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對我國的文藝事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雙百」方針的內涵:
百花齊放:指文學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百家爭鳴:指科學研究上的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學藝術和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針。——常識藝術篇。
⑵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文藝事業的發展歷程,你得出了什麼結論
第一個時期是從1949-1957年。這個時期是我國恢復國民經濟時期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國改造了舊的課程教材,引進了蘇聯的課程教材體系,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全國通用教材。從課程政策來看,在這個時期基本確定了我國長期沒有變化的高度集中統一的課程管理制度。
第二個時期是1958-1965年。1958年,我國掀起了工農業生產的"大躍進"高潮。這個時期,是我國課程和教學大破大立、總結教訓、加強管理、重新強調"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曲折時期。同年8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教育事業管理權力下放問題的規定》,明確指出:各地方"可以對教育部和中央主管部門頒發的各級各類學校指導性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通用的教材、教科書,領導學校進行修改補充,也可以自編教材和教科書。"這樣,課程政策由中央集權走向了無政府主義造成教學的混亂,影響了教學質量。在總結"大躍進"課程政策無政府主義的經驗教訓後,國家加強了對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的統一管理和要求,制定相應的文件,重新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第三個時期是從1966-1976年。這個時期為我國"文化大革命'時期。在這個時期,正常教學秩序遭到破壞,"三教"處於無政府狀態,教育質量大幅度下降,建國以來確定的一切行之有效的課程文件全部被付之一炬。
第四個時期是1976-1985年。這個時期是我國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亂全面撥亂反正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國重新制定了全國統一要求的"三教",即"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恢復了"文化大革命"前的某些課程法規,並醞釀和開始對課程和教學進行新的改革。
第五個時期是1985年到現在。這個時期為我國改革開放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迅速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國於1986年頒布了《義務教育法》,1999年又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頒布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⑶ 材料一的記載反映了怎樣的中心含義
(1)材料一反映的中心問題是什麼?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雙百」方針的具體含義。 (3)分析材料三給文藝事業帶來的危害。 (4)綜合以上三則材料,我們應如何堅持「雙百」方針? 答案 (1)強調必須實施「雙百」方針。(2)「雙百」方針是指提倡在文學藝術、科學研究領域,有獨立思考和辯論的自由,有創作和批評的自由,有發表意見和保留意見的自由。 (3)傷害了許多知識分子,妨礙了社會主義文化的正常發展。 (4)正確處理科學、文藝工作和政治的關系,和人民生活的關系,繼承傳統和不斷革新的關系~
⑷ 文藝復興的作用是什麼
文藝復興的主要作用是:
1、文藝復興是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也同時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積累原始的財富。
2、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促進人民的覺醒,開啟現代化征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備。文藝復興運動充分肯定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一場革命風暴,也被稱為「出現巨人的時代"。
3、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動員和准備。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茁壯發展,資本也開始源源湧入新興資產階級的囊中,為同時進行的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及今後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條件。
(4)文藝事業帶來的危害是什麼擴展閱讀:
文藝復興產生的原因
1、物質基礎,中世紀的歐洲,貿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義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資產階級希望沖破教會神學的束縛。商業城市的興起,手工工場的發展,經濟繁榮。
