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事業單位崗位等級有哪些
事業單位崗位的具體劃分,通常劃分成三種類別,分別是: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技能崗。
1.管理崗位管理崗位的級別分為1級—10級,通常適用於事業單位當中的主要負責人、各機關負責人以及各科室或者辦公室人員等。
管理崗位級別分別是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和幹事員。
新入職的事業單位人員通常會從幹事員做起,逐級升遷。
在升遷過程中,除了副處級升正處級和副廳級升正廳級需要在原來崗位任職滿2年,其他崗位晉升都要在原來崗位任職滿3年。
2.專業技術崗專業技術崗的級別通常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具體劃分為13個等級,通常適用於教育類事業單位中的教師、醫療護理類事業單位中的醫師和護士等人員。
專業技術崗當中的正高級職稱包括1—4級;副高級職稱包括5—7級;中級職稱包括8—10級;初級職稱包括11級—13級。
競聘一級、二級技術工崗位,須分別通過高級技師、技師技術等級考評,並具有本工種下一級崗位工作滿5年以上的工作經歷;
競聘三級、四級技術工崗位,須分別通過高級工、中級工技術等級考核,並具有本工種下一級崗位工作滿5年以上的工作經歷;
競聘專業技術十級至五級崗位的,需通過相關考核評審,且分別在專業技術崗下一級崗位上分別工作3年以上;
競聘專業技術十一級崗位,需通過相關考核評審,且在專業技術崗十二級崗位上工作2年以上;
競聘專業技術十二級崗位,需通過相關考核評審,且在專業技術崗十三級崗位上工作1年以上。
不過,獲省、部級以上技術比賽名次或技術革新、技術發明成果證書的技術工,應聘一級、二級技術工崗位時,在下一級崗位工作的年限可放寬1至2年。
3.工勤技術崗工勤技能崗的級別有兩大類,分別是技術工崗和普通工崗。
普通工崗不分級別,通常適用於事業單位中司機、電工等崗位。
技術工崗依次分為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和初級工。工勤崗每往上晉升一級,需要在原來的崗位上任職滿5年。一級、二級工勤技能崗位,滿足工作年限基礎上,並分別通過高級技師、技師技術等行業考評;
三級、四級工勤技能崗位,滿足工作年限基礎上,並分別通過高級工、中級工技術等級考核;
學徒(培訓生)學習期滿和工人見習、試用期滿,通過初級工技術等級考核後(工作時間不定),可確定為五級工勤技能崗位。
Ⅱ 事業編管理崗位等級是什麼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分為十個等級,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
基層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晉升十分困難,渠道也比較狹窄,只能在事業單位中打轉。參加工作為十級,對應辦事員,實習期滿為九級,對應科員,按學歷不同,實習期長短也不一樣。許多基層管理人員,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在九級、八級管理崗位打轉。
甚至連八級都很難提升,更不用說七級以上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崗位較少,中高級管理崗位更少,只有極少部分事業人員可以通過提拔晉升到更高級別的管理崗位。事業單位管理崗位晉升,和黨政部門一樣,都是按等級進行晉升。
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三類。按規定,醫院、中小學校等以專業技術崗位為主的事業單位,被稱為專業技術類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設置不能超過15%,而承擔管理職能為主的管理類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設置一般為50%。
管理崗位等級設置
1、管理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有關規定和許可權確定。
2、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
3、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和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許可權設置事業單位各等級管理崗位的職員數量。
Ⅲ 事業單位十個等級劃分
1.崗位劃分,在事業單位的考試中主要分為管理崗位、工勤技能崗位、專業技術崗位這三個崗位。
2.管理崗位,事業單位主要分為1級、2級、3級、4級等等10個等級。分別對應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等職位。
3.學歷要求,職員崗位一般有中專以上學歷,其中6級以上崗位,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4級以上崗位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
4.工作時間,1級、2級崗位按照有關規定執行;3級、5級崗位,要在4級、6級崗位上工作兩年以上, 4級、6級崗位,需要在5級、7級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7級、8級崗位,需要在8級、9級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事業單位十個等級劃分
Ⅳ 管理崗位分為幾個等級
10個,管理崗位分為10個等級,即一至十級職員崗位。
根據人事部的規定,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
還規定,管理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有關規定和許可權確定。同時規定,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和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許可權設置事業單位各等級管理崗位的職員數量。
基本任職條件:
各等級職員崗位的基本任職條件規定如下:
職員崗位一般應具有中專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級以上職員崗位,一般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級以上職員崗位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一級、二級職員崗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三級、五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四級、六級職員崗位上工作兩年以上; 四級、六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五級、七級職員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七級、八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八級、九級職員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補充:國家人事部規定,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三種類別。管理崗位指擔負領導職責或管理任務的工作崗位,這一崗位的設置要適應增強單位運轉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主要承擔社會事務管理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管理崗位佔主體,一般應占單位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
Ⅳ 事業單位崗位等級
事業單位崗位等級分為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技能崗。
