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事業編十三個月工資怎麼算
事業編十三個月工資計算為:按照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支付,並不是全額的工資。事業單位第13個月工資規定具體為:
1、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所用的錢都是由財政撥款,這種單位的第十三個月工資也是由財政撥款;
2、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指一些非營利性機構(如醫療衛生機構),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13個月工資屬於人員費用,也是由財政撥款;
3、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支出全部由單位經營所得支出,所以,13個月工資也是單位自支。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八十條
公務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
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地區附加津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崗位津貼等津貼。
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住房、醫療等補貼、補助。
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優秀、稱職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年終獎金。
公務員工資應當按時足額發放。第八十四條
任何機關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自行更改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政策,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務員的工資、福利、保險待遇。任何機關不得扣減或者拖欠公務員的工資。第二條
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第十一條
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以及錄用、獎勵、培訓、辭退等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⑵ 13薪的工資是怎麼發的
聊起職場話題,很多人經常會說,你們機關事業單位不是發十三個月的工資嗎?這里所說的十三個月工資,即題主所說的獎勵性工資,也即我們常說的十三薪。關於十三薪,有幾點是非常明確的:
第一,不是機關事業單位都有十三薪,十三薪只有公務員有,事業單位不發放十三個月的工資,以績效工資即大家常說的年終獎替代。
第二,公務員發放十三薪,是指基本工資,即由職務工資、級別工資構成的基本工資,不包括崗位津補貼、保留性補貼、物業補貼、車補等基礎性補貼,且必須在年度考核稱職以上才能享受,不稱職的不能領十三薪,而後面的各類津補貼往往占公務員日常工資的大半。換言之,公務員的十三薪其實是很低的,科級一般在2000上下。
第三,公務員的「年終獎」,除了所謂的十三薪外,一般還有年終考核績效獎或者文明獎等,這是獎勵的大頭,東部發達地區高的可以到8-10萬,少的基本上也有3-5萬;中西部地區很多也有1-3萬之間,視地方財政實力核發,差距比較大。公務員之所以存在較大的中西部差距,主要也與這部分獎勵有關。而事業單位不計發十三薪和年終考核績效,但有績效工資,有的財力比較好的地方參照地方公務員標准發放,有的按照公務員的70%左右發放,有的自定標准,數額不一而足,從幾千到幾萬之間都有,總體比公務員要少出很多。
⑶ 十三薪怎麼計算和發放
十三薪應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計征個人所得稅。如果是年底發放十三薪的單位,按照「十三薪工資=月薪/12*工作月份」公式進行計算。一般情況下,「十三薪」就是年底雙薪,是指工作期滿一年後,可以領取第十三個月的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人所得稅征稅內容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偶然所得等。個人所得稅一般由公司代為扣繳,自己不用單獨的繳納。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等六項,子女教育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住房貸款利息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
十三薪,通常是指工作期滿一年後,可以領取第十三個月的工資。一般情況下,13薪就是年底雙薪,每年第12個月時,用人單位多向員工發放一個月的薪水;還有個別公司,以12月為一輪,當員工工期滿12個月時,發放13薪。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其他單位在實行「雙薪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單位為其雇員多發放一個月的工資)後,個人因此而取得的「雙薪」,應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例如:月薪3000,當年底或者滿12個月工期時,第十三個月發放工資時為:6000。如果是年底發放13薪的單位,按照 13薪工資 = 月薪/12*工作月份 的公式進行。
⑷ 小縣城的事業單位待遇怎麼樣
小縣城事業單位級別主要有:管理崗10級,管理崗9級,管理崗8級,管理崗7級。不同地方工資待遇不同,經濟發達的工資待遇高,經濟發展一般的工資待遇稍微低一些。以我們中部小縣城,珠三角、長三角為例,說說事業單位工資情況。數據不完全准確,僅供參考。
①我們中部19縣小縣城。全年加上公積金、年終績效考核獎等,管理崗9級6.5萬,管理崗8級副科7.6萬,管理崗7級正科8.8萬。相同級別的,事業編大概是公務員的0.88倍。
②珠三角某直筒子發達市鄉鎮(相當於縣城)。全年加上公積金、年終績效考核獎等,管理崗9級15萬,管理崗8級副科17.5萬,管理崗7級正科19萬。明顯比我們19線小縣城高很出太多。
