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杭州退休工資如何計算2021副高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杭州退休工資如何計算。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退休金計算方法明細:1.基礎養老金:情況一:1992年7月31日以前參加工作的參保人,依照規定退休時,其月基本養老金構成為: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統籌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情況二:1992年7月31日以前參加工作的參保人,前款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取得本市戶籍,且在本市實際繳費年限累計滿十年的,依照規定退休時,其月基本養老金構成為: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統籌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
情況三:1992年8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參保人,依照規定退休時,其月基本養老金的構成為: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統籌養老金。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統籌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的詳細計算方式請看這里
Ⅱ 事業單位財供人員副高5級38年工齡退休工資多少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已經改革,沒有具體數據,無法計算當事人退休可以領取多少養老金。
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和人社部、財政部的規定,當前,事業單位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
其中,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實際平均繳費指數×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
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對於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中人」,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具體辦法由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規定。
以廣東省為例: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渡系數(1.2%)。
Ⅲ 高級職稱退休和中級職稱退休,每個月的退休金相差多少
在事業單位根據工齡的長短,任職年限,職級的具體差別來說,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每月在養老金上的差距大約在1800元左右,這是因為事業單位食物職稱劃分也比較詳細,像高級職稱還分為正高專業技術一、二、三、四級,副高分為專業技術五、六、七級,而中級職稱分為專業技術八、九、十級。具體差異要具體的詳細計算,不能一概而論。
總的來說,高級職稱要比中級職稱拿的養老金要高,基本都能高出1800元左右,再加上在職的時候高級職稱人員可能所在的職位也比較高,那麼繳費基數也相應高,養老金的差距可能還會更大一些,所以這些都是視具體情況而定!
Ⅳ 事業編正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差距有多大
以同工齡,同年退休做比較。假設38年工齡,2023年退休。視同繳費年限28年,實際繳費8年,退休時薪級44級。
1、在職工資差距:
薪級相同,所以只有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有差別。
正高4級崗位工資3530、績效工資4145;
副高5級在崗工資3070、績效工資3040;
副高7級在崗工資2500、績效工資3040。
在職時正高4級比副高5級高1565元;比副高7級高2135元。
2、退休養老金差距
以影響退休養老金較大的過渡性養老金和基礎性養老金做比較。
①過渡性養老金差距
視同繳費指數=崗位視同指數+薪級視同指數+退休補貼視同繳費指數
4級=0.6036+0.3944+1.0880=2.0860
5級=0.4748+0.3944+0.7709=1.6401
7級=0.3599+0.3944+0.7709=1.5252
以6500元養老金計發基數計算,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視同繳費指數 視同繳費年限 過度系數1.4%。
大約差距:
正高4級比副高5級高1170元;比副高7級高1480元。
②基礎性養老金差距:
基礎性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2 繳費年限 1%。
假設正高4級實際平均繳費指數1.5、副高5級1.4、副高7級1.35。
大約差距:
正高4級比副高5級高450元;比副高7級高570元。
③個人賬戶養老金(忽略不計)
④職業年金賬戶(忽略不計)
僅以 ①+② 對比,正高4級大約比副高5級高1600元、比副高7級高2000元。
在工齡、退休年限等條件基本相同情況下,事業編正高級職稱(4級)比副高級職稱(5級)的養老金大約高1600元;比副高級職稱(7級)大約高2000元。
3、特別說明
數據來源東北某省會城市,是目前實際數據。
剛才看了一些朋友們的回答,講得都信誓旦旦和煞有介事。其實我們的工資和福利制度也就是改革開放時期這些年,因為地域性,發展不均衡性, 歷史 遺留問題,特殊過渡時期等諸多原因,使很多政策沒有辦法的一刀切,導致看客只能盯著這點兒死工資,成為自身履歷和虛榮的吹噓資本。
又因為,以往事業單位或者體制內的人員只能盯著這點兒死工資,所以看得很重,殊不知其實工資僅僅是很小差別是一塊兒,真正大的區別是工資以外的福利待遇。有一些福利待遇很好的單位,這些隱形收入是工資的幾倍、十幾倍,甚至是幾十倍。
不過,今後在共同富裕的基礎下,收入差距會進一步拉平。以往那種高一級別,收入差距巨大的情況不會太多。正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退休金額差距應在一年5000——10000之間。
