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什麼意思

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9-01 02:18:52

A. 洪應明《菜根譚》全文

全文: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賓士,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

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蔾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志以澹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白話譯文:

一個人的耳朵假若能常聽些不中聽的話,心裡經常想些不如意的事,這才是敦品勵德的好教訓。反之,若每句話都好聽,每件事都很稱心,那就等於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劇毒之中了。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里的日子裡,連草木也呈現出欣欣向榮。

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可以一天沒有歡欣之氣。美酒佳餚和大魚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實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淡飯;標奇立異,超凡絕俗的人,都不算人間真正的偉人,其實真正的偉人只是那些平凡無奇的人。

恰如我們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動也不動,其實天地的活動一時一刻也沒停止。早晨旭日東升,傍晚明月當空,可見日月晝夜都在賓士,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卻是永恆不變的。所以一個聰明睿智的君子,平日閑暇時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應付意想不到的變化。

忙碌時也要做到忙裡偷閑,享受一點生活中的樂趣。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自己獨自靜靜坐著觀察自己的內心,才會發現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當此真心流露之際,覺得精神十分舒暢,應用自在之機油然而生。

若這種真心能常有該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難以全消,於是心靈會感覺慚愧不安,到最後才幡然悔悟而有改過向善的意念出現。能夠忍受吃粗茶淡飯的人,他們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純玉一般沌白。

而講求穿華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們大多都甘願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為一個人的志氣要在清心寡慾的狀態下才能表現出來,而一個人的節操都在貪圖物慾享受中喪失怠盡。

出處:出自明朝洪應明的《菜根譚》。

(1)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洪應明,生平事跡不詳。據推測,他很可能是金壇縣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隱士。該書成書和刊行的時間可能在萬曆年間的中後期或末期。這時,神宗皇帝治國無道,宦官專權,朝綱廢弛,黨禍橫流。

由嘉靖朝開始顯露端倪的內憂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來,有識之士的思想異常沉悶,無法從當時十分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脫出來,於是就會有人形諸筆墨,表達時代的心聲。

《菜根譚》提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尤其注意從社會文化心態的調整角度出發,圓心闡述,可謂卓具識見,中國歷史上產生過眾多的思想流派,在這些流派中,或多或少涉及到社會文化心態的規范。

但是,社會幾乎全不理會這些道德,自行其是,弱肉強食,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傳統文化品位之高,社會流俗層次之低,無異於天壤之別。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十分奇特的文化現象。



B. 明朝版的《菜根譚》原文 翻譯和注釋 謝謝!

《菜根譚》
明. 洪應明

余過古剎,於殘經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翻視之,雖屬禪宗,然於
身心性命之學,實有隱隱相發明者。亟攜歸,重加校讎,繕寫成帙。舊有
序,文不雅馴,且於是書無關涉語,故芟之。著是書者為洪應明,究不知
其為何許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識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
履過。
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萬善全,始
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凌雲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
忙處事為,常向閑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從靜里密操持,非心
自息。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
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
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重名義,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是事境
之塵氛未掃,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處拔除不凈,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紛擾固溺志之場,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學者當棲心元默,以寧吾真體。亦
當適志恬愉,以養吾圓機。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
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
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
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
塵情。
身不宜忙,而忙於閑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
亦可鼓暢天機。
鍾鼓體虛,為聲聞而招擊撞;麋鹿性逸,因豢養而受羈糜。可見名為招禍之
本,欲乃散志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
。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變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
矣。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焰冰競;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還是鍛煉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
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才見處一化
齊之妙。
心是一顆明珠。以物慾障蔽之,猶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滌猶易;以情識襯
貼之,猶明珠而飾以銀黃,其洗滌最難。故學者不患垢病,而患潔病之難治;不
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居;性命的我要認
得真,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實則物慾不入。
面上掃開十層甲,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斗塵,語言方覺有味。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污
瀆之不能容納。
白日欺人,難逃清夜之鬼報;紅顏失志,空貽皓首之悲傷。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
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而超凡入聖,人品且判星淵矣。人胡
不猛然轉念哉!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開萬善之門,無如寸心挹損。
塞得物慾之路,才堪辟道義之門;馳得塵俗之肩,方可挑聖賢之擔。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雪,才為火內栽蓮。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還有迷,總不如自悟之了了;意興從外境而得者,
有得還有失,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情之同處即為性,舍情則性不可見,欲之公處即為理,舍欲則理不可明
。故君子不能滅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絕欲,惟期寡慾而已。
欲遇變而無倉忙,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欲臨死而無貪戀,須向生時事事看
得輕。
一念過差,足喪生平之善;終身檢飭,難蓋一事之愆。
從五更枕席上參勘心體,氣未動,情未萌,才見本來面目;向三時飲食中諳
練世味,濃不欣,淡不厭,方為切實工夫。

