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頂商人胡雪岩為何在短短十幾天間能夠富可敵國,成功的秘訣是
從一個跑堂的伙計成長為清朝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胡雪岩的傳奇不得不令人稱道。就像現在流傳甚廣的一句話:為官必學曾國潘,為商必學胡雪岩。胡雪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也是經過他自己的奮斗得來的,他的成功也是歷來被商界精英津津樂道的。
除了王有齡之外,胡雪岩的發展壯大還離不開左宗棠。左宗棠率領軍隊進兵浙江的時候,因為糧餉短缺兒苦惱無比。胡雪岩抓住時機,三天內給左宗棠送去十石擔糧食,因此被左宗棠重用。胡雪岩還樂善好施,戰爭時期,他設立粥廠,善堂等,修復古寺,收鹼了數十萬具暴骸等。隨著胡雪岩信譽的提升,當兵的大小軍官都會把財物全數存在胡雪岩的錢庄中。胡設立商號,短短幾年,家產已經超過千萬。
胡雪岩在商場征戰多年,靠官府後台,一步步走向成功,他的鼎盛與政界大人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先藉助王有齡開錢庄,又藉助左宗棠創辦胡慶余堂,為百姓和國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也一步步走向了他事業的巔峰。
㈡ 滿清紅頂商人胡雪岩為什麼最後一敗塗地呢
1、胡雪岩充當了左李政治斗爭的犧牲品。胡雪岩作為左宗棠的左臂右膀,得力助手,使得左宗棠和李鴻章矛盾沖突的矛頭直指他,而他尚不自覺,未做任何防禦措施,不免失之大意。
2、胡雪岩逆時代之潮流,囤積絲繭的做法使得資金周轉不靈。
3、商人的社會地位制約了胡雪岩的發展。當胡雪岩瀕臨破產時,朝廷並沒有念在他功勞的份上,幫他度過難關,相反還要限期繳還朝廷欠銀,抄家抵債。
4、胡雪岩事業長期處於一種順風順水的狀態,這使得他產生了一種僥幸的心理,萬事採取冒險做法而不留後路。
㈢ 紅頂商人胡雪岩傳奇一生,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呢
胡雪岩是徽州績溪人,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是晚清著名的企業家,政治家。胡雪岩雖然晚年在貧恨中抑鬱而終,但其功績和其自身特有的商人習氣仍值得如今的商人學習。
在這樣一個商業發家史中,我們可以看到以拉關系求壟斷,以壟斷再求更大的關系有其自身的可行性。但是關系一斷,就必然觸及企業根基,胡雪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㈣ 紅頂商人胡雪岩是怎樣發跡的
從古至今,英雄都是被人敬仰學習的。對於商界奇才胡雪岩,這更是值得我們研究考察的。
胡雪岩畫像
胡雪岩是晚清著名的商人,他亦官亦商。為商時,他是白手起家,興建錢庄,創建葯房,誠信待人,關心窮苦百姓的「胡大善人」;做官時,他是熱愛國家,並且有著超前的科學想法,能夠幫助左宗棠科技強國。
也可以這么說,胡雪岩是一代官商,頗有建樹。具體來講,胡雪岩在經商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因為,胡雪岩是白手起家,在好友的幫助下,他能夠從錢庄做起,一步一步的創造輝煌,除此之外,他還開建葯房,幫助廣大百姓,在動亂的年代有個穩定的居所。另外,在官場上,胡雪岩受封為二品文職,更是頭帶紅色珊瑚,身披黃色馬褂,這也是在歷史上鮮有的。
對於胡雪岩的評價,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首先,他的成功是必然的,因為這是性格使然;他的失敗也是一定的,這也是性格的原因。胡雪岩,為人光明,豪放,做事也是仁義文本,誠信為善。可以說,他在經商時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性格優勢,創造更多的機會條件。然而他在為官時,因為性格原因,不能很好的和官場之道融合,導致他的處事之道在官場沒有能很好的收斂低調,最終淪為政治犧牲品。
所以,最終來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需要保持自己的本心,做生意要誠信仁義,當官要有當官之道。
㈤ 《紅頂商人胡雪岩》帶給我們的啟示
《胡雪岩》一書,文章的確不錯,看完之後,頗有一些為人處事的切身體會與啟示。胡雪岩一生故事的大概情形是這樣:胡雪岩,清徽州績溪人,著名的紅頂商人,有「商聖」之美譽。他雖為商人,但其發跡以及鼎盛與政界要人的庇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胡雪岩緊緊把握住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精髓,他先藉助王有齡,又以左宗棠為靠山,經營銀號、中葯店、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並多次為官軍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從而一步步走向事業的巔峰,擁有的資金最高達三千萬兩以上。作為一名商人,他被御賜二品頂戴,被賞黃馬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後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額為一千八百七十萬兩白銀。當然,圖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無法脫俗,他利用借貸款實付利息與應艾利息之間的差額,吃了「回扣」。但總的來說,在當時西征大軍欠缺糧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艱難時刻,胡雪岩能夠挺身而出,不辭勞苦擔負起籌借洋款的重任,協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還是表現了他的愛國之情。但是,為官府貸款在中間吃「利差」,這是朝廷萬萬不能允許的。這著誤棋,為胡雪岩日後垮台埋下了禍根。胡雪岩垮台的直接原因,是來自於其對手盛宣懷的致命一擊。在中國近代工商業發展史上,盛宣懷居功至偉,是張裕葡萄酒公司的創辦者之一,中國近代的輪船、礦山、電報、鐵路、紡織等產業他無不染指。1896年,他在上海外灘還開辦了中國通商銀行。
