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做什 么什麼是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
這么跟你說吧 :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三種類別!
專業技術崗位是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工作崗位。其包括學校教師崗位;工程技術人員崗位;科研崗位;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崗位;醫護崗位;文化藝術方面的演員、播音、編輯、編審、文化館員;體育教練;事業單位內部的經濟、會計、審計、統計等崗位
專業技術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等因素,根據現行專業技術職務管理有關規定和行業崗位設置管理指導意見確定。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高級崗位分為七級,由高到低分為一至七級,其中正高級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為三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Ⅱ 事業單位崗位類別中管理崗和專技崗有什麼區別
事業單位幹部崗位分為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兩者有著巨大不同,請聽我給你道來:
事業單位管理崗分為十級,十級為辦事員,九級為科員,七級八級分別為正科和副科,五級六級分別為正處副處,三級四級分別為正廳副廳,一級二級分別為正部副部;專業技術崗分為十三級,其中十三級專技為員級,十一級十二級為初級職稱,八級九級十級為中級職稱,一級到七級為高級職稱。
我們可以發現事業單位管理崗和行政單位公務員一樣,都是走職務職級的,只有職務上去了你的待遇才會提高。而事業單位專技崗從事主要是相關技術領域工作的,主要是通過考評本行業的職稱,提升待遇,這是專技崗和管理崗本質區別。
事業單位特別是專業技術性強的事業單位,中高級職稱數量較多,可以滿足大部分人員職稱套改。而事業單位管理崗領導崗位屈指可數,好多管理崗人員都是管理九級走到黑,所以國家打算推行事業單位管理崗職級並行,只不過時間待定。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最大的區別就是晉升方式不同。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從低到高設置十三個崗位,包括專業技術十三級、專技十二級、專技七級等。管理崗位從低到高設置十個崗位,包括管理十級、管理九級、管理八級、管理七級等。
專業技術崗位的晉升需要通過聘用職稱,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由於沒有職稱一般定為專技十三級,通過助理職稱資格證書考試後就可以聘用到專技十二級崗位,再往上還可以聘用到中級職稱崗位,也就是專技十級崗位,聘用到副高職稱崗位,也就是專技七級崗位。
管理崗位的晉升和公務員職務晉升是一樣的,都需要通過組織人社部門的任命,包括推薦、考察、公示、任職等程序。管理九級對應科員,管理八級對應副科級,管理七級對應正科級,管理六級對應副處級,每一級的晉升都需要在上級崗位有一定的任職年限。
專業技術崗位取得更高職稱以後也就是可以多掙點工資,在政治待遇方面和低職稱人員是一樣的。而管理崗位就對應領導職務,管理七級崗位在縣以下事業單位就想當於單位一把手,管理五級就相當於正處級領導職務,可以是市直事業單位的一把手,也可以是省直機關下屬事業單位的處長職務。
除了晉升方式不同外,在工資構成方面基本上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都包括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並且,兩種崗位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取得職稱資格以後就可以聘用相應職稱,同樣專技人員也可以放棄職稱到管理崗位任職。
總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和專技崗位最大的區別就是晉升方式不同。 歡迎關注中省直遴選,有問題歡迎隨時交流。
機構改革結束後, 現在的事業單位招考又重新開始了 ,而對於有志於進入事業單位工作的人,了解清楚事業單位的崗位設置是非常重要的。
事業單位分為三類崗位, 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 ,正常情況下招考進入事業單位不會聘用在工勤崗,所以我們只比較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的區別。
管理崗分為十個等級 ,一到十級分別對應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考入事業單位後,試用期是管理崗十級, 本科畢業轉正定級的時候可以定為管理崗九級,而研究生可以定為管理崗八級 。
管理崗位的晉升主要是依靠提拔,而每個單位的崗位最高等級與單位的行政級別有直接關系 ,目前基層的大多數事業單位都是科級單位,最高等級為管理崗七級,管理崗八級就已經是領導崗位了,所以受到單位崗位數量的限制,很多地方的人員長期處於管理崗九級,甚至管理崗十級,而不能獲得晉升。所以,大多數的基層事業單位都很難留住人才。