應 酬

操存要有真宰,無真宰則遇事便倒,何以植頂天立地之砥柱!應用要有圓機
,無圓機則觸物有礙,何以成旋乾轉坤之經綸!
士君子之涉世,於人不可輕為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於物
不可重為愛憎,愛憎重,則意氣精神悉為物所制。
倚高才而玩世,背後須防射影之蟲;飾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膽之鏡。
心體澄徹,常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賞在麗日
光風之內,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遷就,少遷就則失從
違之正;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辭處後之羞;蘿蔦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攀之恥
。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
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
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伺察以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養智;奮迅以為速者,多因速度
而致遲,故君子以重持輕。士君子濟人利物,宜居其實,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則
德損;士大夫憂國為民,當有其心,不當有其語,有其語則毀來。
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縱弛;處明庭檢飾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個念
頭持到底,自然臨小事如臨大敵,坐密室若坐通衢。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
之厭。
善啟迪人心者,當因其所明而漸通之,毋強開其所閉;善移風化者,當因其
所易而漸及之,毋輕矯其所難。
彩筆描空,筆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鍔,而水亦不留痕
。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與應俱適,心與境兩忘矣。
己之情慾不可縱,當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慾不可拂
,當用順之之法以調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適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
可乎!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隨時之內善救時,若和風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脫俗,似淡月之映輕雲。
思入世而有為者,須先領得世外風光,否則無以脫垢濁之塵緣;思出世而無
染者,須先諳盡世中滋味。否則無以持空寂之後苦趣。
與人者,與其易疏於終,不若難親於始;御事者,與其巧持於後,不若拙守
於前。
酷烈之禍,多起於玩忽之人;盛滿之功,常敗於細微之事。故語雲:「人人
道好,須防一人著腦;事事有功,須防一事不終。」
功名富貴,直從滅處觀究竟,則貪戀自輕;橫逆困窮,直從起處究由來,則
怨尤自息。
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
出世之襟期。
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系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
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了心自了事,猶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蚋而仍集。
仇邊之弩易避,而恩里之戈難防;苦時之坎易逃,而樂處之阱難脫。
膻穢則蠅蚋叢嘬,芳馨則蜂蝶交侵。故君子不作垢業,亦不立芳名。只是元
氣渾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樂窩也。
從靜中觀物動,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閑,處鬧
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工。
邀千百人之歡,不如釋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榮,不如免一事之丑。
落落者,難合亦難分;欣欣者,易親亦易散。是以君子寧以剛方見憚,毋以
媚悅取容。
意氣與天下相期,如春風之鼓暢庶類,不宜存半點隔閡之形;肝膽與天下相
照,似秋月之洞徹群品,不可作一毫曖昧之狀。
仕途雖赫奕,常思林下的風味,則權且之念自輕;世途雖紛華,常思泉下的
光景,則利慾之心自淡。鴻未至先援弓,兔已亡再呼矢,總非當機作用;風息時
休起浪,岸到處便離船,才是了手工夫。
從熱鬧場中出幾句清冷言語,便掃除無限殺機;向寒微路上用一點赤熱心腸
,自培植許多生意。隨緣便是遣緣,似舞蝶與飛花共適;順事自然無事,若滿月
偕盂水同圓。
淡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不然操持未
定,應用未圓,恐一臨機登壇,而上品禪師又成一下品俗士矣。
廉所以戒貪。我果不貪,又何必標一廉名,以來貪夫之側目。讓所以戒爭。
我果不爭,又何必立一讓的,以致暴客之彎弓。
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有事常如無事時,鎮定方可以消
局中之危。
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遇事而為人除害,即是導利之機。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動,則愆尤自少;應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則趣味
常多。
君子嚴如介石而畏其難親,鮮不以明珠為怪物而起按劍之心;小人滑如脂膏
而喜其易合,鮮不以毒螫為甘飴而縱染指之欲。
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縱紛若亂絲,終當就緒;待人無半毫矯偽欺隱,雖狡
如山鬼,亦自獻誠。
肝腸煦若春風,雖囊乏一文,還憐煢獨;氣骨清如秋水,縱家徒四壁,終傲
王公。
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損。涉世者
宜蕃擇之,慎毋貪黃雀而墜深井,舍隋珠而彈飛禽也。費千金而結納賢豪,孰若
傾半瓢之粟,以濟飢餓之人;構千楹而招來賓客,孰若葺數椽之茅,以庇孤寒之
士。
解斗者助之以威,則怒氣自平;懲貪者濟之以欲,則利心反淡。所謂因其勢
而利導之,亦救時應變一權宜法也。
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雪忿不若忍恥為高。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若
直節之為真。
救既敗之事者,如馭臨崖之馬,休輕策一鞭;圖垂成之功者,如挽上灘之舟
,莫少停一棹。
先達笑彈冠,休向侯門輕曳裾;相知猶按劍,莫從世路暗投珠。
楊修之軀見殺於曹操,以露己之長也;韋誕之墓見伐於鍾繇,以秘己之美也
。故哲士多匿采以韜光,至人常遜美而公善。
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奮迅,常患畚迅而成鹵莽,故當抑其躁心;老成的人,
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縮,故當振其惰氣。
望重縉紳,怎似寒微之頌德。朋來海宇,何如骨肉之孚心。
舌存常見齒亡,剛強終不勝柔弱;戶朽未聞樞蠹,偏執豈能及圓融。

評 議

物莫大於天地日月,而子美雲:「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事莫大於揖
遜征誅,而康節雲:「唐虞揖遜三杯酒,湯武征誅一局棋。」人能以此胸襟眼界
吞吐六合,上下千古,事來如漚生大海,事去如影滅長空,自經綸萬變而不動一
塵矣。
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猶懷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則開
詐善之門。使人而不好名,則絕為善之路。此譏好名者,當嚴責君子,不當過求
於小人也。
大惡多從柔處伏,哲士須防綿里之針;深仇常自愛中來,達人宜遠刀頭之蜜

