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設局下的事業單位人員是什麼性質
建設局屬於行政單位,是政府組成部門,局機關使用行政編制。建設局下屬有許多事業單位,比如規劃設計院、造價站、質監站、房管局等,都使用事業編制。
2. 事業單位是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
事業單位的性質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公安,法院,檢察院屬於行政單位,不屬於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根據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精神,事業單位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而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的明顯特徵為中心、會、所、站、隊、院、社、台、宮、館等字詞結尾,例如會計核算中心、衛生監督所、司法所、銀監會、保監會、質監站、安全生產監察大隊等。
(2)事業單位人員什麼性質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與公務員的區別
一、工作性質
1、公務員從事的主要是國家行政事務性工作
2、事業單位人員從事的主要是社會公益性工作,或者說是非營利性的工作。
二、工資收入
1、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發放,並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
2、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一般不受國家約定,由各事業單位根據市場情況而定。一般來說,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比公務員高。
三、保險福利
1、公務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
2、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有關的社會保障規定執行,一般要逐步實行社會化。一般來說,公務員享受的福利待遇比事業單位的人員要好一些。
四、用人方面
1、公務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辭職等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
2、而事業單位人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等是按照國家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但事業單位對人員的管理許可權要大一些。
3. 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是什麼
事業單位工作性質分為以下幾種:1。正式工:有編制和單位簽無規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些是幾年一簽循環下去穩定2。編制外的長期合同工沒編制,但合同期限和正式工一樣是無固定期限3。
編制外合同工:沒編制合同期限一般一年一簽或者三年一簽4。勞務合同工:外聘人員隸屬人力資源公司和人力資源公司簽合同人力資源公司和單位簽合同5。 臨時工:隨時都可以辭職有些連合同都不用簽所以編制內的長期合同工是正式工而正式合同工有可能是前面三種中的一種關鍵看有沒有編制合同上看是不是編內一個看合同方的甲方是不是工作單位二,看福利待遇編內享受同崗位職工薪酬福利待遇編外沒福利三,看簽訂合同期限如果一年一簽肯定不是編內編內有無固定期限有的八年有的五年一簽。
4. 建設局下的事業單位人員是什麼性質
1、建設局屬於行政單位,是政府組成部門,局機關使用行政編制。建設局下屬有許多事業單位,比如規劃設計院、造價站、質監站、房管局等,都使用事業編制。
2、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制的單位,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的開支渠道除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採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
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編制和事業單位編制不是一個體系的,所以工資系也不是一個體系,肯定是不一樣的。
(4)事業單位人員什麼性質擴展閱讀:
1、提供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的功能實際上就是提供公共事業產品,提供公共事業產品是事業單位產生和存在的基本條件。科、教、文、衛等領域的事業單位,是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的社會服務支持系統。
2、屬於非公共權力機構:事業單位所從事的事業多是政府職能所派生出來的具體事務,但它卻不屬於公共行政權力機關,不具有公共行政權力,同類事業單位之間也不能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它對於行政區劃內的其他部門或個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職能,它只能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向社會提供諸如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服務,專業性服務是事業單位基本的社會職能。
3、屬於知識密集型組織: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知識密集型組織,專業人才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人員構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是事業單位基本的社會職能。
4、經費來源的國產化:我國的事業單位基本上由國家財政統一撥給各項事業經費,這是中國傳統事業管理體制的一個基本特徵。
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發展,事業單位的經費來源日趨呈現多元化的態勢,但來自國家的財政撥款在事業單位的經費中仍然佔主導地位。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經費來源主要包括財政補助和非財政補助兩類。
5、事業單位范圍的廣泛性:事業單位的范圍涉及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等行業部位和領域。其主體具有多元性,其規模具有宏大性。
5. 公務員,參公和事業單位人員屬於什麼編制
公務員屬於行政編。
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國家機關中除了工勤人員以外的人員都是公務員身份,都屬於公務員編制,包括國家機關、共產黨機關、民主黨派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檢察院和法院等。
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
(1)內涵不同——行政單位是國家機關,而事業單位是實施政府某項公共服務的部門,是社會服務組織。
(2)擔負的職責不同——行政單位是負責對國家各項行政事務進行組織、管理和指揮;而事業單位是為了社會的公益目的從事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活動。
(3)編制和工資待遇的來源不同——行政單位使用行政編制、由國家行政經費負擔。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由國家事業經費負擔。事業單位有全額撥款的,有部分撥款的,還有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行政單位
6. 事業單位算是國家公職人員嗎
事業單位不是國家公職人員,事業單位企業編制通常有兩種情況:
1、該單位除了有事業人員的編制外,還有的人員按企業用工對待,不佔事業編制,他們屬於工勤人員也有事業編制的工勤人員;
2、單位除了事業編制外,另有企業性質的單位,隸屬於這個事業單位,該企業性質單位的人員身份是企業員工。國家公職人員是指各級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是行使國家權力、執行國家公務的主體,包含國家、省級、市、縣、鎮級、公安、紀檢法等政府公務人員。
事業單位不算是國家公職人員。公職人員是公務員,屬於國家的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不管是地方工作的公務員,或者在地區工作的公務員都是行政編制的工作性質,而且工資全部是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從事的主要是社會公益性工作,或者說是非營利性的工作,屬於事業編制,和國家公職人員有著本質的區別。有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但不屬於公務員序列。
法律依據:《公務員法》
第二條第一款
