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事業單位為什麼有預算會計
你好,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適用范圍不同。預算會計適用於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各級行政單位和各類事業單位,適用對象具有明顯的非盈利性。而企業會計適用於以營利為目的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第二,會計核算的基礎不同。預算會計中,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均以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事業單位預算會計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分別以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基礎。而企業會計均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基礎。第三、會計要素構成不同。預算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分別是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大類,分別是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第四、會計等式不同。預算會計的恆等式是 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企業會計的恆等式是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第五,會計核算內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在預算會計中,固定資產一般與固定基金相對應,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對外投資一般與投資基金相對應;對專用基金實行專款專用方法;一般不進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內部成本核算,一般沒有損益核算。這些均與企業會計有明顯的差異。
『貳』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科目和預算會計科目的核算基礎
1,資產類科目:第一,往來款項中,行政單位會計只有一個「暫付款」科目,而事業單位會計則有「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四個科目。
2,負債類科目:行政單位與事業單位負債類科目不同之處在於,行政單位「暫存款」科目對應事業單位「借入款項」、「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應交稅費」等科目。行政單位在業務活動中與其他單位和個人發生的待結算款項都納入「暫存款」科目核算,包括臨時暫存(存入的押金、保證金等)和應付未付款項、不明性質的資金以及收到外單位委託辦事的資金等,而且對於暫存款,應及時清理結賬,不得長期掛賬。
3,凈資產類科目:凈資產是指資產減去負債後的差額。行政單位凈資產類科目包括「固定基金」和「結余」兩個會計科目。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單位固定資產所用的資金,固定基金的數額與固定資產的數額始終是相等的。結余是行政單位各項收入與支出相抵後的余額,正常經費結余和專項資金結余應分別核算。
4,收入類科目:行政單位收入類科目包含「撥入經費」、「預算外資金收入」、「其他收入」三個會計科目,而事業單位收入范圍非常廣泛,包含「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撥入專款」、「事業收入」、「經營收入」、「附屬單位繳款」、「其他收入」等多個科目。
拓展資料:
1、預算會計有三級目標,即基本目標,中級目標和高級目標。一般認為基本目標是保持公共資金的安全完整,防止腐敗和揭露貪污。中級目標是促進合理的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對象包括稅收的徵收、其它收入、購買貨物或服務付款、借款和償付債務等。運行良好的政府對各項業務活動都進行精確地預算或適當地計劃,財務會計制度對經授權的交易的執行情況進行記錄。為此,政府須建立成本會計制度進行成本核算,使政府經濟,高效地運行。預算會計的高級目標是幫助政府解除受託責任。公共受託責任存在官僚機構對單位負責人的受託責任、行政部門對立法部門的受託責任,政府對公民的受託責任三層受託責任。解除受託責任的目標可通過增加代理人披露信息的激勵和減少委託人的信息成本來更好的實現。
2、與企業會計首要目標是決策有用性相比,受託責任是政府財務報告的基石。財務報表是提供給資源提供人易於評價管理當局受託關系的報告。公共受託責任強調對項目受託責任和業績受託責任進行計量和報告,但也須對政策受託責任、過程受託責任、合法性受託責任進行適當地報告。業績計量不應受利益關系集團的操縱,不含糊且明確的計量是履行受託責任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預算會計特別強調客觀性。
『叄』 請問老師,對於事業單位來說,什麼情況下不需要預算會計記賬,僅僅需要財務會計記賬
不涉及現金收支業務的 不需要預算會計記賬
『肆』 政府會計的預算會計什麼時候需要做
一、預算會計分錄是採用的 收付實現制。收付實現制是預算會計的基礎。收付實現制是以現金的實際收付為標志來確定本期收入和本期支出的。凡是在當期實際收到的現金收入和支出,都要作為當期的收入和支出,所以這個時候就要記賬入賬,要寫會計分錄了。
二、政府會計內容包括三部分:概括起來可稱為「一項制度,兩個體系」即:政府會計准則體系、政府會計制度體系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
三、政府預算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與預算結余。
1、預算收入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取得的並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入。
2、預算支出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發生並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出。
(4)事業單位什麼時候預算會計擴展閱讀:
與會計密切相關,政府會計能夠為編制預算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政府會計是預算管理的基礎。特別是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下,會計能夠提供更加充分的、有用的信息,包括政府的各種資產如固定資產、投資、存貨等,也包括政府的各種債務。
其中,資產不僅反映取得成本,還反映其凈值,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等。這些信息是採用「零基法」編制部門預算的重要依據,如果以「產出法」編制預算,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下,會計還能提供有關成本及績效考核指標,因此,沒有權責發生制的會計,就無法編制權責發生制的預算。
『伍』 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是於哪一年開始實施的