盛宣懷還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創人。1895年10月2日,盛宣懷通過直隸總督王文韶,稟奏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光緒帝御筆欽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後更名為北洋大學,此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學,也是天津大學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懷開始督辦鐵路。1896年盛宣懷創建了上海創辦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大學----南洋公學,這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在清末官場派系林立的大背景下,胡雪岩與盛宣懷分屬不同的利益集團。胡的後台是左宗棠,盛的後台是李鴻章,而左與李有極深的矛盾,胡雪岩與盛宣懷也就不得不在前台為各自的主子去進行殘酷的斗爭。1883年,法軍進攻駐越南的清軍,中法戰爭爆發,清廷命左宗棠領戰。左宗棠每次征戰都需要大筆資金做後盾,而胡雪岩則是左宗棠的籌款高手。此次中法交戰,胡雪岩自然又要去運籌一番了。5年前,胡雪岩曾代表清政府以私人名義向匯豐銀行借款650萬兩白銀,約定期限7年,每半年還一次,本息約50萬兩。1882年,他又幫助清政府向匯豐銀行借了400萬兩,清廷承諾,這兩筆款子都以各省的協餉作擔保。這筆借款每年由清廷以協餉的方式來補償給胡雪岩,通常每年的協餉一到,上海道台府就會把錢送給胡雪岩,以備他還款之用。此時,盛宣懷便秉承李鴻章的意圖,抓住這一機會,欲置胡雪岩於死地,從而達到替主子整倒左宗棠的目的。盛宣懷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直言李鴻章有意緩發這筆協餉,時間是20天。邵友濂屬於李派,料想緩發20天沒有大礙,就照辦了。然而,這20天對胡雪岩卻是致命的打擊。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時間更是生命。盛宣懷早已向洋行放風,造謠說胡雪岩的資金即將告罄,造成洋行的焦慮,紛紛向胡雪岩催款。由於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從自己的阜康銀行調來80萬兩銀子,先補上了這個漏洞。 胡雪岩的這一做法,正好跌進了盛宣懷為他挖好的陷阱。這時,盛宣懷通過電報對胡雪岩一切調款活動了如指掌,當估計胡雪岩的銀子已經陸續調出了阜康銀行,正是空虛之際,就托一些大戶到銀行提款擠兌,同時讓人四處放出風,說胡雪岩積囤生絲大賠血本,如今尚欠外國銀行貸款80萬兩,阜康銀行倒閉在即。很快,前來阜康銀行提款的人群幾乎踩破了門檻,阜康銀行就此倒閉。胡雪岩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終卻因為被綁到政治的戰車上進退維谷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斗爭的 「犧牲品」,成為李鴻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實在令人為之扼腕嘆惜。胡雪岩破產後,先前那些為其錢財嫁人胡家的十幾房美妾們,一改往日嘴臉,溫情頓失,紛紛要求攜帶自己的私房錢離開。留在胡氏身邊的,只有羅四太太。在羅四太太的陪伴下,靠著胡慶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涼地度過了他的晚年,於道光十一年 (公元1885年),憂憤離世。
【胡雪岩】帶給我們的啟示 為人處事之道
1、做人眼光要看得遠看得寬。世界會給那些有遠見的人讓路,在我們的工作環境裡面,有很多人總是以小的角度去看人看事,胸懷很是狹小,想法也都局促,所以容易誤會,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單方面看人看事,只會讓自己陷入死角,最後郁悶的還是自己。
2、做人要懂得變通。固執的人也許有自己的優點,但是懂得變通的人更能在社會生存,胡雪岩一生的言行,都有他自己的原則,他懂得予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並且他善於觀察,懂得隨機應變,最重要的是他為人處事的智慧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他的勇氣和膽識,將想法付諸行動。
3、人都是自作自受的。說自作自受可能比較難聽,但如果說因果關系,可能比較玄乎一點,不過這兩個說的都是一個現象,任何事情的結果都是人自己造成的,所以人決不能不負責任地自私,能夠多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自己也會比較快樂一點。
胡雪岩的啟示2
創業 做事 經商 之道
(1)、做一個有準備的人
胡雪岩對其伙計說:做生意要看勢,你如果能看到一個省的勢,你就能做一個省的生意,如果你能看到全國,你的生意就可以做到全國去。勢對於我們做生意重要,對於我們做其它事情也非常的重要,把握好勢就能把好全局。如何把握呢,我想到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趨利避害,積小流而成大流,匯集成江海。一個人如果不是每一個階段都很扎實的話,突然委以重任或有了更大的機會,就會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去做。人最要緊的是時時刻刻充實自己,常常問問自己准備好了沒有。自己准備好了,沒有機會無所謂,那不是個人能控制的;有了機會又有充足的准備,這樣才會干出一番事業來。
(二)、要懂得變通:借人、借物、借勢(借一切可用資源)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人盡其才、財盡其用。這句話在胡雪岩哪裡可說是運用到了極致。用王有齡、用羅四一家、用競爭對手等,這些人為什麼能讓他們用,用四個字就可以說明「利益驅動」。而市場經濟的規則是什麼呢?就是利益驅動。胡雪岩撐握了各個人或各個團體得益點,所以能左右逢緣,唯他所用,然後把事做得圓滿。善假於物也!
