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事業單位比公務員工資差多少
績效方面單位參照公務員的發放,兩個一樣。退休待遇,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比公務員的退休工資低。其實連死亡撫恤都不同,事業單位的大概是十幾萬,而公務員是二十多萬。公務員的工資按年限可以上漲,縣裡面到退休很多能到副處級別的工資退休。但是縣里的事業單位都是股級單位,管理九級就是上線,除非走專業技術的崗位,不然上升空間基本為零。
一、事業單位報考具體要求:
1、申請人必須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品行;
3、有崗位所需的專業或技能條件;有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二、事業單位編制內人員調動手續辦理流程:
1、申請人書面申請,並提供對方單位商調函;
2、所在單位簽署意見後報人事處,送學校審批;
3、學校審批同意後,所在單位寫現實表現,蓋章後交人事科;
法律依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三十二條 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事業單位工資分配應當結合不同行業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
第三十三條 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第三十四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事業單位執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和休假制度。
㈡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㈢ 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在退休後待遇有什麼不同
一、工資不同:
公務員退休工資工作滿35年可領取原工資的90%,30年至35年可shu領取原工資的85%,25年至30年可領取原工資的80%,以下等級每5年發放一次。
事業單位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平均月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標)2×繳費年限*1
二、保險福利不同:
1、公務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
2、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有關的社會保障規定執行,實行社會化。
公務員退休待遇:
國家建立公務員保險制度,保障公務員在退休、患病、工傷、生育、失業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退休金以及錄用、培訓、獎勵、辭退等所需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根據我國公務員法的規定,公務員的退休待遇於公務員的福利保險權。
同時,公務員退休所需經費,由國家財政予以保障。國家在制定財政預算時,應當將公務員的退休待遇所需經費列入其中。機關對於公務員的退休待遇預算資金,應專款專用,不得挪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公務員退休制度
㈣ 事業單位初級、中級、高級職稱,那你知道退休後待遇有什麼差別嗎
事業單位初級、中級、高級職稱的退休待遇,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總的來說,每個職稱等級相差400-1000元左右,每個職級相差300元左右,具體與個人工齡和評任職稱早晚有關系。
因此,奉勸大家,能夠評上高一級的職稱,那就盡量想辦法評上,不要怕麻煩,怕沒關系。其實,評任職稱還是相對比較公平的,都講個先來後到,今年評不上,說不定明年就能評上。評上了,就能合理合法提升個人在職工資,從而增加退休待遇。一句話,不要跟工資待遇過不去,何必呢。
㈤ 事業編最普通退休後能拿多少錢
法律分析: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㈥ 2022年聊城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初級工與高級工差多少
差800-2000元不等。
事業單位初級、中級、高級職稱的退休待遇,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總的來說,每個職稱等級相差400-1000元左右,每個職級相差300元左右,具體與個人工齡和評任職稱早晚有關系。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其工作人員與公務員是不同的。根據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精神,事業單位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而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還新興了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和社會資本舉辦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㈦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差別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差別,總體上是不太大的。
同一個地區的同一級別的公務員工資比事業單位人員略高,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1、事業單位退休後待遇: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2、公務員退休後待遇:公務員退休工資待遇規定,工齡滿35年的可以領取原工資的百分之九十,30年至35年的百分之八十五,25年至30年的百分之八十,以下每5年一個檔次。
㈧ 事業單位初級、中級、高級職稱,退休後待遇差別究竟有多大
首先,事業單位是政府為履行一定職能而派出的“衍生品”。過去,他們與政府的行政機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這種關系的弊端越來越阻礙上層建築的發展。隨著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多數機構和政府機構將逐漸脫離。職責: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是兩個不同的序列。一般來說,管理崗位的崗位是按照行政崗位的順序排列的,比如文員、科員、副主任、主任科員等等。
管理崗位的發展取決於單位的規格。如果單位是部門級單位,最高職位可以晉升到部門級,不能超過部門級。事業單位員工、工人、專業技術人員是什麼?比如你會知道:這就像過去當幹部,就是技術員,過去當工人就是工人。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沒有技術職稱的不一定是工人,反之亦然。對比工資,-一般技師相當於文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相當於輔修科目或主修科目,高級工程師相當於副處級以上,大致相同。
㈨ 為什麼事業編退休金比行政編退休金高
這完全是種誤解,總體而言事業編退休金要比行政編人員更低。
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後,雖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參加的都是同一種社保,養老金的計算公式、計算方法,甚至享受的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都一樣,但由於行政單位的工資構成,從業人員晉升方式、福利待遇等諸多不同,在同等條件下,事業單位編制人員的工資待遇明顯要比行政單位人員的更低。
比如: 行政單位人員有第13個月的工資,事業單位編制人員沒有;又比如,行政單位人員有車補,事業單位人員沒有;還比如,公務員有崗位津貼,事業單位人員大多數都沒有。由於享受的各種待遇不同,在同一個地區,工作年限、文憑、職級相同的情況下,行政編制公務員每年的收入至少比事業單位職工多2~3萬元。
大家知道,養老保險是根據本人的工資總額來確定繳費基數、繳費標準的。同樣的參保人,工資水平高,那麼養老保險的繳費自然就更多,而繳費多退休時每個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肯定就會更多。
那麼,為什麼題主會提出事業編退休後,每個月退休金比同級別行政編公務員的退休金金高出2000元這樣的疑問呢?這其實就是一個誤會。為什麼這樣說呢?