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須是大火流金而清風穆然,嚴霜殺物而和氣藹然
,陰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濤倒海而坻柱屹然,方是宇宙內的真人品。愛是萬緣
之根,當知割捨。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作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世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
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
毀人者不美,而受人毀者遭一番訕謗便加一番修省,可釋回而增美;欺人者
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橫逆便長一番器宇,可以轉禍而為福。
夢里懸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雖真覺後假;閑中演偈談元,言言酷似,說
來雖是用時非。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
先以微禍儆之,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他會救。
榮與辱共蒂,厭辱何須求榮;生與死同根,貪生不必畏死。
作人只是一味率真,蹤跡雖隱還顯;存心若有半毫未凈,事為雖公亦私。
鷯佔一枝,反笑鵬心奢侈;兔營三窟,轉嗤鶴壘高危。智小者不可以謀大,
趣卑者不可與談高。信然矣!
貧賤驕人,雖涉虛驕,還有幾分俠氣;英雄欺世,縱似揮霍,全沒半點真心
。糟糠不為彘肥,何事偏貪鉤下餌;錦綺豈因犧貴,誰人能解籠中圇〔囗+化〕

琴書詩畫,達士以之養性靈,而庸夫徒賞其跡象;山川雲物,高人以之助
學識,而俗子徒玩其光華。可見事物無定品,隨人識見以為高下。故讀書窮理,
要以識趣為先。
姜女不尚鉛華,似疏梅之映淡月;禪師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蓮。
廉官多無後,以其太清也;痴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故君子雖重廉介,不
可無含垢納污之雅量。雖戒痴頑,亦不必有察淵洗垢之精明。
密則神氣拘逼,疏則天真爛漫,此豈獨詩文之工拙從此分哉!吾見周密之人
純用機巧,疏狂之士獨任性真,人心之生死亦於此判也。
翠筱傲嚴霜,節縱孤高,無傷沖雅;紅蕖媚秋水,色雖艷麗,何損清修。
貧賤所難,不難在砥節,而難在用情;富貴所難,不難在推恩,而難在好禮

簪纓之士,常不及孤寒之子可以抗節致忠;廟堂之士,常不及山野之夫可以
料事燭理。何也?彼以濃艷損志,此以淡泊全真也。
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後福跟隨,何須戚戚。
古人閑適處,今人卻忙過了一生;古人實受處,今人又虛度了一世。總是耽
空逐妄,看個色身不破,認個法身不真耳。
芝草無根醴無源,志士當勇奮翼;彩雲易散琉璃脆,達人當早回頭。
少壯者,事事當用意而意反輕,徒汛汛作水中鳧而已,何以振雲霄之翮?衰
老者,事事宜忘情而情反重,徒碌碌為轅下駒而已,何以脫韁鎖之身?
帆只揚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穩。如韓信以勇備震主被擒,陸機
以才名冠世見殺,霍光敗於權勢逼君,石崇死於財賦敵國,皆以十分取敗者也。
康節雲:「飲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離披。」旨哉言乎!
附勢者如寄生依木,木伐而寄生亦枯;竊利者如□〔蟲營〕□〔蟲丁〕盜人
,人死而□〔蟲營〕□〔蟲丁〕亦滅。始以勢利害人,終以勢利自斃。勢利之為
害也,如是夫!
失血於杯中,堪笑猩猩之嗜酒;為巢於幕上,可憐燕燕之偷安。
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於大海之鵬,則眇然自小。又進而求
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所以至人常若無若虛,而盛德多不矜不伐也。貪心勝
者,逐獸而不見泰山在前,彈雀而不知深井在後;疑心勝者,見弓影而驚杯中之
蛇,聽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視有為無,造無作有。如此,心可妄動
乎哉!
蛾撲火,火焦蛾,莫謂禍生無本;果種花,花結果,須知福至有因。
車爭險道,馬騁先鞭,到敗處未免噬臍;粟喜堆山,金誇過斗,臨行時還是
空手。
花逞春光,一番雨、一番風,催歸塵土;竹堅雅操,幾朝霜、幾朝雪,傲就
琅□〔王干〕。
富貴是無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貧賤是耐久之交,處得他好,他
益你深。故貪商於而戀金谷者,竟被一時之顯戮;樂簞瓢而甘敝溫(「糹」旁)
者,終享千載之令名。
鴿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故
愚夫徒疾走高飛,而平地反為苦海;達士知處陰斂翼,而CHAN岩亦是坦途。
秋蟲春鳥共暢天機,何必浪生悲喜;老樹新花同含生意,胡為妄別媸妍。
多栽桃李少栽荊,便是開條福路;不積詩書偏積玉,還如築個禍基。
萬境一轍原無地,著個窮通;萬物一體原無處,分個彼我。世人迷真逐妄,
乃向坦途上自設一坷坎,從空洞中自築一藩蘺。良足慨哉!
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蓋伺察乃懵懂之根,
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
大烈鴻猷,常出悠閑鎮定之士,不必忙忙;休徵景福,多集寬洪長厚之家,
何須瑣瑣。
貧士肯濟人,才是性天中惠澤;鬧場能學道,方為心地上工夫。
人生只為欲字所累,便如馬如牛,聽人羈絡;為鷹為犬,任物鞭笞。若果一
念清明,淡然無欲,天地也不能轉動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況一切區區事物乎

貧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勞,處下者形勞而
神逸。孰得孰失,孰幻孰真,達人當自辨之。
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眾人以拂意為憂,而君子憂從快意
處起。蓋眾人憂樂以情,而君子憂樂以理也。
謝豹覆面,猶知自愧;唐鼠易腸,猶知自悔。蓋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惡遷善
之門,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無此念頭,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
處討些生理?
異寶奇琛,俱民必爭之器;瑰節奇行,多冒不祥之名。總不若尋常歷履易簡
行藏,可以完天地渾噩之真,享民物和平之福。
福善不在杳冥,即在食息起居處牖其衷;禍淫不在幽渺,即在動靜語默間奪
其魄。可見人之精爽常通於天,於之威命即寓於人,天人豈相遠哉!

