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暮年老人怎麼成就事業

暮年老人怎麼成就事業

發布時間:2022-09-12 01:54:44

1. 老人退休後,可以做些什麼工作打發時間

你好!我覺得老人退休以後,有很多事情可以用來打發時間。

首先,可以去做少兒託管所的工作。現在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學生的放學時間也是提前了。但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有工作了,下班時間比較晚,所以無法一放學就去接孩子。老年人可以去少兒託管所工作,一方面是這個工作輕松,只需要看著小朋友們就好。另一方面就是現在全職從事少兒託管所的人比較少,還是比較確人的。

以上就是我對老年人退休後可以做的工作的看法,希望對你有用。

2. 老年人對社會的作用

老年人對社會的作用主要如下:

1、穩定社會結構

老年人是非常具有價值的一個群體,老年人的最重要的一個價值在於穩定這個社會的結構。當一個家裡面有老年人在的話,這個家庭的凝聚力,相對比沒有老年人的凝聚力要好。就用傳統節日春節來說,如果家裡面有老人,在全國各地的子女都會在春節的時候回到老人身邊。

2、創建和諧社會環境

家中如果是有老人和小孩的話,往往年輕人有責任有擔當,相對來說生活也是比較穩定。一般輕易不會鋌而走險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

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意義

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是指老年人參加或從事有益於社會發展的活動,這既是老年人的基本權益,又是滿足老年人發展性需求和實現其他權益的重要途徑。

政府在促進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國家和社會應當重視、珍惜老年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優良品德,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參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

3. 78歲老人8年製作600多副手套送人,你老後想為社會做什麼貢獻

我老了之後想,幫助這個社會中所有流浪的動物能有一個安心的家。我會在我年老的時候每天去喂這些流浪動物,然後給沒有絕育的流浪動物絕育,並且辦理一個網站,讓想領養小動物的人都能夠領養到自己的小動物,讓這些流浪的時候都能有一個自己的家。

網路上有一則新聞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注意,就是一個78歲的老人,這8年來只做了600多副手套送給別人。看到這個新聞我是非常感動的,雖然他人老了,沒辦法工作了,但是他依舊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這個社會做一點貢獻,我覺得是非常感人的。

不管怎麼樣,我覺得人雖然老了沒有辦法,工作了或者沒有辦法給社會做出很大的貢獻,但無論怎麼樣盡一點微薄之力,總歸是自己的心意到了,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也希望大家老的時候能夠像這樣。盡一點微薄之力貢獻這個社會,回饋這個社會。

4. 重慶一八十歲老人依然堅持「等活」,客觀來講已到暮年應該怎樣生活

重慶的一個網友拍下了令人心酸的一幕,讓人看起來覺得十分心疼。視頻當中一位老人拿著棒棒等待接活,可是等了半天都是無人問津。只能看到其他的人拿著棒棒不停的忙碌,老人的內心五味雜陳。因為他不相信自己已經被淘汰了,目不轉睛的盯著其他人。路人去詢問才知道原來老人做幫忙這個職業已經做了80多年,年輕的時候力氣非常足,總是跑來跑去。

總的來說老人到了一定年紀之後,不要選擇拚命的打拚,要知道自己應該不斷的享清福。沒有錢了不要不好意思向子女張口,一定要在該要的時候去要。年輕人的奮斗利益是10分充足的,在這時一定要讓自己的父母少操勞一些。幾個孩子可以放在一起拼湊,給自己的父母請一個保姆。因為人老了之後行動力多少會有一點不便,有人陪伴在他們的身邊也會非常幸福。不要讓自己的爸爸媽媽做空巢老人,會孤獨的度過最後的時光。

5. 老年人社會工作的服務計劃怎麼寫有範文的最好。

一、項目簡介

敬老愛老是我國優良傳統。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需要創新工作手法,解決老年群體基本生活照料、情感需求等多方面困擾。在大部分老年朋友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背景下,本項目根據新區經濟社會快速變遷環境下,我區老年群體面臨空巢家庭、社區發展、傳統變遷等新挑戰,採用社會工作專業手法,在老年朋友基本照護、群體娛樂、文化興趣、才智發揮等方面實現老年群體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二、項目內容