1、管理崗位管理崗位的級別分為1級—10級,通常適用於事業單位當中的主要負責人、各機關負責人以及各科室或者辦公室人員。
2、專業技術崗專業技術崗的級別通常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具體劃分為13個等級,通常適用於教育類事業單位中的教師、醫療護理類事業單位中的醫師和護士人員。
3、工勤技術崗工勤技能崗的級別有兩大類,分別是技術工崗和普通工崗。
簡介:
管理崗位管理崗位的級別分為1級—10級,通常適用於事業單位當中的主要負責人、各機關負責人以及各科室或者辦公室人員等。管理崗位級別分別是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和幹事員。新入職的事業單位人員通常會從幹事員做起,逐級升遷。
在升遷過程中,除了副處級升正處級和副廳級升正廳級需要在原來崗位任職滿2年,其他崗位晉升都要在原來崗位任職滿3年。
Ⅵ 事業編制管理崗位級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
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三種類別。根據崗位性質、職責任務和任職條件,對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分別劃分通用的崗位等級。
1、管理崗位指擔負領導職責或管理任務的工作崗位。管理崗位分為10個等級,即一至十級職員。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2、專業技能崗位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和初級崗位。其中:高級崗位分7個等級,即一至七級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的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的崗位包括五至七級。
3、工勤技能崗位指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後勤保障、服務等職責的工作崗位。工勤技能崗位包括技術工崗位和普通工崗位,其中技術工崗位分為5個等級,即一至五級。普通工崗位不分等級。事業單位中的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依次分別對應一至五級工勤技能崗位。
【法律依據】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五條 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明確崗位類別和等級。
第六條 事業單位根據職責任務和工作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崗位。崗位應當具有明確的名稱、職責任務、工作標准和任職條件。
第七條 事業單位擬訂崗位設置方案,應當報人事綜合管理部門備案。
Ⅶ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等級是什麼
事業單位管理崗分十個等級,分別為十級、九級、八級、七級、六級、五級、四級、三級、二級、一級,依次對應公務員的辦事員、科員、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廳、正廳、副部、正部十個職級。
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和初級崗位;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依次分別對應一至五級工勤技能崗位。
事業管理崗職員與公務員的區別
同樣的級別,事業單位管理崗職員與公務員存在明顯的區別:
一是待遇區別。事業編制沒有車補和十三薪,年終績效往往也不如公務員,因此整體收入比公務員要低一截。以正科為例,本地事業編一年全包將將十萬,而公務員可以到11-12萬。
二是晉升區別。公務員本身領導職數就比事業編多,因而晉升相對更容易,更何況,公務員還有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加持。由於晉升天花板太低太明顯,事業管理崗過去一直被認為是最吃虧的崗位,所幸事業單位管理崗職員等級晉升制度來了,在縣以下事業單位客觀上提高了管理崗的晉升空間。
Ⅷ 事業單位管理崗入職是怎麼樣定級的
剛參加工作分配到管理崗位的職員,一般核定為十級管理職員。
按照《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事業單位管理崗分為十級,剛參加工作分配到管理崗位的職員,一般核定為十級管理職員,相當於公務員序列里的辦事員。
實習期滿後晉升為九級職員,相當於科員。從九級職員晉升到八級職員,就需要硬性條件限制了:四級以下職員晉升,必須在下一級職員崗位上任期滿三年以上才符合晉升條件。
也就是說,八級職員晉升,必須是九級職員工作滿三年以後,才能達到基本晉升條件。
事業單位管理崗定級的注意事項:
九級十級職員依然是一般幹部,屬於人事部門管理,級別只在工資核算時起作用。而八級職員相當於公務員序列裡面的副科級,已經屬於組織部門管理和任命的幹部了。
受管理崗位領導職數比例限制,八級職員開始就有相應的職位限制,在縣區一級,50名編制以下的事業單位可以調一正兩副三名領導職數,也就是八級管理崗位只有兩個,七級管理職位一個。由此可見,八級以上管理職位晉升之困難。
許多人在九級管理崗位上工作了一輩子,早就滿足了八級崗位晉升的條件,卻因為職數限制,得不到提拔任用。
Ⅸ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等級劃分標准
事業單位管理崗為主要劃分為1-10個等級,分別為十級、九級、八級、七級、六級、五級、四級、三級、二級、一級,依次對應公務員的辦事員、科員、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廳、正廳、副部、正部十個職級。其中10級是最低的等級,1級對應的是最高的等級,職級也是最高,以前的崗位等級就對應著相應的職級,這樣很多人在工作年限到達後但是因為無法升職導致等級也不能升,所以國家出台了相關的政策,關於事業單位管理崗等級晉升制度。
免費領取考試資料
事業單位管理崗等級晉升制度相關內容
適用的對象:
1、適用對象工作單位必須是縣級行政區劃內(包括城區、縣級市、市轄區)的事業單位;
2、適用對象工作崗位必須是縣以下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職員,專技人員和工勤人員不在這個適用范圍內。
具體怎麼實施
之前事業單位管理崗只有職務晉升這一種方式,只有晉升了職務,其等級才能相應的晉升,但是管理崗的職務一般是很少的,這就導致很多滿足等級晉升的卻沒辦法晉升,所以事業單位等級晉升就是讓符合條件的員工也可以晉升等級,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這就打破了管理崗的晉升天花板,對管理崗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
晉升有職數限制嗎
這種晉升時有職數限制的,因為這個政策是為了提高大家工作的積極性,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晉升的,是一種競爭的機制,同時也不是無限制晉升,升到一定的等級後就不能再升了。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等級劃分標准
Ⅹ 事業單位崗位級別劃分標准
1、管理崗,崗位的等級一共有1-10級不等,1級對應的是部級正職、5級對應的是處級副職、10級對應的是幹事員。如果大家想要獲得更高崗位的級別的話,就需要先做到10級,然後再晉級。
2、工勤技能崗,中包含普通工和技術工,普通工沒有等級劃分,技術工會有5個不同等級,按照從1級到5級的順序,分別來對應了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
3、專業技術崗,這類崗位是按照專業技術的表現能力來劃分的。劃分為13個等級,是為了來對應初級、中級、高級這三種級別。11-13級對應的是初級,8-10級對應的則是中級,1-7級則是對應了高級。
事業單位崗位級別劃分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