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是於199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是財政部1997年,為了讓國內的國有事業單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根據《事業單位會計准則》(試行)制定的會計制度,從而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加強會計管理,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健康、有序發展。該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執行。財政部1988年發布的《事業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制度》同時廢止。
為了幫助事業單位的財會人員及時掌握最新事業單位會計准則、財務規則、會計制度,財政部下發通知到各事業單位,並敦促各事業單位在執行過程中對此條款執行中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同時,在暢捷通會計家園開設了財稅講堂,針對制度相關內容,對事業單位會計發展軌跡、2013年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重點變化、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具體內容及實務操作,系統全面地對事業單位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的會計核算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等進行了詳細講解。
『陸』 預算會計適用范圍是什麼
預算會計是指對政府預算資金活動過程及其結果所實施的一種管理活動,是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用來核算、反映和監督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連續、系統、完整的反映和監督。
預算會計核算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真實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及時性原則、重要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原則、配比原則、專款專用原則。
預算會計的組成體系
縱向體系是按照國家政權結構和行政區域來劃分的,我國政府預算可分為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後者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社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
橫向體系是按各級政府所屬各部門劃分建立的,主要由各級政府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非營利組織會計和參與預算執行的國庫會計、稅收征解會計、專業銀行撥款會計共同組成。 ` 財政總預算會計的分級與政府預算的分級是一致的。
政府預算分中央、省、市、縣、鄉五級,財政總預算會計包括中央財政部設立的中央財政總預算會計、各省財政廳設立的省財政總預算會計、市財政局設立的市財政總預算會計、縣財政局設立的縣財政總預算會計、鄉財政所設立的鄉財政總預算會計。
『柒』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是否需進行預算會計核算為什麼
需要。
因為行政事業單位,只有預算會計這一種核算方式
『捌』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制度是
法律分析:《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是財政部1997年,為了讓國內的國有事業單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根據《事業單位會計准則》(試行)制定的會計制度,從而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加強會計管理,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健康、有序發展。該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執行。財政部1988年發布的《事業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制度》同時廢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政府收支行為,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對預算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保障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預算、決算的編制、審查、批准、監督,以及預算的執行和調整,依照本法規定執行。
第三條 國家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設立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五級預算。全國預由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組成。地方預算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預算組成。地方各級總預算由本級預算和匯總的下一級總預算組成;下一級只有本級預算的,下一級總預算即指下一級的本級預算。沒有下一級預算的,總預算即指本級預算。
第四條 預算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
『玖』 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年度結轉是自動生成的嗎
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年度結轉不是自動生成的。
需要按照相關單位的決算編制進行填報。
決算編報范圍應當與2020年部門預算編報范圍保持一致,包括各級各類國家機關、政黨組織、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單位等。填報口徑如下:
1.決算收支報表均不包括未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償還性資金。
2.納入決算編制范圍的單位應當參照「會計科目與部門決算報表對應關系表」設定的口徑填報本套決算。已經實施政府會計准則制度的單位,應當按照《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中預算會計核算內容填報收入、支出、結轉和結余。
『拾』 事業單位預付款項是否需要做預算會計處理
應該做預算會計處理。
因為預付款項一定牽扯到資金實打實支付出去了,也就是說即便按照預算會計遵循的現金收付制原則,賬也應當發生變動,必須反應資金結存的變動。
只不過預付款在財務會計里可以按照權責發生制確認為一項權利,但是預算會計里沒有提前確認權利的辦法,所以現實中可以考慮將預付款項直接提前確認為預算會計中的預算支出,等對方履行義務的時候,財務會計做沖銷預付款賬的時候就不再做預算會計賬了。也就是說人為把確認預算支出的時點提前到預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