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和職稱有關系嗎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和職稱沒有關系。
養老金與職稱的關系: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而其中: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養老金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調整不再與同職級在職職工增長工資直接掛鉤,而是與企業退休人員以及城鄉老年居民基本養老待遇調整統籌考慮。養老金不再按級別,而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關於2019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從2019年1月1日起,為2018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18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
⑵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退休工資,是按其基礎養老金加上個人賬戶養老金等養老金的總和來計算的。但是退休工資是按月領取的,當工作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一般就可領取退休工資。⑶ 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有多少
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有多少
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有多少,退休金的計算是有基本公式的,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應該怎樣計算呢,那麼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有多少的相關內容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事業單位退休金有多少?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工資與退休年齡有關。因為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等,並和上述因素成正比。
《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基本公式:基本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 個人賬戶本息和÷120 調整系數,各地實際計發公式會有差別,以當地政策為准。
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退休金支付方式
退休辦法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可分為一次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職工退休後一次支付退休金。企業支付退休金後對職工退休退職無任何給付義務。
後者指在職工退休後分期支付退休金,直至死亡為止,如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
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為保障企業退休人員生活,2005年至2012年,我國已連續8年較大幅度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自2013年1月1日起,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確定。
由於退休金是根據當地的基本工資以及退休名錄來進行判斷。所以具體的退休金實際下發內容需要根據當地政府所頒發的內容來進行計算。一般來講,當地的退休金都是由政府部門來進行下發,無論是事業單位還是民營企業,但是前提是沒有退休之時需要購買相關的保險,一般來說保險是由用人單位來進行做賣的。
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差距是比較大的,能否改變這樣的一種現象呢?眾所周知,從企業單位里退休,往往獲得養老金的.替代率大概是40%~60%,如果說是自己是從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替代率是可以達到70%~90%,很顯然二者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說這也就形成了企事業單位之間,養老金待遇不同的問題。
再加上本身可能機關事業單位,所獲得在職期間工資性的收入,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的,比如說你有一定的這個工作年限,沒有一定的資歷,有一定的職稱跟甚至是有一定的職務,那麼工資待遇它會穩定的一個標准水平之上,但是我們的企業單位這邊則不同了,企業單位完全是根據自身企業內部的經營利潤來決定的,不要說你有一個穩定的工資,甚至來說連自己的這份工作都不一定能夠保證得了,所以這就是企業單位的現狀,它跟機關事業單位,二者之間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當然最終養老金的待遇水平也是有所差距的,這是由於本身在2014年之前,企業單位是按著原有的一些毛計算辦法來計算的,那麼企業單位這邊是按著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的,也就是所謂的雙軌制不同的計算方式,導致二者之間養老金待遇差距還是有很大的一個差距。
在2014年10月份以後有所改變,因為機關事業編制人員開始交納機關養老保險,那麼在此基礎上,實際上從計算方式這一點來說是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因為畢竟計算方式上的改變,從一定程度上促使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二者之間養老金待遇差距會有所收窄,但畢竟現實情況是什麼樣呢,因為機關事業單位在建立機關養老保險支出同步去建立了職業年金政策,所以說有了這個職業年金,其實根本上來講,它的這個養老金待遇水平其實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且本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建立社保繳費基數方面,那麼是嚴格地按照自己本人的實際收入來建立的,所以說從根本上來講自己的社保繳費基數,包括參保條件這一方面都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是反觀企業單位這邊,由於企業單位為了降低自己的用工成本,那麼在選擇社保繳費基數方面會選擇一個最低的標准來繳納社保待遇,這樣的話就會給我們的企業在職職工,造成養老金偏低的根本原因,所以說二者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
想要改變這樣的一種現象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其實只能夠從自身的身上去著手解決它,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參保繳費條件,另外一方面我們今後其實不能夠單純地去依靠社保來進行養老或者說獲得養老金,那麼在社保之外我們可以有必要去參加一些商業性的養老保險,以此來獲得補充養老金的待遇,就可以提高我們今後養老金的待遇水平了。
⑷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與工齡的關系
