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共事業管理具體是什麼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組織運用所擁有的公共權力,為有效地實現公共利益,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社會活動.它的主體是公共組織.它的客體是社會公共事務.它的目的是實現公共利益.它的過程是公共權力的動作過程.
將來的就業方向是很不錯的職業因為:1、公共管理理論是一種廣泛而綜合的知識框架。2、公共管理理論拓展了政府管理研究的領域。3、公共管理理論提供了一種當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4、開展公共管理理論研究,推行公共管理實踐的發展,更大的意義是推進公共管理的社會化。
㈡ 公共事業管理是什麼
迄今為止,學術界對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研究背景、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與客體等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問題還未形成共識。而對這些基本問題的認識,不僅影響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學科屬性,也影響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社會價值。
一、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研究背景
目前,
學術界對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研究背景存在兩種選擇:一是中國現階段的國情,二是中國公共事業管理改革的前景。這兩種選擇形成了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理論兩種不同的研究途徑:一是研究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現實問題的實證研究途徑,二是研究我國公共事業管理改革發展前景的理論研究途徑。
從公共事業管理理論體系與學科性質相結合的角度出發,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研究背景應該是上述兩種選擇的有機結合且以中國現階段國情實際為主。這樣,公共事業管理理論才能既為現實社會所需求又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在這一研究背景基礎上,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研究途徑應該是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的有機結合且以實證研究為主。這樣,公共事業管理理論才能成為系統的、科學的理論體系並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公共事業管理理論才能為社會所認同並實現其社會價值。
二、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
首先,政府是公共事業管理的主要主體,這是由政府代表國家行使的公共權力決定的。公共事業管理的目標是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與使用公共資源。由於「個體的理性必然導致集體的非理性」,公共事業管理必須建立與使用公共權力。因此,公共事業管理的核心問題是通過公共權力的運用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不同等級的公共事業管理,需要不同等級的公共權力,但就整個社會而言,只有政府才具有這一公共權力。所以,政府必然要管理公共事業並成為公共事業管理的主要主體。
其次,民眾是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主體。民眾是公共權力的最終擁有者,運用公共權力進行的公共事業管理必然要有民眾的參加,以使民眾行使公共事業管理的終極權力。只有民眾的廣泛參與,公共事業管理才能真正實現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
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構成以政府為核心的邏輯鏈條,政府起著承上啟下的主導作用。
三、公共事業管理的客體
目前,學術界對公共事業管理客體的論述過於簡單,還需要對公共事業管理客體從不同角度進行系統分類。
首先,從實體角度,公共事業管理的客體包括公共組織與非公共組織。公共事業管理是由各類組織參與的,當各類組織參與公共事業時,就需要對它們進行管理,這樣才能保證這些組織實現公共事業管理的根本目標而不以盈利為目的。特別是在我國現階段,從事公共事業的非政府公共組織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行為(如教育與醫療的亂收費等)比比皆是,而各類非公共組織的根本目標就是獲取最大利潤。因此,對參與公共事業的各類組織進行有效管理是公共事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確保公共事業管理實現公正與公平價值取向的需要,也是確保公共事業管理實現效率與效益價值取向的需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政府作為公共事業管理的主要主體對包括自身在內的各類公共組織和非公共組織進行管理的必要性,因為這一管理任務只有政府才能承擔、也是政府必須承擔的。
其次,從提供物品角度,公共事業管理的客體包括純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公共事業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醫療、體育等領域,這些領域不僅包括純公共物品的提供,也包括准公共物品的提供,甚至還包括私人物品的提供。如教育領域的義務教育與科學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屬於純公共物品;教育領域中的高等教育屬於准公共物品;志願者服務中的家庭服務則屬於私人物品。