教師晉升為高級或者是正高級,他的工資就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崗位等級一——四級是正高級職稱,五——七級是副高級職稱。緊鄰的就是崗位工資。看看他們的差別吧……正高級的最低崗位比高級教的最低崗位多3915-2007=1908(元/月),其他的都可以計算出來的。根據養老保險最高替代率計算,將來二者的養老金相差可能就是1908 90%=1717.2(元/月)
身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我。父母皆從事業單位退休的我,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我父親,1985年來到某大學工作,他是文化大革命前從福建師大畢業的,然後一直在各個中學輪動,直到1985年。也是我出生的這一年。他曾帶我們母子睡過這所初創大學的所有未使用過的廁所。對了,他過去是英語專業。二外是俄語。他的同學有很多非常努力的,有在廁所里借著昏暗的燈光背書的。有一頁一頁背字典然後拿去當手紙的。也有那種不能午睡,一旦午睡兩周後才會醒來的女同學。父親最早是英語類的教師,然後後面喉嚨不行,轉成圖書館系列。在這期間,與人事處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導致他最後的職稱資格停留在副研究員。他的同學,英語正高教授。當時的工資大約是9000多一月,而他僅僅5000出頭。大約是五六年前,他們均是退休工資。所以為什麼學校里都是拼了命去沖正高職稱呢,因為畢竟副高僅相當於副處級的工資待遇,而正高可以相當於副廳。而且正高比副廳好的一點在於,越老越值錢。副廳如果做人不夠好,退休下來可能連喝茶的地方都沒有,但是正高正教授正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到哪都是極受歡迎的。以上。大約在一些學校差距是近一倍。而一些學校比如我在的大專,可能是7000多與5000多或者6000多的差距,不是特別特別大。
如正高四級和副高7級比,(都是最低檔)同樣工齡相差在2500到3000元左右。這還要看各自職稱的評聘年限。
事業單位正高職稱和副高職稱退休後的月養老金差距,在同等條件下,一般是在四位數以上的,也就是相差1000元以上。
一、差距較大的是過渡性養老金。
從養老金的構成上看,正高職稱退休與副高職稱退休的養老金之間的最大差距,一般是在過渡性養老金上體現,造成過渡性養老金相差較大的原因是視同繳費指數差距較大。視同繳費指數是由各省份按退休時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等情況確定的,各地的指數是有差別的。
一般來說,同一地區在相同薪級的情況下,正高職稱與副高職稱的視同繳費指數相差是較大的。就算是正高的四級崗位與副高的五級崗位相比,一般也會相差0.6左右或更多。如果是四級崗位或者是三級崗位與副高的七級崗位相比那就相差得更多了,相差1或者更多都是有可能的。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如視同繳費年限都為25年(1989年參加工作),如果當地的社平工資為6000元、過渡系數為1.4,那麼,視同繳費指數相差0.6的話,每月過渡性養老金就會相差1200多元。如果視同繳費指數是1的話就會相差2000多元。社平工資高的地方,相差就更多了。
二、基礎養老金也會有差別。
視同繳費指數的高低,也會影響計算基礎養老金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由於正高職稱視同繳費指數較高,也會拉高其本人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使其基礎養老金也會比副高職稱的人稍高一些,但只是稍高而已,一般也就是高幾百元,各地情況不同,每個人的情況也不同,高的程度也會有不同,也有可能只高一兩百元,也有可能高五六百元或更多。比起過渡性養老金方面的差別來說,在基礎養老金上的差別是稍小一點的。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相差不大。
由於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個人賬戶的累計額直接相關,正高職稱的人工資較高,繳費基數也高,個人賬戶累計額高一點也是正常的,這樣退休後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會多一些。但是,兩者實際繳費時間都不長,這種差別一般不是太大。相比於過渡性養老金的差別來說,要小很多。
當然,如果正高職稱的人與副高職稱的人,其繳費基數都是社平工資的3倍的話,在這方面可能就不會有差距了。
綜合以上情況,正高職稱與副高職稱退休後的差距,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最重要的是視同繳費指數的差距,各地情況不同,視同繳費指數的差距也就不同。此外,還與正高、副高的具體崗位,聘崗時間,任職年限,參加工作年限、繳費基數等因素相關。綜合來看,一般來說正高職稱退休與副高職稱退休,其月養老金一般會相差1000元以上,相差一、兩千元或更高也是有可能的。
以上是個人的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這種討論有意義嗎?職稱工資已經促成了職稱評聘腐敗問題的普遍發生。是職稱與工資掛鉤的薪酬分配製度代替了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分配原則,促成了事業單位人浮於事現狀。只有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實行崗位績效工資,才能形成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刻苦專研業務,努力工作的氛圍,發揮事業單位的應有作用。
我就是事業編正高級職稱,2021年退休的,具體怎麼算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和我同時退休的副高職稱,我們倆退休金總和相差1900元,包括職業年金,因為職業年金我們本身就不高,沒人幾百元,相差最多一百元左右。
如果是內地普通省份,事業編正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差距大致在500元——1500元之間。如果是長三角、珠三角、沿海城市、省會城市等,這個差距會進一步拉開,大致在1000元——2000元之間。個人退休金,大致由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與職稱有直接關系。退休金的演算法較為復雜,這里不再贅述。下面,以我們中部地級市為例進行分析。
①副高級職稱7級, 工齡38年,2021年7月份退休,也就是說31年的視同繳費年限,7年的繳費年新年。該同志退休收入大致是這樣的, 基礎養老金大概為4400元,過渡性養老金大概為6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大概為200元,總退休金大概為5200元。