④東北、西北、西南這幾個地區與我們中部小縣城工資差不多。西北地區稍微低一些,東北地區稍微高一些,但相差不大。
小縣城事業單位 主要有 :各類公辦學校、醫院、縣防疫檢疫站、縣道路運輸事務中心、縣公路事務管理中心、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縣規劃所、縣城市執法中隊、縣教育管理中心等單位。
縣事業單位大多數是副科級,有少數正股級,還有極少部分為正科級。正科級單位主要有:縣第一中學、縣醫院、縣公路事務管理中心等。
事業人員的待遇高低,是由其所在的崗位決定的。按照崗位不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分為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相對而言,事業單位中,工資由高到低排列,是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人。如果是教師、醫護等專業技術人員,隨著職稱的晉升,工資待遇會越來越高,幾乎和公務員工資待遇標准持平甚至還超越。管理人員和工人,雖然也會隨著管理等級和技術等級的晉升,工資隨之提升,但和公務員工資水平,還是差了不至一個兩個檔次。
尤其是在經濟不發達的縣鄉基層,事業人員的工資待遇,更是低到只能解決溫飽的檔次。以中西部為例,小縣城的事業人員,初入職工資每月拿到手,也就2600、2800元,除過吃喝、租房等基本支出,就不剩下什麼,每月的工資甚至買不起當地小縣城半平方米的房子。事業人員沒有公車補貼,還要扣績效獎金,有的地方年終獎勵甚至把事業人員排除在外,那收入就更有限了。
事業人員的管理職級、職稱、技術等級晉升,都是有名額限制的。小縣城一個事業單位,管理人員也就兩三名,事業管理人員也沒有公務員執行的「職級並行」,所以實習期是管理十級,實習期滿晉升管理九級,有的人終其一輩子,都停止在管理九級,都多的是。管理級別上不去,工資待遇就上不去,工資增長非常緩慢。
專業技術人員也一樣,也是苦於職稱名額限制,如果評不了更高級別的職稱,工資待遇也不會太高。好在是這兩年基層尤其是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實行按年限晉升職稱,二十年中級,二十五年副高,三十年高級,不受名額限制,包括中小學教師、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鄉鎮事業單位農業技術人員等,都可以享受這一政策,才使得這部分人員的職稱晉升得到解決,工資待遇也上升了一大截。
工勤人員實行的是專業技術等級,從低到高分別由低級工到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實際上,在縣鄉事業單位,最高也就到高級工,技師可能只有在退休前,才有機會在當地實行的優待政策條件下,享受這一級別的退休待遇,在職時基本沒有可能性,大量存在的也只有中級工。同樣,技術等級上不去,工資待遇就成了公職人員中最低層的存在。
窮得穩定
我這邊是東北小縣城,我們這邊不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整體待遇偏低,均不超過4000元,公務員年底有個9000績效,事業編沒有,就是十三薪加取暖費。全面加一起也就50000吧,哈哈吃不飽餓不死,不過勝在穩定[捂臉]
怎麼說呢,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求工作很穩定,但是收入卻很低!
家境殷實的可以考慮,是個不錯的選擇!
家境一般的日子會過的很苦逼!
窮的一筆,穩的很
事業單位工資水平沒有網路說的那麼低,但也不是很高,其實總體而言,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待遇也就是 社會 中等水平吧,餓不死,也富裕不起來。所以很多人說事業單位是食之乏味,棄之可惜。
很多人說事業單位是鐵飯碗,工作輕松,朝九晚五,節假日正常休息,其實真的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好,下面我說說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的真實情況吧。
以我們單位為例,一個新進的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水平在5000左右(根據學歷和崗位性質工資略有變動),扣除五險一金以後一個月工資真正到手的也就是3000多,只不過還好單位每個月績效2000,一個月合計到手5000多,在縣城勉強可以維持生活。
這個工資確實不算高,但是反過來想,在我們縣城,大多數人的工資都在2000-5000之間,特別是小店鋪工作的人,月工資大多數都是兩三千,對比這些人,事業單位的工資還是不錯的,至少溫飽不愁。
另外,事業單位職工其他福利待遇也是不錯的,比如地方性績效,這個績效直接和地方的財政能力掛鉤,如果地方經濟發展好,財政收入高,幹部職工的績效就高,反之就低。在大多數縣城,事業單位績效在2-5萬之間。
事業單位的五險一金也是很大的一筆隱形福利,事業單位的五險一金繳納是按照當地最高標准執行的,以我們單位為例,一個幹部職工工資5000的話,扣除五險一金到手也就是3000出頭,五險一金就要扣除1500-2000左右,但是相應的,國家要花3000左右來給職工買五險一金,除了公積金是單位和個人繳存比例都是12%之外,其他的個人繳納8%,單位繳納24%,是非常劃算的。
周末的話事業單位職工基本上能正常休息,節假日會排班值守,春節也是如此,排到班必須值守,除了以上說的這些福利和待遇,事業單位沒有其他任何收入了,更不存在大家所說的灰色收入。
還可以,主要看你自己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要是沿海城市的小縣城,工作工資穩定,一年也差不多十萬來萬。當然待遇和公務員還是差很多。
⑸ 事業編十三級到手工資有多少
十三級550。
管理崗位(崗位工資):一級2750,二級2130,三級1640,四級1305,五級1046,六級850,七級720,八級640,九級690,十級550。
專業技術崗位:一級2800,二級1900,三級1630,四級1420,五級1180,六級1040,七級930,八級780,九級730,十級680,十一級620,十二級590,十三級550。其中一到四級是正高,五到七級是副高,八到十級是中級,十一級到十三級是初級。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問題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制度、工資構成,需執行國家的統一政策。