再次,從管理層面角度,公共事業管理的客體包括宏觀客體與微觀客體。宏觀客體是公共事業整體,對公共事業整體的管理屬於宏觀公共事業管理,宏觀公共事業管理研究的是公共事業管理的一般規律;微觀客體是公共事業的局部與個體(如學校、醫院等),對公共事業的局部與個體的管理屬於微觀公共事業管理,微觀公共事業管理研究的是公共事業管理的特殊規律。嚴格地說,公共事業管理主要是宏觀公共事業管理,微觀公共事業管理是在宏觀公共事業管理理論指導下對公共事業管理價值的具體實現過程。無論是從管理層面還是從理論層面上講,微觀公共事業管理都已經接近企業管理了。因此,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宏觀公共事業管理。換言之,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公共事業管理的一般規律。
㈢ 什麼是公共事業管理
迄今為止,學術界對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研究背景、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與客體等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問題還未形成共識。而對這些基本問題的認識,不僅影響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學科屬性,也影響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社會價值。
一、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研究背景
目前,學術界對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研究背景存在兩種選擇:一是中國現階段的國情,二是中國公共事業管理改革的前景。這兩種選擇形成了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理論兩種不同的研究途徑:一是研究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現實問題的實證研究途徑,二是研究我國公共事業管理改革發展前景的理論研究途徑。
從公共事業管理理論體系與學科性質相結合的角度出發,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研究背景應該是上述兩種選擇的有機結合且以中國現階段國情實際為主。這樣,公共事業管理理論才能既為現實社會所需求又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在這一研究背景基礎上,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研究途徑應該是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的有機結合且以實證研究為主。這樣,公共事業管理理論才能成為系統的、科學的理論體系並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公共事業管理理論才能為社會所認同並實現其社會價值。
二、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
首先,政府是公共事業管理的主要主體,這是由政府代表國家行使的公共權力決定的。公共事業管理的目標是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與使用公共資源。由於「個體的理性必然導致集體的非理性」,公共事業管理必須建立與使用公共權力。因此,公共事業管理的核心問題是通過公共權力的運用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不同等級的公共事業管理,需要不同等級的公共權力,但就整個社會而言,只有政府才具有這一公共權力。所以,政府必然要管理公共事業並成為公共事業管理的主要主體。
其次,民眾是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主體。民眾是公共權力的最終擁有者,運用公共權力進行的公共事業管理必然要有民眾的參加,以使民眾行使公共事業管理的終極權力。只有民眾的廣泛參與,公共事業管理才能真正實現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
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構成以政府為核心的邏輯鏈條,政府起著承上啟下的主導作用。
三、公共事業管理的客體
目前,學術界對公共事業管理客體的論述過於簡單,還需要對公共事業管理客體從不同角度進行系統分類。
首先,從實體角度,公共事業管理的客體包括公共組織與非公共組織。公共事業管理是由各類組織參與的,當各類組織參與公共事業時,就需要對它們進行管理,這樣才能保證這些組織實現公共事業管理的根本目標而不以盈利為目的。特別是在我國現階段,從事公共事業的非政府公共組織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行為(如教育與醫療的亂收費等)比比皆是,而各類非公共組織的根本目標就是獲取最大利潤。因此,對參與公共事業的各類組織進行有效管理是公共事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確保公共事業管理實現公正與公平價值取向的需要,也是確保公共事業管理實現效率與效益價值取向的需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政府作為公共事業管理的主要主體對包括自身在內的各類公共組織和非公共組織進行管理的必要性,因為這一管理任務只有政府才能承擔、也是政府必須承擔的。
其次,從提供物品角度,公共事業管理的客體包括純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公共事業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醫療、體育等領域,這些領域不僅包括純公共物品的提供,也包括准公共物品的提供,甚至還包括私人物品的提供。如教育領域的義務教育與科學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屬於純公共物品;教育領域中的高等教育屬於准公共物品;志願者服務中的家庭服務則屬於私人物品。
再次,從管理層面角度,公共事業管理的客體包括宏觀客體與微觀客體。宏觀客體是公共事業整體,對公共事業整體的管理屬於宏觀公共事業管理,宏觀公共事業管理研究的是公共事業管理的一般規律;微觀客體是公共事業的局部與個體(如學校、醫院等),對公共事業的局部與個體的管理屬於微觀公共事業管理,微觀公共事業管理研究的是公共事業管理的特殊規律。嚴格地說,公共事業管理主要是宏觀公共事業管理,微觀公共事業管理是在宏觀公共事業管理理論指導下對公共事業管理價值的具體實現過程。無論是從管理層面還是從理論層面上講,微觀公共事業管理都已經接近企業管理了。因此,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宏觀公共事業管理。換言之,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公共事業管理的一般規律。