1.老有所養

通過個案、社區工作方法、滿足五保戶、空巢家庭等老年人的基本養老生活需求。

2.老有所樂

運用小組、社區活動方法,整合新區社區資源,為新區老年協會提供組織、開展娛樂節目、老年傳統歌舞節目等各項滿足老年群體的康樂活動,滿足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新區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網路。

3.老有所為

增強老年協會活力,通過老年協會組織新區老年朋友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區開展如清潔稽查、文化傳承、義務接送等,發揮老年群體的熱忱,增強老年群體的社會價值感。

項目名稱:老驥伏櫪老年人服務中心

團隊名稱:為愛翱翔

團隊成員:李珂吳鵬劉龍珠

指導教師:桂建宇

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加強社區內老人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逐步形成社區老年活動團體,為以後老年人自主開展活動搭建平台。社區老人能夠融入老年活動團中,該團體能夠自主組織活動,服務本社區以及周邊社區的老年人,減輕老年人的孤獨感,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時用老年人擁有的最大資源來造福社會,促進全社會重視、尊重和愛護老年人的傳統美德,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興辦老年福利事業,更好地為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標服務。

在未來一兩年內使西安地區老年人服務內容進一步擴大,西安市區老年人服務活動盛行,使服務中心成為西安市區影響力最大公益組織。

市場需求及服務需求

2010年,中國60歲及65歲以上人口比重分別為12.18%和8.12%,據專家預測,這個數字2030年將變成22.34%和15.21%,中國將進入「超老年型」社會,而到了2050年,60歲以上的人口總數將達到4億左右,占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25.2%,中國將成為高度老齡化的國家。

各種資料顯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凸現。相反,本應與此相適應的各種社會保障體系、道德觀念等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完善。而且老年人群體的增多,老年人退休後由於精神方面以及身體方面的空虛,將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如何幫助老年人順利度過這一階段並借老年人的資源為我們的社會造福,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年服務市場的需求:首先,老年人從精神生活到退休緩沖期都缺乏一種特色化的服務;其次,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老年人對退休後的精神需求也將越來越大;最後,隨著老年保障的完善,老年人的「余熱」將有大幅度的提高,這將激發老年人對社會事業等新型老年產業的需求。

主要產品和業務

1.核心業務:組織大型老年人志願者活動,我們通過組織那些有餘熱的高校的退休老教授、老學者、企業的退休高級工程人員,政府的退休老幹部等高級知識分子進行高等院校的選修課的輔助,憑借老年人志願者的豐富的知識,擴展學生的事業;結合老年人志願者自身的閱歷和知識儲備確定可以定期開展講座,服務對象可以是企、事業單位的員工培訓;結合社會上的需求我們可以結合老年人的知識背景每年開展論壇或者交流會,讓老年人從社會各個方面為廣大群眾服務。

2.解決老年人自身生活的需求,我們將對老年人生活進行規劃及安排。團隊將征詢策劃學教授、老年人專家、醫生等的意見,這是通過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興趣、性格、經歷等各個方面進行的綜合考慮,而對其整個老年生活做的一個長期整體規劃,終身服務。

3.我們服務中心將在物質方面建立老年人專用浴室、理發店、婚姻介紹所、聊天站等。我們也將通過創辦相關的老年人月刊作為組織除了基金會和政府、企業贊助外的主要贏利點。

公益不代表沒有收入

我們是公益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但是並不代表我們沒有收入。為了維持一個組織的正常運作和長遠發展,我們會通過開展一些項目適當獲取一定收入。

我們的資金鏈條,上游主要是基金會、慈善組織,像中國慈善基金會、聯想公益創投等,我們的資金主要來自這些大的基金會、慈善機構,其餘來自我們的一些實體贏利點,比如老年人專用浴室、理發店、聊天室等等。

我們開展各項活動的同時會邀請一些想通過做公益事業樹立企業形象的公司或機構,獲取一些贊助,如果活動影響力比較大,我們會定期開展。對一些願意長期合作的企業我們將實行會員制,我們會建立一定的機制對這些企業進行考核,比如企業的產品和生產過程是否符合環保要求,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是否願意為社區作貢獻等,我們將把符合標准並且有意願的企業吸納為會員,每年繳納一定的會費,每年進行考核,在做項目或者活動的時候我們將為其宣傳。為了擴大業務、增加收入,在不降低考核標準的前提下,我們會發展更多的會員,最大程度上使我們自己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以補充資金鏈上的不足。

