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企業與事業退休差距怎麼辦

企業與事業退休差距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9-10 14:36:40

Ⅰ 事業與企業退休金差距

摘要 您好,企業單位退休和事業單位退休待遇的區別有5點。一般來說,如果在國有企業等工資較高、繳費基數較高的工作崗位,跟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是差不多的。同等級的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更好哦!

Ⅱ 事業與企業退休金差距

事業與企業退休金差距如下:
1、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就有四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企業的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
2、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納採取掛賬繳納方式,退休時由財政一次劃撥記實,繳納基數為檔案工資和離退休費之和。企業養老保險繳納採取實額繳納方式,中間不得間斷,最少連續繳納15年,繳納基數為實發工資或者社會平均工資。
3、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納基礎上實行了職業年金制度,單位繳納8%,個人繳納4%,作為養老保險補充,使事業單位幹部職工退休後待遇不降低。而企業繳納職業年金的寥寥無幾。
4、事業單位退休工資由本人繳費年限、退休、退職前崗位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企業退休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5、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相對於企業更完善,更人性化,退休金比企業更高。但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養老金繳納方式和發放與企業是一樣的,不同於全額事業單位。
退休金根據企業的規定分發。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Ⅲ 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金差距

法律分析:1、繳費基數不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應不低於檔案工資和離退休費兩項之和,企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按實發工資或社會平均工資;
2、繳費比例不同:企業參加保險的人,繳費基數都不高多數是在最低繳費基數60%上下浮動,事業單位是按照實際的福利待遇確定的繳費基數,一般都會在社平工資的百分之百以上,高的甚至到150%到200%;
3、養老金計算不同:事業單位基本養老金計發比例為0.4%,退休金與退休年齡有關,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4、發放方式不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統一實行社會化發放,而企業的養老金由社保局統籌辦理也由社保局發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Ⅳ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待遇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待遇,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以前說的是雙軌製造成的,但並軌後,其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差距還未縮小。其差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大致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養老金核算的雙軌製造成的差距。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核算辦法是一樣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企業率先推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沒有進行改革。這樣,企業職業核算養老金的制度就與機關事業單位不同了。兩種制度核算養老金,必然就會產生一定的差距。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是根據繳納養老保險的情況及視同繳費的情況,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規定的辦法計算出來的,一般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如果是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話,可能還有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後核算出的養老金水平大致相當於在職時工資的40—60%左右。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中的老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人員),其養老金的核算辦法與企業退休職工是不同的,他們是以其基本工資乘以一定比例來核算養老金的,這個乘以的比例是以工齡來確定,工齡35年以上的比例為90%,工齡30年至35年的比例為85%。

即使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相同,按這種雙軌制計算出來的養老金肯定也是不同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就會比企業員工的高。

二、繳費基數等相差較大造成的差距。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與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後,雙軌制並軌了。如果完全按照新的辦法來核算養老金的話,兩者在養老金上的差距應當會縮小,但由於在工資收入上存在的較大差距,要使養老金之間的差距縮小還比較難。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收入在當地是處於中上水平的,是屬於較高工資收入的人群,月收入會較高,普通職員達到每月6000元是正常的,有職務的人員達到八、九千元甚至超過1萬元都是正常的,而企業員工則不同了,除了少數行業、少數人的收入可能高一點以外,大部分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都不高,有的還拿著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最低工資標准超過2000元以上的很少),屬於工資收入較低的人群。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工資為依據的,工資收入高,繳費基數就高,個人賬戶余額就高,加上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費上是就高不就低的,而企業員的繳費往往不會太高,有的還會就低不就高,因此,盡管採用一樣的辦法來計算養老金,但由於繳費基數上的差距較大,養老金的待遇就會有較大的差距。

此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般工作較穩定,不會失業,不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而企業職工則不同,可能會有失業的情況發生,失業後也有可能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一些靈活就業人員也可能因為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中斷繳費。這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繳費年限就會長些,一些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就會短些。繳費年限長短不同,會體現在養老金上,繳費年限長的養老金就會高一些,反之就會低些。這就造成了差距。

三、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指數值不同造成的差距。

機關事業單位剛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不久,目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還屬於「中人」( 2014年9月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後退休的人員)。這些「中人」退休時,除了有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會有過渡性養老金。

有過渡性養老金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一些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企業退休人員一樣,也有過渡性養老金,這是對以前沒有實際繳費、計算出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較低的一種補償。

在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時,企業退休職工的「中人」用的是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一般都按1來確定,也不分企業領導和普通職工,不分是工程師還是工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用的是視同繳費指數,這個指數是根據退休時的職務、職級來確定的,職務職級高,指數就大,計算出的過渡性養老金就高。一般人員退休時,其指數都會大於1,有職務就更高,如副高職稱的教師退休時,其指數就會達到2左右。

