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企事業編制是什麼意思
企業編制也就是企業內部正規的編制,享受一切該享受的福利。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經常實行一企兩制的人事制度,企業中存在兩種職工身份,一種是編制員工,一種是臨時工,編制員工,是公司的正式員工,按等級享受全部福利待遇和工資待遇,與公司直接簽勞動合同,享受公司內部培訓、升遷。
2. 體制內和編制一樣嗎
兩者意思一樣。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工勤編制(工勤編制廣義上屬於事業編制的一種)、員額編制以及國企編制。體制內具體點就是在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的組織制度中起主導作用的一部分。
體制內和編制泛指公務員、國企編制內員工或國家管理階層家屬等代表國家權力或依靠國有資產獲得收益的群體。體制內的優勢,更多表現出的是工作的穩定性、福利的優厚性、社會的主導性;
與之相應,體制外更多表現出靈活性,伴隨而來的還有風險性、低福利性,以及對社會或所在單位的影響力弱。能夠依靠政府權力取得穩定的合法或者非法的超額利益的公務人員的集合。我國有公務員約700多萬人、事業單位員工3000多萬人,從數量上看體制內已絕對是少數。
(2)體制國企事業編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體制內的其他介紹:
體制內工作享有完整的法定休假福利。體制內工作享有穩定性以及安全感。體制內工作優勢,折射出的乃是體制外勞動者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的現實。私營企業的另一種稱呼可以統稱為體制外單位,相比於國家機構、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體制內單位,在對待員工的終身福利上卻相差甚遠。
能夠提供可觀「隱性福利」的大多是體制內的單位,尤以壟斷企業的高薪酬、高福利為甚。掌握政策資源的政府部門和享受資源的事業單位,其「隱性福利」擴張一方面是權力沒有受到嚴格約束,另一方面是財政預算與支出沒有得到有效監督。
3. 體制內在編是什麼意思
在編,就是你已經納入了該單位的人事編制,就相當於正式員工。
在編人員,就是指有編制的人員。
例如事業單位:正式員工就有在編和非在編。福利待遇一樣,但工資基數不一樣,尤其退休後工資不一樣。現在這種情況各個地方普遍存在。
【拓展資料】
體制內工作是在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等的組織制度中起主導作用的部分。體制外工作是在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等的組織制度中不起主導作用或者邊緣的部分。
體制內泛指公務員、國企編制內員工或國家管理階層家屬等代表國家權力或依靠國有資產獲得收益的群體。體制外是指沒有編制在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的人或除國有企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和政府機構人員外的所有人。
例如,我國事業單位的人員多少,上級都有一定的編制定員。如一所中學,上級編制100人正式職工。而中學實用120人,就有100人是編制內的人員,20人是編制外的人員。這「20人是編制外的人員」就是體制外人士。
體制的分類:
1、政治體制
一般指一個國家政府的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及相關法律和制度,簡稱政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和地域,政治體制都不盡相同。
2、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是指在一定區域內(通常為一個國家)制定並執行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通常是一國國民經濟的管理制度及運行方式。
3、教育體制
教育體制是教育機構與教育規范的結合體、統一體,它是由教育的機構體系與教育的規范體系所組成。
編制,是區別機關單位和企業最重要的一把尺子。所以,企業,不管是央企、國企、省企、市企還是縣企、鎮企、村企,都沒有編制這個說法。硬要說的話,也可以算是企業編,這企業編只能在企業內部這么說,它就是區別企業內部,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的一把尺子。我之前沒來我單位工作之前,根本不知道,還有自定編(鎮編),唉~這個自定編的意思就是鎮上自己規定的編制,這批人是90年代左右,中專大專畢業的待分配的人,沒有享受到縣里安排的編制,就把他們安排成了自定編,不是國家承認的編制。但是他們這批人的保險,是機關保險,繳納職業年金,工資調整和人員調動屬人社局管理,非同於鎮上的合同工(不在編人員)。這個自定編不知道市內其他區縣有無,我老家可是沒聽說這個事。這個自定編就可以與企業編劃等號,因為它只有自己承認。
4. 國企編制和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的區別
1、所處單位不同:
(1)國企編制的人員處於國有企業。
(2)事業編制的人員在則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
(3)行政編制所在單位是國家行政機關。
2、職能職責不同:
(1)理論上公務員是「依法行政」的。
(2)事業單位是全稱是公益性事業單位,部分事業單位也有公共服務、行政的職能,無權有錢。
(3)企業編制,是體制外的,無權有錢。
3、工作人員不同:
(1)國企編制主要包括兩種:一是國企正式員工(也稱編內員工、正式工),二是勞務派遣協議工。
(2)事業編制包括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的所使用的人員。
(3)行政編制的人員為公務員。
4、作用不同:
(1)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2)行政編制是國家機關編制管理部門根據憲法和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所確立的組織原則,根據行政部門的結構、職能和工作量下達的工作人員的編制額度。是國家對行政機關的規模實行宏觀控制的手段,編制額度具有法律效力,公務員的錄用和轉任均受其約束。
(3)企業編制通常在事業單位中,有兩種情況,一是該單位除了有事業人員的編制外,還有的人員按企業用工對待,不佔事業編制,他們屬於工勤人員(也有事業編制的工勤人員)。二是單位除了事業編制外,另辦有企業性質的單位,隸屬於這個事業單位,該企業性質單位的人員當然身份是企業員工。
(4)體制國企事業編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編制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制定,財政部門據此撥款。
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工勤編制(工勤編制廣義上屬於事業編制的一種)、員額編制以及國企編制(銀行編制屬於國企編制的一種,但是國企編制不由財政撥款保障,而是由企業自行負擔)。