法律分析:1、機關和事業單位在同時擔任同一職務的前提下,工齡越長,工資越高,這是國家統一的政策規定。企業工資標准體系由企業自行確定。2、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工資,主要是根據工齡來算的;還有,在沒有實施養老保險政策前,職工的工齡視同繳費時間,實施養老保險政策後,就按實際繳費年限來算了。3、因此,對於普通職工來說,養老金的高低主要是根據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時間)決定的。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養老保險是遵循「多繳多得」的原則,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對於普通職工來說,工齡概念也慢慢淡化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⑸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組成部分有哪些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組成部分有哪些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組成部分有哪些,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事業單位上班的人退休以後是有退休金的,但是有很多人對於退休金還不是很理解,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事業單位退休工資組成部分有哪些。
一、基本工資:
1、崗位工資:體現工作人員所聘崗位的職責和要求。分為:專業技術崗位(設13個等級)、管理崗位(設10個等級)和工勤技能崗位(設5個等級),每個崗位等級對應一個工資標准。
2、薪級工資: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和資歷。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設置65個薪級,工人設置40個薪級,每個薪級對應一個工資標准。
二、績效工資:
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實績和貢獻。國家對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分配進行總量調控和政策指導。事業單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按照規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貼補貼:
1、艱苦邊遠地區津貼:
主要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差異,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補助。對艱苦邊遠地區根據發展變化情況,每5年評估調整一次。
2、特殊崗位津貼補貼:
對在苦、臟、累、險及其它特殊崗位工作的人員實行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國家統一制訂特殊崗位津貼的項目、標准和實施范圍。
四 、其它工資
退休金制度
退休金與退休年齡有關。因為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等,並和上述因素成正比。
基本公式:基本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戶本息和÷120+調整系數,各地實際計發公式會有差別,以當地政策為准。
過去的養老金計算
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的養老金計算比較簡單,一般是按照退休時本人的基本工資(以事業單位為例,包含了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乘以退休時工齡確定的計發比例,再加上退休時崗位級別所確定的退休生活補貼數額。
退休工齡確定的計發比例基本上是10年或5年一個檔次。工齡10年到20年發放70%,20年到30年發放80%,30年到35年發放85%,35年以上發放90%。
如果是獨生子女父母,或者有一些省級國家級成果或者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養老金計劃比例還可以分別上升5%~10%,一般上升之後發放比例不得超過100%。
由於是5~10年一檔,實際上體現不出多少工齡的差距。
退休的生活補貼,是根據崗位級別來計算的,級別越高,生活補貼越高。
退休之後,一些地區仍然會發放住房補貼(未參加房改的人)或者精神文明獎之類的獎勵待遇。
未來的養老金計算方式
2014年10月國家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出了養老金待遇計算新辦法。新辦法會在2024年10月全面實施。
新辦法的待遇主要包含四部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方式全國統一。跟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方式也完全一樣,這是國家推動養老金並軌的重要一步。這兩部分養老金主要跟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等因素有關,過去看似作用不大的工齡(繳費年限),會起更大的作用。
過渡性養老金,根據2014年10月之前從事工作年限和退休時職務確定的視同繳費指數等因素綜合計算出來。
職業年金不屬於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部分,它屬於補充養老保險機制。退休時可以將職業年金用來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也可以按照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每月領取一部分,直到領完為止,國家不會再補貼。
現在的養老金計算方式
為了保證退休待遇新辦法和老辦法的平穩過渡,國家設置了10年的過渡期,從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
過渡期內,以老辦法退休待遇為基礎。如果老辦法退休待遇高,就發放老辦法退休待遇;如果新辦法退休待遇高,就發放新辦法比老辦法退休待遇的高出一定比例,從10%逐步過渡到100%。
由於時間延續比較長,中間又經歷了工資制度改革,所以老辦法退休待遇是以2014年9月本人的基本工資標准為基礎計算的,並經過每年的養老金或工資增長率調整,力求達到退休老辦法計算待遇人員和中人的養老待遇平衡。
如果是2019年退休,應當按照新辦法和老辦法分別計算出退休待遇以後,進行比較。如果新辦法退休待遇高,那麼發放50%的新辦法比老辦法高出部分。
不過,由於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各地的進度並不一樣。一些地方已經將中人過渡期內的養老保險待遇進行了理順,但是還一些地方還沒有理順。相信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各地的養老金待遇都會逐步理順的。
⑹ 企業工齡18年事業單位12年退休金怎麼算是多少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和崗位工資與薪級工資有關,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此外就是工齡補貼:已達到國家規定的離退休年齡未辦理離退休手續的人員,屬於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批准繼續工作的,可以按實際工齡計發工齡津貼;其餘的人員,按達到國家規定離退休年齡時的工齡計發工齡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