不過,對於管理崗人員而言,有一個好消息就是2018年7月,中央通過了《關於開展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 因此未來事業單位管理崗可以實行和公務員一樣的職級並行制度 。
專業技術崗分為十三個等級 ,其中一到七級對應高級崗位,八到十級對應中級崗位,十一到十三對應初級崗位。考入事業單位後,試用期為專業技術崗十三級, 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轉正定級時,可以定為專技崗十二級 。
專業技術崗位的晉升主要是通過職稱評聘 ,獲得中級職稱的職工,在單位有中級崗位職數並且願意聘用的情況下,可以領取中級崗位的工資。但是, 基層事業單位內中高級崗位的比例是比較低的 ,所以中級以上職數都是比較緊缺的。
並且職稱只要聘用上了基本就是終身制,當中高級崗位的職數被佔用光了,剩下的人只能盼著這些人退休才有希望聘用上。
以上就是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的基本情況,兩者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專業技術崗的晉升相對於管理崗更容易一些 。管理崗8級就屬於領導崗位,一個科級單位不會有太多,而專業技術崗10級以上崗位數量主要看單位內專業技術崗位數量,比如有20個專業技術崗,那麼按1:3:6的比例,中高級崗位也有8個。而只要單位有中高級的職數,領導大多是願意聘用的,但是管理崗即便有崗位職數,因為晉級就相當於提拔了,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被聘用。
二、專業技術崗在同等級別下的工資會更高一些 。比如管理崗7級( 正科級 )的工資就不如專業技術崗8級(中級崗位最高一級)。
三、專業技術崗只有工資待遇沒有政治待遇。 在科級單位里,管理崗8級就是單位副職了,屬於領導層握有一定的權利,而專業技術崗即便聘用到專業7級,雖然工資收入相當於副處級領導,但在單位里其實還是一個普通職工。
2006年,事業單位正式開始實行崗位管理。根據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辦法,事業單位分管理、專業技術和工勤三種崗位。管理和專技崗位屬於幹部崗位,工勤崗屬於工人身份,目前主要是為了安置退役軍人設置,且有崗位比例下降趨勢,暫時不作討論,我們重點來比較一下管理崗和專技崗的區別。
關於管理崗事業單位管理崗管理模式參照行政機關,實行職員制管理,從大到小依次分十個等級,一到十級分別對應正部、副部、正廳、副廳、正處、副處、正科、副科、科員、辦事員。
管理崗屬於領導崗位,在事業單位職數較少,競爭比較激烈,因此整體來說上升通道比較受限,提拔相對行政機關來說比較難。市級以上的事業單位因為平台比較高,這個問題還不是很明顯。在縣一級,受限單位級別,一般是管理七級即正科封頂,很多人干一輩子就是個管理九級,甚至是十級。管理崗的級別和待遇掛鉤,級別上不去,工資也漲不了,因此在縣鄉事業單位,很難留住人才。
受此影響,公務員實行職級並行後, 社會 對事業單位管理崗改革,要求實行職級並行制服的呼聲與日俱增。
關於專技崗專技崗與管理崗行政管理模式不同,它走的是職稱路線,分初級、中級、副高、正高四個檔次,總共十三個等級。其中,十一至十三級對應初級,八到十級對應中級,五到七級對應副高,一到四級對應正高。
專技崗實行的是職稱評聘制,享受待遇必須評聘到崗,否則拿到職稱也是枉然,只能等前面占著崗位的任調離或退休騰出崗位,評聘到崗後,才能享受相應的崗位待遇。
兩者的區別與聯系管理崗與專技崗的管理模式不同,彼此之間存在較大區別,具體有兩點:
一、首先政治地位不同,管理崗屬於領導崗位,有職有權,掌握行政資源,在單位有一定的話語權,是管人的。而專技崗更多體現的是待遇,職稱再高也是平頭百姓,是被人管的。
二、其次晉升空間不同,管理崗受職數限制,前面說了,晉升比較難。而專技崗憑本事吃飯,拿職稱相對容易,崗位職數也多,晉升相對容易。比如在縣里的事業單位,管理崗晉升八級(副科),屬於組織部管理對象,必須經過縣委常委會,難度相當大。而如果走職稱路線,拿個中級不是特別難的事情,有機會就可以聘任上崗,享受相應的待遇。
管理崗和專技崗可以相互轉崗。比如專技十級,即可轉崗管理八級,如果專技任滿兩年,還可以競聘管理七級。而管理崗只要拿到相應的職稱,也可以通過競聘的方式轉到相應的專技崗位上來。
不過,由於專技崗在同等級別下普遍比管理崗工資高,比如中10,就此比管理八級工資高,略低於管理七級,中8(中級職稱最高級)又高於管理七級,加上管理崗晉升難度高,現實中很少有專技崗願意轉管理崗,倒是不少管理崗迫於無奈轉了專技崗。
總的來說,管理崗和專技崗各有特點,也各有優缺點,不能說哪個好哪個差。如何選擇要看自身情況。 如果有一定能力和背景,可以考慮走管理崗,反之,普遍建議選專技崗 。
事業單位管理崗、技術崗的簡單介紹。
首先,在整個事業單位的崗位構成中,分為管理崗、技術崗、工勤崗。管理崗、技術崗屬於幹部崗位,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任的,而工勤崗位則屬於工人崗位,一般不能與管理崗、專技崗進行轉任。目前,各地招聘的大多以管理崗、專技崗為主,事業單位工勤崗位則很少招聘,其原因在於,由於事業單位改革再繼續,而在改革當中,管理崗、專技崗仍然會持續存在,而對於工勤崗位,採取的都是自然核銷的方法(事業單位工勤人員,退休一個,其編制也會相應的核減)。