㈣ 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一、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范疇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世界各國進入了公共部門 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時代。盡管各國政府改革的范圍、規模、力度有所不同,但都具 有一個相同的基本取向,這就是以採用商業管理的理論、方法及技術,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務質量為特徵的「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的綱領,建立 一種「新公共管理」的實踐模式。那麼,這一改革趨勢必將也會波及公共事業管理領域,帶 來公共事業管理理論、職能和管理體制的變革。 (一)事業單位的科學界定 社會的公共需要決定公共事業的形成,制約著公共事業的發展水平。因此,不同時期人 們對公共事業內涵和外延的界定和理解是不相同的。 「事業」一詞是一個內容廣泛的概念,與企業不同,一般是指人們所從事的,具有一定 目標、規模和系統,沒有生產收入,由國家經費開支,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活動,如教育事 業、文化事業、公用事業等。 事業單位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行業,以一 定的方式向社會公眾提供一定形式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以改善社會公眾的生活,經費主要 由國家財政撥給,受國家機關尤其是政府部門領導的社會組織。 事業單位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以教育、科研、文化、衛生 為主體的事業單位,構成了一個門類齊全、多層次、多功能的龐大系統,在現代化建設中發 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公共事務與公共事業 公共事務是指與社會利益和公眾利益有關的各種事業和活動。廣義的公共事務是指國家 立法部門授權國家行政部門管理的所有與國家和社會整體利益有關的事務和活動,如政治事 務、經濟事務、社會事務等。狹義的公共事務是體現政府政治統治職能的活動,如國防、外 交、內政、司法、治安等事務,通常更具鮮明的政治性和階級性。 公共事業是指那些面向全社會,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基本目標,直接或間接為國民經 濟和社會生活提供服務或創造條件,並且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社會活動。它主要包括教育、 科技、文化、衛生、基礎設施、公共住房、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事業。 (三)公共事業管理 所謂公共事業管理是指政府對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主要目的各項公共事業的發展進 行規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活動。 公共事業的特性決定了政府的管理主體地位。公共事業就其特性而言是公共物品或准公 共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只能由政府作為代表社會公眾利益的主體進行管理。 政府管理公共事業,與公共事業的社會化和發展的多元化並不矛盾。引入市場機制, 提倡社會參與,也是提高公共事業管理效益,促進公共事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公共事 業管理市場化是公共事業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二、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的改革 我國的公共事業在取得飛速發展的同時,公共事業管理體制也不斷地求新求變。針對 傳統的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的弊端,探索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在此基礎上,提出市場經 濟條件下,我國公共事業發展的目標模式和相應對策。 (一)傳統的公共事業管理體制
㈤ 公共事業管理模式的歷史演變!需求專業解答
它的演變經歷了保護模式、干預模式、市場模式三個階段,詳解如下:
一、簡介:
歷史發展顯示,從近代到當代,從古典自由市場經濟到現代市場經濟,對包括公共事業管理在內的整個公共事務管理,經歷了保護模式到干預模式再到市場模式的歷史演變。西方國家對公共事務尤其是對狹義的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變化,比較典型地反映了這一歷史過程。
二、關於三個發展階段的詳解:
1、公共事業管理的保護模式又稱公共事業管理的保守模式,是古典自由主義經濟時期出現的公共事業管理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特點是政府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統籌,但其職能是極有限的,有限的公共事業產品基本上由社會自行提供,市場也不介入這一領域。
2、公共事業管理的干預模式又稱官僚模式、科層模式,是一種政府依靠龐大的官僚組織對社會生活進行全面干預並壟斷公共事業管理的模式或方式。在這種模式下,市場對公共事業產品的生產和提供是間接而非直接的,社會的力量的參與是極為有限的。在世界范圍內,這一模式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以後,在60年代前後達到高峰,至80年代後開始成為改革的對象,逐步被新的管理模式取代。