報社作為事業單位,許多人都是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享受的是技術職稱工資。而宣傳部作為行政單位,享受的是行政編制工資。在同等條件下,職稱工資要比行政工資更高。比如,中級職稱人員的工資,比公務員正科領導的工資要高一些;副高職稱人員的工資,比副縣處級領導的工資要高一些。那些擁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他們在職時的月工資在8、9千元甚至1萬多元,比宣傳部那些普通科員的工資要高出3.4千元。由於養老保險的繳費是以本人的月工資總額為基數來確定繳費標準的,工資高的養老保險繳得多,退休時的養老金自然更多。高級職稱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比一般的公務員高2000元也屬正常。可問題是一個單位有高級職稱的畢竟為數不多。而且,事業單位中那些工勤崗位和管理崗位的人員由於工資水平不高,退休後的養老金大部分都比行政單位的普通科員要低。
由此可見,題主說的事業編退休金比行政編退休金高完全是一種誤解,從總體上來看,事業單位人員由於在職時的工資水平比公務員更低,退休後的養老金水平普遍要比公務員更低。
體制內人員,退休金與在職工資息息相關。同一地區,行政級別和資歷、工齡等一致的話,公務員無論是在職還是退休,工資均高於事業單位管理崗人員。但部分事業單位走職稱,有些地方還允許管理崗人員兼職技術崗(既有行政職務,又可聘任專業技術崗,套職稱工資)。所以,兩者退休金的比較不可一概而論。
如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幹部(不享受職稱工資)退休前都是副科級的話,公務員退休金要高於事業幹部。但事業幹部退休前套中高級職稱工資的話,即使是中級(相當於正科級工資),退休金也會高於公務員一部分;正副高級職稱(對應行政級別正副縣處級)的話,退休金遠高於公務員。
而這,也就是在仕途上難以進步的事業幹部竭力走職稱的原因。
這是個假命題。現實是,絕大多數事業編退休待遇比行政編即公務員低。
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後,無論公務員還是事業編都和企業員工一樣需要繳納養老保險,因此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特別是在2025年以後退休的人員,其退休待遇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在職時的工資基數以及由此產生的養老保險、職業年金繳納額度。在這方面,由於公務員日常的工資待遇普遍要高於事業編,特別是在年終績效獎這一塊,公務員因為有這項福利而事業編普遍沒有,直接拉開了彼此之間的工資基數差,事業編繳納的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待遇因此要低於公務員,影響了其退休後的待遇。
以本地為例,同樣是副處級領導職務,事業編退休後拿到手的待遇基本上在4700元到5000元之間,而公務員則可以到5300-5600元,兩者退休後的待遇差距最高可達千元待遇。
這還是全額撥款性質事業編,因為其工資待遇由財政負擔與公務員尚且差距不大,如果是差額撥款性質財政只負擔部分,其餘由單位自籌,這意味差額撥款性質事業編有很大概率可能因為單位經營不善而造成退休待遇減少,相對於穩定領取退休金的公務員,差距只有增大而不會減小。
比如公立醫院醫生、高校教師、部分科研院所的技術人員,因為其日常到手的工資待遇遠遠高於公務員,因此繳納的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也普遍較高,其退休待遇相對來說也比較可觀。以大學教師為例,本地高校的教授或副教授退休金普遍都在七八千以上,而同級的公務員哪怕是正處級領導職務最多也不過七千多元,由此可見一些效益較好的事業單位員工待遇。
不過這畢竟是事業編中的極少數,其餘絕大多數不論在職還是退休待遇都不如公務員。這是體制內的共識。
事業編人員主要含專業技術人員,他們職稱跟行政人員級別不是確切對應的。比如專業技術人員的副高級,說是相當於副縣處工資待遇,但是人家分七級、六級、五級,其五級對應副處最高檔、正處中間檔、副廳最低檔。而且行政人員比專業人員多出數額都很大的車補、餐補、下鄉補、通訊補等項。
出題目前喝的不少吧?
首先,同等資歷條件下,誰跟你說事業編比行政編高的!你知道的是個案,也就是資歷不對等,事業編是副高以上退休,行政是科級以下退休,那就事業的那個高!不要以偏蓋全!
事業編制也有廳局級,行政編制也有老科員!
這個你沒說具體,應該看繳社保的年限,還有一年和一年退休基數是不一樣的,你應該看繳納金額和年限,而不應該單純比事業編和行政編,有的國企正式工退休一月能領六千 你怎麼說?按你說他也不是事業編也不是行政編 我是國企 我們單位同一年退休的老職工退休金能隔出一千的,所以看問題你的客觀分析,不能單純說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