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慈善事業的社會意義
慈善事業的社會意義是:從慈愛和善意的道德層面出發,通過實際的自願捐贈等行為和舉動,對社會的物質財富進行第三次分配。既起著安老助孤、扶貧濟困的作用;同時又起著疏理社會人際關系、緩解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慈善事業的功能:
1、彌補不足
醫療救濟是中國慈善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和保障需要救助的人民大眾的健康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救濟貧病之民作為中國傳統的慈善事業之一,讓數以千計的貧苦大眾得到了預防和醫治疾病的機會。
2、照顧弱勢
由於當今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和貧富懸殊的拉大,尤其是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弱勢群體,如農村特困戶、城鎮下崗職工等。因而,照顧弱勢群體仍是慈善事業的重要使命。
3、樂善好施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慈善活動可謂頻頻開展。各地慈善會發動和依靠社會各界力量賑災救難,幫助社會上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群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慈善救助活動,無不是樂善好施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4、維護文化
在慈善救助的世代相承中,中國傳統的社會文化價值得到了維護和宣揚。縱觀中國傳統的慈善事業,其間體現出的尊老愛幼、孝慈為懷、鄰里相幫、濟人危難、助人為樂等中華民族的優秀的道德品質,都是儒家「仁愛思想」的深刻反映。
(1)中國慈善事業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慈善事業具有如下特色:
1、慈善思想源遠流長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倡行與發展慈善事業的國家。與之相應的是,其慈善思想也源遠流長。先秦諸子百家與隨後的佛家、道家都對慈善有過精闢的闡述。譬如,儒家講「仁愛」,佛教講「慈悲」,等等,各流各派在表述上都蘊含著救人濟世、福利為民以及人類共通的人道理念和道德准則。
2、慈善活動與上層建築的關系密切
在中國,許多的慈善活動都是在官方的主導下進行的。為此,政府還特別制定了慈善制度和設置了許多的慈善機構。譬如,隋唐時期的倉稟制度,兩宋時期的福田院和居養院。
3、近代慈善事業受西方影響而發展
中國近代慈善事業的興起,是以西方教會慈善活動的介入以及中西慈善文化的沖突和融匯為其標志的。中國傳統的慈善事業在近代激烈跌宕的社會變遷進程中,由舊趨新,兼納中西,最終形成了順應時代要求,又具有嶄新內涵的慈善事業。
『貳』 慈善捐贈具有哪三個特徵
慈善捐贈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徵:
自願性。慈善捐贈應當由捐贈人自主決定、自願決定。具體地說,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在捐贈方面的自願性表現包括:決定捐贈或不捐贈的權利,選擇通過慈善組織還是直接向受益人捐贈的權利,決定捐贈多少的權利,決定捐贈財產形態的權利,捐贈時選擇慈善組織的權利等。
無償性。就法律屬性而言,慈善捐贈本身符合民事法律上贈與的要件。因此,慈善捐贈必然是無償的,無需提供對價。比如,許多知名企業對奧運會等重大賽事提供商業贊助,企業在提供大量資金的同時,也獲得為企業形象、產品做廣告的收益。因此,此種商業贊助行為,並非慈善捐贈。基於此種考慮,對奧運會等重大賽事的商業贊助行為,不能獲得慈善領域的稅收減免。
必須基於慈善目的。如果捐贈基於其他目的,則不受慈善法律制度的約束。比如,一般民事主體之間一對一基於民事目的的捐贈,直接適用《合同法》關於民事贈與的法律規定即可。關於「慈善目的」的界定,則根據慈善法第三條的規定,以及相關法規、政策來確定。
『叄』 我國古代慈善思想文化具有怎樣的總體性特徵
中國古代的慈善活動基本上是一個內斂性的、封閉的系統,這與慈善事業開放性、社會化的特徵是背道而馳的,因而制約了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在自我--家庭--國家的鏈條中,始終沒有「社@團」這個概念。慈善始於家是行善的最高原則,如果有能力,不先照顧家庭而行善於外,會被說成沽名釣譽。范仲淹的「義田」,宋熹的「社倉」都是為族人而設。宋代劉宰三設粥局賑濟災民,由於沒有社@團的支撐,最終也沒有建立起永久的制度。明清時期,雖然歡迎士紳從事社區慈善工作,但是這些活動僅限於災年開展。承平時期是不主張他們串聯的,清代的慈善機構大部分是「官督民辦」,多少也有點這個意思~
『肆』 什麼是公益慈善事業
公益事業:直接或間接地為經濟活動、社會活動和居民生活服務的部門、企業及其設施。主要包括自來水生產供應系統、公共交通系統、電氣熱供應系統、衛生保健系統、文化教育系統、體育娛樂系統、郵電通訊系統、園林綠化系統等。 公益事業的特點主要有:①外在性。屬於公益事業的部門和企業及其活動一般處在直接生產過程、個別經營活動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之外,獨立存在、並行運轉,並構成相對獨立的系統。②社會性。大部分公益事業主要依靠社會投資和建設,資金依靠國家財政解決,投資主要表現為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③共享性。公益事業的服務是為許多單位和居民共享的。④無形性。公益事業所提供的產品大多是無形的服務,而不是有形的物質產品。⑤福利性。公益事業所提供的產品帶有很大成分的社會服務和社會福利性質。 公益事業的建設、經營和管理一般分為3類:①由私人企業投資、建設和經營,並從中實現資本的周轉獲得一定利潤的純營業性質的公益事業,如電力的生產和供應等。②由國家投資、建設,並交給私人企業經營管理的公益事業,如公共交通公司等。這類公益事業的投資額較大,使用期較長,並且帶有一定成分的福利性質。③由政府投資、建設,並由政府組織或責成有關機構直接經營和管理的公益事業,如公園、游泳池、中小學校等。這類公益事業福利性成分較高,營業收入較低。
慈善事業:私人或社會團體基於慈悲、同情、救助等觀念,為災民、貧民及其他生活困難者舉辦的施捨、救助活動的統稱。其活動對象、范圍、標准和項目,由施善者確定。慈善事業常常採用一定的組織機構來進行,這類從事慈善事業的社會團體和工作機構統稱為慈善團體,如1949年中國民間舉辦的各種慈善堂(如育嬰、養老、恤孤、習藝、施醫、施葯、贈棺、賑災等組織),國外的慈善學校、救濟院、慈善姊妹會,以及現代的各種社會福利院、國際SOS兒童村、各種志願者服務隊等。在現代西方國家,出現了各種將私人財富用於公共慈善事業的基金會,這種慈善基金旨在資助諸如教育、科學、醫學、公共衛生和社會福利等領域的研究或服務項目,通常採用慈善信託公司或非盈利社團的合法形式。1949年前中國的慈善事業,常常由國外勢力或地方封建勢力把持,進行文化侵略活動或從中漁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對此進行接收改造,使之成為社會救濟福利事業。
『伍』 慈善事業的基本特色有哪些
v慈善之心:道德基礎v貧富差別:社會基礎v社會捐助:經濟基礎v民營機構:組織基礎v捐獻者的意願:實施基礎v社會成員的普遍參與: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