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參公事業單位和一般事業單位區別是什麼
參公事業單位和一般事業單位區別如下:
1、管理依據不同。
參公事業單位的人員盡管在事業編制序列,單卻按照公務員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即實行的是公務員管理制度。一般事業單位實行的是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
2、招錄方式不同。
參公事業單位的人員招錄必須遵守《公務員錄用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一般事業單位的招錄必須按照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一系列規定執行。
3、設立條件不同。
參公事業單位應同時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要有法律、法規授權的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第二使用事業編制,並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一般事業單位的設立條件是滿足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即可。
4、享有的資源待遇不同。
參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一般近似於等同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同時該參公事業單位比起一般事業單位,具備更高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而一般事業單位在單位與國家機關之間進行交流是比較困難的,職業發展空間相對較小。
5、概念定位不同。
事業單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關於參公管理的法律依據是《公務員法》第一百零六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經批准參照本法進行管理。
B. 事業編參公和公務員的區別
1、編制不同
公務員是行政編制,參公人員是事業編制。參公管理單位的性質是事業,是事業編制,只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筆試資料領取
2、工作量不同
公務員會忙一些,參公機關相對會輕松一些,這兩個職業在工作量、強度、密度上是不同的,參公機關承擔的職責職能重要性都不如公務員。
3、晉升機會不同
兩個職業的工作性質是不同的,工作的重要性也不同,導致公務員和參公機關人員的提拔升遷機會有差距。雖然都屬於國家財政同一撥款,在薪資福利上面也幾乎沒有差別。但是參公單位規格比較低,晉升空間不如公務員大。
事業編參公和公務員的區別
C. 參公事業單位和普通事業單位有啥性質區別
參公事業單位顧名思義就是指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單位屬於事業性質,但執行公務員法,按照公務員模式套發工資、執行晉升。事業單位是大概念,包括公益類事業單位、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和參公事業單位,參公事業只是其中一種類型。兩者關系相當於前者是兒子,後者是兒子,只是兒子比老子強罷了。
1、身份區別。參公事業單位和其它普通事業單位都使用事業編制,但參公事業人員進行過參公登記,不執行事業單位管理條例,而是按照公務員法管理,在工資待遇和晉升方式上等同於公務員,可以在參公單位和行政機關自由流動(部分地區仍有障礙),身份待遇明顯「高」於普通事業編制人員。由於是公務員身份屬性,進入參公事業單位需要參加公務員國考或省考,而普通事業單位則只需參加所在地區的事業單位招考。
2、待遇區別。參公身份等同於公務員,執行公務員工資標准,享受車補和年終績效獎等待遇,而普通事業編制人員絕大多數地區沒有車補,在年終績效這一塊普遍也比公務員要低,加上一些津補貼上的差距,參公事業人員年均收入保守要比普通事業編制人員多出兩萬以上。對靠拿死工資的上班族來說,這是不小的差距。
3、改革區別。參公事業單位主要集中在行政類事業單位和執法類事業機構。其中,行政類事業單位在本輪黨政機構改革中已經全部清理,並入行政機關作為內設機構,或者剝離行政職能改為公益類事業單位,今後不再增設或單設行政類事業單位,不再允許事業單位出現委、辦、局字樣。執法類事業機構暫時不列入改革范疇,維持現狀,有待中央進一步明確政策統一部署改革。其它事業單位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將在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革。其中,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基本保持現狀,部分職能相近的或撤並整合,減少機構形成合力;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改革分三種類型,效益差點、主要職責是公益服務的,剝離收費或經營職責,改為公益一類;效益一般、可以維持單位正常運轉的,保持現狀;效益好的、主要職責是收費或經營職責的,剝離公益職責,改為企業。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主要是自收自支性質,這類單位非常明確,在2020年底前全部改企,人員除極少部分根據職能改革,劃轉到其它事業單位安置外,其餘的全部隨單位改革全部轉為聘用制人員。
