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農險事業部是做什麼的

農險事業部是做什麼的

發布時間:2022-10-22 23:59:48

1. 事業部是干什麼的

崗位職責:
一、保險出單:
就拿汽車保險作為例子,給新車上保險的時候要先在系統里出保單,隨後將保單分類並且將新出的保單錄入工作台帳表,在公司自已內部的系統里做好登記。最後交由財務登記,等待登記完之後再交給保險公司。
二、保險維修接待:
還是就之前的例子來說,如果有出險的車輛,首先詢問具體情況,問清楚客戶的保險是哪家之後再進行相應的處理,留下手續,並且給客戶的車做環檢,告訴客戶店車輛的維修項目、可以提車的時間等,讓客戶耐心等待。
三、其他各項事務:
包括打電話約保險快到期的客戶來店續保;通知客戶公司的最新活動;給客戶選擇本公司的好處和優勢等信息;這樣就可以引起客戶的興趣了。

2. 歐洲保險 農險 事業部

能進picc的農險部很不錯的,勞務派遣是三險一金,省在編是五險一金,但都是同工同酬,一年後你能轉正的話,除非有社會招聘的機會,或者校園招聘錄用條件放寬。總之,能進picc,而且還是農險部,非常不錯,建議你去吧,活不多,工資不少。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農險駐點員是做什麼

一般駐點人員指的是保險公司保險員,互動專員是人保壽險跟人保財險合作的一個部門,就是要互相幫忙做對方的業務,所以顧名思義叫互動。
如果確切是財險公司,那麼駐點人員如一樓說的,是4s店駐點或者擔保公司駐點.
當然,現在人保還有農險,在鄉鎮裡面駐點,負責三農保險的咨詢和受理。
俗稱業務員。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4. 農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工作人員是做什麼

二級分行的三農金融事業部負責轄內縣域支行的業務督導、政策指導、績效考核、重點客戶營銷和風險監控檢查,負責將事業部「六個單獨」管理機制和政策資源落實到縣域支行,並把縣域支行經營管理情況及時反饋上級事業部。二級分行的三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由二級分行行長擔任分管副行長擔任常務副總經理。需要說明的是:三農事業部不是櫃員,大可放心。