閑 適

晝閑人寂,聽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雲光舒捲,
頓令眼界俱空。
世事如棋局,不著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
龍可豢非真龍,虎可搏非真虎,故爵祿可餌榮進之輩,必不可籠淡然無欲之
人;鼎鑊可及寵利之流,必不可加飄然遠引之士。
一場閑富貴,狠狠爭來,雖得還是失;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亦為夭

高車嫌地僻,不如魚鳥解親人。駟馬喜門高,怎似鶯花能避俗。
紅燭燒殘,萬念自然厭冷;黃梁夢破,一身亦似雲浮。
千載奇逢,無如好書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爐煙。
蓬茅下誦詩讀書,日日與聖賢晤語,誰雲貧是病?樽壘邊幕天席地,時時共
造化氤氳,孰謂非禪?興來醉倒落花前,天地即為衾枕。機息坐忘盤石上,古今
盡屬蜉蝣。
昴藏老鶴雖飢,飲啄猶閑,肯同雞鶩之營營而競食?偃蹇寒松縱老,豐標自
在,豈似桃李之灼灼而爭妍!
吾人適志於花柳爛漫之時,得趣於笙歌騰沸之處,乃是造花之幻境,人心之
盪念也。須從木落草枯之後,向聲希味淡之中,覓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的橐龠
,人物的根宗。
靜處觀人事,即伊呂之勛庸、夷齊之節義,無非大海浮漚;閑中玩物情,雖
木石之偏枯、鹿豕之頑蠢,總是吾性真如。
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閑觀撲紙蠅,笑痴人自生障礙;靜覘競巢鵲,嘆傑士空逞英雄。
看破有盡身軀,萬境之塵緣自息;悟入無壞境界,一輪之心月獨明。
木床石枕冷家風,擁衾時魂夢亦爽;麥飯豆羹淡滋味,放箸處齒頰猶香。
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語淡泊而欣者,或處淡泊而厭。須掃除濃淡
之見,滅卻欣厭之情,才可以忘紛華而甘淡泊也。
「鳥驚心」「花濺淚」,懷此熱肝腸,如何領取得冷風月;「山寫照」「水
傳神」,識吾真面目,方可擺脫得幻乾坤。富貴得一世寵榮,到死時反增了一個
戀字,如負重擔;貧賤得一世清苦,到死時反脫了一個厭字,如釋重枷。人誠想
念到此,當急回貪戀之首而猛舒愁苦之眉矣。
人之有生也,如太倉之粒米,如灼目之電光,如懸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
。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樂?如何看他不破而懷貪生之慮?如何看他不重而貽
虛生之羞?
鷸蚌相持,兔犬共斃,冷覷來令人猛氣全消;鷗鳧共浴,鹿豕同眠,閑觀去
使我機心頓息。
迷則樂境成苦海,如水凝為冰;悟則苦海為樂境,猶冰渙作水。可見苦樂無
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念間耳。
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
地寬天高,尚覺鵬程之窄小;雲深松老,方知鶴夢之悠閑。
兩個空拳握古今,握住了還當放手;一條竹杖挑風月,挑到時也要息肩。
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來無非詩料;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處盡是禪機。
忽睹天際彩雲,常疑好事皆虛事;再觀山中閑木,方信閑人是福人。
東海水曾聞無定波,世事何須扼腕?北邙山未省留閑地,人生且自舒眉。
天地尚無停息,日月且有盈虧,況區區人世能事事園滿而時時暇逸乎?只是
向忙裡偷閑,遇缺處知足,則操縱在我,作息自如,即造物不得與之論勞逸較虧
盈矣!
「霜天聞鶴唳,雪夜聽雞鳴,」得乾坤清純之氣。「晴空看鳥飛,活水觀魚
戲,」識宇宙活潑之機。
閑烹山茗聽瓶聲,爐內識陰陽之理;漫履楸枰觀局戲,手中悟生殺之機。
芳菲園林看蜂忙,覷破幾般塵情世態;寂寞衡茅觀燕寢,引起一種冷趣幽思。
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便居然有萬里山川之勢,片言只語
內,便宛然見萬古聖賢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達人的胸襟。
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安腳?貌偕松共瘦,知憂喜無由上眉。
趨炎雖暖,暖後更覺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養志於清修而炎
涼不涉,棲心於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為更多也。
席擁飛花落絮,坐林中錦綉團□〔衤因〕;爐烹白雪清冰,熬天上玲瓏液髓。
逸態閑情,惟期自尚,何事處修邊幅;清標傲骨,不願人憐,無勞多買胭脂。
天地景物,如山間之空翠,水上之漣漪,潭中之雲影,草際之煙光,月下之
花容,風中之柳態。若有若無,半真半幻,最足以悅人心目而豁人性靈。真天地
間一妙境也。
「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此是無彼無此得真機。「野色更無
山隔斷,天光常與水相連」,此是徹上徹下得真意。吾人時時以此景象注之心目
,何患心思不活潑,氣象不寬平!
鶴唳、雪月、霜天、想見屈大夫醒時之激烈;鷗眠、春風、暖日,會知陶處
士醉里之風流。
黃鳥情多,常向夢中呼醉客;白雲意懶,偏來僻處媚幽人。
棲遲蓬戶,耳目雖拘而神情自曠;結納山翁,儀文雖略而意念常真。
滿室清風滿幾月,坐中物物見天心;一溪流水一山雲,行處時時觀妙道。
炮鳳烹龍,放箸時與□鹽無異;懸金佩玉,成灰處共瓦礫何殊。
「掃地白雲來」,才著工夫便起障。「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造花喚作小兒,切莫受渠戲弄;天地丸為大塊,須要任我爐錘。
想到白骨黃泉,壯士之肝腸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閑。
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須百般計較;書讀五車,才分八斗,未聞一日清閑。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
易知。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
,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月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
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酉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
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
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切莫放手。
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志以淡泊明,而節
從肥甘喪矣。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長,使人有不匱
之思。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作人無甚高遠的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的工夫,減除得
物累便臻聖境。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逾分外,修持毋減分中。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
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事事要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
,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
體萬倍也。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腐草無光化為熒,而耀采於夏月。故知潔
常自污出,明每從暗生也。
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伏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情慾意識,盡屬妄心消殺
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當以事後
之悔,悟破臨事之痴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處世不
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要感德,無怨便是德。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富貴家宜寬厚而反忌□〔克寸〕,是富貴而貧賤,其行如何能享?聰明人宜
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如何不敗!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