(3)、不可慾望太多,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一個商人可以運用其它的東西為他所用,可以用官,但不能即官也商,我覺得使胡雪岩失敗的最大原因在於他進入官場,不可能即官場做得好,商場也做得好。當然今天是不可能發生的了。切記要自己淡薄明志,只做好事 不經進入權術之紛。
通過胡雪岩
了解胡雪岩的行為處事 和他的思維方式及為人端正誠信,行事穩重
我學習到 綜合自身實際情況學習發現改進自己 不斷優發自我 ,從為人不斷領悟和提升, 具有強烈的事業心 、責任心
人格的魅力,才是人一生最大的寶藏。只有肯為人遮擋風雨的人,才能讓更多的人來為自己遮擋風雨。為人打傘的胡雪岩是主動承擔責任,先義後利,是一種付出,過後必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德行定終生,一個人品德基礎良好 一生會很穩固。做得越多的人,總是成長得越快,不肯負責的人,常常止步不前。所以我以後要認真負責地多做事,工作就意味著責任,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強化責任和結果意識,優化工作方式,一切用事先的准備和周密的做事過程來說話。勇於負責,不懼困難,顧全大局,心中常存使命感, 一個人應該具備四識:知識 常識 膽識 見識。積極挑戰自己,全力以赴,負責到底。。培養盡職盡則的做事風格,關注今天,生活在當今社會,自己不足的地方堅決改過自新。面對困難堅持不懈,面對成功依然冷靜,面對絕境毫不放棄,不推諉責任,做一個有責任意識 , 能夠把每個人都當作朋友,重在朋友,爭取和諧的外圍環境。工作:只管付出 不計回報。無不折射和激盪著我的心靈。我突然有一種沖動,好想寫一個讀後感,盡管我覺得評價一個人物,並且是一個歷史人物,離不開其所處的歷史環境,而我對歷史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寫一個讀後感,這個意願竟是那麼強而且我一定要很認真地去寫並且學習應用裡面的做人識人之道面臨問題處理事情做事的思考問題借他人之力幫助自己 任何時候都要深思熟慮 ,端正態度。
從胡雪岩里學習到做事業最重要的是講求誠信 這才是大丈夫的誠信。 我學習到 , 做事先做人很重要 ,要想別人信你認可首先要做到自己的行為足夠值得讓別人尊重和信賴 。這是做事經商的首要大事!
㈥ 傍靠山成就一代紅頂商人的原因是什麼
做官要有靠山,做生意也要有靠山。曾經紅極一時、富甲一方的「紅頂商人」胡雪岩,正是憑借其背後強大的官場勢力,才得以登上財富的巔峰。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里,士農工商的次序十分明顯,商人在社會中處於最末流,這種體制嚴重影響了商人的發展。任何一個小官吏都可以利用其職務特權干預商人的活動。面對這樣的一種情況,商人要想把生意經營下去就必須有合適的策略。多數人會採取一種迴避官府的消極應對措施,而另一類人,卻設法與官吏階層溝通,爭取得到保護,從而獲得更大的活動范圍和經濟利益,胡雪岩即是後一類人。
尋求官吏保護,首先要找到合適的人選。只有將目光放在有前途有希望的人身上,才能真正找到靠山。
王有齡在當時是一名候補鹽大吏,打算北上「投供」加捐做官,可是他窮困潦倒,舉目無親,每天只能泡在茶館里消磨時光,根本無錢「投供」,也就得不到做官的資格。
胡雪岩了解這些情況後,心頭不由一亮。他看準眼前的王有齡決非等閑之輩,若助他進京「投供」,日後定有出頭之日,能成為幫助自己事業騰飛的靠山。雖然胡雪岩當時還只是信和錢庄收賬的小伙計,自己不名一文,但是他手裡卻正握著剛剛收上來的五百兩銀子,他擅作主張,沒有將銀子交給老闆,而是決定在王有齡身上下注。當他將一張五百兩的銀票遞到王有齡手中的時候,王有齡又驚又喜,感激涕零,將胡雪岩奉為自己的大恩人。有了這筆錢,王有齡第二天就啟程北上了。
胡雪岩回到錢庄,老闆知道他私挪錢庄款項後,盛怒之下將其掃地出門了,同行也不敢收留他,日子自然難熬。而這時王有齡卻開始了他的鴻運,得到了一份掌管海上運糧的肥差。衣錦還鄉後,幾經周折也沒有找到胡雪岩,而在一次閑游中卻無意間見到了他。胡雪岩看到王有齡已身登宦門,心裡的石頭落了地,知道自己的付出終於要有回報了。
王有齡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幫胡雪岩找回飯碗,洗刷名聲。錢庄的同事也感到胡雪岩是個忠厚仁義之人,便愈發敬重他。自此,胡雪岩在錢庄業聲譽大振,為他日後自己開錢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王有齡的蔭庇下,胡雪岩不再作錢庄的「小伙計」,而是自立門戶,販運糧食。他在官與商之間如魚得水,游刃有餘,自此走上了從商的坦途,事業日漸發達。
倚仗官勢,胡雪岩在商界中的生意越做越大,萌發了開錢庄的念頭。眾所周知,沒有雄厚的資本,錢庄當然開不起來,然而胡雪岩卻在經濟實力非常薄弱的情況下要做大生意。常人看來是痴人說夢的事,而對於有官勢撐腰的胡雪岩來說卻胸有成竹。他利用王有齡職務之便,代理海運公款匯劃,為自己籌得了一筆款項,又贏得了聲譽信用,創立了無形資產,可謂一舉兩得;同時,他還利用王有齡在官場的勢力,代理公庫,白借公家的銀子開自己的錢庄。不到兩年功夫,他的錢庄就轟轟烈烈地開張了。
隨後,因為有王有齡這個官聲好、升遷快的後台,胡雪岩發現自己面前突然鋪開了一個新的世界。糧食的購辦與轉運,地方團練與軍火費用,地方厘捐絲業,各方面的錢都往胡雪岩所辦的錢莊裡流了進來。他深諳官場勢力對自己巨大的保護作用,因此他繼續幫助那些有希望有前途的官員,鞏固自己的地位;同時也遷就時局,不斷尋找新的保護人,以求自身的發展。他樂此不疲地幫助左宗棠籌款購物,除了商業目的外,還為了通過支持左宗棠興辦洋務,成就功名,從而為自己在朝廷中找到一棵安身立命的大樹,讓自己減少風險,增加安全感。有了左宗棠這樣一個大員作後盾,有了朝廷賞戴的紅頂,賞穿的黃褂,天下人莫不以胡雪岩為天下一等的商人,莫不視胡雪岩的阜康招牌為一等的金字招牌。胡雪岩也敢放心地一次吸存上百萬的巨款,也可以非常硬氣地與洋人抗衡。任何一個以本業為主,不能上傳下達的商人都不敢像他這么做,可是胡雪岩統統做到了。