2、文化基礎,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典籍從東羅馬帝國傳到了義大利。
3、階級基礎,新興資產階級的壯大,新興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4、人才優勢,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才濟濟,匯集一處。
5、地理位置,義大利相對鄰近東方,較早接受了東方文化(造紙術,印刷術)。
6、導火索黑死病在歐洲流行。
7、深層原因是教會嚴格控制人們思想,激起資產階級與平民的不滿。生產力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
⑸ 中國的明星給中國的文藝事業帶來了些什麼
中國的明星呢給中國的文藝事業呢,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的作用,讓同志們吶看到了很多的。優秀的電視劇,然後呢使我們的文藝事業呢得到了很大的起步。
⑹ 文藝復興給當時帶來什麼影響
文藝復興並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
文化
,而是藉此抨擊當時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造輿論。
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後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文藝復興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一個前奏曲。
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
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什麼文學、什麼藝術、什麼哲學,一
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
甚至處以死刑。
《聖經》里說,我們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樂
園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做為他們後代的人類,就要世世代代地贖罪,終身受苦,不要有
任何慾望,以求來世進入天堂。
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沉沉的,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學藝術的成就很高,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學術思想,和
「黑暗的時代」的中世紀是個鮮明的對比。
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蘭斯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東羅馬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
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後來,一些東羅
馬的學者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辦了一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
文化等。
從此,西歐人發現古希臘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中世紀的一切是那樣的丑惡,許多西歐
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掀起
了一股洶涌澎湃的「希臘熱」浪潮。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發生在義大利。義大利在地理和文化上是古代羅馬的繼承者,羅馬人的文化在
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義大利的文化,拉丁語也是義大利的祖先語言。在歐洲的社會發展中,意
大利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復興古代的藝術也就是發揚古代的優秀傳統,發掘祖先的藝術本身
也是光榮的事。
「文藝復興」名義上是為了恢復古典的文學藝術,實際上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藉此名義
來發展科學技術,要求在思想上擺脫封建主義的束傅,要求關心人、尊重人、一切以人為中
心,給人以個性自由和人身自由,強烈反對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教義,反對人一出生就有罪的
說法,認為人是偉大的,人應享用人生的快樂,人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但這種思想就是以
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是當時的進步思想。著名義大利詩人和學者波特拉克(13
04—1374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基督教教會抗爭的這種進步思想,因此他被認為是文藝
復興運動的先驅人物,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和波特拉克同時代的著名人文主義者還有但丁和薄伽丘。但丁的《神曲》把歷史上和當
時社會上的主教和僧侶都打入地獄,甚至給活著的基督教的頭頭教皇在地獄里留了一個位
置,這是對基督教大膽的反抗。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談》中,尖刻地諷刺和挖苦了當時的教
士和貴族,對人的智慧和奮斗精神大加歌頌,這是對教會大膽的挑戰。
