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什麼是黨和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

什麼是黨和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

發布時間:2022-09-25 13:42:39

⑴ 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什麼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1、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

歷史經驗反復證明,什麼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執行得好,黨群關系密切,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什麼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執行得不好,黨群關系受到損害,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群眾路線。

2、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

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黨的群眾路線有著內在的聯系。群眾路線貫穿在黨的路線的各個方面。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體現著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它的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人民群眾的實踐。

(1)什麼是黨和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擴展閱讀: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八大之後,黨中央又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中國夢,要求全黨同志必須有優良作風。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是黨的建設面臨的根本問題和時代課題。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

總體上看,當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情況是好的,黨群干群關系也是好的,廣大黨員、幹部在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沖鋒陷陣、忘我奉獻,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肯定和擁護。這是主流,必須充分肯定。

⑵ 什麼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告訴我們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

在21世紀,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能靠統籌安排的優勢較快的實現經濟增長,基本目標是讓人民生活能普遍富裕。但是,政治制度發展與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社會矛盾不能妥善解決,尚未在經濟,政治,公民素養等方面齊頭並進地發展現代國家。

(2)什麼是黨和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新中國60年,是經濟建設碩果累累的60年。中國不僅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還創造性地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起來。

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既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又注重加強宏觀調控,為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證。經過60年奮斗,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30萬億元,一大批重要工農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首位,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

當國際金融危機迎面襲來,中國的果斷決策和政策效應,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許多外國政治家、學者認為,「包括『制度優勢』在內的『中國特色』已成為中國信心的有力支撐

⑶ 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什麼

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群眾路線「,該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中國共產黨都會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堅持群眾路線,核心的問題是黨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刻也不脫離群眾。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黨員領導幹部要自覺樹立群眾觀念,切實提高做群眾工作本領,用「心」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

中國共產黨是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中成長、發展、壯大起來的,是靠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起家,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決定著黨的事業的成敗。

(3)什麼是黨和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擴展閱讀:

黨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刻也不脫離群眾,要從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性,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准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黨的群眾路線任何時候都不是一句空洞、抽象的政治口號,它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繫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 做到知行合一,既解決認識提高問題,又解決行動自覺問題,使群眾路線落地穩、紮根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貫穿到黨的全部工作中。

⑷ 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根本工作路線是什麼

十五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之所以能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直至取得全國勝利,並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歸根到底,靠的就是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唯物史觀在我們黨的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體,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因此,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工人階級政黨必須把自己的一切活動建立在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基礎上,在黨的領導工作中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鄧小平指出:「同資產階級的政黨相反,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在黨的隊伍中,每一個人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都應該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同群眾利益的關系.當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發生矛盾時,應當服從群眾的利益,甚至為了群眾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一切.
如果說一切為了群眾講的是目的,那麼一切依靠群眾講的就是手段,即如何為了群眾的問題.我們黨所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都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在人民群眾中,共產黨員任何時候都是少數,所以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群眾.要相信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黨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須堅持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去實現群眾自身的解放,謀取群眾自身的利益.
黨的領導工作要保持正確有效,必須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檢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我們共產黨人就是這樣依靠群眾的實踐去認識世界,又依靠群眾的實踐去改造世界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從根本上說,都來自群眾的實踐,反過來又去指導群眾的實踐.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就是說,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黨的群眾路線有著內在的聯系.群眾路線貫穿在黨的路線的各個方面.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體現著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它的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人民群眾的實踐.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歷史經驗反復證明,什麼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執行得好,黨群關系密切,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什麼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執行得不好,黨群關系受到損害,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群眾路線.

⑸ 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在指導思想層面,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導改革開放,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源泉。」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首先在於我們黨帶領人民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有機統一。

其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根本,集中體現在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思想路線、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和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論的統一。

早期組織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推選包惠僧為書記。

1920年秋,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⑹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推動我國各項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從這次經濟危機來看,只有中國才能救資本主義.

⑺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告訴我們什麼是關系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告訴我們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

在21世紀,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能靠統籌安排的優勢較快的實現經濟增長,基本目標是讓人民生活能普遍富裕。但是,政治制度發展與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社會矛盾不能妥善解決,尚未在經濟,政治,公民素養等方面齊頭並進地發展現代國家。



(7)什麼是黨和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新中國60年,是經濟建設碩果累累的60年。中國不僅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還創造性地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起來。

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既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又注重加強宏觀調控,為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證。經過60年奮斗,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30萬億元,一大批重要工農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首位,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

當國際金融危機迎面襲來,中國的果斷決策和政策效應,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許多外國政治家、學者認為,「包括『制度優勢』在內的『中國特色』已成為中國信心的有力支撐。」


⑻ 什麼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生命線。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黨和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川19年招哪些事業性單位 瀏覽:141
小幸福里孩子怎麼弄錯的 瀏覽:14
77的蛇跟79的羊婚姻如何 瀏覽:554
最悲苦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64
兩邊婚姻孩子如何上學 瀏覽:156
特別行政區和經濟特區哪個級別高 瀏覽:421
猴男婚姻配什麼好 瀏覽:179
浙江省哪裡的美女多 瀏覽:589
為中國藝術事業發展做了什麼 瀏覽:302
有哪些古代四大美女 瀏覽:44
章子怡的詩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50
145代表什麼愛情暗示 瀏覽:203
再婚幸福概率是什麼 瀏覽:751
中年人最靠譜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573
徐州目前哪裡可以辦理健康證 瀏覽:812
哪些省屬事業單位招聘 瀏覽:541
砍伐樹木對身體健康有什麼危害 瀏覽:389
傑克的故事主要是說什麼 瀏覽:862
婚姻登記信息沒有聯網如何處理 瀏覽:719
怎麼樣去介紹一個美女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