C. 菜根譚名句欣賞

1、責人者,原無過於有過之中,則情平;責己者,求有過於無過之內,則德進。

2、蓋志以澹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3、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廢興。若以權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4、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5、處治世宜方,處亂世當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當嚴,待庸眾之人宜寬嚴互存。

6、肝腸煦若春風,雖囊乏一文,還憐煢獨;氣骨清如秋水,縱家徒四壁,終傲王公。

7、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切莫放手。

8、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9、兩個空拳握古今,握住了還當放手;一條竹杖挑風月,挑到時也要息肩。

10、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釐,人品直差天淵矣。人胡不猛然轉念哉?

11、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12、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處著腳,若稍慕虛名,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俗。

13、發落齒疏,任幻形之凋謝;鳥吟花開,識自性之真如。

14、黃鳥情多,常向夢中呼醉客;白雲意懶,偏來僻處媚幽人。

15、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

16、意氣與天下相期,如春風之鼓暢庶類,不宜存半點隔閡之形;肝膽與天下相照,似秋月之洞徹群品,不可作一毫曖昧之狀。

17、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務加讓三分之功。

18、操持既堅,又當混跡風塵,使此心見可欲而亦不亂,以養吾圓機。

19、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長,使人有不匱之思。

20、貧賤所難,不難在砥節而難在用情;富貴所難,不難在推恩,而難在好禮。

21、酷烈之禍,多起於玩忽之人;盛滿之功,常敗於細微之事。故語雲:「人人道好,須防一人著腦;事事有功,須防一事不終。」

22、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而超凡入聖,人品且判星淵矣。人胡不猛然轉念哉!

23、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24、舌存常見齒亡,剛強終不勝柔弱;戶朽未聞樞蠹,偏執豈能及圓融。

25、把握未定,宜絕跡塵囂,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悟吾靜體。

26、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稍遷就,稍遷就則失從違之准;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27、千載奇逢,無如好書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爐煙。

28、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受病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

29、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

30、芝草無根醴無源,志士要當猛奮翼;彩雲易散琉璃脆,達人宜早回頭。

31、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32、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惟少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33、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扼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34、晝閑人寂,聽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雲光舒捲,頓令眼界俱空。

35、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36、操存要有真宰,無真宰則遇事便倒,何以植頂天立地之砥柱!應用要有圓機,無圓機則觸物有礙,何以成旋乾轉坤之經綸!

37、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系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38、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39、士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實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40、福不可邀,養喜神以為招福之本;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

41、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42、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後福跟隨,何須戚戚。

43、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眾人以拂意為憂,而君子憂自快意中起。蓋眾人憂樂以情,而君子憂樂以理也。

44、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月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45、一場閑富貴,狠狠爭來,雖得還是失;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亦為夭。

46、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隙,堪稱一大經綸。

47、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48、地寬天高,尚覺鵬程之窄小;雲深松老,方知鶴夢之悠閑。

49、功名富貴,直從滅處觀究竟,則貪戀自輕;橫逆困窮,直從起處究由來,則怨尤自息。

50、可風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51、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52、廉官多無後,以其太清也;痴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故君子雖重廉介,不可無含垢納污之雅量。雖戒痴頑,亦不必有察淵洗垢之精明。

53、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開萬善之門,無如寸心挹損。

54、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55、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56、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

57、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58、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59、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逾分外,修持毋減分中。

60、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損。涉世者宜蕃擇之,慎毋貪黃雀而墜深井,舍隋珠而彈飛禽也。費千金而結納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飢餓之人;構千楹而招來賓客,孰若葺數椽之茅,以庇孤寒之士。

61、多栽桃李少栽荊,便是開條福路;不積詩書偏積玉,還如築個禍基。

62、芝草無根醴無源,志士當勇奮翼;彩雲易散琉璃脆,達人當早回頭。

63、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64、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遇事而為人除害,即是導利之機。

65、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辭處後之羞;蘿蔦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攀之恥。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

