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哪裡認定工齡
勞動部門為職工核定工齡,主要依據為檔案里的「新工人登記表」,
2. 工齡怎麼認定
轉:
一直在事業單位干臨時工或有聘任合同,屬事實勞動關系,在本單位轉為正式人員後應計算為連續工齡。政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第十章 關於工齡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
一般工齡系指工人職員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而言。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
第三十九條
本企業工齡應以工人職員在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計算之,如曾離職,應自最後一次回本企業工作之日算起。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動工作者,其調動前後的本企業工齡,均應連續計算。但解放前確因業務需要調動工作具有確實證明者,其本企業工齡,始得連續計算。
二、解放前在本企業工作,曾經被迫離職又回本企業工作者,如有確實證明,經工會小組討論通過後,並經勞動保險委員會批准,其離職前與回本企業後的工作時間,可合並作本企業工齡計算。
三、解放後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派國內外學習者,其學習期間及調派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解放前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派國內外學習業務者,如有確實證明,除學習期間不計工齡外,其調派前與回本企業後的本企業工齡,得合並計算。
四、解放後因企業停工歇業或縮減生產,其工人職員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至其他企業工作者,其調派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被遣散的工人職員在該企業復工復業或擴大生產時,仍回本企業工作者,其遣散前與復工後的本企業工齡,應合並計算。
五、企業經轉讓、改組或合並,原有工人職員仍留企業工作者,其轉讓、改組或合並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
六、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應全部作為本企業工齡計算。
七、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在6個月以內者,得連續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超過6個月病癒後,仍回原企業工作者,除超過6個月的期間不算工齡外,其前後本企業工齡,應合並計算。
八、在敵偽及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為反對其統治壓迫而被迫離職,在離職期間被敵偽及國民黨政府監禁仍繼續斗爭者,其在監禁期間及離職前與復職後或轉入其他企業工作的本企業工齡,均應連續計算。
勞動合同法 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
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齡計算有關問題的通知
粵人發【2006】165號
各市、縣(市、區)黨委組織部、政府人事局,省直各單位: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及人才流動需要,經研究,現就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齡計算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在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的人員或全民所有制單位臨時聘用的人員,凡與工作單位簽訂聘用或勞動合同,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考錄或招聘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後,其繳費的工作年限可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二、按自動離職、除名處理的人員, 以及由於單位裁減(分流)人員採取工齡贖買等方式,超過國家規定的補償標准發給補償金的人員,考錄或招聘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後,其工齡從重新工作之日起計算
三、經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定,並按國家學位委員會的規定授予碩士學位的人員,考錄或招聘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後,其按學制規定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習時間,可以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出國攻讀碩士學位人員的工齡計算,亦按此規定辦理。
四、經批准出境的人員,回國考錄或招聘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後,其出境前在原單位按規定計算連續工齡的工作時間,可與回國後參加工作的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五、上述人員工齡計算,從2006年6月起執行。過去凡與工齡計算有關的工資保險福利等待遇,一律不予追補。辦理工齡計算審批手續,以本人的人事檔案記載及歷史資料為依據,並同時提供原始的聘用 (勞動)合同、養老保險金繳納憑證、學位證書等證明材料,屬省直單位的,由各主管部門按幹部管理許可權審批,屬各市、縣(市、區)的,由各市研究確定。
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 廣東省人事廳
二00六年七月十一日
3. 哪個部門可以做工齡認定
工齡的認定,由當地勞動部門認定。
工齡是指國家職工從事以工資收入為其全部或主要生活來源的法定社會職業的工作時間,而連續工齡則是職工參加工作,在一個單位或若干單位工作,按規定前後可以連續或合並計算的工作時間。
一、提供以下資料,可計算為連續工齡:
1、與原工作單位簽訂的聘用(勞動)合同;
2、簽訂聘用(勞動)合同的單位為職工繳納聘期內足額社會保險金的證明。
二、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能計算為連續工齡:
1、在同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連續從業時間不滿1年的期限;
2、雖簽訂了勞動(聘用)合同,但實際未參加工作的期限;
3、在簽訂的勞動(聘用)合同期內未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期限,以及雖繳納了社會保險費但在合同期外的期限;
4、機關事業單位工齡政策規定不能計算工齡的期限。
(3)事業單位工齡是哪個部門認定擴展閱讀
1、有多個企業工作經歷,工齡認定方法:需提供與每個企業簽訂的聘用(勞動)合同和簽訂聘用(勞動)合同的單位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金的證明。
2、招聘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高校畢業生,被國家機關或國有企事業單位錄用的,由錄用單位按照所任職務比照同等條件人員確定其工資待遇,並依據其在農村或社區工作期間繳納的養老保險金年限,合並計算為工齡。
3、以自謀職業形式繳納養老保險,不能計算為連續工齡。
4、在校學習期間繳納的養老保險,不能計算為連續工齡。
4. 事業單位幹部工作人員的工齡是哪個部門說了算
應以幹部本人檔案材料中一貫填寫的自傳、簡歷、證明、結論為主要依據,由組織、人事部門確定。
5. 人社局認定工齡的依據
一、工齡怎麼認定
1、參加工作時間是以最初繳納社保人社局記錄為准。
2、工齡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
3、工齡計算方法:
(1)、連續計演算法。例如,某職工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其在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應不間斷地計算為連續工齡。如果職工被錯誤處理,後經復查、平反,其受錯誤處理的時間可與錯誤處理前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和平反後的工作時間,連續計算為連續工齡。
(2)、合並計演算法。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後兩段工作時間合並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後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
二、工齡的確認條件
工齡可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一般工齡是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的總的工作時間。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
本企業工齡(連續工齡是指職工在一個工作單位連續工作的時間。以前,連續工齡又稱為「本企業工齡」。1987年以後它的范圍不限於在一個單位工作的時間,而是包括職工在各個單位按規定應計入的全部工作時間。)是指工人、職員在本企業內連續工作的時間。一般工齡包括連續工齡,能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同時就能計算為一般工齡;但一般工齡不一定就是連續工齡。
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在含義上有一些差別,即連續工齡不僅包括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而且包括前後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並計算的工作時間。若沒有可以合並的情況,連續工齡就是本企業工齡。
機關、事業單位為有別於企業用的"工作年限",實際上連續工齡和工作年限的含義和作用是相同的。
6. 副科級幹部工齡認定在哪個部門
在機關和事業單位中,擔任行政副科級領導職務的幹部的工齡存在疑問需要進行重新認定的,必須向當地黨委的組織部提出工齡核定申請,由組織部主管幹審的機構負責進行核查,然後予以確認。
7. 社保局是怎樣認定工齡的
社保局認定工齡方法:
1、一般的私企是沒有資格保存員工檔案的,檔案還是要留在相關部門(人才中心),但是可以查詢檔案。盡管如此,只要繳納社保金你的工齡就會以月度為單位記錄在社保局的電腦里。
2、只要上了社保就有了工齡,但是你在單位基本上是單位為你繳納75%,自己繳納25%的社保金。如果你以自由主義者的身份繳納,就是你自己全部負擔,比較高了。
3、工齡在現在的意義是很大的,因為屬於社會保障,你就是再跳槽,只要繳納社保金就會連續計算,萬一你失業困難的時候就可以領取失業金和報銷70%的醫療費(繳金一年,可以領取2個月,依此類推最多24個月),沒有交到180月,你到退休之前還要補繳以後才能退休。
資料擴展
工齡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工齡的長短標志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職工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大小和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
8. 事業單位工齡怎麼認定
法律分析:參加工作時間,是指工作人員專職參加工作的起始時間。工齡,是指職工自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起,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或全部來源的工作時間。參加工作時間是工齡的起始點,工齡是參加工作的總體時間。目前新入職機關事業單位後,工齡的認定目前主要的參照標準是與社保掛鉤,交納社保即可認定工齡。但前提是繳納社保的單位與檔案中勞動合同中的單位一致(包括三方派遣用工方式),掛靠補繳、代繳都不是工齡認定的依據。在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中,工齡具有通認性,與工齡掛鉤的工資待遇也都能通認兌現。在大部分私企,與工資待遇掛鉤的工齡只局限於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不具有通認性。在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時候,每一個幹部都要進行檔案專項審查。檔案專審的目的就是對檔案資料是否齊全、履歷與工齡是否對應等方面內容進行規范審查,以便在進入單位後更准確地認定工齡和參加工作時間,並對檔案進行規范存檔。
法律依據:《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規定:工齡以其初次參加工作時縣級以上勞動人事部門審批時間作為認定依據進行認定。也就是說,以首次簽訂勞動合同之日或企業辦理錄用手續之日作為認定依據進行認定參加工作時間和工齡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