5. 中國人保財險農險崗位

我區是農牧業大區,又屬乾旱地區。十年九旱、風雹洪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如何撬動農業保險這個「支點」,讓農業保險更好地為「三農」服務,仍是當前面臨的重大研究課題。
目前,我區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主要種植作物均已納入國家和自治區財政補貼范圍。其中,主要糧食作物的保險覆蓋面已經達到92%。
一般災害的起賠點為損失率20%以上,旱災的起賠點為損失率30%以上。賠付的最高限額為承保作物的保險金額。
養殖業與草業保險缺失
梳理全區農業保險的發展脈絡不難發現,種植業農業保險在逐年推廣,而養殖業和草業保險才剛剛試水。
2005年,我區作為全國首批9個農業保險試點地區之一,開始試點奶牛保險。當年6月29日,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在呼和浩特賽罕區舍必崖村簽訂了全區首份奶牛保險保單,10頭奶牛入保。
2007年,我區又被列為全國政策性農業保險6個試點省份之一。承保公司由人保財險1家發展為3家,即中華聯合和安華保險公司也相繼加入承辦農業保險隊列。同時小麥、玉米、大豆3大類農作物保險和能繁母豬保險在我區問世。當年3大類農作物承保面積占實際播種面積的40%。
2008年,農險補貼品種增加,油菜籽、葵花籽等農作物被納入農險范疇,而且5個品種農作物承保面積佔到實際播種面積的90%。同時,能繁母豬和奶牛被列入養殖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
2009年以來我區又增加了一些地區性的補貼品種。如興安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開展了馬鈴薯保險保費補貼試點。2011年,通遼市、赤峰市、包頭市開展了溫室大棚保險保費補貼試點。目前我區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主要種植作物均已納入國家和自治區財政補貼范圍。其中,主要糧食作物的保險覆蓋面已經達到92%。
「雖然我區農業保險的發展規模、承保面積、參保農牧戶數量、財政補貼資金額度等指標在全國均處於前列,但在現有保費補貼品種中,養殖業的保費補貼品種偏少,並且沒有將自治區畜牧業主要飼養品種—肉羊納入全區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自治區社科院有關專家坦言。
這位專家指出,肉羊是我區牧民家庭飼養的主要牲畜,占總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但在廣大牧區季節性的自然災害頻發,而牧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一旦災害發生,受損面很大,許多牧民家庭由此致貧。因此,肉羊等飼養品種亟需被列入我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范疇。
自治區保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也指出,我區政策性養殖業保險承保率偏低。目前,我區已經連續10年牲畜存欄超過1億頭(只),但2013年我區承保牲畜124.29萬頭(只),僅占當年牲畜存欄1.2億頭(只)的1%。如果實現應保盡保,僅養殖業保險就有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潛在保費規模。如何提高承保比例是今後政策性養殖業保險必須解決的難題。
一些商業保險公司正在嘗試開展肉羊養殖保險。今年6月份,中國人保財險赤峰市林西縣支公司簽出全區首張商業性羊養殖保險單,為赤峰市林西縣五十家子鎮、大營子鄉、林西鎮2156頭基礎母羊提供了172萬元的保險保障。這無疑為肉羊保險推廣開了一個好頭!
去年,中華聯合與錫林浩特草都農牧業公司合作試點開展國內首份草業保險,今年又在烏蘭察布豐鎮試點苜蓿保險。自治區保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自治區草原面積為7880.4萬公頃,如果苜蓿、草業保險試點成功,將成為自治區農業保險的又一發展亮點。」
業內人士指出,推廣養殖業保險,需要政府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爭取將當地具有產業支撐作用的養殖品種納入政策性保險補貼范圍;搭建保險公司與當地規模化養殖龍頭企業的對接平台,將規模化養殖企業牲畜的投保情況作為銀行授信的重要指標;發揮獸醫部門的積極作用,在疫病防治、耳標佩戴、無害化處理上制定相關獎懲政策。
保險企業承保積極性不高
在遭遇了2012年底那場雪災後,付靜華等10多戶大棚種植戶籌齊了保費,但卻在保險公司遭冷遇。原來,這些大棚戶在整個棚區所佔的比例過小,保險公司不願意承保。
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坦言,農業保險利潤低、風險高,是個「不掙錢的買賣」,企業承保的積極性並不高。
縱觀近年來養殖業保險,發展困難,且出現下滑趨勢,歸根結底為養殖業保險處於虧損階段,保險公司無利可圖。相較於其他保險業務,農業保險的盈利率遠遠低於其他保險品,因而對於綜合性商業保險公司來說,農業保險利潤低,承保的積極性不高,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則急於拓展其他險種以分散農業保險所帶來的風險。
「目前,自治區已經有6家公司具備農業保險經營資格,而近幾年實際承辦的保險公司只有3家,並一直沿用2008年的區域劃分,缺乏競爭,制約了農業保險服務水平的提升。」自治區保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