66、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他會救。

67、吾人必適志於花柳爛熳之時,得趣於笙歌騰沸之處,乃是造化之幻境,人心之妄念也。須從木落草枯之後,向聲希味淡之中,覓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之橐籥,民物之根宗。

68、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69、忽睹天際彩雲,常疑好事皆虛事;再觀山中古木,方信閑人是福人。

70、徑路窄處,留一少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71、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

72、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動,則愆尤自少;應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則趣味常多。

73、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74、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還有迷,總不如自悟之了了;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失,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75、今人專求無念而終不可無,只是前念不滯後念不迎。

76、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

77、遇過變而不倉忙,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欲臨死而無貪戀,須向生時事事看得輕。

78、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惟氣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79、吾人必適志於花柳爛熳之時,得趣於笙歌騰沸之處,乃是造化之幻境,人心之妄念也。須從木落草枯之後,向聲希味淡之中,覓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之橐龠,民物之根宗。

80、看破有盡身軀,萬境之塵緣自息;悟入無壞境界,一輪之心月獨明。

D. 求<菜根譚>洪應明著,原文與詮釋!

《菜根譚》修省篇之一

[原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譯文]

要想達到金玉般純潔的品德,必定是經過大事的鍛煉;要想建立驚天動地的功業,也必須經過危險境地的磨難。

《菜根譚》修省篇之二

[原文]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譯文]

為人處事,閑的時候要檢查一下有沒有閑雜慾念,忙的時候要檢查一下有沒有粗淺浮漂的地方,成功的時要檢查一下有沒有驕傲自負的言辭,不得志時要檢查一下有沒有怨恨和失望的情緒。這樣時時檢點自己,達到使雜念從多入少,從有到無的境界,才是人生學問的真正關鍵所在。

《菜根譚》應酬篇之一

[原文]

心體澄沏,常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常在麗日光風之內,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

[譯文]

心境保持在一塵不染的狀態,如常處在明鏡或清水那樣潔靜明亮的環境里,那麼天下自然就沒有什麼可以使人厭煩的事;保持心平氣和,感覺自己如常處在大好春光之中,心情爽快,看什麼人都覺得順眼,會看到人的善良的一面,世界上也就沒有使你感感受到討厭的人。

《菜根譚》應酬篇之二

[原文]

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

[譯文]

世上的一切事情,要勇於承擔,又要善於擺脫。不承擔的話就沒有立身處世的資本和功業,但是,如果一直擺脫不了雜事的煩憂,也就喪失了脫離塵世的情懷。
《菜根譚》閑適篇之一

[原文]

一場閑富貴,狠狠爭來,雖得還是失;

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亦為夭。

[譯文]

富貴本是身外之物,如果為了得到它而不擇手段,雖然得到了但卻失去了做人最根本的東西;人生百年的大好時光,如果在碌碌無為中度過,縱然長命百歲,那又和夭亡的人有什麼
《菜根譚》閑適篇之二

[原文]

迷則樂境成苦海,如水凝為冰;悟則苦海為樂境,猶冰渙作水。可見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念間耳。

[譯文]

如果執迷不悟,那麼樂境也會變成苦海,就象水凝成冰塊一樣;如果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那麼即使在苦海之中,也會變為樂境。由此可見,苦樂迷悟本身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在於人的一轉念之間罷了。
《菜根譚》概論篇之一

[原文]

人心有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須念凈境虛空,慮忘形釋,才得以游衍其中。

[譯文]

人心中如果有真境,沒有音樂,仍然歡快愉悅;不煎水,不品茶,而自然有清香芬芳之氣襲來。只有真正萬事虛空,才能真正忘去思慮,舒敬形體,才能夠恣意游樂在人間塵世之中。

《菜根譚》概論篇之二

[原文]

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樹;

性天中有化育,觸處都魚躍鳶飛。

[譯文]

心靈深處如果平靜如水,無風無浪,那麼,隨處在哪都有青山綠樹的生長。天性中如果有使萬物萌發生長的意向,那麼,到處都會有魚躍鳶飛的景象。

《菜根譚》評議篇之一

[原文]

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

須是大火流金,而清風穆然;

嚴霜殺物,而和氣藹然;

陰霾翳空,而慧目朗然;

洪濤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內的真人品。

[譯文]

人立身處世,必須要有固定的品行操守,不能隨著環境或地位的變化而改變;必須象以下幾種情況這樣:即使大火把金屬都融化成了汁液,但清風依然溫和地吹拂;即使嚴霜逼人,肅殺萬物,而祥和之氣依然可親;即使陰雲蔽日,而人的心神依然猶如陽光普照;即使狂風巨浪迎面撲來,而中流砥柱巍然屹立,堅強不移。達到了這樣的境界,才算是世界上的最崇高的人品。

《菜根譚》評議篇之二

[原文]

少壯者當事事用意而意反輕,徒泛泛作水中鳧而已,何以振雲霄之翮?

衰老者事事宜忘情而情反重,徒祿祿為轅下駒而已,何以脫韁鎖之身?

[譯文]

人年青時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事事都要盡心用意做,而有的年青人不懂這種道理,對工作持馬虎應付態度,白白地虛度時光,就象水中的野鴨一樣,悠閑自得,沒有什麼大的志向,憑什麼才能沖上雲天,做出一番壯舉呢?人到老年時事事都應丟得開放得下,擺脫世俗情念,而有些老人們情懷反而更重,這樣一生忙忙碌碌,只不過做車轅下的縲馬罷了,怎麼才能夠解脫開身上的名利韁鎖呢?