其次,簡單的介紹一下事業單位當中,管理崗和專技崗的區別。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指的就是在工作中從事綜合管理事務所設置的崗位,管理崗位屬於領導崗位,和公務員崗位有很明確的對應,其中:(管理9級=科員、管理8級=副科、管理7=正科、管理6級=副處、管理5級=正處、管理4級=副廳、管理3級=正廳、管理2級=副部、管理1級=正部),而且事業單位管理崗位沒有非領導職務,只要你選擇了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要麼一直就是管理9級的科員,要麼就是管理8級及以上的領導幹部,在沒有其他情況,同時,因為管理崗位和公務員的職級對應特別清晰,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的領導可以與機關領導進行互相任職,這種情況一般在處級以下比較少見,但是在處級以上,這個時候,管理崗位的事業單位幹部和公務員領導幹部已經沒有明顯的區別了,是可以互相交流任職的。
事業單位專技崗位是指根據事業單位的業務需求,設置服務於事業單位專技需求的崗位。專技崗位屬於非管理崗位,其分為5個階段十三個等級,具體包括元級(13級)、初級(11、12級)、中級(8、9、10級)、副高級(5、6、7級)、高級(1、2、3級),專技崗位與公務員崗位也有大致的對應關系(初級=科員、中級=副科或正科、副高=副處、正高=正處),這個就沒有管理崗位那麼明確,技術崗人員屬於技術幹部,一般是很難轉崗任職領導幹部的,而且事業單位的專技崗晉級和你個人所學的專業緊密相關,如果專業對口,很快就會達到副高崗位,如果專業不對口,有可能一直都是專技12級。
最後,在工資收入方面,事業單位技術崗位的工資相對管理崗位的來說,要相對高一些。比如同樣都是中級崗位,專技崗的中級十級工資標准為1390元,而管理崗的8級崗位僅為1320元,而且管理崗的晉級是相當緩慢的,甚至很多基層事業單位管理崗人員直至退休,也不一定升到管理8級或則7級,而對於專技崗來說,只要專業不是太坑,一般在退休之時,晉級到中級崗位是大家都可以實現的(在鄉鎮基層也是如此)。
2006年7月,人事部發布了《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明確了事業單位崗位類別、崗位等級、崗位結構比例、崗位設置程序及許可權、崗位聘用等具體規定。
事業單位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3種不同崗位系列在聘用標准、晉升空間、晉升條件、工資標准等有所不同。
一、崗位設置
1、事業單位管理崗的設置
《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規定,管理崗位分為10個等級,即1至10級崗位。《〈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實施意見》規定,事業單位管理崗從1級到10級,對應現行的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司局級正職、司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崗位。
2、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設置
根據《〈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實施意見》,專業技術崗位分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和初級崗位,共13個等級。高級崗又分為正高級和副高級。正高級崗為1、2、3、4級崗位,副高級為5、6、7級崗位。中級崗為8、9、10級崗位。初級崗為11、12、13級崗位。
二、福利待遇區別
以省屬正處級事業單位為例,管理5級崗(正處級)崗位工資是2780元,而專業技術正高級4級崗就達到3530元了,3級崗4110元,二級崗則達到4650元。正處級的崗位工資僅僅略高於副高級的6級崗(2710元),僅崗位工資一項就比副高級職稱的5級崗3070元低了290元。
再說管理7級崗(正科級)的崗位工資是2070元,而專業技術中級職稱8級崗的崗位工資就達2200元。
三、晉升空間區別
在省屬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晉升空間還是挺大的,評聘至副高級崗位是多數人的大概率結果。就是說多數專業技術人員如果順利聘任到副高級崗位,其工資待遇甚至能超過正處級管理崗的水平。以正處級事業單位為例,管理7級(正科級)基本就是大多數管理崗人員的天花板,而專業技術崗人員只要本身過硬,可以評聘副高,甚至正高級職稱崗位。
2018年7月6日,國家印發了《關於開展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在縣以下事業單位試行管理崗位職員等級制度,拓展基層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職業發展空間。
事業單位實行職務職級並行制度,目前還在試點階段,不知道何時能全國推廣。因此,在事業單位沒有落實職務職級並行改革情況下,專業技術崗位人員的晉升空間和待遇,要比管理崗有一定優勢。
事業單位分為三類崗位, 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 ,正常情況下招考進入事業單位不會聘用在工勤崗,所以我們只比較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的區別。
