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眼中最吃香的工作是什麼工作
1.師范類工作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學師范類專業,在父母眼中,師范類專業畢業以後可以做老師,老師是十分體面的工作,不僅工作環境好,而且福利也很不錯。假期也很多。
『貳』 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業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家裡的「天地」;孩子是家裡的中心;孩子是家族聚散的源泉;而父母終其一生都是在為孩子操勞。
在現實的生活中,父母有著自己的事業,但可曾將教育孩子當初是自己的事業呢?
雖然忙碌的事業也是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加優裕的生活,但一切工作的動力都是孩子。
大部分的家長認為給予孩子好的生活條件,教育反正會有學校老師,不用擔心。但這樣許多的家長會感受到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甚至大部分時候孩子與父母一周、一月、更或者是一年才能見面。
這樣的情況是大部分家庭存在的,因為父母都在忙碌自己的「事業」。
許多家長抱著給孩子報好的學校就好啦,孩子的教育就能好。
但其實教育永遠都不只是學校的事情,更不是老師就能教育好的。
老師只是知識層面的教學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各階段的指引者,但卻不是引導者和榜樣者。
且《人民日報》曾經刊文說到: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老師再好,他都是孩子各個學習階段的知識引領者,父母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榜樣,孩子大部分的習慣愛好,在家長的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它的意思是一面口頭上傳授,一面行動上 以身作則 ,對言語行為起 模範 作用。而父母要做的就是言傳身教,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從父母的行為中學習而來的。
韓愈的《師說》曰: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意思是:老師,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提出他們的疑惑,老師要有效地解決知識的困惑。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道到:「不要像我一樣粗俗,啥也不會」,「不要像你爸媽一樣沒有出息」等等,父母可曾想過當你說這些的時候就已經改你孩子定了目標,他會自動的想反正爸媽都這樣,生活的也不錯,那就這樣吧!
這是家長希望的嗎?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在實際的行動中引領孩子,而不是紙上談兵,用實實在在的行為影響孩子。
父母的行為是遠遠比老師在學校教導影響大
比如:孩子學習時,父母不是坐在一旁玩手機、iPad,而是拿起報紙、雜志、書籍跟著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做錯事,父母不是指責怪罪,而是讓孩子自己找出錯處,且該怎麼改正。
父母的素質,是孩子素質的基礎
常言道:「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上樑不正下樑歪」
這說明父母有什麼樣的素質教養孩子的教養也是沒有太多差別的。
我們通常評價一個人的好壞,不是以長相,身高、成績,而是這個人的素質是怎樣的。
一個好的家庭它的素質也不會差,一個人的教養是表現在方方面面的,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教養、素質 。這是孩子一生的「財富」,這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是靈魂深處的。
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幕:一個小女孩跟著媽媽坐公交車,等到下一站時,一位老人上車了,這時候就是考驗許多人教養的時候。
只見小女孩離開座位,跟那位老人說到:「老爺爺,坐這,這里有位置。」老人見是以為小孩就說到:「謝謝你,不用哦,你自己做吧」,但小孩沒有答應,而是走向老人,拉著老人的手說到:「沒事的老爺爺,我可以站著,我長大了,可以站穩的,而且我媽媽可以抱我」。這時候小女孩的媽媽說到:「老人家你坐吧,她可以自己站穩」,
由此可見,這位媽媽並沒有當時教小女孩讓位置,而是小女孩主動的,這就是這個家庭的教養嗎,在生活隨處可見。
世界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但往往忽略了,自己就是孩子的最好教育。
孩子的責任感,源於父母的擔當
很多孩子沒有責任感,難道是家長也沒有責任感嗎,並不是這樣的。
孩子的責任感的強弱,是父母是否選擇了放手。
許多孩子就像是溫室的花朵一樣,由人悉心照料,未曾經歷風雨,未曾經歷風吹日曬,這樣又怎能成長。
孩子在外犯錯時,父母往往跟人說到:「他還是個孩子,不懂什麼」,不但不道歉,也不讓孩子認識到他做錯了,甚至護在身後說不要嚇到孩子。
當「他還是孩子」掛在嘴邊時,他就永遠是個「孩子」了,一個父母都沒有擔當的,孩子怎會成長,不是「孩子」又是什麼。
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都表現得沒有責任感,那孩子學到的又是怎樣,但最終受到一身傷害的是孩子。
孩子犯錯時,要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承擔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一個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不敢承擔自己的錯誤的人,在將來註定不會有大成就
孩子是自己的,教育也是自己的,不是老師的,所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叄』 教育孩子是我們作為父母一生的事業
我們總在忙忙忙,忙著賺錢,忙著應付各種人際關系,忙著做這種各樣的事,但是孝敬父母和養育孩子是等不了的。孩子的教育也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我們稍微有點疏忽,孩子的成長就會有很明顯的變化。有些毛病一旦養成,後期就需要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所以不管我們有多忙,不管我們賺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一定會後悔。