6. 隨著年齡增長,有沒有想回到農村生活的

隨著年紀的增長,社會的變化,人活得越久,經歷的越多,行將就木,面對更多情況已無能為力,也就會更願意回憶之前的生活。
自己小時候,年輕時的種種,歷歷在目,如果在重回故地,便更是感慨萬千,極易滿足。

現在很多頭腦靈活聰明的人,在工作中都會時時刻刻地去發現身邊的機遇。而不像個別打死工的人,進廠打工就只會找工,滿足於每個月拿著固定的工資。如果這樣試問在工廠又還能打多少年工,尤其未來5-10年,打死工的人也將大概率在城裡待不下去,而回到農村生活。

7. 70多歲的老人都經歷過哪些艱苦歲月

在共和國成立前後的半個多世紀中, 「貧農」這個代表 勞苦大眾的詞語曾經紅地閃閃發光,並且作為政治地位的象 征,讓善良的中國農民狂熱地追求過、無比地榮耀過。直到 八十年代後,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個歷盡滄桑的名詞才以永 遠不再回頭的姿勢退出了歷史舞台…… 走過蹉跎歲月的老「貧農」 ——訪赤坭鎮豐群村老貧農戴金蓮 多年來,記者一直在為自己收集的那些老「貧農」的故 事而自豪,沒想到 11 月 3 日采訪在香港優質企業管理公司 擔任企業管理顧問的黃先生時,他所講述的老「貧農」之故 事更為感人,他說: 「關於老『貧農』的話題,我不妨以我 的母親為例,她老人家 70 多歲了,當『貧農』就當了三十 多年,後來, 『貧農』這個名字沒有了,但她老人家依然帶 著當年 『貧農』的無畏精神,掩起失去我父親的傷痛,帶 著我們兄妹四人,走過了艱苦的歲月,可以說她算得上是中 國『貧農』群體中的一個縮影。 」為了聆聽這則感人的故事, 當天晚上,記者就來到黃先生的家,采訪了黃先生的母親戴 金蓮老人。 艱苦歲月,這位老「貧農」用精神支撐了一個家 戴金蓮老人,和千千萬萬的中國老「貧農」一樣,在過 去的歲月里,同樣經歷了艱苦生活的歷練、同樣飽嘗了貧困 日月的辛酸。采訪中,她老人家始終顯得那麼沉重,每一句 話都要繞唇半天,彷彿是在挪動壓在心頭的一塊巨石。聽她 說: 「我們那一代人的貧下中農很艱苦,在解放後的近三十 年中,為了一心一意地支援國家建設,一直靠著 『一不怕 苦,二不死』的革命精神支撐著一個國家。別的不說,就說 我們家,從五十年代開始,到六七十年代,隨著不斷的增添 人口,日子就過得最緊張,有幾年時間,勞動日值非常低, 干一天活只能得到四分錢,我和我的老公幹一年連上百元都 分不到。那個年月,我最怕家裡有人生病,因為得病就得花 錢。好在當年的生產隊是按人頭分口糧,不至於餓死人,可 我家的人口多勞力少,社會主義優越性總是很難照顧到我家 那些不幹活的人,到年終我們家幾乎就沒有餘糧了。為了能 給孩子省出一點口糧,為了能讓老公有力氣參加生產隊的勞 動,我每天都要偷吃一頓很特別的飯,這種飯當時有很多人 吃過,那就是香蕉樹根和稻殼……即就是這樣,我還是對生 活充滿著希望,還是和村裡的貧下中農一道,為掀社會主義 建設高潮出力流汗,因為我們是當時最受政府信任、最熱愛 社會主義的貧農啊,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排頭兵,所以,生 活再艱苦都得忍著。挨過六十年代初的那段艱苦,到了七十 年代, 農村人的生活在政府的關懷下才有了好轉。 但在我家, 這種好轉僅僅是能吃飽飯,四個孩子的上學照樣成問題,每 到年初開學, 我就為幾個孩子不到十元的學費去費神, 親戚、 鄰居幾乎都借遍了。老公曾經對我說: 『孩子能認幾個字就 行了,念到什麼時候還不是和咱們一樣當農民……』可我覺 得,讀書多了總有好處,也許將來孩子能靠讀書謀個好前 程……」在這種用希望醞釀的超前思想支配下,戴金蓮老人 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硬靠一身剛強的「貧農」精神, 給自己貧窮的家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活力。 包產到戶,這位老「貧農」經歷了觀念的大轉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農村發生了一場傷筋動骨的 大變革,過去那個被激越進行曲唱紅的人民公社和活躍在廣 大農村的貧下中農,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它們在退 出歷史舞台的那一刻,生產隊這個集體形式的生產單位也隨 之被聯產承包的新型生產形式所替代。