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政府部門需要交稅嗎
法律分析:不用,國家機關不從事盈利性活動,所以不用繳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第九條 條例第一條所稱單位,是指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因此,如果行政事業單位提供營業稅條例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為營業稅納稅義務人,應依法繳納營業稅。
Ⅱ 事業單位要交哪些稅種
雖然事業單位不從事生產經營,但是如果發生了經營業務,還是要照章納稅的
出售商業用房,繳納的主要是這幾個稅種:營業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
Ⅲ 事業單位應繳納哪幾種稅
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與企業單位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二、事業單位發生應收收入,是應該交稅的。
事業單位需要交什麼稅?
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非專門從事生產經營而有應稅收入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均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國家稅務總局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依法辦理稅務登記.當然沒有 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不用交稅。
事業單位收財政預算撥款需要繳納增值稅嗎?
不需要。原因有兩個:
1.事業單位不是增值稅納稅義務人
2.財政預算撥款不屬於增值稅應稅收入
Ⅳ 事業單位應繳納的各項稅金包括()
應繳納稅金是事業單位按稅法規定應繳納的各項稅金。主要包括:屬於一般納稅人的事業單位應繳納的增值稅;事業單位提供勞務或銷售產品應繳納的稅金(包括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等):有所得稅業務的事業單位應繳納的所得稅等。
Ⅳ 事業單位一般納什麼稅
事業單位的盈利性經營收入是要納稅的.非盈利性經營的收入即事業收入不用納稅.
比如醫院、學校事業單位等不是納稅的主體,納稅的主體是企業,必須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而國家事業單位、醫院、學校等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雖然這些單位有時也從市場上賺取一定的利潤,但這種利潤按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是不允許分配的,只能再用於該項社會事業。但如果是私立的醫院、學校等,因為其投資主體不是國家,二是個人或者企業,其所賺取的利潤可以按照法律的有關規定進行分配,其單位的性質也不是事業單位,而是企業,因此私立的醫院、學校等應當依法納稅。
Ⅵ 事業單位哪些收入需要繳稅
事業單位只要產生了盈利收益那麼就需要交稅的。一般情況下純公益的機構不需要交稅,但仍以當地的政府政策為准。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區別
事業單位是具有公益性質,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組織,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和企業績效工資最主要不同點在於經費來源和保障。企業績效工資完全取決於企業盈利情況,根據企業的薪酬戰略及績效考核結果進行發放;
而事業單位則不同,事業單位根據單位不同類別,其績效工資的經費來源和保障有所不同,義務教育中小學績效工資經費來源主要由縣級財政保障,省級財政統籌,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及東部部分財力薄弱地區給予適當補助。
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所需經費,按單位類型不同,分別由財政和事業單位負擔,但事業單位的創收收入如何規定是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公益型事業單位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創收或提供公共服務也高價收費,這就偏離了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這些需要通過制度進行規范和安排。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事業單位
Ⅶ 事業單位所得稅怎麼交
事業單位繳納企業所得稅,是按照年來計算的,分季度來預繳,一個季度結束之後,十五日內可以預繳,一年結束之後,四個月內會匯算清繳。對於取得應稅收入的事業單位,必須要到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購買稅務專用的發票,並且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嚴格使用,對於非應稅收入,不可以使用稅務專用發票。事業單位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事業單位屬於企業單位的話,那麼就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是屬於非企業單位,那麼就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事業單位所得稅怎麼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