管理崗分為十個等級 ,一到十級分別對應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考入事業單位後,試用期是管理崗十級, 本科畢業轉正定級的時候可以定為管理崗九級,而研究生可以定為管理崗八級 。
管理崗位的晉升主要是依靠提拔,而每個單位的崗位最高等級與單位的行政級別有直接關系 ,目前基層的大多數事業單位都是科級單位,最高等級為管理崗七級,管理崗八級就已經是領導崗位了,所以受到單位崗位數量的限制,很多地方的人員長期處於管理崗九級,甚至管理崗十級,而不能獲得晉升。所以,大多數的基層事業單位都很難留住人才。
機構改革結束後,現在的事業單位招考又重新開始了,而對於有志於進入事業單位工作的人,了解清楚事業單位的崗位設置是非常重要的。
事業單位分為三類崗位,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正常情況下招考進入事業單位不會聘用在工勤崗,所以我們只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考入事業單位後,試用期是管理崗十級,本科畢業轉正定級的時候可以定為管理崗九級,而研究生可以定為管理崗八級。
管理崗位的晉升主要是依靠提拔,而每個單位的崗位最高等級與單位的行政級別有直接關系,目前基層的大多數事業單位都是科級單位,最高等級為管理崗七級,管理崗八級就已經是領導崗位了,所以受到單位崗位數量的限制,很多地方的人員長期處於管理崗九級,甚至管理崗十級,而不能獲得晉升。所以,大多數的基層事業單位都很難留住人才。
不過,對於管理崗人員而言,有一個好消息就是2018年7月,中央通過了《關於開展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
專業技術崗分為十三個等級,其中一到七級對應高級崗位,八到十級對應中級崗位,十一到十三對應初級崗位。考入事業單位後,試用期為專業技術崗十三級,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轉正定級時,可以定為專技崗十二級。
專業技術崗位的晉升主要是通過職稱評聘,獲得中級職稱的職工,在單位有中級崗位職數並且願意聘用的情況下,可以領取中級崗位的工資。但是,基層事業單位內中高級崗位的比例是比較低的,所以中級以上職數都是比較緊缺的。
並且職稱只要聘用上了基本就是終身制,當中高級崗位的職數被佔用光了,剩下的人只能盼著這些人退休才有希望聘用上。
以上就是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的基本情況,兩者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專業技術崗的晉升相對於管理崗更容易一些。管理崗8級就屬於領導崗位,一個科級單位不會有太多,而專業技術崗10級以上崗位數量主要看單位內專業技術崗位數量,比如有20個專業技術崗,那麼按1:3:6的比例,中高級崗位也有8個。而只要單位有中高級的職數,領導大多是願意聘用的,但是管理崗即便有崗位職數,因為晉級就相當於提拔了,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被聘用。
二、專業技術崗在同等級別下的工資會更高一些。比如管理崗7級(正科級)的工資就不如專業技術崗8級(中級崗位最高一級)。
三、專業技術崗只有工資待遇沒有政治待遇。在科級單位里,管理崗8級就是單位副職了,屬於領導層握有一定的權利,而專業技術崗即便聘用到專業7級,雖然工資收入相當於副處級領導,但在單位里其實還是一個普通職工。
對於事業單位的管理崗和專技崗,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一起討論!
Ⅲ 事業單位的「A類、B類、C類」分別是什麼意思
A類(綜合管理類):主要適用於事業單位中以行政性、事務性和業務管理為主的崗位。
B類(社會科學專技類):主要適用於事業單位人文社科類專業技術崗。含經濟、新聞、律師、出版編輯、記者、翻譯、公證員、館員(圖書文博、檔案)、會計、一般性社會科學研究人員、體育教練、廣電播音、工藝美術、藝術專業(編劇、作曲、導演、演奏、指揮、美術、舞美)。C類(自然科學專技類):主要適用於事業單位自然科學類專業技術崗位。含工程、農技(農藝、畜牧、獸醫)、統計、船舶、民航飛行、關務員、實驗員、技工學校教師、一般性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測方面,ABC類各種題型的題量和分值有所差異。C類(自然科學專技類)有實驗設計這一特殊題型。綜合應用方面,A類不考大作文,BC類會考。BC類還會考論證評價題,此外,B類的特殊題型有校閱改錯題。C類的特殊題型有科技文獻閱讀題和科技實務題。
1、綜合管理類(A類)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A類)》是針對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而設置的考試科目。
主要測查應試人員從事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等部分。
《綜合應用能力(A類)》是針對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而設置的考試科目,旨在測查應試人員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卷由注意事項、背景材料和試題三部分組成,全部是主觀性試題。試題內容主要涉及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典型的工作任務,如觀點歸納、資料分類、草擬信函、會務安排、應急處理、聯絡通知等。
