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大金剛是哪四個
四大金剛,是中國漢傳大乘佛教中四尊守法尊天神的代稱,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是佛教伽藍中,最為重要的護法神,相傳做於須彌山。
四大尊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尊王,是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四位尊天大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凈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坊間傳聞四大尊天王護世於須彌山山腰上的四天。
民間傳說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廣大潑法金剛;峨眉山淸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昆侖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根據印度佛教傳說,在須彌山中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峰,四大天王便各居一峰,護一方天下,故稱四大天王。在中國古代,四大天王還有「風調雨順」的含義——持劍者風(鋒)也;持琵琶者調也;持傘者雨也;持蜃者順也。這也反映了農業社會人們對豐收之年的渴望。
2. 四大金剛是哪四個
四大金剛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四大金剛即四大天王,出自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神話的二十諸天,二十諸天是吠陀神話中八部眾之中的諸位天神。佛教創立之初尚處於哲學范疇,隨著佛教逐漸發展,將印度教神話的八部眾(諸天、龍眾娜迦、夜叉、阿修羅等部族)納入佛教神話當中。
四大尊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尊王,是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四位尊天大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凈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
(2)中國四大金剛各從事什麼事業擴展閱讀
民間形象:
(1)、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執鞘。
(2)、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寶劍。
(3)、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穿甲戴胄,左手執鞘,右手把赤索。
(4)、北方多聞天王:身金色,金甲胄,左手執寶塔,右手執三叉戟,腳踏三夜叉鬼。
佛教形象:
(1)、東方持國天王魔禮海:掌碧玉琵琶一把,職調。
(2)、南方增長天王魔禮青: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
(3)、西方廣目天王魔禮壽: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
(4)、北方多聞天王魔禮紅:掌混元米傘一面,職雨。
3. 中國四大金剛是誰
四大天王,亦稱「四天王」或「四大金剛」。四大天王的來歷和佛教的宇宙觀有關。佛教分宇宙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在三界中,欲界為最低一界,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及一部分天神居於此界。欲界的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即四大天王的住處。佛經上說四大天王就在須彌山山腰,那時聳立著健陀羅山峰,稱須陀四寶山,此山有四山峰,高三百三十六萬里。「四寶所成,東面黃金,西面白銀,南面琉璃,北面瑪瑙」。天王各居一山(《集說詮真》),他們的任務是各護一方世界,即佛教說的須彌山四方的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故四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四天王各有九十一子,輔佑四天王守護空間十方,即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下。四天王手下又各有八位大將,幫助管理各處山河、森林以及地方上的小神。眾大將中居首的是韋陀,專門保護出家人,因此備受僧尼尊崇。 
東方持國天王梵名「提多羅吒」。佛教傳說此天王居須彌山黃金堆,率領諸毗舍闍(顛狂鬼)等守護東方弗提婆洲。在四天王中,除北方為毗沙門天之外,單獨供奉或作為佛教藝術表現主題的情況很廣,其出現的絕大多數場合是與其他三位一起出現的。持國天王的形象,據《陀羅尼集經》卷十一記載,身著天衣,左手伸臂下垂持刀,右手曲臂向前,仰手,掌中托寶珠。另據《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所說,持國天王身青色,紫發,面顯忿怒狀,著紅衣甲胄,手持大刀。中國內地佛教寺院中的持國天王塑像,因受「封神演義」等民間神話影響,為一手持琵琶、身披中國式戰甲的武將形象。 
南方增長天王梵名「毗流馱迦」。率諸鳩盤荼(瓮形鬼)、薜荔(餓鬼)等駐守南方閻浮提洲。據說此天王也令人增長善根,故名。增長天王的形象,據《陀羅尼集經》記,他的衣甲與東方持國天王基本相同,右手持稍,稍根著地。另據《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中記,南方增長天王,身赤紫色,紺發,臉顯忿怒相。身穿甲胄,一手叉腰,一手持金剛杵。在中國寺院中,這位天王則是身青色,手持寶劍。 
西方廣目天王梵名「毗留博叉」。據說他能以清凈天眼觀察護持世界,故名。他居於須尼山白銀埵,率領龍族及富單那(臭餓鬼)等守護西方瞿陀尼洲。此天王的形象有多種,在《陀羅尼集經》中記載,他左手持稍,右手持赤索,其餘與持國天王大致相同。在《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中,廣目天王是身肉色,臂掛黑絲,面露微笑,身穿甲胄,手持筆作書寫狀。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廣目天王多為身紅色,手中纏繞一龍。 
北方多聞天王梵名「毗沙門」。在四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單獨出現的場合較多。在這種情況下,常以梵名音譯稱之為「毗沙門天」。相傳,毗沙門天經常維護如來道場,由此而得時時聽聞如來說法,故名多聞天王。據說他與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說兄妹)。在印度,他又是主司施福護財的善神,故其在四天王中信徒最眾。敦煌壁畫中的毗沙門畫像,在他渡海之際,常常散下金銀財寶。在四天王的配置關系中,他被安排率領夜叉、羅剎將等,守護北方郁單越洲。毗沙門天的形象,多為身穿甲胄的武將,面現忿怒畏怖之相。一手托寶塔,一手持稍拄地;或一手持戟,一手托腰。身青黑色,足踩二夜叉鬼。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因受民間神話影響,所塑多聞天王大多為頭戴毗盧寶冠,一手持傘,以表福德之意。或坐或站,腳下踩有夜叉鬼。此外,另有一種叫兜跋毗沙門天的像,身著西域式甲胄,一手捧寶塔,一手持三叉戟,以堅牢地神支其兩足。腳下蹲有二邪鬼。據說兜跋本為西域國名,後來人們以兜跋訛為刀八,又進一步誤解為刀八之意,於是塑造了各種八刀毗沙門像。兜跋毗沙門像在唐時傳到日本,後被作為能鎮護國土、拒退怨敵的神將而得尊奉。 