E. 請問是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君子有高深修養,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

原文: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譯文:

君子有高深修養,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君子的才華應像珍藏的珠寶一樣,不應該輕易炫耀讓別人知道。

注釋:

1、才華:指表露於外的才能。

2、玉韞珠藏:形容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不露。韞,珍藏的意思。

出處:《菜根譚》——元末明初·洪應明

(5)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洪氏要求人們「心體澄澈」,一塵不染,常常使自己處於明鏡止水之中;意氣平和,常常使自己身處於風和日麗的氣象中,調整自我,改變觀念,如此一來,「天下自無可厭之事」,「自無可惡之人」。在面對大是大非,邪惡與正義的選擇時,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遷就和妥協,一旦態度曖昧,就會喪失正道。

對於榮辱毀譽,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價值標准:「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避處後之羞;蔦蘿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攀之恥。」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對於功名利祿,若「直從無處觀究竟,則貪戀自輕。」

「直從起處究由來,則怨尤自息。」「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其整治社會心態的思路合乎儒家之轍,十分明顯。

洪氏指出:「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得,衰後罪業,都是盛時作得。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省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人。」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為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想到白骨黃泉,壯士之肝腸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開。」「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

「地闊天高,尚覺鵬程之窄小;雲深松老,方知鶴夢之悠閑。」「紅燭燒殘,萬念自然灰冷;黃粱夢破,一身亦似雲浮。」「一場閑富貴,狼狽爭來,雖得還是失;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亦夭」。作者總是從人生的終極出發,判斷所為之事,分析所處之世,使人豁然開朗,有機會重新調整心態。在這方面,洪氏深受道家思想影響。

與道家思想相似,佛教思想中的大量觀念也被洪應明應用。用來作為調整社會文化心態的良方。書中指出:「世事如棋局,不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看破有盡身軀,萬境之塵緣自息;悟入無懷境界,一輪之心月獨明。」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愧。」

「人生禍區福境,皆念思造成,故釋氏雲『利慾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一念清靜,烈熾成池;一念驚覺,船登彼岸。』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纏脫只在自心,心了則屠肆槽廛居然凈土,不然,縱一琴一鶴,一花一竹,嗜好雖清,魔障終在。語雲:『能體塵境為真境,末了僧家是俗家』。」

F. 佛光菜根譚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
履過。

◆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萬善全,始
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凌雲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

◆忙處事為,常向閑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從靜里密操持,非心
自息。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
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
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重名義,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是事境
之塵氛未掃,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處拔除不凈,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紛擾固溺志之場,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學者當棲心元默,以寧吾真體。亦
當適志恬愉,以養吾圓機。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
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
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
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
塵情。

◆身不宜忙,而忙於閑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
亦可鼓暢天機。

◆鍾鼓體虛,為聲聞而招擊撞;麋鹿性逸,因豢養而受羈糜。可見名為招禍之
本,欲乃散志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
。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變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
矣。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焰冰競;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還是鍛煉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
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才見處一化
齊之妙。

◆心是一顆明珠。以物慾障蔽之,猶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滌猶易;以情識襯
貼之,猶明珠而飾以銀黃,其洗滌最難。故學者不患垢病,而患潔病之難治;不
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居;性命的我要認
得真,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實則物慾不入。

◆面上掃開十層甲,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斗塵,語言方覺有味。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污
瀆之不能容納。

◆白日欺人,難逃清夜之鬼報;紅顏失志,空貽皓首之悲傷。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
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而超凡入聖,人品且判星淵矣。人胡
不猛然轉念哉!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開萬善之門,無如寸心挹損。

◆塞得物慾之路,才堪辟道義之門;馳得塵俗之肩,方可挑聖賢之擔。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雪,才為火內栽蓮。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還有迷,總不如自悟之了了;意興從外境而得者,
有得還有失,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情之同處即為性,舍情則性不可見,欲之公處即為理,舍欲則理不可明
。故君子不能滅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絕欲,惟期寡慾而已。

◆欲遇變而無倉忙,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欲臨死而無貪戀,須向生時事事看
得輕。

◆一念過差,足喪生平之善;終身檢飭,難蓋一事之愆。

◆從五更枕席上參勘心體,氣未動,情未萌,才見本來面目;向三時飲食中諳
練世味,濃不欣,淡不厭,方為切實工夫

【 應 酬 】

★操存要有真宰,無真宰則遇事便倒,何以植頂天立地之砥柱!應用要有圓機
,無圓機則觸物有礙,何以成旋乾轉坤之經綸!

★士君子之涉世,於人不可輕為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於物
不可重為愛憎,愛憎重,則意氣精神悉為物所制。

★倚高才而玩世,背後須防射影之蟲;飾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膽之鏡。

★心體澄徹,常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賞在麗日
光風之內,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遷就,少遷就則失從
違之正;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辭處後之羞;蘿蔦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攀之恥
。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

★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
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伺察以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養智;奮迅以為速者,多因速度
而致遲,故君子以重持輕。士君子濟人利物,宜居其實,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則
德損;士大夫憂國為民,當有其心,不當有其語,有其語則毀來。

★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縱弛;處明庭檢飾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個念
頭持到底,自然臨小事如臨大敵,坐密室若坐通衢。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
之厭。

★善啟迪人心者,當因其所明而漸通之,毋強開其所閉;善移風化者,當因其
所易而漸及之,毋輕矯其所難。

★彩筆描空,筆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鍔,而水亦不留痕
。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與應俱適,心與境兩忘矣。