戴金蓮老人說: 「當 時,分田到戶的消息一傳開,我就覺得很不舒服,怎麼一個 好端端的生產隊說沒有就沒有了呢?大家在一起同甘共苦、 在一起勞動的日子有什麼不好?我就是想不通,還把毛主席 六七十年代的一些語錄拿出來和分田到戶的政策作對照,甚 至一個人躲在家裡生怨氣,心裡總想,這一分不就把前輩用 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江山給分了嗎?多可惜呀。 」戴金蓮老人 的嘮叨,站在一個貧農的感情角度上講並不算是一種錯誤, 因為她對黨和社會主義的愛太深了,在她的心底,一直覺得 社會主義就是把許許多多的人組織起來,大家在一起建設家 園,一起為共產主義的目標而奮斗。戴金蓮老人強壓著許多 她敢講和她不敢講的話,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中,最終選擇了 沉默, 因為她知道這是國家政策, 是一個人無法抗拒的潮流。 其實,在當時沒有完全領會國家政策的情況下,想不通的並 非戴金蓮老人一個人,還有很多和自己一樣的貧下中農。 在這場農村土地大變革中,戴金蓮老人家的家裡也分到 了幾畝地,她說: 「我分到土地以後,雖然心裡有疑惑,但 總不能讓地荒著,當年我按照過去在農業社時的種法,在幾 畝地里種了水稻, 經過細心管理, 秋後就有了很不錯的收成, 比大集體時多收了許多水稻,望著老公和孩子往家中搬稻米 的高興勁,我忽然明白了,原來分田到戶是國家為了調動我 們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是為了多大糧食……」 常言說: 「民以食為天」 ,這話一點都不假。戴金蓮老人 家在多年多次豐收喜悅的陶醉下,從此更加深信黨對農村的 土地政策了,以後的日子,她每每回憶起當時分田到戶時她 的許多不明白時,一直抱怨自己的「貧農」觀念太舊,一直 埋怨自己的文化太淺,按她老人家的話說: 「我為什麼那麼 傻,怎麼就不知道這是政府為咱農民好呢。 」 依靠政策,這位老「貧農」走出困惑過上好日子 因為花都的赤坭鎮距離改革開放最前沿之廣州很近,所 以廣州的發展潮流也順應周邊地區的需要迅速漫溢到了戴 金蓮老人家的家鄉,據戴金蓮老人講: 「我雖然是一個農村 農民,但通過包產到戶這場生動的教育課後,我對國家政策 的接受能力也增強了,特別是對兒女的教育投資,我在解決 了全家人的吃飯問題後,幾乎把所有的錢都用在了兒女的上 學上,那時候,有人對我說: 『你剛剛過上好日子就把握不 住了,不留點錢,一旦有什麼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怎麼應 付……』我知道,說這些話的人都是好意,可我不這樣去想, 我覺得我沒有能力像當年貧農時期那樣拼社會,但有一點我 深信我能做到,那就是支持孩子上學創事業。 」在這種純朴 理念的引導下, 戴金蓮老人在失去老公後, 依靠自己的力量, 先後讓四個兒女完成了學業,本來她的幾個孩子都會步入大 學校門的,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最終未能達到目的,但 通過自修還是圓了大學夢。采訪中,戴金蓮老人對記者講: 「改革開放的政策非常好,給我們農村人提供了很多的創業 機會,我的大兒子就是在我的鼓勵下,依靠政策成就了自己 的事業,現在他雖然是農民,但卻住在城鎮。我的小兒子也 不錯,他自從他父親去世後,我就跟著他到城裡,我支持他 創業,他也很爭氣,先是在東莞一個外資企業當經理,後來 在廣州開了一家顧問公司,現在還兼任了香港卓越企業有限 公司的顧問,專門為那些大型企業找問題、出點子。我的大 姑娘也很有出息,她現在在深圳一家外資企業當經理……」 戴老人家說這些話的時候,滿臉的自豪,因為她覺得自己這 個「貧農」母親已經盡到了自己應盡的責任。 采訪中,戴金蓮老人還對記者講: 「我現在的生活很幸 福,前幾年小兒子為我買了一處 200 多平方的新樓房,家裡 的什麼活都不讓我去干,我每天的事情就是和小區的老人們 一起鍛煉身體、搞些有益的娛樂活動,當然,有時候也會回 赤坭的老家看看,因為那裡畢竟還是我生活了幾十年的 家……」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雖然主人公不是一個叱詫風雲的 人, 但她堅實的腳步、 純朴的個性、 善良的品德和頑強的 「貧 農」精神,照樣能讓我們感受到中國農民的堅強,照樣能讓 我們讀出中國農民的偉大。

