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有什麼區別
業編制和行政編制的區別:
1、級別不相同
在行政編制就是國家公務員,是有級別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員,可能是最低一級的,你幾年以後當了科長,就是股級。再幾年以後當了局長,就是局級。你如果是行政編制,那你就是「走」級別的。而事業編制,名義上是國家幹部,實際上還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職稱,比如你幾年以後是初級工,幾年以後是中級工,幾年以後是高級工。
2、身份不相同
進入行政編制的意味著你是國家公務員,如通過了選調生考試就是國家公務員。國家公務員享受著國家的各種法定待遇,如醫療、晉級等。事業編制是事業單位編制的總稱,像學校就是典型的事業單位。事業編制不一定要求是公務員,而進入行政編制的要求是必須要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
3、退休後待遇不相同
公務員不用交養老金,所以退休後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是你是事業單位的,那你每個月發的工資中,會扣除養老金。而公務員不用扣。在部隊同樣級別,工資待遇基本相同。轉業以後,因編制不同,待遇可能就會相差很大了。
B. 參公的科員與事業編制的中級職稱,有哪些區別
先說相同點。
首先,參公人員和普通事業人員都使用事業編制,編制性質是一樣的;其次,參公人員和普通事業人員(主要指公益一類)的工資待遇都由國家財政供養,按照相應標准核發,也就是說都是吃公家飯的人;第三,參公人員和普通事業人員現在都需要參加統一考試才能入編,入職後都能晉升擔任領導職務,且可以相互交流。
不同之處也有幾點:
第一,編制相同,工資待遇不同。參公人員雖然和普通事業人員一樣都使用事業編制,但是不執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而是按照公務員法管理,享受公務員同等待遇。比如車補、年終績效等,參公人員有,而普通事業編沒有。因此名義上雖然普通事業編中級職稱工資待遇相當於正科水平,一般情況下要比參公的科員要高很多,實際上算上年終績效、車補等收入,參公的科員並不比普通事業中級人員少,甚至有的地方可能還超過中級職稱人員。這是參公人員相對普通事業中級人員最明顯的區別。
第二,編制相同,晉升空間不同。參公人員執行公務員法,因此有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如果單位平台高,比如是在市級以上機關,那麼毫無疑問參公科員的發展空間會比普通事業人員大,哪怕後者已經取得中級職稱。而如果參公人員所在單位的層級比較多,比如是縣鄉機關,那麼反過來可能普通事業編中級職稱更有優勢,畢竟其已經相當於正科工資待遇,下一步還有機會晉升副高,而參公科員想要拿到副處的四級調研員,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第三,編制相同, 社會 地位不同。事業單位之所以能參公,是因為具備一定的行政執法職責。換言之,在參公單位工作,因為掌握執法資源, 社會 地位普遍要比只提供公益服務的公益類事業單位要高。這是個人一些隱形福利息息相關的。更直白點說,參公人員可能更實惠。這是參公單位的優勢所在。
工資待遇不一樣,參公和公務員一樣,公積金高,每年有績效工資。事業編沒有。
干過機關事業人事工作十幾年的人來說下,單純從工資比,中級職稱應該比參公科員高一些,一般來說中級職稱工資與正科工資大體相當。參公後只能走職務和職級了,如果是基層的單位,職務天花板很低,有可能一輩子都是科員。但如果是省級直屬單位,職務天花板高些,可以當到處級也不一定。舉例說,縣里的一個參公單位,單位領導才是科級,下面普通幹部只能是科員。但一般基層人多一些的事業單位多少也會有些副高和正高的崗位,所以走職稱還是有點盼頭的,雖然也很難,但總比一輩子科員強。所以要看是哪一層級的參公單位,看看自己單位是什麼級別建制的,是處級還是科級,級別越低走職稱相對好些
C. 教師編制和職稱有什麼關系,有什麼區別
教師編制需經過教師招聘考試,這個考試是有正式事業單位編制的,也就是一般公辦學校的正式教師就是「帶編教師」,在各級各類教育部門中,編制教師招聘是「凡進必考」的,是公開選拔優秀教師的一種人才錄用形式。
職稱是本人的專業技術水平,分為三級、二級、一級、高級和正高級。
教師職稱的評定原則上跟教師編制是沒有關系的。編制外教師原則上是可以參加教師職稱評定的。但是每一所學校都會考慮到職稱評定時的名額問題,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是可以的,但是在名額緊張的情況下,編制外教師是有可能無法參加的,編外教師跟編制教師比起來,評職稱相對比較困難。
D. 公務編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公務員和事業編兩者區別很大,下面簡要的從幾個方面來說一下區別:1.身份性質不同:公務員的身份是行政編,事業單位人員的身份是事業編,行政編的數量佔少數部分,事業編則包括教師、醫生等數量龐大的群體。2.職業穩定性不同:公務員不用交失業保險,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要交失業保險。同時,事業編實行合同聘用制,簽訂勞動合同,而同等條件下,公務員則不用簽訂勞動合同,也就是說當前的額制度下,事業編與企業職工一樣存在失業的風險。3.工資待遇不同:公務員有車貼,事業單位的沒有,有部分地區公務員有年終獎,事業的也沒有。還有就是事業編實行績效工資制,未來改革的方向也會向企業的工資管理制度靠攏,個人績效與工資相掛鉤,而公務員則不會面臨這樣的工資變動。4.職業發展不同:公務員可以提拔晉升,而且當前公務員實行職級過度,工作滿一定年限可以享受科級待遇,而事業編只能靠職稱漲工資,很多人窮盡一生都是初級職稱,與同齡的公務員相比差別很大。5.考試難易程度不同:公務員考試考申論與行測兩門,而部分地區的事業編考試只要考一張試卷嗎,裡面融合了申論、行測的內容,但是內容相較於公務員考試要簡單些。
E. 事業編制跟職工的區別是什麼
事業編制跟職工的區別大了去了 事業編制基本等同於公務員 他的福利待遇參考的就是公務員 而且有事業編制的人不犯原則性錯誤是不會失業的 職工就沒啥福利了 而且隨時可以叫你下崗
F. 事業編制有幾種劃分,又有什麼區別
事業單位編制中一般包括三類人員:
一、管理人員,也稱職員,如單位負責人,行管人員,從事單位管理工作;
二、專業技術人員,就是拿職稱工資的人員,如正高、副高、中級、助理、技術員等;
三、工人,從事單位後勤或其他輔助性工作,分技術工和一般工,如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和普通工。
區別:
1、工資:三類人員執行事業單位三類不同的工資(職員工資、職稱工資和工人工資)標准。
2、性質: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一般都是幹部性質,工人是工人性質。
3、在醫療服務標准上,包括住院條件、用葯等級、醫葯費的報銷比例等等方面,幹部都比群眾高。
4、在養老標准上,幹部比群眾高出許多,而且幹部級別越高,這種差距也就越大。例如,達到一定級別的幹部可以享受離休待遇,而且有政府專設的老幹部局為其服務。
(6)職稱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事業編制單位等級
一、管理崗位:
管理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有關規定和許可權確定。
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
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和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許可權設置事業單位各等級管理崗位的職員數量。
二、技術崗位:
專業技術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等因素,根據現行專業技術職務管理有關規定和行業指導意見確定。
專業技術高級崗位分7個等級,即一至七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的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的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區分正副高的,暫按現行專業技術職務有關規定執行,具體改革辦法結合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根據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和行業特點,以及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實行不同的結構比例控制。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1:3:6。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總結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優化結構、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區、本部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結構比例控制的標准和辦法。
各級人事部門及事業單位主管部門要嚴格控制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嚴格控制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的總量,事業單位要嚴格執行核準的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
專業技術一級崗位是國家專設的特級崗位。
G. 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評出的職稱有區別嗎
沒有區別,你在普通企業獲得的中級職稱到了事業單位也是有用的,應該按照中級職稱的級別享受應有的待遇。
職稱獲取方式有兩種:以考代評、職稱評審。兩種方式都是通過社會保障和勞動部經過考試和相關的評判標准頒發的,所以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評定標準是一樣的。不管你是教師、工程、經濟、會計、統計、衛生系列職稱或者其他職稱,取得之後在無論在企業還是事業單位都是能被認可的。
(7)職稱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中級職稱申報條件
博士研究生畢業的話,經考核合格,可直接評為中級職稱,碩士研究生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三年以上,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六年以上,以及其他符合評定條件人員。
職稱級別
高校教師、新聞、科學研究、出版、教練員、翻譯、藝術系列、律師、公證系列(專業)設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助理級4個級別,中小學教師設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助理級、員級5個級別。
H. 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有什麼區別
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有著身份、級別、待遇的區別。具體如下:
1、身份不相同
一般而言,國家公務員都是行政編制。享受國家的各種法定待遇。事業編是事業單位編制的簡稱,一般都是事業單位,一般醫院、學校、一些政廳就是典型的事業單位。無論是行政編還是事業編都是需要考試進入。
2、級別不相同
在行政編制就是國家公務員,是有級別的。而事業編制,名義上是國家幹部,實際上還是工人身份,評定的是職稱。
3、退休後待遇不相同
公務員不用交養老金,所以退休後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是你是事業單位的,那你每個月發的工資中,會扣除養老金。而公務員不用扣。
4、機構性質不相同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事業單位不屬於政府機構,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信訪局)、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交通局),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醫院),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8)職稱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實施單位是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制的單位,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的開支渠道除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採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
行政編制是國家機關編制管理部門根據憲法和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所確立的組織原則,根據行政部門的結構、職能和工作量下達的工作人員的編制額度。是國家對行政機關的規模實行宏觀控制的手段,編制額度具有法律效力,公務員的錄用和轉任均受其約束。
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日常辦公經費,由行政經費開支,執行國家職能及政治體系管理職能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國家審判機關、國家檢察機關、黨派機關、政協機關、人民團體所使用的人員編制,列為國家行政編制。行政編制是人員編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類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