★己之情慾不可縱,當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慾不可拂
,當用順之之法以調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適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
可乎!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隨時之內善救時,若和風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脫俗,似淡月之映輕雲。

★思入世而有為者,須先領得世外風光,否則無以脫垢濁之塵緣;思出世而無
染者,須先諳盡世中滋味。否則無以持空寂之後苦趣。

★與人者,與其易疏於終,不若難親於始;御事者,與其巧持於後,不若拙守
於前。

★酷烈之禍,多起於玩忽之人;盛滿之功,常敗於細微之事。故語雲:「人人
道好,須防一人著腦;事事有功,須防一事不終。」

★功名富貴,直從滅處觀究竟,則貪戀自輕;橫逆困窮,直從起處究由來,則
怨尤自息。

★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
出世之襟期。

★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系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
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了心自了事,猶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蚋而仍集。

★仇邊之弩易避,而恩里之戈難防;苦時之坎易逃,而樂處之阱難脫。

★膻穢則蠅蚋叢嘬,芳馨則蜂蝶交侵。故君子不作垢業,亦不立芳名。只是元
氣渾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樂窩也。

★從靜中觀物動,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閑,處鬧
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工。

★邀千百人之歡,不如釋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榮,不如免一事之丑。

★落落者,難合亦難分;欣欣者,易親亦易散。是以君子寧以剛方見憚,毋以
媚悅取容。

★意氣與天下相期,如春風之鼓暢庶類,不宜存半點隔閡之形;肝膽與天下相
照,似秋月之洞徹群品,不可作一毫曖昧之狀。

★仕途雖赫奕,常思林下的風味,則權且之念自輕;世途雖紛華,常思泉下的
光景,則利慾之心自淡。鴻未至先援弓,兔已亡再呼矢,總非當機作用;風息時
休起浪,岸到處便離船,才是了手工夫。

★從熱鬧場中出幾句清冷言語,便掃除無限殺機;向寒微路上用一點赤熱心腸
,自培植許多生意。隨緣便是遣緣,似舞蝶與飛花共適;順事自然無事,若滿月
偕盂水同圓。

★淡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不然操持未
定,應用未圓,恐一臨機登壇,而上品禪師又成一下品俗士矣。

★廉所以戒貪。我果不貪,又何必標一廉名,以來貪夫之側目。讓所以戒爭。
我果不爭,又何必立一讓的,以致暴客之彎弓。

★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有事常如無事時,鎮定方可以消
局中之危。

★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遇事而為人除害,即是導利之機。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動,則愆尤自少;應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則趣味
常多。

★君子嚴如介石而畏其難親,鮮不以明珠為怪物而起按劍之心;小人滑如脂膏
而喜其易合,鮮不以毒螫為甘飴而縱染指之欲。

★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縱紛若亂絲,終當就緒;待人無半毫矯偽欺隱,雖狡
如山鬼,亦自獻誠。

★肝腸煦若春風,雖囊乏一文,還憐煢獨;氣骨清如秋水,縱家徒四壁,終傲
王公。

★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損。涉世者
宜蕃擇之,慎毋貪黃雀而墜深井,舍隋珠而彈飛禽也。費千金而結納賢豪,孰若
傾半瓢之粟,以濟飢餓之人;構千楹而招來賓客,孰若葺數椽之茅,以庇孤寒之
士。

★解斗者助之以威,則怒氣自平;懲貪者濟之以欲,則利心反淡。所謂因其勢
而利導之,亦救時應變一權宜法也。

★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雪忿不若忍恥為高。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若
直節之為真。

★救既敗之事者,如馭臨崖之馬,休輕策一鞭;圖垂成之功者,如挽上灘之舟
,莫少停一棹。

★先達笑彈冠,休向侯門輕曳裾;相知猶按劍,莫從世路暗投珠。

★楊修之軀見殺於曹操,以露己之長也;韋誕之墓見伐於鍾繇,以秘己之美也
。故哲士多匿采以韜光,至人常遜美而公善。

★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奮迅,常患畚迅而成鹵莽,故當抑其躁心;老成的人,
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縮,故當振其惰氣。

★望重縉紳,怎似寒微之頌德。朋來海宇,何如骨肉之孚心。

★舌存常見齒亡,剛強終不勝柔弱;戶朽未聞樞蠹,偏執豈能及圓融

閱讀全文

與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中背叛該怎麼挽回 瀏覽:314
愛情怎麼投資最好 瀏覽:517
鶴崗婚姻登記怎麼預約 瀏覽:772
江蘇健康碼是叫什麼 瀏覽:852
美女漂亮你去哪裡玩啊玩的好開心呢 瀏覽:810
為什麼說父母愛情是最美的婚姻 瀏覽:728
對於這份愛情你是什麼感受 瀏覽:213
事業單位退伍安置人員怎麼辦 瀏覽:927
經濟學與政治學哪個學校好 瀏覽:808
幸福是什麼感人視頻 瀏覽:712
世界驚悚故事講的什麼 瀏覽:674
什麼都沒穿的美女全身照 瀏覽:135
有核酸證明如何在健康碼上顯示 瀏覽:144
婚姻律師代理哪些流程 瀏覽:786
打不破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26
在武漢辦健康證怎麼辦理 瀏覽:536
婚姻配對猴子和什麼合適 瀏覽:805
什麼樣的情況是健康 瀏覽:542
婚姻中吵架該怎麼做 瀏覽:464
兩性之間的婚姻該怎麼選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