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人物」的奮斗史——揭秘周星馳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周星馳的名字是他的母親起的,出自《滕王閣序》「雄州霧列,俊彩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可惜,周星馳沒有王勃之才,香港也不是居易而安之地。
如果說人才是草叢中的靈芝,只有通過鋤草,才能發現。那麼周星馳就是頑石堆里一顆鑽石,只有不斷地篩選,不停地打磨,才能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茫。
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周星馳:
周星馳,1962年6月22日出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華語影視男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商人,政協委員,畢業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國家一級演員。其實,後面應再多加兩個——公益大使、慈善家。
看著這些眼花繚亂的頭銜,估計誰都想知道,這傢伙怎麼這么大能耐呢?是誰成就了他的演繹事業,他又是怎樣完成自己的商業版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人生的巔峰的?
接下來我們一起分享他的故事。
1.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和人生出現的轉機
周星馳七歲時父母離異,是母親凌寶兒撫養他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個女人帶三個孩子,甭說1968年的香港,就是現在也不容易啊!
為了生活,母親凌寶兒一人打兩份工,然而還是入不敷出。要知道孩子長身體、飯量大,吃不飽成為一種常態。這時候最苦的是母親凌寶兒。她眼睜睜看著孩子挨餓,但她只有這么大能耐,這是她作為母親的無奈。
母愛最無私。我的母親也是如此。記得小時候,家裡特別困難,那時家裡常常沒有菜,母親就給我炒兩個雞蛋,而她只吃鹹菜。
有一次,母親凌寶兒兩個月沒開工資了,好不容易從娘家弄了點錢,買了幾只雞腿,給周星馳他們改善火食。
小星馳,一不小心把雞腿弄掉地上了,沾滿了灰塵。母親凌寶兒又是生氣又是心疼,就拿一根桑樹條狠狠地抽了他十幾下。是姐姐妹妹護著她,母親凌寶兒才放下桑樹條,之後摟著他們三個抱頭痛哭。
這事的真象直到2001年,母子倆作客鳳凰衛視,才揭開謎底。母親還是認為他當時頑皮,不珍惜糧食。
而周星馳聲音哽咽。他對母親凌寶兒說,如果不把雞腿弄到地上,您會捨得吃嗎?這幾年裡,有什麼好吃的都給了我們仨,您就成天吃鹹菜啊!
這是他和姐妹想出來的最樸素的想法,卻瞞了母親凌寶兒整整33年。家庭的貧窮,母親的節儉,促使他成熟,過早的進入 社會 。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周星馳並沒有被家庭的貧困嚇倒,也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更沒有對學習不好放在心上。而是他選擇了認為能夠走出的路,踏上了奮斗的人生。
1980年,18歲的周星馳成為麗的電視台特約演員,從而進入演藝圈。
2.跑龍套跑出來的「喜劇之王」
1981年周星馳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IQ成熟時》,不過這時沒人記住他,倒是他火了之後,人們對他在83版《射鵰英雄傳》中的跑龍套津津樂道。
周星馳在早期的一些劇中,就是出演小人物,但是他一直沒忘自己的夢想。他每天要跑很多片場,經常看別人的臉色,說些虛偽的話,甚至為了出演一個死屍,爭取了好久。但他總是咬牙忍著。
更有一次,他被場務帶到了一位演藝大哥那裡,周星馳說了一些恭維的話,但沒想到,那位大哥轉頭竟然和身邊的人說他象一條狗。那一次周星馳感覺一點自尊都沒有了。他強忍著眼淚,回到家才哭出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話用在周星馳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人生必須在事上磨,才能立得住。
但即使再困難,他也沒有忘記學習忘記夢想。1982年,周星馳報考第11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很遺憾沒考上。同年,他又進入第11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夜訓班學習。第二年,他從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畢業,並且正式成為無線電視台的簽約藝員。
人生最大的魅力就是有夢想。有了夢想,人生就會柳暗花明。周星馳就是這樣,他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苦,包括自尊被踐踏得一干二凈。即使他哭過痛過,但這也沒有什麼,執著地追求和持續地努力,也許希望就在明天。
果不其然,1988年,李修賢慧眼識珠,在他的力邀下周星馳出演了電影《霹靂先鋒》,在電影界嶄露頭角,也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
隨後在劉鎮偉的邀請下,出演了《賭神》,又在「鬼才」王晶力邀下出演《賭俠》。當然,這也只是開始,好戲在後頭。1994年,周星馳首次導演了自己的作品《國產凌凌漆》,接著又是《大話西遊》、《食神》、《喜劇之王》。
人生都是這樣,當你認為自己不行了,不妨多堅持一下。那樣結果可能就不一樣。周星馳堅持住了,又被伯樂李修賢賞識,所以迎來了人生轉機。
當然,前提是你必須有能拿出手的才能才幹才華才藝,也就是說這「四才」你得佔一個,那麼再有人發現你了,成功就不會那麼難。
周星馳完成了從跑龍套到「喜劇之王」的轉變。但這就夠了么?沒有,他要打造自己的商業版圖。
3.打造自己的商業版圖
周星馳出身普通,沒念過大學,但他用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從演員到電影導演,再到上市公司老闆。
有記者問:周星馳有商業頭腦嗎?
