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被稱為是最能打勝仗的帝王
因為他不是一味的防守,而是大膽進攻,特別注重養兵買馬,還能抓住時機,給敵人致命一擊。犯我者,雖遠必誅。
唐初百廢待興,馬場里只有3000匹馬。這打仗光有雄心恐怕不行,這硬體也得齊全才行,於是李世民命人專門養馬,到後來達到了近70萬匹,還每天都帶著自己的衛隊和御林軍練習騎射。軟體和硬體都配備齊了,才能創造奇跡,唐將李靖僅僅用3000精英就殺入了突厥老巢,生擒突厥的頭領,以3000人戰幾萬人,這樣的奇跡顯示出唐軍越野、騎射能力都不弱於在北方游牧中成長的突厥兵。唐軍著實強悍,後人也是競相學習。
李世民文能治國有方,創出貞觀之治,武能以少勝多,大膽進攻,創造奇跡,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❷ 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歷史地位這么高,評價這
因為他讓中國自再次偉大了起來(Make China Great Again)!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說的就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四位皇帝。
秦始皇消滅山東六國,平定百越,為大中國的統一和後來的「漢地十八省」打下了基礎;同時,他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為推動漢地社會融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實行郡縣制,統一了行政管理制度等(之前有的小國家在中央下面就是縣,甚至是鄉鎮級別的行政區);同時,修築並優化長城,阻擋北方游牧民族勢力入侵。中國的漢族,名稱來源就是漢朝,最早版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也是來自漢武帝時期。
漢武帝時期通過推恩令化解了地方諸侯對中央的威脅,避免重演周朝的悲劇;對西北地區大動干戈,雖然造成了社會動盪,但是西域(絲綢之路的陸路)納入大漢版圖也是在漢武大帝時期;同時,中國和西方的交往也是在絲綢之路的基礎上開始的。
唐太宗當年還是隋國公李淵家二公子。作為大隋王朝體制內人士的他,勸說父親起兵反隋的是他;平定關內北方漢地的幾場大的戰役,總指揮也是他;結束自西晉王朝以來中原被北方游牧民族欺負的人也是他。沒有貞觀之治,哪有開元盛世?大唐時期的中國是當時地球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東土大唐」作為東夷日本,西方諸國神往的地方。
宋太祖以和平的方式即位,他基本統一了漢地,加強了中央集權,避免了外戚和太監、武將擅權。杜絕了藩鎮割據的可能;他尊重知識分子,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宋朝達到了巔峰(宋朝在軍事上比漢唐要失去一些優勢),唐宋八大家有六位都是宋朝(都是仁宗時期)的,除謀反外不殺知識分子是兩宋時期的重要國策;放棄了歷代重農抑商政策,奠定了中國的銀本位貨幣,在絲綢之路陸路被西夏占據的同時,選擇了開辟絲綢之路水路(海上),使得宋朝在繁華時期的GDP總量佔全球的33%!還有,古代好多朝代晚上是不能出城的,叫「宵禁」,不然會被官府根據規定來責罰,宋朝時期解除了宵禁;同時,在唐朝及以前,一直執行「天子一日四餐、諸侯一日三餐、民間一日兩餐」的規定,老百姓誰家一天冒三次炊煙也是可能受罰的。民間也執行「一日三餐」的標准,也是從宋朝開始的。
……
以上是純手打,希望點贊。這四位皇帝,都讓中國再次偉大了起來;讓我們在心裡給他們也點個贊!
❸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夠被稱為千古一帝
1不拘一格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使得貞觀時期
名相名將輩出,像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秦叔寶、尉遲敬德等。而且
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
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的予以採納。
2認識到人命至重、,規定死刑需三復奏(外地五復奏)復審批准後方可行
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中國的豐年)全國叛死刑才29人、貞
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
收後回來復刑,結果290人均准時到來、無一人逃亡。這在現在來說是根本不可想
象的。可見當時教化之好,人心之純朴、社會秩序之井然,政治之清明。
3.威震天下的軍功,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太高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
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
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
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佔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
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4. 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可真是
前無古人、同時也讓後世領導望塵莫及,民族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
之內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
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執思失力、契畢
何力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
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
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5. 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
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
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
胄、於志寧、魏徵、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健全行政管
理機制,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
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
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
時違背而更改。
這一切使得唐朝成為當時世界最為文明強盛的國家,四方臣服,萬國朝貢,比
今天的美國還牛逼。據說世界當時有2/3的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等生活在唐朝,
可見其繁榮發達之程度。
❹ 李世民為什麼被網友稱呼為最厲害、名聲最好的皇帝
歷史上有很多明君在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但是要用厲害來形容,這得看皇帝那方面算是厲害。
漢朝的前幾位皇帝,因為經歷戰亂,人民需要休養生息。所以漢代初期幾位皇帝施行的都是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的政策,主要措施包括:漢高祖: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十五稅一;文帝、景帝:輕徭薄賦、減輕刑罰。這使得漢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了國家實力算不算厲害?
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使漢朝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算是歷史上抗擊外域的皇帝中最厲害的吧?但是正由於武帝這種窮兵黷武、好大喜功,龐大的財政盈餘,象流水般消耗殆盡。為籌集戰爭經費,維持帝國正常運作,外加滿足享受,漢武帝能做的,只能是加強對民間的搜刮。那這樣,可想而知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艱難,在對待老百姓這方面可真不地道!