2、社會科學專技類(B類)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B類)》是針對事業單位人文社科類專業技術崗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而設置的考試科目,主要測查與事業單位人文社科類專業技術崗位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運用、數量分析、判斷推理、綜合分析等部分。
《綜合應用能力(B類)》是針對事業單位人文社科類專業技術崗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而設置的考試科目,旨在測查應試人員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卷由主觀性試題組成,主要題型包括概念分析題、校閱改錯題、論證評價題、材料分析題和寫作題等。每次考試從上述題型中組合選用。
3、自然科學專技類(C類)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C類)》是針對事業單位自然科學類專業技術崗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而設置的考試科目,主要測查與事業單位自然科學類專業技術崗位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綜合分析等部分。
《綜合應用能力(C類)》是針對事業單位自然科學類專業技術崗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而設置的考試科目,旨在測查應試人員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卷以主觀性試題為主,主要題型包括科技文獻閱讀題、論證評價題、科技實務題、材料作文題等。每次考試從上述題。
Ⅳ 專業技術崗位等級,什麼是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二級崗位
專業技術二級崗位由各省實行總量控制和管理。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高級崗位分為7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一至七級,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崗位包括一至四級。
專業技術二級崗位的任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對科學技術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並創造出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2、國家、省級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等領域或行業的學術技術領軍人物,省級以上重點學科、研究室、實驗室的學術技術帶頭人;
3、其他為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業內公認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4)事業單位考試中的專業技術崗屬於什麼類擴展閱讀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市總體控制目標是:三級、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4:6,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八級、九級、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十一級、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
專業技術崗位的最高等級崗位設置,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區分正副高的,原則上可設置專業技術三級崗位。
根據事業單位的社會功能、工作性質和專業技術工作特點等因素,綜合確定專業技術崗位的主系列崗位,其他需要設置的專業技術崗位為輔系列崗位。專業技術崗位的等級和結構比例設置適用主系列崗位的控制標准。主系列崗位的等級設置一般應高於輔系列崗位的等級。
Ⅳ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專業技術崗位是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專業技術崗位按高級、中級、初級,設13個等級。
高級崗位由高至低分為1至7級,其中正高級崗位為1至4級,副高級崗位為5至7級,中級崗位由高至低分為8至10級,初級崗位由高至低分為11至13級,其中13級為員級崗位。
(5)事業單位考試中的專業技術崗屬於什麼類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報考職位的選擇也很重要,根據個人能力知識水平,盡量選擇鄉鎮及縣份是最好的,因為報考鄉鎮及縣份的人沒有省直及市裡面多,這樣考上的機會會稍大一些