在香港演藝圈,藝人從商不是新鮮事,但能成功者卻不多。藝人在演藝圈肯定得接觸商人,而周星馳又愛學習。一個人傳授他一條經驗,那麼十個人就能傳授他十條經驗,再加上他自己的刻苦鑽研,他想從商並不難。
這叫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著金鑾殿,准長靈芝草;挨著臭茅房,准長狗尿苔。
1994年他與楊光輝等人創建了香港彩星電影公司。可惜不久,公司慘遭倒閉。兩年之後,他又創建了自己的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十年多的時間里,星輝公司投資的電影票房超過了30億港元。
2000年,他又成立品記國際公司,他自己享有60%的股權。這家公司除了影視製作,還兼有經理人業務,為其他公司搞推廣籌劃。
2009年,周星馳以3億港元出售自己名下的一家商場給帝通國際貿易公司,並藉此操作,第二年周星馳正式入主帝通國際擔任執行董事,並且在他謀劃下,公司更名比高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同年該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第二天公司共計暴漲26.11%。
人生在世,失敗再所難勉。像周星馳第一次創建電影公司失敗了,但他有了經驗,此後的投資一個比一個准,在香港演藝圈幹得風生水起。
當然,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失敗能不能承受得起。像現在所謂的投資:行,就賺錢了;不行,也不能翻身了。這不叫投資,這是賭博。賭博,十賭九輸,有一個贏的還是抽老千。周星馳拍過《賭》的系列,但他從不賭博。
人生也不是賭博賭來的,而是拼搏搏來的。
說得有點多了,其實周星馳在房地產領域也多有涉及。
1990年,周星馳在香港中環半山寶雲買下了第一套豪宅。六年後又買下了「普樂道七號」地皮。2002年,又買下了旺角先達廣場的兩間商鋪,兩年後又出售,這兩間商鋪就為周星馳帶來了5500萬的收益。
2007年,周星馳斥巨資2.1億港元買下了九龍尖沙咀的一個商場,兩年後以3億港元出手,周星馳躲賺9000萬港元。有人曾做過統計,周星馳踏入房產圈以來,前前後後賺了近20億,是香港業內公認的炒房大佬。
你看看,人家戲演得好,公司開得好,房地產搞得好,賺得盆滿缽滿,自不必說。
周星馳的成功史,就是一部「小人物」的奮斗史。
成功之路是孤獨的,也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朋友。有的只是嘲笑、白眼、冷漠無情。
但是這些只要你能咬牙堅持過來,那麼人生就是風景這邊獨好了。那時候你就可以「一日看盡長安花」。
那麼,周星馳這么有錢了,吃喝玩樂么?花天酒地么?不學無術么?錯!錯!錯!接下來,我們看看周星馳的另一面的人生——熱衷公益的慈善家。
4.人民日報點名的英雄
提到公益慈善,人們自然想到的是劉德華、古天樂,但周星馳比起他們來,一點也不遜色。
周星馳在汶川地震時捐了3000萬,而且他已經堅持做慈善20多年了。他也真夠低調的。而最早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99年,他參加「香港演藝界9.21傳心傳意大行動」。2001年,他將在綜藝節目《百萬富翁》中贏得的100萬港元全部捐給瑪麗醫院中的癌病兒童。
2013年1月14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長中,當選為第十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
在祖國偏遠西北山區,周星馳自掏腰包捐獻30多間放映室以及物資,並且捐助了100所周星星小學。
除此之外,周星馳還簽過自願捐贈骨髓的文件,並且已經給兩個人捐贈了自己的骨髓。
2020年,在疫情一線,周星馳首先特地錄制了一個暖心的音頻:
雷波醫生你好,我是周星馳,這段時間你和你的同事都辛苦了,看到你們挽救生命全副武裝的緊箍咒,我非常感動,你們確實是普度眾生的如來佛祖,更是我心中的蓋世英雄,請讓我親你們一下。你們一定要保重,一定要平安歸來,祝你們一切都好,加油!