有人會說孩子三歲前我真的非常盡心盡力的在照顧、在教育,我懷孕開始就辭職在家,什麼胎教、早教、興趣班,直到孩子三歲上幼兒園我才開始工作,反正去了上學,學校里老師會教,我們父母就可以省點心了。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自己就可以松一口氣了,就可以忙自己的事情了。反正有事情找老師,但是當孩子在學校出了什麼問題的時候,就認為都是學校跟老師的責任。這都是家長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是一個錯誤的思想。學校老師再好,也不能代替父母。人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孩子長大後出問題,一定是父母種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你給孩子什麼東西,孩子未來就是什麼樣的人」。不知道這是誰說的,但是我非常贊同這句話。
不以成績論英雄
成績並不是唯一的,我們不能以成績來看待孩子。不能因為孩子一次考試的失利就否定孩子,相反當孩子沒有取得如意的成績的時候,我們更需要鼓勵孩子。成績並不是唯一的,品行我覺得更重要。一個人成績再好,品行不好,走出社會一樣失敗。我看過很過這樣的例子,孩子學習成績無可挑剔,可是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點小事就想不開,各種逃避,嚴重一點甚至想不開。
我初中同學楊某,品學兼優的好孩子,高考順利考上了清華大學核物理系,也順利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可是就這樣一個眾人眼裡的好孩子,好學生,因為一點家庭瑣事,最終走向自殺這樣一條道路。
成績足夠優秀,可是心裡承受能力差,不懂得如何調節。如果父母能及時發現孩子心理問題,加以引導,或者孩子能主動找人傾述,那麼這場悲劇我想應該不會發生。這個暑假我看過很多尋人啟事,尋的孩子都是初中『高中的,為什麼他們會選擇離家出走,究其根本我覺得是不會疏導自己,不會表達自己,遇事只會逃避。
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的成績,要全面的看待孩子,孩子品行端正,會溝通,才能健康成長下去。
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
都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如果母親愛打扮,其女兒也必然是愛打扮的。若母親是多舌的,女兒也不例外。同樣父親好喝酒,兒子也會喝酒;父親說臟話、粗話,則孩子也是如此。
作為家長,和孩子講太多的道理基本沒用,需要用實際行動去影響他們,給他們做好榜樣,讓他們在實踐中感知那些道理,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地理解
記得看過這樣一則廣告:媽媽下班回來端著水給婆婆洗腳,孩子在一旁看到了,也學者媽媽,端來一盆水,讓媽媽洗腳。。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一次,你看媽媽們以身作則的做一次,孩子立馬就學到了,這樣比你說一百遍都更有效果,有時候在孩子耳朵邊說多了,孩子還會嫌煩。
人在年輕的時候,千萬千萬不要因為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但是一個成功孝順的孩子足可以讓你生活無憂。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足以讓我們看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寶爸寶媽們都可以見自己的責任,把對孩子的教育當做一生的事業來看待。
『肆』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最重要的事業,你認為你做得怎麼樣
我們在生活中也總是聽到這樣一句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最重要的事業。其實我覺得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當我們很多人步入婚姻之後,我們就會被生活中的很多瑣碎磨掉了稜角。尤其是當我們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就會把自己的重心放到孩子身上,所以我們很多人也都在拼孩子。然而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自己也在盡力而為,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再次,培養閱讀習慣,做一個有趣的人。
偉大的作家毛姆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閱讀是一個人一生都可以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也就是說對於一個人來說,無論自己在人生中遇到了什麼樣的磨難和挫折,只要自己喜歡閱讀,就一定會從閱讀中獲得答案,使得自己找到很多問題的答案。當然喜歡閱讀的人,也會使得自己變得越來越通透和豁達,讓自己在書籍汲取很多能量,變得越來越強大。
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伍』 家庭教育中,父母起到什麼樣的重要作用
孩子是父母正血的結晶,從人生初期自然地繼承父母的遺傳特徵,從外貌、性格素質等孩子身上可以隱約看到父母的影子。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開始都是模仿而來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在復制父母的特性。就像忠實的鏡子一樣照亮父母自己的形象。幼兒的生命期天生處於無為階段,心等於一張白紙,模仿接受能力很強,正是「近朱者紅,近墨者黑」的關鍵年齡期。如果家長和教師的對外人的作用力得不到充分的認識,對外環境的作用力就不會受到太大的重視,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只有「守之家,德有餘」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具有道德品格的子孫和優秀人才。