作為「紅頂商人」的胡雪岩,其「紅頂」很具象徵意義,因為是朝廷賞發的,戴上它,意味著受到了皇帝的恩寵,也意味著他所從事的商業活動的合法性,同時,皇帝的至高無上也保證了胡雪岩的信譽,可謂一箭三雕。胡雪岩憑著這「紅頂」,積累了萬貫家資,成為顯赫一時的一代巨賈。胡氏以其睿智的眼光,發現了靠山對於生意人的重要性,並一生致力於培植自己的官場靠山,踩著官場的階梯,登上了財富的寶座。
㈦ 《紅頂商人》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紅頂商人》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紅頂商人》寫的是清朝末年一位紅頂商人他叫做胡雪岩,事前三本《胡雪岩》的後續之作。
讀完《紅頂商人》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為人,我敢說他就是一個傳奇!文中,杭州被長毛軍困住,城中缺乏糧食,百姓餓的面黃肌瘦,吃樹根,皮革等,有的甚至人吃人,慘況不忍堪言。何桂清棄城而逃,革職查辦,王有齡死死駐守城中,與百姓同生共死。不得已而為之王有齡寫信向胡雪岩求助,胡雪岩義不容辭承擔起重任,經過九死一生逃到上海,在上海籌集起糧食,不顧自己的生死,時刻牽掛著此事。他咬著牙突破重重困難將糧食運往江中時,卻遲遲得不到接應!最終無奈的將糧食運往寧波,他因王有齡的遺書和多日的擔憂而病到了,即使是病了,他也不斷要求重返上海。
在上海的休養中,得知生死之交王有齡為國殞節,他幾度傷心欲絕。因此足以顯示胡雪岩的重情之道和辦事手腕高超,不得不讓人驚訝!王有齡為國捐軀以後,他找到左宗棠,竭力幫助左宗棠,得到了左的器重,更為重要的是,他幫助了左宗棠打敗了太平軍,繼而收復了新疆,得到了慈禧太後的嘉獎而成為了紅頂商人,我想她的確當之無愧。在他光鮮的表面背後,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機智勇敢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吳曉波曾寫過這樣的話「胡雪岩利用商人的智慧跟官府做生意,很圓滑,大家覺得,他的生存之道到今天還能用的到,這就是讀商業史的意義。」
「古有先秦陶朱公,近有晚清胡雪岩」。「經商要學胡雪岩」。這是兩句流傳民間百年的經典諺語,但它卻深刻道出了一個深諳中國傳統智慧的傳奇商人——胡雪岩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胡雪岩故居,從此對胡雪岩這個人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是怎樣一個人能從白手起家到達一個富可敵國的程度。後來就一直想著拜讀一下《胡雪岩》,如今終於得償所願。
胡雪岩是晚清中國商界百年難遇的一位商業奇才,1823年胡雪岩生於安徽績溪的一個名門望族,由於父親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後經人推薦,進錢庄當學徒自謀生計,師滿後,因為他勤勞、踏實、能幹,很快成了錢慶正式的伙計。20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王有齡,並且資助他進京捐官,從而為自己鋪就了錦綉前程。1862年,結識朝廷中權勢極為顯赫的左宗棠,自此為自己找到了勢力龐大的靠山。19世紀70年代,他的事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達到了事業最高峰。與此同時,他還獲得了二品官職,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高級官銜的商人。他為人處世慷慨大方、不拘小節、誠實守信、仁義待人。人們常說做事必先學會做人,我想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古往今來我們可以看到成就非凡事業的多半是為人高手,當然胡雪岩也不例外。其實這道理很簡單,沒有一個人可以單獨把一項事業干成,只有一幫人在一起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而胡雪岩就是一個唯才是交,用人所長,左右逢源的人。我覺得胡雪岩在生意場上能有如此高的成就,跟他的處世智慧是分不開的。在今天這個色彩紛呈的年代,人是社會化的人,每天都在這個世界上忙碌著,在與不同的人打著交道。如何與人溝通好,與身邊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維系和諧的社會環境,甚至結交知己般的朋友,都是我們生活中所必備的能力。而清朝末年的這位紅頂商人之所以歷經百年,依然為今人津津樂道,就在於他左右逢源、游刃有餘的處世智慧。
胡雪岩不僅廣行善事而且還懷著一顆仁厚之心,他奉母命建起一座胡慶余堂,以圖濟世救人,瘟疫流行時還向百姓舍葯舍粥,王有齡於危難之時雪中送炭,是為朋友之義。他還懷著一顆愛國之心,協助左宗棠興辦洋務,以圖強國。與洋商鬥法,救蠶農於危境。而且當王有齡被困杭州時,孤身闖出敵營買糧,明知左宗棠在京城呆不長,而甘願冒險為他借洋債是為忠勇兼備。然而由於不諳政界之道,最終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錢財散盡,黯然離世。