3、公共事業管理的市場模式是一種在政府的主導下,多元主體參與公共事業產品生產和提供的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特點是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負責公共事業產品的生產和提供,政府與市場和社會分權,政府不再壟斷公共服務的供給過程,市場和社會對公共事業產品的生產和提供的參與是直接而非間接的。這一模式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是對公共事業管理干預模式改革的產物。
㈥ 什麼是公共事業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是一門專業。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藝術等公共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其中藝術管理包括影視策劃、製片管理、文化遺產管理等多個專業方向,是近年來興起並比較熱門的專業。
(6)當代公共事業管理市場模式的核心是什麼擴展閱讀: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西方發達國家的開設具有較長的歷史,已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並且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該專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呈細化的趨勢。即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不僅分成師范類與非師范類專業,而且分成環境保護機構管理專業、衛生機構行政管理專業、體育機構管理專業以及社會保險機構管理專業等。並輔以相應的背景知識訓練與培養,以真正培養專業化人才。
21世紀以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正加緊進行,各行業都要求具備專門知識,受過良好專業訓練並適應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的專業人才來進行管理,國內外競爭更加激烈,這就要求我們的專門管理人才要具備國際社會同類人才的知識水平,以便在各種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要求在教育層次上首先與世界同步,這對於我國仍是新興學科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來說是個巨大挑戰。但總的來說,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具有較強的生命力,而社會的需求必然給它以強大的動力,促進它進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並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傑出的高級管理人才。
㈦ 為什麼說政府是公共事業管理的核心
好像是這么說的吧——「為什麼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
公共管理以下科目有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衛生管理等。而這寫專業圍繞的主體其實無非3個,政府,企業,第三方組織。
而政府又是關繫到最密切的,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也是執行者。
㈧ 為什麼說政府是公共事業管理的核心
我國的公共事業是在傳統的政府事業基礎上轉化而來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對非政治、非經濟的,關繫到社會大眾基本利益的社會公共事務,是以政府事業體制進行管理的,即「政府辦事業、政府養事業、政府管事業」,主要包括科、教、文、衛、體等領域。雖然這種管理方式對當時我國公共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所導致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已使我國的「事業」內容日益豐富和繁雜,公眾對公共事業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傳統的政府事業已不能適應社會公共事務發展的需要,按社會公共事務自身的規律去發展公共事業已是大勢所趨。政府作為公共事業管理的核心,其主體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行為狀況,直接關繫到公共事業管理的目標能否實現。因此,在面對經濟全球化等外在壓力以及改革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的內在訴求下,科學定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已成為當務之急。
㈨ 為什麼說政府是公共事業管理的主體
我國的公共事業是在傳統的政府事業基礎上轉化而來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對非政治、非經濟的,關繫到社會大眾基本利益的社會公共事務,是以政府事業體制進行管理的,即「政府辦事業、政府養事業、政府管事業」,主要包括科、教、文、衛、體等領域。雖然這種管理方式對當時我國公共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所導致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已使我國的「事業」內容日益豐富和繁雜,公眾對公共事業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傳統的政府事業已不能適應社會公共事務發展的需要,按社會公共事務自身的規律去發展公共事業已是大勢所趨。政府作為公共事業管理的核心,其主體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行為狀況,直接關繫到公共事業管理的目標能否實現。因此,在面對經濟全球化等外在壓力以及改革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的內在訴求下,科學定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已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