計算時,指數取值的不同,就造成了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較高,使之與企業員工在養老金上也就有了差距。當然,這種差距在「中人」全部退休完了以後也就不存在了。

四、有無年金方面造成的差距。

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在企業實行的是企業年金制度,在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的是職業年金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內容雖有些不同,但都是對養老保險的補充。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都強制實行了職業年金制度。企業年金制度的規定雖出台較早,但不是一項強制實行的制度,是需要企業與職工一方集體協商確定後才會在企業建立的制度。一般的企業出於減少成本、增加利潤的考慮,是不會去主動協商建立這樣的制度的,因此,大多數企業職工是沒有企業年金的。

退休後,機關事業單位員工會按月領到一筆職業年金,而多數企業員工是沒有企業年金可領的,在年金收入上他們的養老待遇也會有差距。

在年金上會差多少呢?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制度已實行近7年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一員工以每月8000元為基數繳納職業年金,到2021年10月60歲退休時,7年累計的個人賬戶余額為8.0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可以按月領取職業年金580元。

從現在開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時間越晚,其繳納職業年金的時間就會越長,退休後得到的職業年金就越高。假如一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職業年金,平均月繳費基數為8000元,在2044年10月60歲退休時,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就會有34.5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就會按月領到2486元的職業年金,如果算上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的利息,每月能領到的職業年金就更高了。企業如果沒有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退休後企業職工是沒有年金可領的。

那時,沒有企業年金的企業退休職工,只能看著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比自己多領這些2000多元的職業年金了。 在年金上的差距,也就造成了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待遇上的差距。

綜合以上情況,企業退休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保險上的差距,主要是因為雙軌制核算養老金、繳費基數有差距、繳費年限有差距、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有差距、年金制度是否實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機關事業「中人」全部退休完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職工的工資一樣高的、繳費年限一年長了,企業職工也像機關事業單位一樣實行了年金制度了,那麼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金待遇上就不會在差距了,或者說,差距就很小了。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以上是個人了解的情況及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Ⅳ 從制度層面來看,怎樣縮短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後養老金的差距呢

對公司和事業單位養老金差別,要完全保證並沒有差別,這是一個無法完成任務。我國目前採取的是多種多樣經濟成分共同進步和工資制的經濟體制,在國內的城區學生就業人群中,企業員工占整座員工的佔比是很大的。但是由於商品經濟不一樣,社會是通過多種不同的模塊來所組成的的,公司有公司的價值,事業單位有事業單位功效,減少了任何一個行為主體,社會發展運行的這一部大機器如同欠缺的零部件,是很難正常運行的,都是無法發展與前進的。

總的來說,企業員工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金差別,是通過多種不同要素聯合作用得到的結果,這種差別就現在的體制機制創新短時間是無法改變的,要得到根本性的更改,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提升企業員工在職後的工資水平,倡導穩定就業,提高企業及員工的個人社保觀念和法治觀念,在提升企業員工的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下功夫,加強對社保的監管和執行力度等。

Ⅵ 企業編和事業編退休工資的差距大嗎

企業編和事業編退休工資的差距比較大,具體如下細說:

一、從大的方面來說。

2020年企業退休職工的月人均養老金為2900元左右,這是官方公布的數據,是比較准確的。從一些公布的數據進行推算,2019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月人均養老金為6400元左右,這是推算的數據,不一定準確,只是一個大概。就算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月人均養老金低一些,月人均養老金估計也會在6000元左右。如果按照這樣的數據,企業退休職工的月人均養老金大概只有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的一半左右。其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四、從其他方面來說。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可能還會有其他收入,比如在我們這里就會有生活補貼和物業補貼,生活補貼每月為500元,物業補貼按級別劃分,低的每月也有160元。這樣每月就會有660元的補貼。而一般的企業退休人員是沒有這些補貼收入的。

綜合以上情況,企業退休人員與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估計目前應當在一倍左右。如果加上年金收入和其他補貼收入,退休待遇的差距估計在一倍以上了。因此,從養老待遇上來看,還是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好一些。

Ⅶ 事業編和企業編退休後有什麼差別

法律分析
事業單位企業單位退休不同:
1、養老金統籌方式不同,即企業人員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由國家財政統一籌集;
2、養老金支付渠道不同,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支付,機關事業單位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
3、養老金享受的標准不同,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
企人員養老金按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計算,由社會保險機構發放。每月實際養老金比退休前的工資大幅下降。事業單位幹部編制無繳費,退休年齡後在原單位退休,月退休工資與退休前基本一致。兩者的工資主要取決於退休前的工資。退休前兩者的工資差異越大,退休後差距越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三條 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Ⅷ 怎樣縮短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差距