不過盡管如此,胡雪岩先生留給我們的卻也不是可以計量的。他始終保持勤奮努力,為國為民的精神,得到了國人的認可,同時也讓我敬佩不已。在胡雪岩身上我所能感受到的不僅是他成功的經商之道而且還有那種為人處世的方法,他留給我們的是值得我們去認真的探究和摸索的`。總之,看完他的一生故事,我只能說人生由自己譜寫,奇跡靠自己創造。
讀到紅頂商人胡雪岩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剛開始是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這個名字其中有作者寫的一句評語:"胡雪岩利用商人的智慧跟官府做生意,很圓潤圓滑,大家覺得,他的生存之道到今天還能用得到,這就是讀商業史的意義"。然後又看了一些其他人寫的關於胡雪岩的事情,總體的感覺就是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商人。文中胡雪岩商訓,是"天"、"地"、"人",內容即為: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地為後天修為,靠誠信立身;人為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當今是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尤其是在這么一個多元化的空間當中我們還是應該好好研究至少你應該知道作為一個人,或者說作為一個商人最起碼的道德。胡的商訓中我最為欣賞的則是"誠信立身"。雖然說現代社會人所接觸的事物要比古人多得多,但是無論什麼時間我們都不能丟棄他。
胡雪岩從小就在信和錢庄當伙計,很機靈、勤奮,有先天下之憂而之憂之懷,待人很真誠,處事極其圓滑、老練。我想這與他的工作、閱歷有關吧。茶樓里,王、胡相識,胡幫王解困,他的處事技巧得到充分展現。憑著胡敏銳的眼光,他明白王為人正直,講求誠信,自己今後做事情需要有官場人士協助,有人做靠山,於是500百兩就這樣資助給王了。胡在生活中,盡量善待他人。周圍的人、朋友都非常認可胡的為人。從他厚葬許瘋子一事就可見他待人以寬;茶樓里對他很是關心的朋友也有所體現;漂亮的羅四姑娘對他的好也正是被他日常中舉手投足中真、善、美所打動。總之,在胡雪岩身上我們所能感受的不僅是他的經商之道而且還有那種為人處世的方法,他利用他能接觸到的一切力量來幫助自己的發展,他不是經常說嘛:。眼光要放遠些,在目前留些交情,將來才有見面的餘地。而且他也抓住了自己可以抓住的一切機會,去學習,去思考,去觀察。而他留給我們的是值得我們去認真的探究,雖然他最後失敗正如高楊先生所說得:那是因為時局不穩定,因為政府的腐敗,但是我相信當我們在生活或者真的步入商業的區域靜下心想一下胡雪岩的經商成功之道對我們的事業還是很有幫助的。
《紅頂商人》講的是清朝末年一位「官商人」他叫做胡雪岩。胡雪岩在之後曾擁有富可敵國的財產,有後人對其「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的俗語美稱,而他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官與商中的模範與代表。
胡雪岩出生在安徽績溪胡里村,那是一個朴實而貧窮的村子。胡雪岩在8歲時曾獨自一人將掉到山崖下的小夥伴救了上來。12歲時的他失去了父親後在母親金太夫人的教導下長大。在一次給別人放牛的時候撿到一個可以供自己與母親花一輩子的錢,而他卻坐在原地等失主,也就是從那次起他的命運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他的機智、聰明、勤勞使他在20歲時得到了錢庄老闆的錢庄,而他也幫助王有齡成為了一個受人尊重的好官,後因太平軍圍困杭州城,王有齡為國捐軀而他在之後找到了左宗棠,幫助左宗棠打敗了太平軍,收復了新疆得到了慈禧太後的嘉獎成為了「紅頂商人」。他奉母命創建了胡慶餘堂,胡慶餘堂也是胡雪岩一生眾多產業中唯一遺留至今的,胡慶餘堂也秉承著一百多年來的規矩——在臘八時向人們舍粥,在八月十五時向人們舍香袋。胡慶餘堂中迎面一塊兒匾上寫著「真無二價」,而在向堂內的方向寫著「戒欺」這是給店員們看的,要時刻記著店裡的規矩,不「欺」任何一位客人。
我在胡雪岩的生活經歷中看到了善良、機智、勇敢、誠實……也就是他的這些良好的品性為他後來的成功奠定了鋪路石。我們新世紀的新一代不是更應該去學習他待人接物的良好品質嗎?
胡雪岩主動籌措錢財與王有齡,讓他去捐官,而後自己又給收回的死帳打了一張欠條。由此小感:一個人應該主動的去幫助自己可以幫助的人,因為你的舉手之勞也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但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不要給自己設下一個陷阱,應該在今後收回這個錢的時候直接交回錢庄,也許這說明他的光明磊落,但是也說明他沒有自保的憂患意識,這也是他最後落魄的伏筆。
胡雪岩讓王有齡單獨去錢庄還錢,而自己還囑咐胡雪岩一定要褒揚錢莊主事。小感:做一個豁達的人,永遠不要記住別人的不是。也一定要記住常常給別人面子上好過。
胡雪岩回錢庄看望舊交,每個人都送去了適合他們的禮物。小感:一個人得意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自己可以給予別人什麼,要時時考慮別人的需要和情誼。
胡雪岩和游五飯桌談心。本來是覺得要隱瞞很多的,但是看見別人很真摯,所以覺得自己不把自己的底交給別人,感覺就是對別人的不尊敬,也是對自己的不自愛。小感:首先真誠的面對任何人,當你面前的人是一個值得交心的人的時候,千萬不要隱瞞什麼,虛偽是人與人之間最痛恨的面具。真誠,是美德!一個對人真誠的人,會得到真誠的心的!