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區別:
行政編制也就是國家公務員是有級別的,如第一年是科員,可能是最低一級的,幾年以後當了科長,就是科級。再幾年以後當了局長,就是局級。也就是說,如果是行政編制,那就是按公務員法只「走」行政級別的。
事業編制,情況復雜,其中包括一些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這類參公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比照行政機關(公務員)待遇執行,也就是按照職級核定工資。
其它的事業編制是按崗定薪,分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其中管理崗叫職員,是一到十級,依次對應著正部級至辦事員這樣的行政級別。
專業技術崗是根據行業的要求進行職稱評定,比如醫生和教師。工勤崗就是工人。事業編制的人員一般走上副科(八級職員)領導崗位後也可以交流到行政機關當公務員,也可以參加黨政領導幹部公開選拔當領導。
5. 企業編制是體制內嗎
是的。兩者意思一樣。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工勤編制(工勤編制廣義上屬於事業編制的一種)、員額編制以及國企編制。體制內具體點就是在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的組織制度中起主導作用的一部分。
體制內和編制泛指公務員、國企編制內員工或國家管理階層家屬等代表國家權力或依靠國有資產獲得收益的群體。體制內的優勢,更多表現出的是工作的穩定性、福利的優厚性、社會的主導性。
體制內相關:
體制內工作享有完整的法定休假福利。體制內工作享有穩定性以及安全感。體制內工作優勢,折射出的乃是體制外勞動者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的現實。私營企業的另一種稱呼可以統稱為體制外單位,相比於國家機構、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體制內單位,在對待員工的終身福利上卻相差甚遠。
能夠提供可觀「隱性福利」的大多是體制內的單位,尤以壟斷企業的高薪酬、高福利為甚。掌握政策資源的政府部門和享受資源的事業單位,其「隱性福利」擴張一方面是權力沒有受到嚴格約束,另一方面是財政預算與支出沒有得到有效監督。
6. 國企編制和事業編制有什麼區別
1、機構性質不同,事業單位是行政機構的補充,主要代替政府行使科教文衛等公益服務職能:國企是企業,只是國家為了控制或方便管理一些涉及國計民生、與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行業,通過國有資本控股或占股的方式,實現企業的主導權。
2、財政供養方式不同,事業單位分行政類、公益類和生產經營類,行政類和公務員一樣,都是財政全額撥款,本輪機構改革已被取消,大部分改為公益類:公益類分公益一類、二類和三類,一類全部是財政全額撥款,二類差額,三類部分差額、部分自收自支;生產經營類一般都是自收自支性質,國家不投入資金,全部由單位經營或收費留成維持運轉。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國家已明確要求在2020年底前完成改革,全部轉企推向市場。至於國企,顧名思義是企業,國家不投入資金負擔單位運轉,全部由企業自籌自支。
3、編制類型不同,事業單位統一使用事業編制,但分管理、專技和工勤三種崗位。國企沒有編制之說,但實際上套用行政模式管理,如公務員一樣也比照設置職級報備上級主管部門或國資委。國企人員達到一定級別,如比照副處,可直接調任行政事業單位任職,不受企業人員身份限制,也無需考試。
4、工資待遇不同,事業單位差不多是財政核發工資。國企實行的是年薪制,工資收入與企業效益掛鉤,因此有高有低,高的比事業單位要多得多,而低的可能連生活費都發不出,面臨改制下崗的風險。
7. 體制內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兩者意思一樣。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工勤編制(工勤編制廣義上屬於事業編制的一種)、員額編制以及國企編制。體制內具體點就是在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的組織制度中起主導作用的一部分。
簡介:
體制內和編制泛指公務員、國企編制內員I或國家管理階層家屬等代表國家權力或依靠國有資產獲得收益的群體。體制內的優勢,更多表現出的是工作的穩定性、福利的優厚性、社會的主導性;與之相應,體制外更多表現出靈活性,伴隨而來的還有風險性、低福利性,以及對社會或所在單位的影響力弱。
能夠依靠政府權力取得穩定的合法或者非法的超額利益的公務人員的集合。我國有公務員約700多萬人、事業單位員工3000多萬人,從數量上看體制內已絕對是少數。
8. 國企正式編制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待遇相差如何
國企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區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性質不同。
國企編制是國有企業為了完成未來或過去的任務而確定的公司或部門的人員數量的配置,其對人員的實際配置工作產生指導和約束作用。
事業編制是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二、分類不同。
國企編制主要包括兩種:國企正式員工(也稱編內員工、正式工)和勞務派遣協議工,其他幾種編制經費由國家財政負擔,而國企編制理論上不關國家財政什麼事。銀行編制是國企編制的一種。
事業編制包括: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但須參加公務員考試;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又叫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多為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如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學校等;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和部分景點等;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設計院等。
三、合同性質不同。
銀行的正式工與銀行簽訂正式勞動合同,銀行的派遣工,即派遣合同只和派遣公司簽合同,相當於臨時工。
事業單位按照《試行辦法》和本實施意見、行業指導意見以及核準的崗位設置方案,根據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的原則,確定具體崗位,明確崗位等級,聘用工作人員,簽訂聘用合同。國企是營利性單位,員工待遇與企業經營狀況相關,與事業單位工資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