依據《內蒙古自治區2012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實施方案》,我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的基本原則。當前,各級政府把推動開展農業保險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完成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看擴大保險覆蓋面、降低保險費率、爭取盡可能多的保險賠付款等方面,這顯然同保險公司開展業務的目的是不一樣的。開展農業保險的公司都是商業性企業,盈利是其開展業務的根本目的。因此,由於目標的不完全一致,政府的意願同保險公司的經營理念存在較多差異。另外,有些地區政府部門的農業保險補貼資金不到位,撥付拖延等打擊了保險公司的承保積極性。
自治區社科院有關專家指出,今後,應為農業保險公司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與氛圍,明確界定相關政府管理機構的職責范圍和農業商業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范疇,從而避免政府部門對農業保險公司產生不合理干預行為。同時,探索建立合理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風險轉移分攤機制。設立農業再保險公司,引導經營農業保險的企業,向再保險公司進行分保,對農業保險的風險進行轉移,分散經營風險,消除保險公司的後顧之憂。
農戶參保意識有待加強
我區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實行中央、省級、盟市及旗縣四級財政補貼90%保費,農戶自繳10%;奶牛保險由財政部補貼50%,農戶與龍頭企業共同承擔15%,其餘部分由自治區級財政補貼;能繁母豬保險保費由中央財政補貼50%,自治區級財政補貼20%,盟市、旗縣財政各補貼10%,其餘10%由農戶承擔;育肥豬保險由中央財政補貼50%,自治區財政補貼20%,盟市、旗縣區財政各補貼10%,農戶承擔10%。
就農民自籌部分,一些農戶不願意承擔。中國人保內蒙古分公司農險事業部兼三農保險部總經理王蒙寧告訴記者:「從2007年,國家實施財政補貼性農業保險政策以來,今年已經是該項政策實行的第8個年頭,對農業保險給予保費補貼是世貿組織認可的一項綠箱政策,以保險代替直接補貼,無論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保險生產帶來的影響、穩定農民增收,還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從我區情況看,廣大農牧民群眾對主要糧棉油作物的種植業保險認識程度高、參加保險的積極性也高。但是對養殖業保險由於受個人繳費能力限制,參保意願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農業保險培訓的缺失和保險公司鄉鎮網點少、使廣大農民對農業保險只知皮毛、造成其投保意識差分不開。記者了解到,在一些鄉村,由於保險公司的網點還未普及,造成農民投保無門。
作為我區最大的財險公司,目前,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已經在全區中心鄉鎮設立了273傢具有展業和出單功能的「三農」保險營銷服務部,周邊鄉鎮設立了326傢具有保險咨詢與服務功能的「三農」保險服務站,行政村設立3156家「三農」保險服務點。今年,該公司又向自治區保監局申請新建鄉鎮級「三農」營銷服務部178家,力求通過2到3年時間,將其服務機構覆蓋到我區所有鄉鎮。
據王蒙寧介紹,農民買農業保險大有益處。在保險期間內,由於暴雨、洪澇、風災、雹災、凍災、旱災、病蟲鼠害,造成保險農作物直接物質損壞或滅失,且損失程度達到合同約定的起賠點,農戶都可以得到理賠。一般災害的起賠點為損失率20%以上,旱災的起賠點為損失率30%以上。賠付的最高限額為承保作物的保險金額。各品種的保險金額不等,是由農戶實際投入的物化成本決定的。例如水地玉米為400元,旱地玉米為220元,油菜為170元,葵花籽為250元等。
而在國內已經有多個省區的保險公司在探索試點指數型農險產品,如安徽推出水稻種植天氣指數保險、成都推出蔬菜價格指數保險,北京推出全國首個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江蘇推出國內首個指數型水產品保險。這些指數型保險產品,有效簡化了繁雜的查勘定損工作,提高了風險可控程度。我區也已經在部分地區開展蔬菜種植成本保險和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補貼試點。下一步,我區農險經辦公司將借鑒先進地區指數保險發展的成功經驗,根據自治區農牧業發展特色,開發適合本地區的指數保險,如肉牛、肉羊指數保險、馬鈴薯產值保險等。
面對災情,我們會扼腕痛惜,但是否應有未雨綢繆的意識?
專家建議應建立農業保險信息查詢平台,參保農戶(養殖戶)可自主、自由查詢參保、理賠等相關信息,鼓勵農戶(養殖戶)自主維護自身權益。
另外,應建立農業保險多元化投入機制。目前所有的自然風險都是由農業生產經營者承擔,而農業生產者對農業保險的投入能力又有限,因此,應該破除「誰種田誰擔風險」的舊觀念,建立誰享有農業產品,誰就有義務分擔一部分農業風險的新體制,即建立政府、企業、保戶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那麼,農業保險的新天地將會到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6.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個農業保險事業部

