會信息的重要門類。
二、 詞源
中國明代以前對檔案的稱呼與文書不加區分,有典、冊、策、中(冊字的省形)、簡牘、文書、簿書、案卷、文案、案牘等稱謂。「檔案」一詞始見於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起居注》中記載,康熙帝在披閱秋審眾犯冊時問:「馬哈喇之父與叔皆沒於陣,本人亦有功牌,其罪如何?」大學士奏曰:「部中無檔案,故控告時部議不準。」大約成書於康熙四十六年的楊賓《柳邊紀略》則對檔案有所解釋:「邊外文字多書於木,往來傳遞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儲年久者曰檔案,曰檔子,以積累多貫皮條掛壁若檔故也。」清入關後改用紙張書寫,但習慣相因,仍將保存起來的文書稱作「檔案」、「檔子」。在其後的律令條例中,對於 「文書」和「檔案」的用法,更有較為明確的區分,多處使用「繕寫文書,收貯檔案」,「錄存檔案」,「檔案副本」等等。按漢字本義,「檔」為橫木框格,系指存放東西的閣架;「案」即小桌子一類的東西,引伸為處理某一事件的案卷。「檔案」即存入檔架的案卷,沿用至今仍有其形象的和內在的意義,並賦予了新的科學含義。
三、 起源
檔案最早產生於怎樣的歷史背景和什麼歷史時期,歷來眾說紛紜。其中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階級社會產物說和原始社會產物說,後者又被稱為社會產物論。階級社會產物說的主要見解有兩種:
① 為隨著階級的出現和國家的形成,為了管理國家和大規模的生產,進行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或戰爭,國家需要文字記錄作為管理和交際的工具,因而發明了文字。國家機關利用文字記載和傳達各種事務,於是產生了文書,它被保存起來便形成了檔案。
②認為在國家產生之前雖已出現了文字,但在原始社會人們並無保存和利用檔案的社會需要,只有當階級產生和國家形成之後,國家為了進行管理,需要以文字記錄事務和表達統治階級的意志,才產生了文書並貯存檔案。這兩種見解共同的論點是,都認為文字和國家機關的出現,成為產生檔案必須兼備的條件;不同點主要在於文字產生的時期及其對形成檔案的關系各持異議。
Ⅷ 事業單位查檔案時限
筆試,面試並體檢後確定入圍才進行政審,大概一個月後
事業單位招考中的調檔是有時間限制的。調檔是人事招考招聘的一個環節。如果無期限拖延,則無法進行下一個環節。
Ⅸ 事業單位的人事檔案會年年審查一次嗎
人事檔案主要是在獎懲、職稱評定有改變的時候,進行檔案的補充和檔案政治審核。其他時候沒有涉及個人的重要改變的,是不會打開你的個人人事檔案的。
所以不存在年審這一說法。
希望能幫到您——易美迅全國檔案服務(易老師)
Ⅹ 為什麼檔案局只能查到五年前的檔案
因為檔案需要更新替換,而且以前沒有網路,大量的檔案儲存需要地方。所以五年要更新一次。
檔案查詢方法:1、網路搜索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進入官網。2、在首頁找到在線服務,檔案查詢。3、打開後輸入個人信息,點擊查詢。4、查詢成功後,你就會看到檔案所在地。
人事檔案是記錄一個人的主要經歷、政治面貌、品德作風等個人情況的文件材料,起著憑證、依據和參考的作用,在個人轉正定級、職稱申報、辦理養老保險以及開具考研等相關證明時,都需要使用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