D. 事業單位的參公是什麼意思,編制是事業單編還是公務員編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參公
1、參公是我國政府各單位政工幹部和工作人員比較口語化的一種表述,全稱是參照公務員管理法管理。是指對政府委託或授權具有行政執法能力的單位和不屬公務員系列的人員,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2、參公單位人員要具體分析,通過中央、省兩級公務員(參公)考試正常考錄的工作人員,嚴格意義上講不是公務員,但在錄用、晉升、考核、離退等方面按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3、編制性質:參公整體上參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但編制上不屬於公務員的行政編,屬於事業編制。
4、待遇區別:參公的事業編和公務員都屬於國家財政同一撥款,幾乎在薪酬福利上沒有差別,然而一般來講參公單位比黨政機關的規格要低,晉升空間可能不如公務員大。
5、人員調動:只要有接收單位和你現在單位雙方的同意放人和接收,參照公務員管理工作人員和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可以互相調動。如果相互調動,公務員調動為參公,編制上會從行政編制轉為事業編制。相應的,如果參公要調動為公務員,編制上也會從事業編轉為行政編制。
二、機關事業單位的編制
1、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2、事業編制就是指事業單位的人事編制。有些行政機關也有事業編制,主要是指司機、電工、炊事員、鍋爐工等後勤人員,不屬於公務員。
3、事業單位分三類: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每一類的意義也不同。
(1)全額事業編制,指的是由財政部撥款的事業單位,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防疫站、公辦干休所等。這類的工資全部都由財政部撥款,工資和績效不掛鉤。
(2)差額事業編:差額事業編制,是事業編制的一種,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和部分景點等。
(3)自籌自支事業編:自籌自支事業編制,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賓館、培訓中心、設計室等。
4、事業編和公務員晉升渠道差異大嗎?
(1)一般情況下,參公的晉升與公務員沒有太大差別,可直接提拔。
(2)而其他事業編制,則很多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考試,評中級、高級職稱來進行職級的晉升,如果事業單位的人希望可以做行政領導,只能通過公務員考試來獲得晉升。
E. 公務員和參公編制還有事業單位之間的區別
參照公務員管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編制的區別
公務員與參照公務員管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有區別的,公務員是行政編,參公和事業單位是事業編,但公務員與參公待遇是一樣的,事業編與前兩者在身份與性質有著本質的區別。
公務員屬於行政編
公務員從事的主要是國家行政事務性工作,工資收入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由國家財政撥款。公務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辭職等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保險福利等也是與《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相掛鉤的。
參公
參公是我國政府各單位政工幹部和工作人員比較口語化的一種表述,全稱是參照公務員管理法管理。是指對政府委託或授權具有行政執法能力的單位和不屬公務員系列的人員,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參公單位人員要具體分析,通過中央、省兩級公務員(參公)考試正常考錄的工作人員,嚴格意義上講不是公務員,但在錄用、晉升、考核、離退等方面按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編制性質
參公整體上參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但編制上不屬於公務員的行政編,屬於事業編制。
參照公務員管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待遇區別
參公的事業編和公務員都屬於國家財政同一撥款,幾乎在薪酬福利上沒有差別,然而一般來講參公單位比黨政機關的規格要低,晉升空間可能不如公務員大。
參公單位與公務員單位人員可以互調么?