考試當天去考場之前,需要注意的是早上一定要按時起床,檢查面試需要的相關物品和材料,特別是證件。女同學可以在早餐後再適當化裝,男同學也要注意 不要穿戴整齊後在外邊吃早飯,以免不小心弄臟衣服來不及更換。
Ⅵ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是什麼意思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是事業單位崗位的一個類別,專業技術崗位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這一崗位的設置要符合專業技術工作的規律和特點,適應發展社會公益事業與提高專業水平的需要。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根據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和行業特點,以及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實行不同的結構比例控制。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市屬事業單位總體控制目標是1.5:4:4.5,縣(市、區)屬事業單位總體控制目標是0.5:3:6.5。具體控制標准根據各級政府人事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按照人事管理許可權、核定下達的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確定。
(6)事業單位考試中的專業技術崗屬於什麼類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三類崗控制標准:
事業單位三類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確定,控制標准如下:
1、主要以專業技術提供社會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專業技術崗位佔主體,一般不低於單位崗位總量的70%;
2、主要承擔社會事務管理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管理崗位佔主體,一般應占單位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後勤保障和服務等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工勤技能崗位佔主體,一般應占單位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
4、事業單位主體崗位之外的其他兩類崗位,應保持相對合理的結構比例;
5、推進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社會化,逐步擴大社會化服務的覆蓋面。已經實現社會化服務的一般性勞務工作,不再設置相應的工勤技能崗位。
Ⅶ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做什麼什麼是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
專業技術崗位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專業技術崗位是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工作崗位。其包括學校教師崗位;工程技術人員崗位;科研崗位;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崗位;醫護崗位;文化藝術方面的演員、播音、編輯、編審、文化館員;體育教練;事業單位內部的經濟、會計、審計、統計等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高級崗位分為7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一至七級,其中正高級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Ⅷ 事業單位考試有幾類
綜合管理類(A類)
主要適應於事業單位中以行政、事務和業務管理為主的崗位
綜合管理類職位具體從事規劃、咨詢、決策、組織、指揮、協調、監督及機關內部管理工作。
主要招聘專業有:漢語言與文秘類、法律類、新聞傳播類、治安學、治安管理、社會工作、老年服務、青少年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安全工程、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不限崗位等。
社會科學專技類(B類)
主要適應於經濟、新聞、律師、出版編輯、公證員、會計、翻譯、工藝美術、藝術專業(編劇,作曲,指揮、美術等)一般性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崗位。
主要適用於事業單位人文社科類專業技術崗位。
主要招聘專業有:會計與審計類、漢語言文學、公共藝術、經濟管理類、土地資源管理、市場營銷、金融學、財務管理、法學、審計學、旅遊管理、文物保護、歷史學類、統計學、行政管理、財政稅收類等專業。
自然科學專技類(C類)
指工程、農技、統計、船舶、民航飛行、實驗員、技工學校教師等一般性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崗位。