歷代開國皇帝,為了使自己的帝位以及後續子孫江山坐得很穩,會殺戮很多開國大臣。但李世民算是開國皇帝里對待開國功臣比較好的了,開國功臣基本都是善始善終的,除了極個別自己作死的人之外。李世民幾乎沒殺過開國功臣,而在晚年的時候為了懷念和自己當初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在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小樓,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後世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對待大臣方面的態度,就像對待朋友一樣。唐太宗說過,他對於大臣們,要「推心待之」;太宗也曾經說過,一個君主要將臣子們看成自己的手足,也要將百姓看成是自己的肌肉,手足肌肉,都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君主不可以將之切割,因為一個人必然會愛護自己的手腳,所以太宗也會愛護他的臣子們。因此太宗與臣子們之間,培養了深厚的感情。
第七:愛民如子
李世民與魏徵討論治國之道,李世民問:隋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魏徵回答說:失去民心。李世民又問:人民和皇帝應當是什麼關系?魏徵說:皇帝就像一隻漂亮的大船,人民就是汪洋大水,大船隻有在水中才能乘風前進;但是,水能載舟,同時也能將船打翻 太上皇(李淵)舉義旗推翻隋朝統治就說明了這一點。從那以後,唐太宗常教育子女:作為君王,要時刻記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太子騎馬的時候,他就趁機說:「這馬和人一樣,應當有勞有逸,不能讓他過度勞累。你要是懂得了這個道理,你就會永遠有馬騎。」唐太宗教育孩子可謂用心良苦、苦口婆心。而經過唐太宗的言傳身教,他的兒子高宗也成了一個仁愛的君王。 由於太宗體恤臣下、愛民如子,臣民當然竭忠盡力,奮死圖報。君臣一心,成就大唐偉業。
❺ 殺掉親兄弟,霸佔嫂嫂,李世民憑什麼還能被稱為千古一帝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為不是嫡長子,無法名正言順當太子以致登上帝位。他殺了自己的親兄長,並且殺害了支持兄長的親弟弟,從而取得了皇位的繼承權,他還貪圖弟媳的美貌,霸佔了自己弟弟的妃子,為什麼還能稱為盛世明君讓人想不明白。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大唐的強盛打下了不可磨滅的基礎。雖然李世民取得皇位的途徑,卻充滿了血腥,殺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並殺死了支持大哥的弟弟李元吉,逼迫皇帝李淵立自己為太子並退位。但哪朝哪代沒有血腥呢。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登基之後,輕徭薄賦,選賢任能,從諫如流,留下無數治國的佳話,並且進一步開疆拓土,李世民當皇帝,為國家和民族開創了一個盛世,史稱貞觀之治。所以,李世民雖然手上沾有親人的鮮血,但是依然可稱為盛世明君。所有的過程也都是被逼無奈。
❻ 李世民的主要功績
據《新唐書·太宗本紀·卷六》記載,李世民功績如下:
1、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
此外,李世民亦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等,人才濟濟。
4、李世民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
5、貞觀初年,李世民詔令在全國范圍內收集圖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書20餘萬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館」以儲圖籍。
並任命虞世南、褚無量、姚思廉、歐陽詢等充任學士,以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等著名學者、碩學之士相繼為秘書監,主管國家的圖書館和藏書事業,選五品以上工書者為書手,又在弘文館設立檢校館藏的官員,將繕寫、整理、校勘圖書,藏於內庫,以宮人掌管。
❼ 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功績是什麼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唐朝以及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歷來為人們津津樂道,與他相關的各種傳說與猜測也是十分豐富。其在唐朝所開創的“貞觀之治”,推動了整個國家朝著繁盛的方向快速發展,奠定了盛唐的基礎。而他的主要功績可以概括為:其一是選賢舉能,完善科舉制;其二是加強民族團結;其三是對商業採取寬容政策。一、選賢舉能,完善科舉制
李世民首先十分地愛才惜才,希望通過徵集大量的人才來輔佐自己,那些賢能人才也往往可以得到重用,有很好的優待。同時,雖然李世民在晚年有一種趨於閉目塞聽之感,但大部分時間可以充分地聽取大臣們的意見,能夠很好地做出相應的決策,也成就了和魏徵的許多“相愛相殺”的故事。
李世民在面對商業的發展時,一反過往對於商業貿易的打壓,而是採取寬松的商業政策,能夠很好地推動當時貿易交易的發展,同時這也為許多商業城市的興起提供了便利條件,也帶動了與世界各地的交易,可以說是一個影響極為深遠和廣泛的決策。
❽ 為什麼說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
因為李世民開創了貞觀盛世,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李世民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8)李世民為什麼被稱為大事業擴展閱讀: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學界對他的雄才偉略和他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積極的肯定。
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爭中起著領導作用,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採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妥當,政策開明,有利於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❾ 又會打江山,又會做皇帝,唐朝盛世的李世民為何這么優秀
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可謂是文韜武略,樣樣在行,既能作詩,還能打仗,不僅如此在管理國家方面也是相當出色,這么優秀的皇帝實為少見。其實細究就可以發現李世民是有一定天賦的,就比如有人有天生的畫畫天賦,有人天生就會作詩等,而李世民則在各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天賦,當然也離不開後天的努力,只不過這些背後的汗水很少有人看到罷了。
幾百年才出一個李世民,所以李世民的優點是很多人都沒有的,他可以做到的別人不一定可以做到,所以才能有唐朝盛世的出現,貞觀之治才能被銘記史冊。
❿ 唐太宗在位期間的出色政績在歷史上被稱為什麼
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
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10)李世民為什麼被稱為大事業擴展閱讀
隋朝楊廣造成隋末嚴重大亂,導致人口銳減,使得武德年間、貞觀初只有200萬戶,李世民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
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李世民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
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廷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在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
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