隨後2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
周星馳:我心中的蓋世英雄,請讓我親你們一下!
周星馳的華麗轉身,無疑是給當代青年最好的觸動。出身無法選擇,但命運可以選擇。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看你怎麼做?
只要第一步走出去,那麼第二步就不會那麼難。周星馳是英雄,那麼你願意做英雄嗎?
Ⅱ 因小事成就大業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因小事成就大業的名人事例有如下:
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業。一天,陳蕃父親的朋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
陳蕃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
薛勤當即針鋒相對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陳蕃無言以對。
這個故事對於我們大家來說並不陌生,陳蕃之所以不屑於掃屋,無非是想顯示自己的胸懷大志,欲「掃天下」。
這種精神固然可貴,殊不知,他沒有意識到「掃天下」是以「掃一屋」為前提的。凡事總是由小至大,日積月累,集腋成裘,任何事都有它的初始環節和基礎步驟,要「掃天下」,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掃一屋」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Ⅲ 歷史上小人成就大人物的故事
歷史上小人物成就為大人物的故事還是挺多的,例如歷史上的「漢初三傑」之一的人物韓信,他在青年時期也就是市井混混,小人物一個,但在投奔劉邦後,幫助劉邦東征西伐,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而成為了一個地位顯赫的大人物。這里僅列一例說明,想要了解更多,敬請閱讀歷史書籍呀!
Ⅳ 以「小人物也能成就事業」為題的議論文
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人物」卻又不平凡,他們鑄就了一個個的屬於自己的小奇跡,贏得了成千上萬人的 敬重。這些「小人物」帶給我們的感動,以及從他們身上反映出來的千千萬萬普通中國人的美德,讓我們看到了 滿目光明。
中間部分:大體分為三段,前兩段每段寫一個例子,例子之後要進行評論發感慨。第三段也可以舉一個例子,也 可以舉多個例子,注意多個例子時,例子的內容一句話帶過重點闡述論點內容。例子一定要是大家知道的。 舉例子 (一定要符合中心論點,詳略得當。例子的內容敘述清楚,突出論點的地方重點描寫,其他可以一筆帶過。
例子:201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新聞人物劉麗,一個給人洗腳的姑娘,除了自己吃飯租房的 500元以外,把 工資的百分之八十都捐給了貧困的孩子,她為的是讓那些原本陌生的貧窮的孩子有書讀,有上大學的機會。她在 風雲過後也許又是雲雲眾生中的一位,但她帶給我們感動,帶給我們的思考,卻會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她像是 風輕無月的夜晚里的那些閃爍自己光芒的星星中的一顆 !
還記得在廢墟中,一個母親為自己的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支撐出一片「小天地」,那位母親用手機寫了一條 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夠活著出去,請記住:媽媽永遠愛你!」孩子倖存了,那位母親卻離開了人世。那 是汶川地震中無數感人故事中的一個。她只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她並不一定能培養出政界精英,商界巨子,但是,她卻給孩子留下了希望,生的希望,也給那些處於悲痛之中的人們重生的希望,更給了無數關注生命的人心靈的 震撼。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因為她是平凡人,所以她偉大 !