胡雪岩歷經62年的人生,一路走來,坎坎坷坷,而我看重的是胡雪岩那為人處世的道理,而且能在失敗從尋找失敗的原因,來提高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抱怨生活,總是打抱不平,要時時刻刻記得,自己也有責任,不要總是推卸責任,不去怪自己,人生中有很多的機會,如果你讓機會擦身而過,就不能抱怨別人了,因為每個人都用有機會,但是每個人的成就便是不一樣的,這就要看你的是怎麼樣去面對的!
晚清時代的胡雪岩,他出身貧寒,白手起家,憑著自己的努力,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一個享譽盛名的紅頂商人;而他所創建的胡慶余堂,更是代代相傳,成為百年老店。然而,富可敵國的胡雪岩,卻短短三年時間,就徹底傾家盪產,僅僅六十二歲就鬱郁而終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無論如何都要以誠信為本,在他的整個一生中,他的誠信是隨處可見的,而誠信是每個人都嚮往的,也是更難做到的,說著容易卻做著難!
會說話是胡雪岩的絕技,他根本沒有讀過幾年書,可是總能化險為夷,會說話,這是一種絕技!
人生中重在朋友,俗話說「朋友是大海中的燈塔,沙漠里的綠洲」;「友誼是不因離別而斷絕」;「朋友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方的路」,對待朋友更要以誠相待,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㈧ 請問什麼叫「紅頂商人」呢謝謝
又做買賣又做官的"紅頂商人",集公私權力於一身,在市場上專做一本萬利甚至無本萬利的生意。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胡雪岩。
「紅頂商人」是指清末著名徽商胡光墉。胡光墉因捐輸和佐輔陝甘總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賞封布政使銜、從二品文官頂戴用珊瑚,賞穿黃馬褂。人稱「紅頂商人」。當代台灣著名作家高陽著有《紅頂商人》長篇歷史小說,描寫胡光墉一生的興衰史,使胡光墉的雅號家喻戶曉。
胡光墉,字雪岩,績溪縣湖裡村人。早年家貧,至杭州阜康錢庄當學徒,後自己開錢庄,當老闆。曾協助左宗棠與法國人聯組「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為左宗棠辦理采運事務,代借內外債 1250多萬兩。憑借左宗棠的勢力,胡光墉在全國廣設當鋪和銀號,成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又在杭州創辦「胡慶余堂國葯號」,不惜重金聘請江南名醫和著名葯劑研製專家,精心配製了400多種中成葯。使「胡慶余堂」同北京「同仁堂」一樣,成為馳名中外的中葯老店鋪。後來在外國資本的沖擊下,胡光墉破產。
胡雪岩:一代奇商的宿命
紅頂商人胡雪岩是晚清一大奇人。在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里,在一個消費主義成為主流的時代里,在一個瘋狂地攫取金錢的時代里,在一個不擇一切手段達到目的的時代里,胡雪岩成了一座開采不盡的寶藏。
胡雪岩的故事,並非虛構的小說家言,而是實有其事。在晚清名人的筆記、日記、書信里,關於胡雪岩的記載比比皆是,如:左宗棠的《答楊石泉書》、曾紀澤的《使西日記》、費行簡的《近代名人小傳》、劉體任的《異辭錄》、汪康年的《庄諧選錄》、李寶嘉的《南亭筆記》、陳雲笙的《慎節齋口存》、沙漚的《一葉軒漫筆》等都有或詳或簡的胡雪岩的事跡。通過胡雪岩這一典型人物,可以透視晚清社會的方方面面,並且反觀當代社會的怪現狀。
胡雪岩,大清商界的奇才,是官場的幫閑,是黑社會的龍頭,是重農輕商的中國封建社會里殺出來的一匹黑馬。讀著有關他的材料,我佩服他的才華,驚嘆他的膽識,鄙視他的手段,厭惡他的人品。胡雪岩的發跡始於他對王有齡的知遇之恩。陳雲笙之《慎節齋口存》有「胡光墉」一篇,記載了胡雪岩與王有齡的交往。王的父親死在浙江任上,由於為官清廉,致使妻兒有家難歸,滯留杭州。胡雪岩偶遇王,見其談吐不凡,於是存心結交。王希望入京師活動官職,苦於沒有資金,胡雪岩便冒險將朋友存在自己處的五百金送給王。結果,這一投資果然收到了千萬倍的回報——山不轉水轉,王有齡由糧台升任杭州知府,再升任浙江巡撫,成為封疆大吏。胡雪岩便如同牽牛花攀援大樹一樣,依附王有齡,掌握財政大權,並進而與左宗棠搭上線,亦商亦官,搖身一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紅頂商人。左宗棠在書信中多次提及胡雪岩,「胡雪岩,商賈中奇男子也」。「胡雪岩人雖出身商賈,卻有豪俠之慨。前次浙亡時,曾冒死力相救」。有了左宗棠這棵不倒的大樹,胡雪岩便穩坐釣魚台,為自己拚命地斂財。
胡雪岩成功的秘訣在於官商勾結。他的陰暗面與封建專制政體相生相成。他處世極為圓滑,高帽不離手,隨時奉上,馬屁不離口,隨時拍上。他善於尋找專制制度的漏洞,利用漏洞大發橫財;他善於發現大小官員的弱點,針對弱點准確出擊。他用金銀開道,打通各路神仙,然後用公款作為私人資本開錢庄,財源滾滾而來。劉體仁之《異辭錄》載有「胡雪岩與國庫常通有無」一條:「光墉藉官款周轉,開設錢庄,其子店遍布於南北,富名震乎內外。官商寄頓錢財,動輒巨萬,尤足壯其聲勢。江浙絲繭向為出口大宗,夷商把持,無能與競,光墉以一人之力壟斷居奇,市值漲落,國外不能控制,農民咸利賴之。國庫收支有時常通有無,頗以為緩急之計」。由此可見,清王朝的財政紊亂到了何等程度。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特權經濟必然帶來特權商人。胡雪岩不是科舉正途出身,卻也比許多讀書人威風得多。胡雪岩的興起,既說明封建小農經濟在近代化的壓力之下日趨瓦解,社會分層面臨著一次新的調整;又表明中國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商人階級,商人不過是官僚的依附者,他們的商業活動必須在專制體制下運作,而不可能誕生現代意義的公平競爭,也不可能有商業的真正興旺。