保險業以自身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行業發展意識傾注於服務「三農」的事業,而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完善保險體系的建立、農民保險意識的增強、經濟基礎的逐漸厚實,則是我國保險業在服務「三農」事業中能否發揮積極作用的關鍵因素

從法國安盟保險進入農業大省四川到上海安信農業保險公司和吉林安華農業保險公司相繼籌建,在政策和商業兩個領域進行積極探索;從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地專業農業保險公司試點申請到浙江、江蘇、福建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試點開展得紅紅火火、生機勃勃;從安徽進城務工人員回鄉後積極購買保險到湖北、浙江失地農民靠保險解決養老後顧之憂,保險業服務「三農」的身影處處可見。在積極為我國農業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為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出謀劃策、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等方面,保險業正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敏銳的市場嗅覺,在更廣泛的領域、更深的層次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向前邁進並積極地探索著。
「三農」問題是關繫到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大問題,也是我國歷屆政府關心和重視的重要問題。近些年,保險業在積極服務「三農」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開拓服務領域、擴大服務層面、探索新的服務方式上積累著經驗。而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可以有效服務「三農」的保險體系一直是保險業追求的目標。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世界上農業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農業保險的支持和保護。農業保險是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農業保險,有利於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穩定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在如何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方面進行了艱辛探索,我國農業保險也走過了一條曲折的發展道路。恢復國內保險業務後不久,1982年,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就開始經營農業保險。1986年,新疆兵團農牧業保險公司(即現在的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成立,主要經營農業保險。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我國農業保險曾經得到了較快發展,在保障農業生產和促進農業市場化、產業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2年來,農業保險累計賠付73.9億元。同時,對農業保險的經營模式和組織形式進行了大膽探索,向農村和農民宣傳了保險知識,也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是,由於經營風險高、管理難度大、政策支持不充分,農業保險業務虧損嚴重。2003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4.6億元,僅佔全國財產險保費收入的0.5%。
農業保險以及保險服務於農民和農村是與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關的。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90%以上的農民歡迎農業保險提供的服務。但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農業保險目前在我國發展得並不理想。如何在正視現實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保險發展之路,為我國農業、農民、農村提供合適而全面的保險服務,成為保險業近年來關心和重點研究的問題。保險業以自身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行業發展意識傾注於服務「三農」的事業,而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完善保險體系的建立、農民保險意識的增強、經濟基礎的逐漸厚實,則是我國保險業在服務「三農」事業中能否發揮積極作用的關鍵因素。
中國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主任劉京生認為,國內外農業保險的實踐表明,農業保險不可能完全按照純商業化模式運作,政府必須通過農業產業政策和財政轉移支付等補貼手段支持農業保險發展。因此,總結我國農業保險發展20多年的經驗教訓,為加強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分散農業風險,發揮保險經濟補償功能,維護好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國家應盡快建立政策支持下的農業保險制度。
目前,保險業界已就建立農業保險制度的原則和框架形成了共識。一是現階段我國開展農業保險不可能完全照搬外國的任何一種現成模式,不可能完全依賴國家財政補貼,不可能走單一主體經營的道路。二是農業保險經營主體應實行多元化的組織形式。三是農業保險業務應區分為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可獲得相應的中央和地方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商業性業務可由保險經營主體按照商業化原則經營,享受中央稅收和地方財政優惠政策。四是開展農業保險應以地方政府為依託,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形成中央、地方兩級合力。五是應在國家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下,積極探索農業保險政策性業務、商業化運作的經營模式。六是政策性農業保險應先試點,再逐步推廣。在試點的基礎上摸索保費補貼測算方法、標准及實施辦法,確定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種植和養殖業目錄,研究建立農業再保險運作機制。
針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現狀,中國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副主任郭左踐認為,在我國建立科學、有效、完善的農業保險制度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建立符合國家農業產業政策,適合中國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農村產業結構、農業風險特點、農民保險需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和總結經驗,逐步形成、發展、完善。而上海安信、吉林安華的批設籌建,正是這種探索所邁出的積極一步。
郭左踐介紹,現階段我國農業保險的目的就是提高農民災後恢復生產和生活自救水平,在政府救助(基本保障)之上提供補充保障;農業保險與政府救助的關系應是補充而不是替代。現階段農業保險的保障原則是,區分農業自然風險和經營風險,農業保險以自然災害損失補償為主,經營風險如因農產品供求關系和市場價格變化、匯率變化導致的市場風險等,則通過其他政策手段解決;區分農業可保風險和不可保風險,農業保險主要承保可保風險,對不可保風險通過其他途徑解決。而農業保險經營原則應遵循市場規律,立足於市場化經營,輔以國家政策扶持(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監管政策等)。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不能完全依靠國家財政補貼和減免稅扶持。
針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模式,郭左踐認為,現階段我國農業保險發展應走經營主體組織形式多元化道路。我國應建立經營主體多元化的農業保險經營體系,主要形式應包括商業保險公司代辦、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地方性,取決於地方財力)、外資或合資保險公司(立足於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高素質人才)等。
據了解,保監會在去年農業保險發展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的基礎上,今年將主要致力於在實踐層面推進多層次、多主體、多模式的農業保險試點。下一步保監會將積極研究在黑龍江墾區引進相互制農業保險公司模式,在新疆、內蒙古開展奶牛等養殖業保險試點,在江蘇、安徽、四川等地實行政策性業務由商業保險公司代辦的試點。同時,保監會還將會同財政部、農業部、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組成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小組,依託試點載體,研究探索農業保險的支持政策。
除積極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為農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外,保險業服務「三農」主要還體現在為農民的養老、醫療等解決後顧之憂方面。
據中國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陳文輝介紹,保險業在許多地區開展的為農民提供醫療、養老保險和失地農民保險服務試點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保險業在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應對風險帶來的損害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在為農民提供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服務方面,商業保險因其具備的專業化、制度化優勢,為在農村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提供了可行的選擇。而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將會在應對意外、疾病、死亡等風險方面發揮巨大的經濟補償作用,有效地防止農民因病返貧、因病致貧,保障農民的生活質量。為失地農民提供養老保險服務則可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將失地農民獲得的經濟補償轉化為為他們提供養老保險服務,一方面失地農民因失地獲得的補償會有一個專業化機構為農民進行長期的保值增值運作,解決了農民的養老問題;另一方面,農民不會因使用不當而致使失地補償用完之後既失去土地又失去經濟來源,從而導致社會問題的積聚。
保險業服務「三農」大有可為。但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保險業在服務「三農」方面還存在許多不利因素。而只有在各方面逐步成熟,環境逐步改善的基礎上,我國保險業在為「三農」提供積極有效服務的道路上才會越走越順,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7. 中華財險的農險做的如何