怎樣縮短企業和失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企業和事業單位,包括企業與企業之間養老金存在差距是合理的。這種差距不完全是制度性的,由於行業特定不同,崗位的性質不同,在崗時的工資基數不完全一樣,這是導致退休後養老金差距的根本原因。

對於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要完全做到沒有差距,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的經濟制度,在我國的城鎮就業群體中,企業職工佔了整個城市職工的比例是非常大的。但由於 社會 分工不同,整個 社會 是由各種不同的單元來共同組成的,企業有企業的價值,事業單位有事業單位的作用,少了任何一個主體, 社會 運轉的這部大機器就像缺少的零部件,是無法正常運轉的,也是無法發展和進步的。

從制度層面來看,現在不管是企業職工,還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是繳納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雖然在具體名稱上,企業職工繳納的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事業單位繳納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但都是同一個家族,同一種繳費方式,同一種養老金的計算辦法,這是沒有差別的,也是平等,制度層面的平等,是 社會 平等的基礎和前提。平等並不是均貧富,要求所有 社會 成員都拿一樣的養老金。我們在兼顧公平的同時,還是講求效率,這個效率就是差距存在的動因,也是調動各方積極性的主要杠桿和手段。

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三個方面。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按照本人的實際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本人工資越高,繳費基數就會越高。但從行業來細分,事業單位有固定的工資調整增長機制有完備的職務職級晉升機制,總體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平均工資要高於企業職工;企業職工中,國有企業職工這一塊其實薪酬體系也是比較完善的,職工的待遇也不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差,所以繳費基數也和事業單位職工差不多;但問題最大的還是民營企業的職工,民營企業的職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社保意識普遍差,不按本人實際工資作為繳費基數,有的單位甚至是按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

除了繳費基數以外,差距最大的就是繳費年限,事業單位工作穩定,工作人員穩定性比較好,流動率非常低,所以繳費年限一般都會達到30年以上;但在企業工作的職工,特別是在民營企業工作的職工,人員流動性非常大,職工頻繁跳槽的幾率非常高,導致普遍的繳費年限非常短,很多人繳費只有15年,超過20年,30年的人非常少,繳費年限短養老金偏低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除了基本養老保險部分以外,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差別最大的,今後可能就是補充養老保險造成的差距更大。事業單位是為國家工作,國家單位是要堅決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的,所以在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的同時,還要按照政策按時足額繳納職業年金,而且是強制性的;但企業中的企業年金是自願性的,要根據企業自己的效益來決定,即使是很多國有企業也無法為職工繳納企業年金。由於補充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高達12%,比個人賬戶養老金還要高,這是導致企業與事業單位養老金差距的最大因素。

綜上所述,企業職工和事業單位養老金差距,是由各種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差距按照目前的體制機制在短期內是無法改變的,要得到根本的改變,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要提高企業職工在崗時的收入水平,提倡穩定就業,增強企業和職工的社保意識和法治意識,在提高企業職工的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上下功夫,加大對社保的監督和執行力度等。

Ⅸ 企業與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為什麼相差那麼多

企業單位退休和事業單位退休,退休金的差距會有多大?職業雇員的退休與公司雇員的退休有什麼不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工作人員退休的最大區別在於:第一,企業工作人員享有計算退休待遇的三大條件:纍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計算設施工作人員退休福利的方法相對復雜,特別是自2014年10月以來,涉及新舊方法的結合。







換句話說在退休福利方面,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根本區別。主要原因是除了待遇上的極端差異外,據說由於設施開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一般繳費比例較高,而且職業年金待遇也較高,所以設施員工得到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也較高。

閱讀全文

與企業與事業退休差距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國健康證在哪裡辦 瀏覽:662
愛情的意義是什麼歌曲 瀏覽:901
事業編聯考考試考多久 瀏覽:810
美女怎麼護膚光滑 瀏覽:433
尊重你的伴侶怎麼收獲更多幸福 瀏覽:997
如何選擇幸福的理論 瀏覽:997
如何讓重組家庭過得幸福 瀏覽:840
幸福是用來追求的快樂是什麼 瀏覽:598
抖音上為什麼那麼多美女吃東西 瀏覽:739
生肖牛婚姻女正月出生如何 瀏覽:982
幸福二人世界怎麼打造 瀏覽:981
金壇事業單位待遇如何 瀏覽:774
直女是怎麼擁有愛情的 瀏覽:561
講故事的由來是什麼 瀏覽:240
廣州哪裡有大學美女多 瀏覽:170
農村經濟適用房拆遷怎麼賠償 瀏覽:609
古代的四大美女指的是哪些人 瀏覽:918
幸福里買菜哪裡最便宜 瀏覽:22
健康之首是什麼 瀏覽:488
事業單位和科長不合怎麼換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