胡雪岩積極參與了鎮壓天平天國的戰爭和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爭。他在軍中運籌財政,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當然也少不了中飽私囊、大發橫財。《一葉軒漫筆》雲:「績溪胡雪岩觀察光墉,賈人子。左文襄公西征,轉輸軍食,深資其力,師捷後膺卓薦。觀察盛時,理財之大名著,富可敵國,資產半天下。當事借用外債千數百萬。西人得其一言以為重。」終其一生,可謂成也官,敗也官。他靠王有齡發跡,王有齡在與天平天國作戰中戰死之後,胡雪岩又與德馨、左宗棠等大員往來親密,從而得罪了李鴻章、張之洞等人,自己身不由己地深陷於官場斗爭中。他的敗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揮霍過度、看不清國際形勢等,但是最主要還是後台失去之後,他便成了官場瓜分的犧牲品。他的成功不是通過正常的途徑獲得的,也不可能由正常途徑來取得。他的失敗也不是簡單的自身經營的失敗。他本來就是一個怪胎。胡雪岩的財產得之於非法——這也怪不得他,他所處的社會就是一個沒有「法」的社會。由此,他的財產自然也沒有「法」來保障。
胡雪岩表面上看活得瀟灑,實際上內心極度痛苦,他盡管有雄心萬丈,但前途黯淡,不得不縱情於酒色之中。
筆記中關於胡雪岩縱情酒色的材料數不勝數。我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在一個專制國度里,他不可能有美國清教徒擴大再生產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發財,發財之後置萬畝良田,百房妻妾,肉慾人生,紙醉金迷。李寶嘉《南亭筆記》載:「每晨起,取翡翠盤盛青黃赤白黑褚寶石若干枚,凝神注目之,約一時許,謂之養目,洵是奇聞。……胡有妾三十六房,以牙簽識其名,每夜抽之,得某妾乃以某妾侍其寢。」有一次,胡雪岩經過一個成衣鋪,有一名女子倚門而立,身材很苗條,胡注目觀看她。女子發覺,乃轉身進屋,關上門。胡雪岩懷恨在心,使人說其父,欲納之為妾,其父不答應。胡雪岩將價格提到七千元,終於成交。於是,選擇良辰吉日,大宴賓客,將女子迎入門來。酒罷入洞房,開尊獨飲,醉後令女子裸卧於床,僕人拿著巨燭在一旁伺候。胡雪岩前後審視,捋髯大笑曰:「你前日不讓我看,今日居然也這樣!」於是匆匆離開洞房,到他處休息。早上,派人告訴該女子說:「房中一切都歸你所有,你帶著這些東西回家去另外嫁人,我這里沒有你的位置。」女子帶著二萬金的財物回家,成了巨富。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胡雪岩的內心是很空虛的,他該有的都有了,由於時代的約束,他成就不了真正的事業,富貴都是一場夢而已。須盡歡時且盡歡。
胡雪岩生活的時代,距英、法、美民主立憲政體已近百年。這一百年來,英、法、美等國將洛克、孟德斯鳩的分權制衡的政治哲學和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的經濟原則落實到實踐之中,架構起一套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社會形態。商人作為社會進步的主體的地位顯著地凸現出來。在民主、憲政、市場的原則下,國家不僅不幹涉經濟,反而保護商人,因為商人是稅收的源泉,合法地致富是人們引以為榮的事情,甚至是人們一生中最大的驕傲。胡雪岩生不逢時、生不逢地,他的才華不斷被扭曲,他本來可以成為社會進步的力量,卻逐漸與封建勢力同流合污,與那些最保守、最腐朽、最落後的勢力為伍。晚清官場的腐敗如江河日下,全面失控。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胡雪岩通過賄賂在商場上脫穎而出。他的銀彈打倒了不少官吏,加速了一個專制王朝的滅亡,但對於民眾而言,實在是一把雙刃劍。因為他和他所代表的奸商們的揮霍和賄賂,耗盡了國家的財富,使廣大人民更趨於貧困化。
曾紀澤在《使西日記》中對胡雪岩大加抨擊:「十二月初二日,葛德立言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報一分五厘。奸商謀利,病民蠹國,雖籍沒資財,以漢奸之罪,殆不為枉,而復委任之,良可慨已!」當然,曾紀澤對胡雪岩的攻擊有派系斗爭的色彩在其中,涉及了曾國藩與左宗棠之間的龍爭虎鬥,但胡雪岩自身肯定也不幹凈。他的眼裡哪裡有國家觀念和國家利益,在他的心目中,個人的好處高於一切。
胡雪岩一生好行善事,這是暴發戶們的慣常舉動。他企圖用小恩小惠來收買人心,同時使自己的不義之財多一分保障。汪康年的《庄諧選錄》記載:「當其受知湘陰相國,主持善後諸事,始則設粥廠,設難民局,設義烈遺阡,繼而設善堂,設義塾,設醫局,修復名勝寺院,凡養生送死賑財恤窮之政,無不備舉,朝廷有大軍旅,各省有大災荒,皆捐巨萬金不少吝,以是屢拜樂善好施之嘉獎,由布政使銜候選道被一品之封典,且贈及三代如其官。」胡雪岩加速向官場靠攏,既使他的財產成倍增加,又為他的滅亡埋下了伏筆。無論他怎樣施捨,也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感。反而嫉妒他的人越來越多,最後槍打出頭鳥。
百年之後看胡雪岩,如果還在津津樂道「經商要學胡雪岩」,那麼我們很難建立起一個健康的商業社會來。胡雪岩的言行,不應該是我們學習的對象,而應該是我們批判的對象,對胡雪岩的批判,就是對皇權政體、專制政治、官僚經濟的批判。是黑暗的社會造就了胡雪岩,而不是胡雪岩造就了他所生存的社會。胡雪岩本人,是一個悲劇時代的悲劇產兒。他的聰明才智及其對僵化社會的沖擊值得我們肯定,而他的惡劣品質和卑鄙手段我們必須唾棄。胡雪岩誕生於「老大帝國,野蠻之鄉」,他也只能誕生於「老大帝國,野蠻之鄉
㈨ 「紅頂商人」胡雪岩:把生命發揮到極致,是英雄更是人傑嗎
左宗棠曾對一人評價道:「員胡光墉,素敢任事,不避嫌怨。從前在浙歷辦軍糧、軍火,實為緩急可恃。臣入浙以後,委任益專,卒得其力。實屬深明大義不得多的之員。」這是左宗棠多次在奏摺里對這個人的正面評價。魯迅稱其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位商人」。此人便是有著「紅頂商人」的胡雪岩。