記得《伊索寓言》中老鼠和獅子的故事么,小老鼠弱小,最後卻擊敗了獅子。這是因為它雖小,但卻擁有獅 子所不具備的品質意志,小人物同樣如此。曹劌論戰的故事大家一定了熟於心,一介平民卻能以獨到的視角解讀 戰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最終幫助實力不如齊國的魯國擊敗對手,由此可見,小人物擁有大智慧 ! 結尾:
進行感慨,抒發自己的感情,結尾要再次點題,結尾字數不宜過多。 3— 4句話就可以。
例子:我們也許都是芸芸眾生之一,但是只要我們熱愛生活,只要我們懂得感恩,只要我們不畏困難,那麼,我 們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小奇跡 !
Ⅳ 在紅樓夢中的小人物小紅,最後是憑借什麼成功逆襲的
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從問世以來到現在已經有幾百年,經久不衰,林黛玉和賈寶玉地愛情故事讓我們讀後產生很多感慨。就是裡面的小人物,作者也是精心塑造,其典型形象就是放到現代社會也對我們有啟示作用。
就拿丫頭小紅來說吧,她的成功逆襲,很好的詮釋了「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小紅,本名是林紅玉,因為避主子賈寶玉和林黛玉的諱才改名為小紅,當丫頭就是這么悲哀,連自己的名字都無權正常使用。
從她的名字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對林紅玉這個人物的喜愛,作品中能以「玉」來冠名的除了主人公賈寶玉和林黛玉之外還有就是「妙玉」,可別覺得妙玉是個尼姑,作者給她評價是「金玉質」,林黛玉和史湘雲在凹晶館聯詩中,可以看出妙玉的詩才甚至在林黛玉和史湘雲之上。
而小紅相中的賈芸,是一個能做事,也會做事的有擔當之人,出身雖然貧寒,但是也是很努力抗爭,後來和小紅一起營救獄神廟中的王熙鳳和賈寶玉。
小紅的遠見卓識還表現在她對人生有清醒的認識,說出很有哲理的話「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
紅樓夢小人物,折射人生大道理,小紅用她自己的行為演繹了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
Ⅵ 小人物大成就的故事有哪些人/
朱元璋以前是和尚,最後當了皇上。
韓信以前是地皮流氓,最後做了將軍。
劉邦是地皮無賴,最後做了皇帝。
齊白石以前是木工,而以後成了畫家。
Ⅶ 給幾個小人物艱苦奮斗後成功的故事
創業故事:麻辣魚傳奇 (2008-09-26 10:16:36)
標簽:雜談
成功人士的傳奇創業史,我們大都耳熟能詳,且能娓娓道來,言談中不乏崇敬甚至艷羨。但我們身邊的一些小人物,我們的左鄰右舍,我們的朋友,或者只是點頭之交的似曾相識的人,也有白手起家,通過艱苦奮斗,加上自己的天賦,當然還有一些機遇,而成功的事例。當然,這種事例並不多見,就如同浩瀚星空中的點點繁星,滔滔江水裡的朵朵浪花。而我,恰恰認識幾個這樣的朋友和鄰居,他們,既是我的表率,亦是我前進的座標。
九十年代初期,路邊大排擋遍地開花。檔主憑幾張桌子,幾個爐子,就可以開張了。螺螄粉,炒粉,快餐,炒螺等等,品種不多,但也可以滿足填飽肚子的基本需求。我的鄰居李君當時就在我們家屬區大院門口擺了這么一個專門賣夜市的小檔口。
李君來自農村,有著農村人最質朴的情感。她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天快黑時,她和丈夫就開始張羅搭篷布,擺桌椅。他們有著典型的夫妻檔的特色,老公掌勺,老婆招呼客人。主要的客人就是那些夜貓子和過路司機。辛苦一晚上,天快亮時才收攤,賺的錢雖然不多,但也足以解決溫飽。兩口子就這么勤勉而辛苦的工作著,既發不了家,也餓不了肚子。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年之久。兩人看不到未來,如同中國很多老百姓一樣,勤勤懇懇地為了基本的生存而辛勞。