家庭教育深刻理解孩子們的需要。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渠道必須順暢。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玩,通過觀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心。還要經常和孩子對話,看看孩子心理需要什麼。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依據,也是親子之間的紐帶。不要強迫家庭教育孩子學習,愛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應該更加重視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要讓學習成為孩子發自內心的需要。強迫性學習會讓孩子產生反抗心理,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父母自己也應該樹立榜樣,比如和孩子一起在圖書館看書。
『陸』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家長在做家庭教育的時候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言傳身教,因為小孩子總是在模仿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所以說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要注意自己身上的一些細節,如果說讓孩子模仿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的話,那麼家長肯定也會覺得非常的後悔。所以說爸爸媽媽不要讓自己後悔,要盡可能的幫助孩子,要盡可能地給孩子塑造一個正向的榜樣,只有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才會有更好的學習方式。
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記住,在孩子面前始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果說爸爸媽媽沒有注意好自己的所作所為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會讓孩子學習到一些不好的東西。總而言之,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保持更好的狀態,要始終維護好自己的人設,只有這樣才能夠給孩子帶來一些正向的影響。
『柒』 那些是父母眼中最吃香的職業
01公務員
近年來,公務員考試的報名人數越來越多。公務員在父母眼中絕對是好工作,朝九晚五加雙,五險一金帶薪休假,工作穩定不會失業,這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第一選項,考上了公務員,穩穩當當一輩子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如果你的工作是公務員,父母說出去臉上都增光、福利待遇優厚,讓你在相親的時候能為你加不少分。
02醫生
要說起父母最喜歡的另一份工作,那就是醫生了,女生的話可以選擇護士。在父母的眼中,醫生治病救人,一身白大褂救死扶傷受人尊敬,而且資歷越老越吃香,女生當護士也穩定,因為醫院是永遠不會倒閉的。如果孩子能在醫院工作,絕對是很多家長的驕傲。並且醫學專業出來不愁就業,可以說是讓父母最為「省心」的專業之一了。
03教師
這兩年,教師資格證的報考人數猛增,教師這份職業越來越受歡迎,很多大學生都想當老師,特別是女生。主要的原因莫過於:教師假期多,每年寒暑假都有,周末雙休,工作相對輕松,還是事業編制,工資待遇也不斷提升,真的是父母眼中最體面的的職業。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教育行業的發展可以說相當不錯,不管你是幼師小學老師中學老師還是大學老師,是藝術學校還是培訓機構只要你當了老師就對了!
04國企職員
國企職員和公務員、教師是一個道理,在父母眼裡國企單位就是鐵飯碗,根本不用擔心倒閉被裁員。即使你月薪20000+,在父母眼裡也不如工資兩三千的國企好,而且還是屬於國家出資的國有企業。
05銀行工作人員
很多人覺得在銀行工作很穩定,收入有保障,發展前景良好。銀行是底薪最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行業之一,福利待遇方面,銀行都是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最高標准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行業發展空間巨大,金融業的健康發展是國家關注的重點,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主體承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父母眼中,在銀行工作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06律師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越來越強,人們對律師的需求程度也在直線上升,所以律師的失業率極低,律師事務所的工作時間要求較為寬松,個人擁有更多人身自由,並且律師是「為正義而辯」,幾字幾句就為受害者挽回了損失。在父母眼中,律師能伸張正義,能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估計也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選擇專業時推薦法律專業的原因吧。
『捌』 家長的事業和孩子的教育,到底哪個更重要
有人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給孩子金山銀山總比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好。有人說,沒錢,怎麼做才能教育孩子,穩定家庭,維系親情。你可以忘記,在孩子的童年,孩子只長大一次,孩子是你唯一的一個,教育擅長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錯過了,會後悔一輩子。
總之,隨著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中國的父母必須平衡好事業和家庭教育的關系,絕不可本末倒置。就像文章中的李妹妹,年輕的時候拚命追求財富,到了年紀卻得不到孩子的疼愛,連兒子都不在身邊,得不償失。也有一些孩子長大後父母的記憶,因為他們不重視孩子的教育。保證孩子缺少陪伴,父母缺少愛。事實證明,孩子的增長是不可逆的。教育孩子只有一次機會。只有認真對待,親身體驗,才能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