主要適用於事業單位自然科學類專業技術崗位。
主要招聘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食品科學、化學、影視攝影與製作、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網路工程、地理信息科學、軟體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地球化學、地下水科學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地質礦產勘查、區域地質調查及礦產普查、消防工程、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管理、橋梁與隧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動物醫學、動物科學、草業科學、森林資源類、風景園林、電力技術類等專業。
中小學教師類(D類):小學(幼教)教師、中學教師、中等專業學校教員;
⑤醫療衛生類(E類):醫師、葯師、護士、技師五類;
Ⅸ 事業單位裡面的專業技術崗位是做什麼的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是事業單位崗位的一個類別,專業技術崗位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這一崗位的設置要符合專業技術工作的規律和特點,適應發展社會公益事業與提高專業水平的需要。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根據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和行業特點,以及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實行不同的結構比例控制。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市屬事業單位總體控制目標是1.5:4:4.5,縣(市、區)屬事業單位總體控制目標是0.5:3:6.5。具體控制標准根據各級政府人事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按照人事管理許可權、核定下達的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確定。
(9)事業單位考試中的專業技術崗屬於什麼類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三類崗控制標准:
事業單位三類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確定,控制標准如下:
1、主要以專業技術提供社會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專業技術崗位佔主體,一般不低於單位崗位總量的70%;
2、主要承擔社會事務管理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管理崗位佔主體,一般應占單位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後勤保障和服務等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工勤技能崗位佔主體,一般應占單位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
4、事業單位主體崗位之外的其他兩類崗位,應保持相對合理的結構比例;
5、推進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社會化,逐步擴大社會化服務的覆蓋面。已經實現社會化服務的一般性勞務工作,不再設置相應的工勤技能崗位。
Ⅹ 事業單位考試招的專業技術人員,是什麼身份啊,是幹部,還是工人
1、事業單位考試招的專業技術人員幹部;
2、事業單位考試又稱事業編制考試,這項工作由各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委託省級和地級市的人事廳局所屬人事考試中心;
3、事業單位考試尚無全國和全省、市統一招考,最多縣級各個單位統一招考 ,一般規模大的採取網路報名,人數少則現場報名。
(10)事業單位考試中的專業技術崗屬於什麼類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考試科目有《公共基礎知識》(《綜合知識》)和專業知識。
事業單位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他並不是屬於政府機構,而公務員是做為政府機構的。一般情況下事業單位主要是從事醫學、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工作的。
我國的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各級黨政機關,教科文衛,以及新聞出版、體育、環境監測、城市建設,還有一些機關的附屬機構和法律服務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事業單位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