二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三是國家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利得財富的社會保險制度。
⑹ 一般縣城裡的事業編制每月到手的工資大概是多少
我正好有幾個朋友在縣城事業單位工作,因而我對縣城事業編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十分理解,下面我就細致分享一下縣城事業編的工資待遇,看看一個月到手工資有幾。
總結
總的來說,縣城事業編的工資待遇還是比擬低的。在中西部和東北欠興旺省份,縣城事業編每個月的到手工資也就是3000左右。
但是在一些興旺城市和興旺省份,當地縣城事業編的工資待遇還是十分不錯的,由於這些地域事業編和公務員都是有年終獎的,加上年終獎,縣城事業編均勻一個月的到手工資夠到達七八千。
縣城事業編在整個體制內是最為難的。由於縣城事業編的工資待遇比不上市區,而更低一級的鄉鎮事業編有鄉鎮補貼和車補,所以縣城事業編將來肯定是體制內工資待遇最低的。
⑺ 事業單位有十三薪嗎
事業單位不一定有十三薪。
十三薪只有公務員或者參公事業單位才有,事業單位不發放十三個月的工資,以績效工資即大家常說的年終獎替代。公務員發放十三薪,是指基本工資,即由職務工資、級別工資構成的基本工資,不包括崗位津補貼、保留性補貼、物業補貼、車補等基礎性補貼,且必須在年度考核稱職以上才能享受,不稱職的不能領十三薪,而後面的各類津補貼往往占公務員日常工資的大半。
在無具體規定的情況下,年終獎在計算數額上,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對於「十三薪」的計算基數來說,如果用人單位有明確規定,則按照規定執行;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傾向於按照勞動者當年平均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對於年中解除勞動合同而應當支付十三薪的,司法實踐中傾向於按照解除前勞動者12個月平均工資作為十三薪的計算基數。
【法律依據】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二十五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者集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獎勵:
(一)長期服務基層,愛崗敬業,表現突出的;
(二)在執行國家重要任務、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表現突出的;
(三)在工作中有重大發明創造、技術革新的;
(四)在培養人才、傳播先進文化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五)有其他突出貢獻的。第三十二條 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事業單位工資分配應當結合不同行業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第三十三條 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第三十四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事業單位執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和休假制度。
⑻ 十三個月工資發放規定
機關事業單位的獎勵性工資,也就是所謂的「十三薪」,指的是年終發放的第十三個月基本工資,只包括職務工資+級別工資。這裡面有誤解,也有人為誇大。「十三薪」發放的對象,僅指公務員和參公人員,並不是所有的機關事業人員都會發放。而且從實際收入來講,「十三薪」每人也就2000塊錢左右,並沒有多少。年終獎發2000,如果是在企業,估計老闆會被罵死,但因為是給公務員的,所以被罵的反而是公務員:憑什麼1年是12個月,你們要發「十三薪」!
「十三薪」發放的對象,雖然是公務員,但其實是機關事業人員都有。只不過公務員是直接發放,事業人員是將發放的「十三薪」計入績效工資,平均到每個月按績效發放。這就是「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區別,實質上都是七個栗子,發放的時間不同,造成的誤解是:只有公務員有,事業人員沒有。實際上,真正沒有的是在公務員機關、參公事業單位中,沒有登記為公務員、參公人員的事業身份人員,他們沒有績效工資,當然就沒有「十三薪」了。這部分人員身份尷尬,沒這沒那,委屈著呢。而且現在還在清理這類人員,把編制騰出來招聘公務員,他們的去向也成了問題。當然,這是題外話。
《公務員法》規定,年終考核結果合格等次及以上的公務員,有享受年終獎的權利,因而「十三薪」的發放,是有法律依據和支撐的。造成不同地區間公務員工資收入差異的,其實是各種福利、補貼,是精神文明獎、年終考核獎等地方性獎勵,獎金由地方政府按照財政收入情況,決定是發放還是不發,決定發多少。這才是拉大東西地區間公務員收入差距的最大的原因。
⑼ 事業單位十三薪發放規定是什麼
事業單位十三薪發放規定:
一般為三項基礎工資之和.這還要看你們單位具體性質.一種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所用的錢都是由財政撥款,這種單位的第十三個月工資也是由財政撥款。
另一種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指一些非營利性機構(如醫療衛生機構),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13個月工資屬於人員費用,也是由財政撥款。
第三種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支出全部由單位經營所得支出,所以,它的13個月工資也是單位自支。
基本解釋: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629號)規定:對上述「雙薪」所得原則上不再扣除費用,應全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按適用稅率計算納稅,但如果納稅人取得「雙薪」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不足5000元(北京地區)的,應以「雙薪」所得與當月工資、薪金所得合並十三薪,即:「第十三個月工資」,也稱為「年底雙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