機遇,往往在那麼不經意間不期而至,當然,機遇,一定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們的。當時,火爆重慶達兩年之久的麻辣魚正式登陸柳州,而引進者就是臨時寄住在我們家屬院的一個重慶仔,他緊鄰著李君開了一間大排檔。這個重慶仔不但有傲骨而且有傲氣,技術精湛但盛氣凌人,所做的麻辣魚麻辣鮮香,味道獨特,引得食客紛至沓來。李君看見隔壁生意太好,馬上動開了心思。她讓一個朋友去隔壁那裡端來一盆麻辣魚,品嘗了味道後,就開始仿做。開始幾盆,味道相差太遠,他們毫不氣餒,不斷的增減配料,掌握比例,反復的調試,慢慢的,味道開始接近。當做到第十五盆時,味道已經非常相似了。他們馬上做了一盆,請朋友來品嘗,朋友們競相交口稱贊。於是,兩人趁熱打鐵,趕緊推出麻辣魚。開始時人們還將信將疑,寧可被那個重慶仔奚落也要去那邊吃,但隨著兩口子的誠實的經營和熱情的服務,慢慢的,人們都來李君的檔口,後來常常出現李君這邊人潮洶涌,重慶仔那邊車馬冷落。重慶仔受不了這種反差,經常在夜深人靜時指著李君大罵,但李君一笑置之。
隨著生意的持續火爆,原來的大排檔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李君就在不遠處找了一間大的門面,正式開起了飯店。為了傳承重慶人剛烈的性格和突出川菜濃烈的風味,她把店命名為「紅辣椒」。「紅辣椒川菜館」推出伊始,就創造了當年柳州餐飲界的一個奇跡。每到飯點,食客蜂擁而至,幾乎張張桌子都要翻幾次台。曾經出現過兩撥食客為了爭一張桌子而大打出手的事例,並且驚動了110。李君這時不是擔心沒有客人到來,而是成天想著怎樣才能接待下這許多的客人。包廂和大廳容不下這么多客人,乾脆就在人行道上也擺滿了桌子。每每食客洶涌,人聲碼聲嘈雜,蔚為壯觀。
如果只是李君一個人發財,這,可能稱不上傳奇。看到李君大把大把的數鈔票,一些聰明人開始動起了腦筋。曾經有人說過,猶太人的聰明之處在於,如果一個猶太人在一個地方開飯店發財了,接下來一定有人在這家飯店旁邊開旅館,開咖啡廳,開蔬菜店,甚至是開醫院或電影院,慢慢的,這里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社區或集鎮。而中國人呢,看到一家飯店發財了,就會出現相同形式的第二家,第三家飯店,最後就會出現飯店一條街。於是,接下來的事情可能大家應該都知道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靜蘭橋頭麻辣魚一條街,就是在李君的影響之下,一些川籍人士陸續開辦的,後來一些外省籍人士陸續加入,形成了著名的餐飲一條街。而這條街,紅火達數年之久,如果不是後來因為城建被拆遷,很有可能會持續火爆下去。
李君的失敗也是註定了的。由於她來自農村,沒有文化,不懂管理和經營,曾經發生過一天跑單一千多元的鬧劇,而且,這種鬧劇經常發生。後來,由於她的門面被徵用,飯店被迫遷址。雖然老話說「樹挪死人挪活」,但李君的飯店因為這一遷,再也不復當年輝煌,日漸衰落。後來幾經遷移,每遷一次虧損一次,前後遷址數次,虧損數十萬元。現在,李君的「紅辣椒」川菜館還存在,只不過隱藏於都市的某個角落,苟延殘喘了。
曾經風光一時的麻辣魚給來自農村的李君帶來數百萬元人民幣的收益,也給後來者無限遐想。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村婦女,竟然也可以在都市生存發展並獲成功,這,難道僅僅是文化學識可以解釋得清楚的嗎?沒有文化的婦女都可以成功,我們這些有一定知識的人呢?沒文化的可以成功,有文化的卻不一定成功,看似不可理喻,但確是事實。曾經看過一些報道,北大畢業生賣豬肉,清華畢業生撿垃圾。學歷,文化,並不代表你的能力,真正的實力,是你的綜合素質和環境乃至機遇。是金子,就會閃光,但,那金子,一定是被淘出來之後!
Ⅷ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王玄策到底是怎麼做到一個人滅掉一個國家的
最近在網上瘋傳這樣一個故事,那就是王玄策一個人滅掉一個國的事情,其實這很不靠譜,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餓虎怕狼多,一個人怎麼能滅掉一個國家呢?其實王玄策是向鄰國借了兵,因為整個過程,包括借兵,指揮都是王玄策一個人完成,所以才有一人滅一國的說法。
你認為王玄策這么厲害,是不是應該流芳後世呢?