8. 贊嘆一位老人仍然非常努力地干一番事業,可以引用曹操《龜雖壽》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曹操 原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9. 有什麼適合老年人做的工作

一、技術人員

很多領導或者是技術員工,他們在從崗位上退休以後,其實完全全可以通過去私企,或者是在一些培訓機構做顧問以及技術指導類型的工作,因為這些技術人員已經通過他們的能力在社會上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只要大家肯努力肯做好服務,那麼就一定能夠在60歲以後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二、保安

年齡過大的老年人,其實如果在之前沒有處理好人脈關系,又不想浪費時間和精力,完全可以去某些單位或者是小區做保安。當然保安這份工作看似比較輕松,但是也需要從業者能夠有一定的責任心,並且在崗位上不能擅自離崗。

三、環衛工人

其實有很多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他們都願意去從事保潔員或者是環衛工人,而且這些老年人他們一般都能夠吃苦耐勞,也能夠面臨風吹日曬的時候,有更大的忍耐度,所以大街小巷才會有比較干凈整潔的環境,其實環衛工人這份工作還是相當輕松的,尤其是小區里的工作者。

四、司機

如果有駕駛技術可以考慮從事這個行業,可以加入一些正規的約車平台,每月賺取的收入也是不菲的。但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從事這行業年齡不宜過大,二來要保證健康,畢竟年齡在這呢,要在精力允許的范圍內多賺取收入。

五、開店

可以租個店面,開個蔬菜店、五金店、饅頭鋪或小賣部什麼的,服務周遭鄉鄰,一來通過服務他人讓自己很有成就感,二來因有很多機會和他人交流,預防了孤獨感的產生。這一年下來就靠薄利多銷其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呢。

閱讀全文

與暮年老人怎麼成就事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和科長不合怎麼換 瀏覽:722
馬跟豬相配婚姻怎麼樣 瀏覽:476
如何處理故事 瀏覽:604
怎麼教育嗯哼愛情觀 瀏覽:934
數字1423表達愛情什麼意思 瀏覽:43
什麼叫愛情真實內涵 瀏覽:656
龍男狗女婚姻怎麼樣 瀏覽:689
黃驊港買海鮮哪裡經濟實惠 瀏覽:595
婚姻的委身是什麼意思 瀏覽:175
愛情觀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40
王羲之寫書法故事有哪些 瀏覽:177
美女怎麼拍背影好看 瀏覽:920
雷影兄弟和水門有什麼故事 瀏覽:314
美國故事書有什麼 瀏覽:431
現代說祝你幸福古代怎麼說 瀏覽:295
愛情和彩禮哪個劃算 瀏覽:714
台北和上海哪個地方美女多 瀏覽:46
如何把健康app添加到蘋果手錶 瀏覽:238
什麼叫幸福加油 瀏覽:754
淮南大通怎麼辦健康證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