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過程中,關於《君士坦丁獻土》文件和真偽的爭論一事更促進了文
藝復興的發展。
基督教的羅馬教皇,是宗教的領袖,被稱為「爸爸」。他還擁有大片的領地,形成了
「教皇國」,羅馬教皇就是這個「國」的「皇」,權力高於歐洲各國的君主。
做為宗教的領袖,教皇是怎樣擁有土地的呢?原來,在公元750年,法蘭西國王「矮
子」丕平曾把義大利中部的一大片國土獻給教皇,才形成了這個「教皇國」。但教皇認為法
蘭西國王的聲望太小,只有古羅馬皇帝才能代表全歐洲,所以教皇偽造了一個文件,聲稱
「教皇國」是四世紀初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大帝呈獻的,而且整個羅馬帝國都臣屬於教
皇。據此推理,那麼整個歐洲都應聽命於教皇。從此,代代教皇都把個偽造文件當做自己至
高無上權力的憑證。
到了15世紀,有一個天才的義大利歷史學家瓦拉,他精通古代語言文字,經過研究他
發現《君士坦丁獻土》的文件是用8世紀的拉丁文寫的,而君士坦丁大帝是4世紀的人,他
怎麼能用8世紀也就是幾百年以後的拉丁文字寫文件呢?瓦拉拆穿了教皇騙人的把戲,把教
皇「神聖」的假面具揭露出來。
《君士坦丁獻土》是象徵教皇權力的文件,這文件都是假的,那教皇的權力又怎麼能是
至高無上的呢?因此,中世紀基督教統治的大廈就搖搖欲墜了。那麼基督教宣揚的絕對權威
等觀念也受到了沖擊,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打了一個大勝戰。
這樣,人們的思想從教會的精神枷鎖中終於解放出來了,人們終於可以充分自由地發揮
自己的聰明才智了!人們在學習古希臘文化的基礎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創造出許多輝
煌的藝術精品。當時文藝復興的最大中心是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佛羅倫薩的藝術家們在建
築、繪畫和雕刻等方面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建築家布魯列民斯建築的佛羅倫薩大教堂的中央圓頂,有20多層樓高,在周圍建築物
的映襯下,顯得無比的雄偉和壯麗,毫不遜色於中世紀的其他教堂。
多納太羅雕刻的藝術品以逼真生動著稱。其中為帕都亞城城中廣場雕刻的軍人騎馬像最
為人稱道。這座雕刻充滿生氣,顯示出軍人的英勇和威武,是件完美的藝術珍品,是件令意
大利人自豪和興奮的傑作。
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是位多才多藝,學術淵博的文化巨人。他的傑作
《蒙娜麗莎》至今仍在法國羅浮博物館。它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觀眾的心。通過一位少婦的肖
像,達·芬奇表現了人物內心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她那優美、端莊、發自內心的微笑,
猛然看去,給人一種柔和、溫馨的感覺;當走近畫像時,她又彷彿是在嘲諷……她的微笑,
使人浮想聯翩,令人遐思不已。達·芬奇的繪畫《最後的晚餐》被譽為「人類繪畫的極
品」,他描繪耶穌在被捕前和門徒的聚餐,耶穌向門徒說出「你們中有人出賣我」時,12
門徒震驚時的各種動態,維妙維肖地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後代同一題材作品無一能超過
達·芬奇。晚年,達·芬奇致力科學研究,遺留下七千多件速寫、手稿和設計圖。從中人們
發現他在哥白尼之前就否定過地球中心說,在牛頓之前提出了重力法則。他還設計過飛機、
戰艦、自動車床和蒸汽機等。恩格斯贊揚達·芬奇的科學貢獻時說:「多種多樣的重要發明
都得歸功於他。」
和達·芬奇同時代的米開朗基羅,在建築、雕刻、繪畫上都做出很大成績。他設計的羅
馬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項,一直為後世仿效。他雕刻的《大衛》是個身體健美、精力充沛,對
生活充滿信心的青年,體現了他對正義事業的執著精神和為之奮斗的蓬勃旺盛的精神。米開
朗基羅在羅馬教皇宮的西斯廷禮拜堂屋頂上作的壁畫,面積達300平方米,至今仍吸引千
百萬人的注目。
在文學藝術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義大利還出現了一些傑出的思想家,如康帕內拉。他
在《太陽城》中虛構了一個沒有私有制,社會財富和產品都由社會成員享用,政治上人人平
等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人文主義思想家改造現世社會的理想方案,其中一些觀點還閃爍著共
產主義思想光輝。
以義大利為中心,文藝復興的浪潮席捲了全歐洲,出現了一系列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如
德國的馬丁·路德)、文學家(英國的莎士比亞、法國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等)、
社會主義思潮的創見者(如英國的莫爾)、自然科學家(如波蘭的哥白尼、義大利的伽利略
等)、哲學家(英國的培根等)等。在這些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的推動下,文藝
復興使中世紀的文化失去了光彩,極大地推動了社會歷史的進程。文藝復興預示中世紀「黑
暗時代」的結束,也表明人類對自由平等的美好社會的永恆追求。
以下是重點!!!!!!!!!!
文藝復興猛烈的沖擊了封建神學,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孕育了西歐近現代資產階級文化,為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思想條件!!!文藝復興既是一場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同時又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它預示著資本主義曙光的來臨,世界朝著一體化方向邁出的關鍵一步!!
滿意請採納
⑺ 文藝復興對歐洲文化的影響
樓主問的是「文藝復興」嗎?