Ⅸ 小人物怎樣取得大成就
努力學習嘍,用知識來獲得大成就!成功了,你的每一項研究都是大成就。
Ⅹ 小人物奮鬥成功的事例勵志正能量
不要小看小人物,他們往往可以通過努力奮斗最終獲得成功。一起看看我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充滿勵志正能量的小人物奮斗最終取得成功經典事例,歡迎 收藏 哦。
小人物成功的事例篇1
2001春天,鄧庚走親戚時看到表姐夫家養有大鯢,他就想野生的大鯢越來越少,能不能把養殖大鯢作為一項產業來發展,既能保護大鯢又能增收致富?2001年夏天,他四處借錢購買50尾魚苗,開始了大鯢養殖。由於當時的市場環境並不成熟,加之初始養殖,鄧庚並沒有在養殖上面獲得多大的利潤。到2005年,市場逐步成熟。鄧庚准備加大投入,探索大鯢人工繁育,但當時也很少有成功的先例。所有家人幾乎是眾口一詞地反對。倔強的鄧庚投資2000多元在家門前的河溝里拉起柵欄,購買10條種魚搞起了大鯢繁殖。
正當他滿懷信心地憧憬未來的時候,一場山洪沖走了鄧庚所有的夢想,大多數種魚都被山洪沖走了,面對僅剩的幾條種魚,鄧庚心裡泛起了陣陣酸楚。但是鄧庚是一個從不服輸的人,他從信用社貸款1.5萬元,纏著表哥入股2萬元,又四處借錢,總共籌集到資金6萬元,重新開始了艱辛的 創業之路 。他吸取了上一次的 經驗 教訓,先從治理山溝生態環境入手,修河堤避洪,在山溝里養殖野魚。為了學習養殖技術,他第一個在山溝里買了電腦,自費2000餘元拉起了互聯網。
歷經9年突破繁育難關
但連續2年,人工繁育大鯢沒有一點起色。鄧庚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搞起多種特色養殖,養雞、養羊,以養帶養,來維持日常開支和持續投入。
到了2007年,鄧庚終於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精心呵護的種魚產出了100餘尾大鯢幼魚。2008年鄧庚迎來了大鯢養殖發展的轉折點,當年產出幼苗1500餘尾,獲利40餘萬元,鄧庚不僅還清了所有欠賬,還幫助附近的農戶發展起了大鯢幼苗養殖。2009年,產出大鯢幼苗3000尾,出售商品大鯢260條,當年獲利50餘萬元。
大鯢繁育成功後,鄧庚又把養殖商品大鯢作為重點。在原有的原生態繁育場的基礎上,又投入60多萬元建起了仿生態繁育場和工廠化養殖場。目前,鄧庚擁有3個大鯢養殖場,有種魚60多條,養殖商品大鯢200多尾,資產總值近百萬元。
勸說鄉親一起養大鯢
致富不忘鄉親。鄧庚為了帶動農戶養殖,走家入戶勸說附近的鄉親加入到大鯢養殖產業中。對家庭情況較差的農戶採取投放的模式,先將幼魚賒銷給農戶,等到養殖成功農戶獲利後再收回成本。2009年初,四畝地村桂花坪組農戶代小寧賒銷了100尾幼苗,到了4月份,代小寧賣了種苗獲利20000餘元,家庭人均增收4000餘元。類似代小寧的農戶還有6戶。通過部分農戶的成功經驗,帶動了四畝地鎮其他村農戶養殖的積極性,目前全鎮大鯢養殖戶已經達到126戶、養殖大鯢4400尾。在養殖過程中,鄧庚低價給養殖戶提供魚苗,無償地為養殖戶提供養殖技術服務,定期為養殖戶指導。“
作為一名黨員,我有責任和義務用自己的技術優勢,讓大家一起賺錢。”鄧庚說,他要帶動全村乃至全鎮的群眾都來發展大鯢養殖,讓大家都盡快地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鄧庚多次被寧陝縣和四畝地鎮黨委授予“農民黨員致富帶頭人”和“農村創業致富標兵”等榮譽稱號;2010年,被安康市委組織部評為農村十大傑出青年創業致富標兵。
25歲,對於現在的青年人而言可能還是事業剛剛開始之時,鄧庚卻有著敢於嘗新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在農村裡繁育大鯢。經過10年奮斗已有近百萬資產,他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更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實現草根創業並且帶動家鄉發展的典型案例。
小人物成功的事例篇210年前,一家取名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廣州悄然誕生,老闆是20歲的陳展鴻。
10年後,“壹加壹”由一家庭制衣作坊發展成為時裝設計公司,進而組建“壹加壹”實業有限公司,沒有本錢的創業,10年間,陳展鴻由一個個體戶變成了擁有20多家企業的大老闆,資產達幾千萬元,每年僅出口服裝就創匯1500萬美元左右。