②高級職稱4級, 工齡39年,2021年10月份退休,也就是說32年的視同繳費年限,7年的繳費年新年。該同志退休收入的三部分是這樣的, 基礎養老金大概為4800元,過渡性養老金大概為8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大概為300元,總退休金大概為5900元。
從上可知,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大致相差700元。產生差距的原因,主要還是與個人職稱有直接關系。2014年 社會 養老保險政策統一並軌後,每名機關事業單位都需要繳納養老保險,原則上「多繳多得、長繳長得、少繳少得、不繳不得」。正高級職稱在職工資肯定比副高級職稱高,繳納的養老保險的基數也肯定比副高級職稱高,按照多繳多得的原則,個人退休金自然比比副高級職稱高。
如果是長三角城市蘇州,副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大概為9000元,正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大概為11000元,差距大概是2000元。珠三角的深圳,副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大概為10000元,正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大概為12000元,差距大概也是2000元。
總之,職稱越高,在職工資越高,退休金也就越高。
絕對講不準,正高級職稱就是正教授級別,它有四個擋次,每擋次級差較大,按目前級別來套大致相差65O至9OO元左右。若正高頭檔與副高頭檔比,相差二三千元左右。不同省份與時間還在漲,即過三幾年恐怕不止上述這值了。所以職稱值錢。有人怕拼搏就狂言取銷職稱。我是傻瓜,但信書貴,職稱與工薪掛勾。
Ⅳ 34年工齡的副高退休工資大約多少
事業單位副高職稱34年工齡退休待會退休金是比較高的,34年工齡退休金可惜領在職得百分之八十五,如是獨生子女的還可以加百分之五,我是四線城市,34年事業單位副高職稱退休金大慨可以每月7000左右吧。退休工資水平屬於中上。
Ⅵ 2022年副高級教師退休工資
2022年教師退休工資最新規定教師退休工資按一定比例進行發放,工資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發放。滿30年不到35年,按85%發放。滿35年,按90%進行發放。在這個基礎上,中小學教師有提高10%的比例為獎勵。還有一個優惠政策,教齡滿30年的教師,按100%進行發放。退休金是工作人員、企業或者事業單位退休後進行支付的部分酬勞。
一、中級職稱的人員退休後有哪些待遇
1、中級技術職稱屬於專業技術人員,按照幹部身份年滿55歲退休;
2、中級技工是工人身份,安裝工人身份年滿50歲退休。
3、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該退休。
二、退休後,高級職稱還有用嗎
1、有了高級職稱,即使退休了,也可以輕松找到合適的返聘工作,可做顧問也可掛名。
2、有了高級職稱,在退休前工資績效會提升,退休後退休金也會拿的多。更容易找到返聘或者掛名的工作,會帶來更多的額外收入。
3、有了高級職稱,就更有話語權,可以申請延遲退休,也可以申請早點退休。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Ⅶ 事業單位副高五級39年工齡退休工資多少
第一,根據各地情況決定退休金。
第二,根據個人繳費情況決定退休金。
第三,根據自己晉升職稱時間決定退休金。晉升早薪級工資高,晉升時間晚薪級低。2014年以後繳納社保費,個人年金不同。
綜合各方面情況決定退休金。沿海地區一般在一萬兩千元左右。
Ⅷ 浙江省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8
Ⅸ 副高級工程師退休工資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就是退休工資和職稱有沒有關系?
職稱,最初叫做職務名稱,實際上現在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
目前使用支撐最多的實際上是事業單位,因為事業單位工資路線一種方式就是職稱路線,按照職稱級別的高低劃分工資。
職稱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大類,對應著機關事業崗位一級到十三級。
職稱路線實際上對應著的是管理崗位路線。管理崗位設立了1~10級,分別對應著正部級到辦事員。
過去的時候機關事業單位還沒有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退休工資的確定有一部分是按照職務職稱來的。
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首先是基本工資乘以工齡確定的激發比例,再加上退休職務職稱確定的退休生活補貼數額。科級是2000元,副科級可能只有1800元。
2014年10月國家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國家實施了統一的養老金計算公式。
退休時的職稱級別可以影響的實際上是視同繳費指數。比如山東省退休時的視同繳費指數分為三部分,包括級別指數、薪級指數以及調節指數。級別指數當然是指我們退休時職稱級別所對應的指數;薪級指數是退休時的薪級所確定的指數;調節指數跟各地的退休補貼標准掛鉤,各縣市不同,但根據退休補貼的標准,尋找對應的的相應指數。
比如副高級職稱能達到1.7,而中級職稱則只能達到1.3左右。
相應的指數再加上具體繳費年限、退休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確定了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高低。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相應職稱影響退休工資的方式都發生了轉變。
由於職稱較高,發放的工資較高,這樣每年的繳費基數也較高。由於繳費基數高,養老待遇自然高,所以職稱影響養老金的方式轉變為通過工資和繳費基數間接影響。
職稱對於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影響
2015年以前,企業退休人員在調整養老金會對企業的正高級和副高級職稱人員調整養老金進行額外照顧。比如黑龍江省2013年的調整方案,正高級和副高級基本養老金分別以4615元每月和3530元每月為上限,在經過普遍調整和70歲以上艱苦偏遠地區調整以後,正高級最高再調整450元,副高級最高再調整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