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7. 事業編制算不算公職人員
事業單位不算是國家公職人員。
公職人員是公務員,屬於國家的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不管是地方工作的公務員,或者在地區工作的公務員都是行政編制的工作性質,而且工資全部是財政全額撥款。
事業單位人員從事的主要是社會公益性工作,或者說是非營利性的工作,屬於事業編制,和國家公職人員有著本質的區別。有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但不屬於公務員序列。
事業編制和公務員區別:
一、編制不同
公務員編制,又稱「行政編制」,對應的是行政機關的正式員工。事業編制,對應的是事業單位的正式員工。舉個例子,在行政機構上班,你擁有法律賦予的權利與應該履行的義務,而且是有職級,科長,處長等。
但是在事業單位,比如教育部直屬大學當大學老師,你不具備行政管理的權利,但是你擁有與工資掛鉤的職稱評級,如大學里的大學講師,副教授,正教授等等。兩個體系是不同的。
二、經費來源不同
公務員是行政編制,通過財政全額撥款。而事業編制的經費來源要多一些,分財政全額,差額撥款,自收自支這三種。所以公務員的工資和事業編制的工資是不具有比較性的,有高有低,比如醫院和學校,或者其他國家的事業單位,都擁有自己的收支體系。
三、晉升空間不同
相比較來說,公務員的晉升機會比事業編制要大得多。公務員,如果能力各方面都很出眾,就可以一直升,而且給出的職位也很多,機會也比較大。相對來說,職位上升空間會更大。
而事業編制進本都是行政機關下的二級單位,所以給出的職位比較少,升遷在一方面是靠資歷的,老的一批還沒有升上去,那新的一批只有等待。所以很多應屆畢業生一般都會把公務員作為自己報考的首選。
四、工作方式不同
公務員是行政機構的主體,每天所需要的工作大多都是在和社會各方面打交道,提供服務,比如公檢法,都是在處理與法律相關的事務,誰違反了法律,誰需要接受制裁或者提起訴訟或解決糾紛等,需要到處跑來跑去,面對的都是各色各樣的人。
但是事業單位不同,相比起來要更加專注於某一領域。比如公立醫院的醫生,面對的都是病人,大學老師面對的一般是學生,需要的專業性,技能性高於公務員。
8. 什麼是事業單位,它屬於什麼性質呢
事業單位,是指為了社會公益目的(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要發營業執照,事業單位不需要),由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學校)、科技(科研)、文化(媒體)、衛生(醫院)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不屬於政府機構,但有時會代政府履行一定的職責。
事業單位主要職能和主要領域
事業單位的主要職能是為生產服務,為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服務,為增進社會福利服務。作為社會服務組織,它不同於機關,也不同於政黨和企業,它是通過提供精神產品和服務,滿足人們發展和享受的需要。因此,事業單位的服務對象是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與方面,這一點決定了事業單位的分布領域也十分的廣泛。通常所說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只是事業單位的幾個主要領域。
事業單位包括什麼
,事業單位運行的目的是為了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第二,事業單位的構成方式由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
第三,事業單位的行業范圍涉及教、科、文、衛等諸多領域;
第四,事業單位活動不再局限在不以積累資金為主要目的,而允許事業單位在保證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基礎上追求經濟效益。
事業單位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服務性。事業單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衛等領域,是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的社會服務支持系統。如教育事業單位,主要功能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和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文化事業單位,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水平;衛生事業單位,主要功能是公民的身體健康,使其享受良好的醫療服務;科技事業單位,主要功能是揭示自然和社會規律,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等等。缺乏這些服務支持,或服務支持系統不健全,生產力發展就會受到制約,並影響社會穩定。經濟愈發展,社會愈進步,對服務功能的要求標准也愈高,范圍也愈大。服務性,是事業單位最基本、最鮮明的特徵。
(二)公益性。事業單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會效益,同時,有些事業單位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為實現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社會服務系統的良性循環,根據規定向接受服務的單位或個人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公益性,是由事業單位的社會功能和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決定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在一些領域,某些產品或服務,不能或無法由市場來提供,如教育、衛生、基礎研究、市政管理等。為了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就要由政府組織、管理或委託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從事社會公共產品的生產,以滿足社會發展和公眾的需求。我國的事業單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領域中,主要從事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有的雖然也從事某些物質產品的生產,但多數不屬於競爭性生產經營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
(三)知識密集性。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知識密集性組織,專業人才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人員構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是事業單位的主要手段。雖然事業單位主要不從事物質產品的生產,但由於其在科技文化領域的地位,對社會進步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創新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
事業單位好嗎?
行政單位(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單位是是大學生選擇就業的三個主要選擇。公務員和企業大家都熟悉一些,事業單位大家可能就比較陌生了。事業單位更類似公務員,無論從性質上還是待遇上。或者說,事業單位也是屬於機構。大家可以上網查,在人力資源和社會部的網站上就有一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司。
舉個列子:2012年10月份哈爾濱市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事業單位編制環衛系統員工,457個招聘崗位引來11539個報名者。最終報名繳費成功的 7186人中,近半為本科生、29位為碩士研究生。這個事例雖然比較極端,但是側面反映除了公務員,事業編也是編制中的人,待遇和發展還是得到大家的公認的。
9. 事業編制人員算不算公職人員屬於公務員嗎
在事業單位正式員工崗位工作則屬於公職人員,但是並不屬於公務員。
想要進入體制內工作,應該進行哪些努力?
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如果想要報考體制內的崗位必須要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同時也要符合崗位設置的專業條件,這樣才可以成功報名這個崗位,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活中也應該及時了解相關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所學的專業比較偏門只能報考一些三不限的崗位,競爭也會更大一些,甚至有可能出現上千人競爭一個崗位的情況,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選擇合適的專業再去報考公務員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