「文藝復興」一詞,原意系指「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是,當時
西歐各國新興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運動包括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其中主要的
是:「人文主義」的興起;對經院哲學和僧侶主義的否定;藝術風格的更新;方
言文學的產生;空想社會主義的出現;近代自然科學的開始發展;印刷術的應用
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等等。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與其說是「古典文化的再生
」,不如說是「近代文化的開端」;與其說是「復興」,不如說是「創新」。「
文藝復興」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標志著一個偉大的轉折。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
會的新政治、新經濟的反映,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思想和文化領域里的反封建斗
爭。
恩格斯曾高度評價「文藝復興」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他寫道:「這是一次
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
——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445頁。)
如果說地理大發現是人類向未知的物質世界進軍的話,那麼文藝復興則是人
類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進軍,是在精神世界中進行的探索。這個探索在文學、藝
術、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學領域內創造了豐碩的成果。文藝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在
於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於人的覺醒,在於人們把重
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
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文藝復興在歐
洲歷史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首先是人的發現。與中世紀對比,文藝復興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帶來了一系列
巨大的變化。最突出的變化是關於人價值觀念的轉變。在中世紀,理想的人應該
是自卑、消極、無所作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義不足稱道。文藝復興發現了人和
人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提出人要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由。重視
人的價值,要求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及創造性潛力,反對消極的無所作為的人生態
度,提倡積極冒險精神。重視現世生活,藐視關於來世或天堂的虛無飄渺的神話
,因而追求物質幸福及肉慾上的滿足,反對宗教禁慾主義。在文學藝術上要求表
達人的感情,反對虛偽和矯揉造作。如: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
談》。重視科學實驗,反對先驗論;強調運用人的理智,反對盲從;要求發展個
性,反對禁錮人性;在道德觀念上要求放縱,反對自我剋制;提倡「公民道德」
,認為事業成功及發家致富就是道德行為。提倡樂觀主義的人生態度。這種不可
抑制的求知慾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對一切事物都要研究個究竟,決不滿足於
一知半解的精神,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精神,把人們從中世紀基
督教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資產階級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創造近代資本主
義世界的。1500年前後的地理大發現,就是這種情 況。
其次文藝復興打破了宗教神秘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動和影響了宗
教改革運動,並為這個運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文藝復興提倡重視現世生活,反
對權威,在當代人中間喚起了對天主教會及神學的懷疑和反感。如:比克的坎特
伯雷贈予的辯偽,導致宗教改革運動爆發。從路德的思想也可見一斑。路德認為
人比君主還重要:「我是一個人,這個頭銜比君主還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創
造君主,神唯有創造人,使我成為一個人。」他個人從獨身到結婚,都表明他重
視人的價值,重視世俗的享樂。這說明他接受了文藝復興的強烈影響 。文藝復
興中的人文主義者通過文學、藝術等形式諷刺、揭露天主教會的腐敗和丑惡。如
:伊拉斯謨《朱利葉斯被拒絕》、《愚頌》揭露教會的丑惡,為路德攻擊天主教
提供了大量有力的炮彈。文藝復興對新教義的形成發生了影響。伊拉斯謨編輯了
希臘文新《聖經》,這個工作有助於恢復被歪曲和被掩蓋的基督真正教義。他這
個工作為馬丁路德制定新教義鋪平了道路,無怪乎伊拉斯謨曾半開玩笑地說:他
首先下了蛋,然後路德用這個蛋來孵雞。以上事例都充分說明文藝復興對宗教改
革的助力。從此,世界從不可知、不可為、不可能變為可知 、可為和可能。
文藝復興打破了經院哲學統一的局面,為以後的思想進步掃清了道路,使各
種世俗哲學興起。其中有英國的經驗論唯物主義。它也推動了政治學說的發展,
馬基雅維利以後,有格勞秀斯、斯賓諾莎、霍布斯、米爾頓和洛克等一大批思想
家,發展起「自然權利」、「社會契約」、「人民革命權」以及「三權分立」等
理論。所有這些為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否定了封建特權。在中世紀,封建特權是天經地義,門第觀念根深蒂固。文
藝復興則使這些東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喪失了過去的重量。人的高貴被賦予新的
內涵。波吉奧認為,只有個人的美德才是高貴。彼得拉克說:「真正的貴族並非
天生,而是自為的。」在當時義大利的社會生活中,才幹、手段和金錢代替了出
身門第,成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會頂端的階梯。米蘭大公斯福查原不過是個農