可以,只要有接收單位和你現在單位雙方的同意,一個願意放人一個願意接收就可以,我們單位就有例子,從公務員單位調到我們單位,編制就由行政編變成了事業編,還有一位同志從我們單位調走了,去了機關,他的身份很自然就由事業編變成了行政編,這也就解釋了我上面說的為什麼事業編與公務員和參公在身份與性質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事業編不經過考試是不可能調入這兩種單位的,而公務員和參公是可以互通的。
一句話,公務員是行政編制度。參照公務員是跟公務員待遇接近的事業編。
F. 公務員,參公單位,事業編制這三個有什麼區別
這三個的區別是:
1.公務員是國家公務人員。需要一定的學歷、專業,經過考試獲得相應的公務員職位,從事國家相關部門或單位的管理或技術工作,享受國家財政支持的薪資和待遇。
2.參公單位是參照公務員管理模式的單位。一般指事業單位。比如政府機關、大中小學、公檢法、金融交通海關等,受國家或國務院各部直接管理的單位。由於這些單位中有相當的工作人員,非經過公務員考試而錄用的,但他們從事是仍然是國家相關部門或單位的管理或技術工作,他們的薪資和待遇參照公務員的管理模式,簡稱參公單位或參公人員。
3.事業編制。是指事業單位內定人定崗的固定編制。
4.區別:公務員是國家公務人員,單位通常為國家管理(政府部門)或技術單位。參公單位,一般不是國家管理單位,而是技術單位。參公人員沒有特定的學歷、專業要求,從事與公務員接近的工作。事業編單位屬於國有(財政撥款),人員定數定崗。
G. 參公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參公和事業編的執法資格不同,參公人員具有執法資格,而事業單位人員無執法資格。參公和事業編的收入不同,參公人員屬於財政100%財政供養,而事業單位人員財政供養則各不相同,有全額100%財政供養的公益一類事業人員,也有差額財政供養的公益二類事業人員,還有自收自給的事業單位人員。
事業單位無論是幹部,還是工人,無論是參公,還是普通事業,無論是管理崗位,還是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使用的編制,都是事業編制,沒有什麼區別。
H. 事業編制有幾種劃分,又有什麼區別
事業單位編制中一般包括三類人員:
一、管理人員,也稱職員,如單位負責人,行管人員,從事單位管理工作;
二、專業技術人員,就是拿職稱工資的人員,如正高、副高、中級、助理、技術員等;
三、工人,從事單位後勤或其他輔助性工作,分技術工和一般工,如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和普通工。
區別:
1、工資:三類人員執行事業單位三類不同的工資(職員工資、職稱工資和工人工資)標准。
2、性質: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一般都是幹部性質,工人是工人性質。
3、在醫療服務標准上,包括住院條件、用葯等級、醫葯費的報銷比例等等方面,幹部都比群眾高。
4、在養老標准上,幹部比群眾高出許多,而且幹部級別越高,這種差距也就越大。例如,達到一定級別的幹部可以享受離休待遇,而且有政府專設的老幹部局為其服務。
(8)事業編制與參公編制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事業編制單位等級
一、管理崗位:
管理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有關規定和許可權確定。
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
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和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許可權設置事業單位各等級管理崗位的職員數量。
二、技術崗位:
專業技術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等因素,根據現行專業技術職務管理有關規定和行業指導意見確定。
專業技術高級崗位分7個等級,即一至七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的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的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區分正副高的,暫按現行專業技術職務有關規定執行,具體改革辦法結合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根據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和行業特點,以及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實行不同的結構比例控制。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1:3:6。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總結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優化結構、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區、本部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結構比例控制的標准和辦法。
各級人事部門及事業單位主管部門要嚴格控制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嚴格控制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的總量,事業單位要嚴格執行核準的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
專業技術一級崗位是國家專設的特級崗位。
I. 參公事業單位和普通的全額事業編制有區別嗎
區別很大,它們都是事業編制,但卻有完全不同的兩種待遇。
1.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
(1) 性質:參照公務員管理,按照原則上來說雖然不屬於公務員序列,但是和公務員享受同等待遇。參公是黨政機關的下級單位,所以其天花板來說對於公務員要低一些,當然對於絕大部分處於基層的人來說影響不大。
(2) 產生原因: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後,行政編制給予太少遠遠無法滿足需要,所以產生了參公編制。一般來說參公是需要在國考省考等公務員統一考試中才能招錄。
3.兩者差異。
(1)例如現在的銀監局,同樣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進入,屬於參公編制,可以與行政編制一樣縱向升遷,甚至是跨部門橫向調動。此外包括工資待遇、考核標准、退休後享受的福利和公務員是同等的。
(2) 現狀:目前事業單位的改革大刀闊斧,很多事業單位已經轉入企業編制,2018年黑龍江省就對所屬的百分之二十事業單位改革。同比來說參公單位要更加穩定一些。
此外關於考參公單位的問題,是可以的,目前很多事業單位都鼓勵職工參與公務員考試,可以報考省考國考內的參公單位,兩者並不沖突,事業單位考事業單位也是可以的。
(9)事業編制與參公編制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他們的管理方式也是有區別的,參公事業單位是按照《公務員法》的規定管理人事關系的,而非參公事業單位是按照《事業單位管理條例》進行人事管理的,而且還要簽訂聘用合同。
參公事業單位主要是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比如一些執法部門的稽查大隊等。而非參公事業單位主要承擔的是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或者科教文衛等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