發展如此迅速顯赫,除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縱市場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產業包括服裝、電器、鞋類、餐飲等,但服裝是大頭,服裝收入占總收入的80%。而服裝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計、月計,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准市場的脈搏是至關重要的。陳展鴻說,他採用的是“排炮戰術”,即每設計出一種新穎服裝,必是放一排“排頭炮”投放到市場檢測一下市場的需求情況,再根據第一排炮的轟動效果,決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過人之處還在於有節制地“轟擊”市場,每種新產品投放到市場總留有餘地,決不“轟”得過火,適可而止。陳展鴻的想法是顧客買東西就跟吃飯一樣,某種東西一下子吃得太飽,就會對這種東西膩味,再也提不起它的興趣。
一種產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標則是長期的。沒有本錢的創業,如果對“壹加壹”商標”膩味”了,以後的市場則難以打開,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種新產品最暢銷時,下一個新品種又成熟了,這樣,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輪番轟炸市場。
為保證“壹加壹”產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陳展鴻十分注重信息,並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信息變成產品,搶占服裝“新潮頭”。目前,“壹加壹”僅西裝的款式就有20種之多。沒有本錢的創業,靠“快”和“新”還不能在市場穩操勝券。市場的真正主宰是顧客,只有贏得顧客,才能贏得市場,才能保證“轟”得有力。
於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終身保修”的辦法。 出國 訪問的、結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顧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訂做合體的高檔西服。凡是在“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終身保修”的辦法。出國訪問的、結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顧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訂做合體的高檔西服。凡是在“壹加壹”購置西服,還可以“終身保修”身材發胖的、不合身的西服還可以拿來修改到合身。這招“壹加壹”專營西服的服裝店由一間擴展到了七間,還滿足不了需要。
小人物成功的事例篇3他是一個失敗者、說謊的人、商場上的逃兵,沒有人把他放在眼內,因為他根本沒有與人爭勝的條件。那麼,蘇宏達如何出人頭地。沒有本錢的創業,在成功的大道上遙遙領先,使公司每年賺取的利潤超過50萬元呢?蘇宏達算不上年少有為,他35歲時,仍是工廠的一名雜工,每月收入僅可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還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縫紉工作,幫補家計。35歲,是宏達生命的轉折點,一天,他經過住家附近的地產經紀公司,發覺裡面的職員在打瞌睡。雖然那時樓宇買賣情況熱鬧,偏偏就只有那個地產公司一片冷清,門口張貼的樓宇資料也是寥寥可數,還附出公司的頂讓消息。宏達突然靈機一動,認為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雖然他沒有足夠的金錢搞一些小生意,但岳母頗有積蓄,他決定跟她好好商量。開始經營業務的時候,他把顧客介紹費降至最低,只抽取其半成傭金。
另外,他採取“死纏爛打”的政策,不怕浪費唇舌,不斷為上門的客戶介紹適合他們的房子,不到最後一刻——對方終於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決不輕易放棄。很多顧客前來地產公司想購買房屋,其實心中也沒有什麼主意,如果推銷者懂得抓住他們的心理弱點,誠心誠意為他們服務,顧客自然會一切依賴你,不願再跑到別家地產公司選購的了。
猜你喜歡:
1. 小人物成功的故事
2. 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
3. 個人成功小故事 成功勵志的小故事
4. 小人物奮斗的故事
5. 90後成功人士的例子
6. 普通人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