胡雪岩故居
後人中也有人評價到:胡雪岩是傳奇色彩很濃的商人。他把生命能量也發揮到了極致,他不是英雄,是人傑。確實,胡雪岩是晚清時期的一個傳奇,他的身上不僅是商人的傳奇,更是為人的傳奇,不論是英雄還是人傑,都是我們後人對他的高度肯定。
㈩ "紅頂商人"胡雪岩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教給我們什麼做人的道理
胡雪岩的一生,極具戲劇性。在短短的幾十年裡,他由一個錢庄的伙計搖身一變,成為聞名於清朝朝野的紅頂商人。他以"仁"、"義"二宇作為經商的核心,善於隨機應變,而決不投機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諳錢財的真正價值,大行義舉,在贏得美名的同時,也得到了心靈的滿足;他經商不忘憂國,協助左宗棠西征,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在救亡圖強的洋務運動中,他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當然,他也未能擺脫商人以利益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極盡奢靡,但畢竟人無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許多值得今人學習的東西。 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岩》。胡雪岩商訓 是「天」、「地」、「人」,內容即為: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地為後天修為,靠誠信立身;人為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胡雪岩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他一定有什麼成功的秘訣,或是常人不具備的過人之處。其實沒有。童年的生活,塑造了胡雪岩一些很樸素的性格,而這些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第一個,勤勞。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勞的民族,這是每個中國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種品質。胡雪岩貧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勤勞的品格。 第二個,節儉。小時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岩清楚,有錢不能亂花。但節儉不是吝嗇,錢要用在刀口上,該花的錢一毛錢不省,不該花的錢一毛不花。中國有句古訓,叫「當省不用,當用不省」,正是這個道理。 第三個,忍耐。胡雪岩如果不忍耐,他是沒有辦法面對一生所遭遇的種種挫折的。我們要了解,一個人如果沒有做大事就算了,既然做大事,就要面對困難和挫折。挫折越嚴重,你就越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這樣激勵自己,才能成功。 第四個,講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岩對此堅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務,他都誠信守諾,所以聽到他講的話,大家從不質疑。當時外國銀行不信清廷而獨信胡雪岩,肯把巨額款項借給他,被世人認為是奇跡。這可能嗎?但事實就是這樣。 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 第五個,不跟別人比。一般人要爭氣,就是跟別人比。胡雪岩非常爭氣,但是他從來不跟別人比。這點是很多人沒有覺悟到的。胡雪岩跟誰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講別人如何如何,他總是說那是別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們都認為同業一定會競爭,胡雪岩卻不是這樣想。他覺得,對手怎麼經營是對手的事,自己怎麼經營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比以前有了進步。這一點,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第六個,不求回報。胡雪岩幫助別人,從來不求回報。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常常怕對方記不住我們的人情,就怕別人以後忘記報答,其實這是不必要的。當你給乞丐一塊錢的時候,你會想到將來要他歸還嗎?如果真是要乞丐回報的話,恐怕自己也變成乞丐了。既然我們給乞丐的錢,從來沒想過再去要回來,那為什麼幫助別人就一定要回報呢?我們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不圖回報,這才是應有的態度。 第七個,好學的態度。一個人如果從小培養起喜歡讀書、求知好學的興趣,比什麼都重要。胡雪岩到哪裡都知道自己要學什麼,要聽什麼,要做什麼。他的母親無法教導這些,他的妻子也沒有什麼學識,但他能夠自己闖出一番事業,就是靠這樣一種好學的態度。 第八個,英雄不怕出身低。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認識現實,順應現實,但不要為現實所阻礙。胡雪岩的出身是很低的,但是他後來的成就是很多出身好的人都趕不上的。所以,不必介意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誰都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