很棒。中華保險起始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端於農業保險,是我國農險的先行者和財政補貼型農險試點工作的承擔者之一。公司深耕農業保險經營管理,業務規模穩居全國第二位,以實際行動履行了公司服務三農、助力精準扶貧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擔當。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該公司將繼續發揚良好的工作作風,確保為公司各險種客戶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中華財險的農險業務一直很不錯吧,中華財險形成了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典型模式,依託「創新科技」技術平台提供技術保障,以「網頁端+手機APP+承保客戶」為創新保障模式,為後續創新科技提供了參考經驗。中華財險是最早一批進入內蒙古自治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市場的三大主體之一,有著豐富的農險經驗,截止2020年11月17日,累計為全區3萬養殖戶承擔45.11億元的風險保障,同時對穩定畜牧產業,為各地「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華財險的森林保險做的不錯。森林保險推動了林業防災防損制度和措施的進一步完善,成為林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險機構越來越重視通過構建防災防損機制進行林業風險管理,並取得了明顯成效。近年來,中華財險始終堅持「防重於賠,防賠結合」的經營理念,累計投入森林防災防損物質近千萬元,成立了廣東省內業界第一支無人機航拍大隊,建立了全省森林火點監測體系。2020年,中華財險作為唯一一家金融保險機構受邀參加廣東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省林業局等部門聯合舉辦的「護林防火常記綠水青山常在」主題森林防火宣傳活動。
2018年,中華財險應邀承辦了廣東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省林業在韶關市舉辦的全省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技術骨幹培訓班。2016年至今,中華財險連續多年協同參與肇慶市林業系統「最美森林衛士」評選活動。 一直在幫助南疆群眾解決就業的問題。據中華財險喀什分公司副總經理梁長閩介紹,為實現貧困戶「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今年,喀什分公司利用機構全、網點多的特點,依託原有102個鄉鎮農村保險服務網點,對全轄168個鄉鎮網點和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摸排,和各縣扶貧辦、鄉、鎮對接,重點針對困難群眾家庭進行宣傳,開展招聘,解決貧困人口家庭就業難、難就業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農險事業部是做什麼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像美女的下面 瀏覽:794
一定會幸福的俄語怎麼說 瀏覽:435
生多少孩子比較幸福 瀏覽:523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是什麼 瀏覽:414
幸福指數論是什麼意思 瀏覽:264
健康碼lgG是什麼意思 瀏覽:103
事業編列印准考證在哪裡 瀏覽:926
對外經濟政策包括哪些 瀏覽:150
愛情這東西真的很奇妙是什麼歌 瀏覽:233
成都婚姻關系哪裡查 瀏覽:721
省編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瀏覽:381
妹妹和哥哥談愛情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602
女的兔男的龍婚姻怎麼樣 瀏覽:689
熬過去是故事熬不過去是什麼 瀏覽:728
政策經濟屬於哪個分支 瀏覽:230
怎麼判斷幸福樹傷口是否腐爛 瀏覽:718
故事中有哪些經典名句 瀏覽:363
事業單位補發總額怎麼求 瀏覽:582
大連幸福社區包括哪些小區 瀏覽:415
阿里健康付款了怎麼找不到了 瀏覽: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