毗沙門天王在唐代極顯一時,當時釋不空譯出《毗沙門儀軌》,尾題記載一個傳說。天寶元年,安西城被蕃兵圍困,有表請救援。但安西路遙,短時間救兵難到,玄宗即讓不空請北方毗沙門天王神兵救援。於是天王金身在城北門樓上出現,大放光明,同時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三五百神兵盡著金甲,擊鼓聲震三百里,地動山崩,蕃兵大懼,望風而逃。於是玄宗聞奏大悅,敕令諸道節度、所在州府於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形象供養,佛寺亦敕別院安置。此後,毗沙門天又被軍旅視為保護神。直到宋代,諸軍寨中也常建有天王廟。毗沙門天的信仰到元明而漸衰,取而代之的是完全中國化的托塔李天王。而在《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四大天王也都被賦予了中國式的寓意,傳說他們被安排去各掌「風、調、雨、順」之職。
4. 四大金剛是什麼 四大金剛是什麼意思
1、四大金剛,是中國漢傳大乘佛教中四尊守法尊天神的代稱,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是佛教伽藍中,最為重要的護法神,相傳做於須彌山。
2、四大金剛即四大天王,出自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神話的二十諸天,分別是: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二十諸天是吠陀神話中八部眾之中的諸位天神。佛教創立之初尚處於哲學范疇,隨著佛教逐漸發展,將印度教神話的八部眾納入佛教神話當中。
5. 四大金剛是指什麼
四大金剛是中國漢傳大乘佛教中四尊守法尊天神的代稱,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是佛教伽藍中,最為重要的護法神,相傳做於須彌山。
6. 中國四大金剛是誰
"四大金剛"來源於印度神話。據說,喜馬拉雅山有"四天",各天都有一個王在護衛天下,稱為"護世四天王",也叫"四大金剛"。人物如下:
東方天王名「提多羅吒」(「提多羅吒」意為持國——即能護持國土,是帝釋天的主樂神),手持琵琶,護東方「弗提婆」(勝)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為增長,能使他人善根增長),手中持劍,護南閻浮提(勝金)洲人民;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意為廣目,能以凈眼觀察護持人民),手中纏繞一龍,護西瞿耶尼(牛貨)洲人民;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意為多聞,有大福德,護持人民財富),右手持傘,護北郁單越(勝處)洲人民。世俗稱為「四大金剛」。
(6)中國四大金剛各從事什麼事業擴展閱讀
1、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執鞘;
2、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寶劍;
3、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穿甲戴胄,左手執鞘,右手把赤索;
4、北方多聞天王:身金色,金甲胄,左手執寶塔,右手執三叉戟,腳踏三夜叉鬼。
7. 廟里的四大金剛是怎樣分工的
東方持國天王,名提多羅吒,居須彌山腰東,黃金為地,魔禮壽,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
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居須彌山腰北,水晶為地,魔禮海,管混元珍珠傘,職雨。
四大天王,又叫作四大金剛,亦稱「護世四天王」,有各自的名稱和形象,各守一方。東方天王提多羅吒,漢譯「持國」,能護持國土,是帝釋天的主樂神,塑像著白色,手持琵琶,率領毗舍離、乾達婆諸神將,保護東方勝神洲人民,並用音樂使眾生皈依佛教。南方天王毗琉璃,漢譯「增長」,能令他人善根增長,塑像身青色,手持寶劍,率領鳩槃荼(雍形鬼)、薛荔(餓鬼)諸神將,保護南方閻浮提洲人民,手中寶劍,用來保護佛法,不受侵犯。西方天王毗留博叉,漢譯「廣目」,能以凈眼觀察護持人民,塑像身紅色,手中纏繞一龍,率領諸龍及富單那(臭餓鬼),保護西牛貨洲人民,如有人不信佛教,即將其捉去,令其皈依。北方天王毗沙門,漢譯「多聞」,有大福德,護持人民的財富,塑像身綠色,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護持北俱盧洲人民,手中寶傘,是用來降服眾魔的。
中國人將四大天王漢化,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說四大天王是「佳夢關魔家四兄弟」,其實是中國人的創造,並非是佛經中的記載,只是小說內容而已。
四大天王,為帝釋之外將,須彌山腰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四天王各居一山,護一天下(四天下即四大部洲,即東勝神州、南瞻部洲(地球)、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故又稱護世四天王,是六欲天之第一天。(佛教把世界分成依次上升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皆在三界中「輪回」不已,只有達到涅盤境界成佛,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受輪回之苦。欲界又有六天,稱「六欲天」,為天神所居。六欲天的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為四天王及其隨從之住所。)
東方持國天王:「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佑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四大天王圖天王。居須彌山黃金地,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州。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意為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居須彌山琉璃地,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以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
西方廣目天王:「廣目」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居須彌山白銀地,身為紅色,穿甲胄,為群龍領袖,故手纏一赤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
北方多聞天王:又名毗沙門,「多聞」多識,以福德名聞於四方。居須彌山水晶地。身為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他負責守護北俱盧洲。
8. 中國實業四大金剛是哪四個
任正非、董明珠、曹德旺、陶碧華。
很多人認定曹德旺、任正非、董明珠、陶碧華四個人能夠稱得上是國內實業的希望,他們始終在堅持著自己初心去做人民需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