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額事業單位和差額事業單位的區別
法律分析:全額事業單位和差額事業單位的區別:1、兩者在含義上不同:全額事業單位也稱為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差額事業單位,按差額比例,財政承擔部分,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在稅前列支,如醫院等。2、兩者在穩定性上不同:對於全額事業單位而言,是相對穩定,是基於跟著國家進行調控,存在著一定的穩定性;而差額事業單位存在的變動可能性非常大,存在很大不確定的因素,因此也影響著工作的穩定性。3、兩者包括的范圍不同:差額事業單位包括醫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擔政府社會職能的單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業單位,主要是一些原來國有企業的行業主管局;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主要有圖書館、文化館、各級公辦學校、黨校、檔案局、文化中心、農業局下屬的森防管理事業單位、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維護管理的如園林處等內容。
法律依據:財政部下發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
第三條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堅持勤儉辦事業的方針;正確處理事業發展需要和資金供給的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國家、單位和個人三者利益的關系。
第四條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合理編制單位預算,嚴格預算執行,完整、准確編制單位決算,真實反映單位財務狀況;依法組織收入,努力節約支出;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加強經濟核算,實施績效評價,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資產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資產,防止資產流失;加強對單位經濟活動的財務控制和監督,防範財務風險。
第五條 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由單位財務部門統一管理。
❷ 差額和全額事業單位的區別是什麼
一是公益屬性不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公益性質更為明顯,本身不參與經營活動,不產生經濟收益;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具有一定公益服務項目,但自身通過服務和經營要產生一定的經濟收益。
二是單位發揮的職能不同。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屬於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比如中小學校、基礎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文化體育、公共衛生等;差額補款的事業單位屬於公益二類的事業單位,比如高等學校、實用性的科研院所、文化演出單位等。
三是經費來源不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其經費來源全部由財政全額撥款,包括人員的工資、社會保險、辦公經費等全部來源財政開支;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財政是按照差額部分進行撥款,自身會產生一定的收入來源,比如醫院,文化體育部門的部分事業單位等。
四是職業年金記賬方式不同。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職業年金,除了個人繳費部分實行實賬管理以外,單位繳費部分實行虛賬管理,待工作人員退休時再由財政撥付記實;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無論是單位繳費部分還是個人繳費部分,都是按照實賬進行管理。
五是工作人員的收入不同。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要按照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工資管理辦法執行,工資要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只能在財政預算的范圍內支付;差額事業單位由於有一定的經營收入,除了基本工資以外,大部分收入來源於績效工資,平均收入水平會高於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十七條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持稅務登記證件,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開立基本存款帳戶和其他存款帳戶,並將其全部帳號向稅務機關報告。
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應當在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的帳戶中登錄稅務登記證件號碼,並在稅務登記證件中登錄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的帳戶帳號。
稅務機關依法查詢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開立帳戶的情況時,有關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應當予以協助。
❸ 差額二類事業單位可否聯合經營
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可以。根據《經營規定》第15條顯示:事業單位如果可以進行相關的管理,在達到差額二類的基礎後,便可以聯合經營其他的事業單位進行共同管理經營。
❹ 求教: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是怎樣的
按照財政部結余結轉資金管理辦法,除人員定額、公用定額、需要繼續實施的項目資金可結轉留給單位繼續使用,其他的資金原則上要收回財政。過多的項目資金結余會影響到下一年度預算
❺ 差額事業單位受財政監管是啥意思
摘要 事業編制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
❻ 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人員怎樣實施績效工資
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1、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這些單位的人員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非固定部分為4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2、可以根據單位自身特點,管理好各崗位,能者多勞,不過分死板,要每個人努力、業績程度與工資掛鉤,也要考慮老基本生活必須,不能過分放大老一輩人員的作用,忽視工作優越者的努力。
3、單位實行一個大領導底下分區域幾個經理,讓他們平級帶領下面員工,相互比較。
4、弄一些獎懲制度,獎罰分明,最好做到業績好的時候,大家都好,優異者更好。
❼ 什麼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是指單位支出大於收入,國家予以撥款的單位。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是指單位自身有一定的收入(穩定的經常性的收入),但是這里的收入不能夠滿足單位自身的支出,此時就需要申請財政撥款,這種支出大於收入,國家予以撥款的單位就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7)差額事業單位怎麼管理擴展閱讀: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自主事業單位又稱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作為事業單位的一種主要形式,由於不需要地方財政直接撥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鬆對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有不斷膨脹的趨勢。
❽ 差額事業單位轉全額後,下屬企業怎麼運營
現行的事業管理體制,是以編管人。差額事業單位轉為全額後,一般都是把原差額編制全部轉為全額,有特殊考慮的除外,但只會減少不會增加。其下屬企業,只能繼續保持原體制運行,即遵循企業管理制度運行。借調到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的工資,肯定是由企業發放。
❾ 國家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有什麼優惠政策、規定
按差額比例,財政承擔部分,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在稅前列支,如醫院等。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這些單位的人員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非固定部分為4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❿ 差額事業編制和全額事業編制的區別
法律分析:
1、兩者在含義上不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也稱為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按差額比例,財政承擔部分,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在稅前列支,如醫院等。2、兩者在穩定性上不同:對於全額事業單位而言,是相對穩定,是基於跟著國家進行調控,存在著一定的穩定性;而差額事業單位存在的變動可能性非常大,存在很大不確定的因素,因此也影響著工作的穩定性。3、兩者包括的范圍不同:差額事業單位包括醫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擔政府社會職能的單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業單位,主要是一些原來國有企業的行業主管局;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主要有圖書館、文化館、各級公辦學校、黨校、檔案局、文化中心、農業局下屬的森防管理事業單位、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維護管理的如園林處等內容。
法律依據: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九條 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按照下列程序進行:(一)制定公開招聘方案;(二)公布招聘崗位、資格條件等招聘信息;(三)審查應聘人員資格條件;(四)考試、考察;(五)體檢;(六)公示擬聘人員名單;(七)訂立聘用合同,辦理聘用手續。
衍生問題:
事業編制和公務員的區別 經費來源不一樣:公務員是行政編制,財政全額撥款。事業編制分三種,財政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待遇、地位不一樣:這點在很多地方都有體現,在體制內的行政或事業單位中,行政編制地位最高、待遇最好,這里所說的待遇包括工資、福利、升遷機會。而稀缺程度也是依次遞減,行政編制最少、最稀缺,事業編制多。這兩種編制很占資源。所以國家嚴格限制其數量。職能職責不同:理論上,公務員是」依法行政「的;而事業單位的全稱是公益性事業單位,部分事業單位也有公共服務、行政的只能,部分其實是企業行政的,鑒於此事業編制也是這些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