民;佛羅倫薩的統治者美第奇則出身商人。封建貴族被剝奪了特權,如果個人無
能無為,在社會上也不再是最受尊敬的人,貴族作為一個階層也不是社會上最受
尊敬的階層。
否定了君權神授。在中世紀,國家和君主被說成是上帝所賜,為的是拯救墮
落的人類。君主是上帝的代表,對君主的服從是一種宗教義務。但人文主義者卻
把國家看作世俗幸福的工具,它的基本任務是維護社會安全與和平。他們相信,
君主如果成為暴君,必為人民所推翻,這是歷史規律。他們反對專制,提出自由
和平等的口號。自由的概念不同於古代,具有了鮮明的政治內容。布魯尼把每個
市民有同等機會參加政府管理和批評自由稱為「真正的自由」。平等也不再是早
期基督教那種在上帝面前的平等,而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布魯尼明確地提出全
體市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文藝復興恢復了理性、尊嚴和思索的價值。雖然文藝
復興在哲學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毀了僵化死板的經院哲學體系,提倡科學方法
和科學實驗,提出「知識就是力量」,開創了探索人和現實世界的新風氣。人們
堅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頭腦,相信實驗和經驗才是可靠的知識來源。這種求是
態度、這種思維方式、這種科學方法為17、18及19世紀的自然科學的大發展打下
了堅實的基礎。
文藝復興時期創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藝術品及文學傑作,成為人類藝
術寶庫中的無價的瑰寶,永放光芒。中世紀,聖經傳說充斥藝壇,窒息了藝術的
生命。文藝復興則不但把聖母變成人間婦女,把天使圖像化為對人體的歌頌,而
且開始了日常生活和現實人的直接描寫。解剖、透視等科學也第一次結合於藝術
。西歐近代現實主義藝術從此發端。
以上足以表明文藝復興確實在思想界帶來了一次大解放。它稱得上是在意識
形態領域內與中世紀的一場大決裂。在思想內容上,當時那種趨向於直接現實、
趨向於塵世享樂和塵世利益的傾向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個性自由是
資產階級展開活動的首要條件。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是針對建設貴族和專制統治
的。而對現實人和世界的探索和科學研究,也是資本主義發展所必需的。所以恩
格斯指出,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是和「中小市民階級發展為大資產階級的過程相
適應的思想的哲學表現」(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250頁。)。 如
果說文藝復興已經建立起完整的資產階級思想體系未免誇大其辭,但是,文藝復
興已為這種思想體系奠定了基礎,開辟了一個科學文化的新時代是不容否認的。
從思想方式上說,文藝復興的意義更為巨大。它首先打破了中世紀神學和其他外
界權威對思想的牢牢束縛。它不但拋棄了神的眼光而改用人的眼光,而且用自己
的眼光來觀察人、社會和自然。達·芬奇說:「誰要靠引證權威來辯論,他就是
沒有運用理智。」(註:《外國自然科學哲學資料選輯》第6輯第47頁。)運用
自己的理智, 運用自己的頭腦,運用自己的判斷力,而不是人雲亦雲,不加思
考,把所謂神定論視為超越一切的絕對權威?
這樣,文藝復興就為以後的思想進步掃清了道路。從此,自然科學大踏步地
前進。從哥白尼到牛頓,自然科學的發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縮小。「禮拜堂
日趨沒落,實驗室欣欣向榮。」(註:費爾南·布羅代爾著,顧良、張慧君譯《
資本主義論叢》,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年版第32頁。)人類開始向自然挑戰,向
神學挑戰,向人類本身挑戰。
雖然這個時期的藝術家、文人學者都大力表現和發揚人文主義精神,認識和
揭露天主教會和教皇的腐朽、罪惡,但由於他們所處的時代的局限,還是樂於接
受教皇及教會的保護,對教會勢力抱和解的態度,人文主義者沒有也不可能徹底
地拋棄宗教;雖然大多數人文主義思想家提到了民主政治的思想,要求民主自由
,但無論在思想解放程度、革命斗爭精神和政治要求方面,都具有早期的、不成
熟的特色。其民主政治的理論也帶有早期的不成熟的特點。但它沖破封建枷鎖的
開創性作用,是任何運動也不能替代的。
⑻ 文藝復興對歐洲的影響是什麼
一、主要影響
文藝復興是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促進了人民的覺醒,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備。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動員和准備。
二、社會影響
資本的原始積累:文藝復興運動作為一場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也同時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積累了原始財富。
文藝復興運動首發於義大利,後經傳播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現了著名的城市如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以及尼德蘭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茁壯發展。
資本也開始源源湧入新興資產階級的囊中,為同時進行的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後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條件。
三、對人的影響
文藝復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
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充分的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
文藝復興運動對當時的政治,科學,經濟,哲學,神學世界觀都產生了極大影響。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一場革命風暴,也被稱為「出現巨人的時代"。
「文藝復興」的概念在14-16世紀時已被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稱為「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
⑼ 、建國初期有那三次大的文藝批判運動其主要危害是什麼
歷史的修辭與經典的闡釋 在建國初期三次大的文藝批判運動中,電影《武訓傳總之,作為一部名著,在認識它時主要應該肯定的是其總體的思想傾向。 俞平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