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後,原事業編制人員何去何從
關於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後,原事業編制工作人員如何安置的問題,細說起來比較復雜,但就目前政策來看,主要有以下四個安置渠道。
對於部分厭倦了事業單位平平淡淡工作和生活的年輕同志來說,他們會選擇留守,畢竟企業工作具有挑戰性,且福利待遇這塊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這部分工作人員會欣然接受自己身份的轉變(即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份變為企業員工),並且選擇以企業人員身份兌現工資待遇和辦理最終的退休手續。
以上便是事業單位改制後,原工作人員的四種主要安置方式。至於選擇哪種方式,需要每一個人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研判,最終選擇一種能夠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❷ 取消事業單位改為公務員單位的退休人員怎麼辦又是在改革中退休的
摘要 事業單位的改革只涉及在職人員,退休人員是絕對不會改變單位性質的,這一點還請各位已經退休的老同志放心。
❸ 事業單位改革後退休人員咋辦
摘要 為了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確保機構改革順利實行,機構改革中,對於「工齡滿20年、距離退休不足5年」的工人,和「工齡滿25年或者30年,距離退休不足5年」的幹部,可以提前交由社保部門管理。這句話的理解,是可以提前退休,包括合同工在內,都可以享受這一政策。目前改革正在進行,還沒有具體的地方實施方案方面的文件出台,年底或者明年3月前,隨著改革的深入,以及後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推進,各地能否出台相關政策實施方案,應該就有一個定論。。
❹ 單位改制人員退休的相關規定
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編制由機構編制部門回收,另行安排統籌使用。改制單位在編在崗人員,在單位改制後,因為人事管理方式由事業單位模式變更為企業管理模式,因此會失去事業編制。但是由於各地機構體制改革不一,沒有統一標准,有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有全部一刀切,有重新競聘。具體情況要看當地政策。
從各省目前發布的相關檔看,事業單位轉企後,原退休人員的離退休待遇不會變化,享受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待遇。今後其基本養老金的調整,也是根據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有關政策進行。其實退休後已經不佔用編制名額了,大家主要關心的是轉企後,退休待遇是否會變化。
機關事業單位中有行政編制、參公編制、事業編制、機關工勤和事業工勤,沒有企業編制。而且編制是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工作人員使用的,退休人員不擁有編制。不過,改革以後還得看本人身份的信息,如果本人身份跟著單位一起改革,以後如果交到企業養老就在企業退,如果繼續交機關事業就在機關事業退,這個就看各地的政策了。
單位改革退休政策
1.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員工退休年紀都是遵循國家的規定退休年齡,不大退休年紀都不能退休。
2.本次政府機構改革中提出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員工可以提前退休,對於公務員來說,如果工齡超過30年,具體國家規定的退休年紀不滿五年,工作年限滿了二十年,就可以提出提前退休。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❺ 機關事業單位改革前參加工作但改革後退休的人員,怎麼領取養老金
法律分析: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規定,本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❻ 機構改革已退休人員怎麼辦
黨政機構改革於2019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市縣改革任務;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也將於2020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務。各省的改革進展不同,黨政機構基本都會於3月底結束,事業單位有已經改革基本結束的,如遼寧省,也有隨同黨政機構改革共同推進的。尤其是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一些省份在將行政職能劃轉到相應機關職能的同時,對行政類事業單位提前進行了改革。
按照改革進程要求,人員進入轉隸階段,會對涉改人員進行妥善安置,在編在崗人員隨職能劃轉到新的機構和崗位任職,臨近退休的提前交由社保部門保障,編外臨時人員根據實際需要,自主擇業或者由人事部門統一調配使用。
對於機構改革前已經退休的人員,或者是人員轉隸開始前退休的人員,按退休時的身份和政策,享受相應的養老待遇,不再溯及既往。尤其是已經退休的事業人員,如果是按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退休的人員,機構改革後,原事業單位改企,在改革前退休的人員,和人員轉隸過程中提前退休的人員,依然按照機關事業人員享受養老保障;原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改為財政全額供給,已經退休的人員,或者符合政策提前退休人員,都是按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保障,不會再重新建立賬戶,按全額機關事業人員養老保險制度執行。
行政權力不溯及既往,已經退休的人員,其養老保險不受機構改革影響。
真寧腔調,貼心提示:評論刷得太快,來不及全部回復,若有問詢,請私信。
文章看點:1、機構改革進展不同,進程有快有慢;
2、機構改革對已退休人員不產生影響。
❼ 事業單位改革後退休人員咋辦
摘要 這個是沒有相關規定的,企業改制了不參與的退休人員是否可以享受改制去的待遇要看公司決策。
❽ 事業單位改革後退休
第五條事業單位的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含聘期滿10年的聘用職員、專業技術人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一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工作年限滿10年的;二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第六條事業單位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一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二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三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從事高空和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工作,累計滿10年的;從事井下、高溫工作累計滿9年的;從事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累計滿8年的。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 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二) 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三) 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四)_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❾ 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轉國有獨資企業,臨近退休人員怎麼辦最好
要求單位補繳之前的養老保險。其他的相關福利政策。
1、已經繳納社會保險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單位的相關福利政策。2、尚未繳納養老保險的人員,應當要求單位補繳之前的養老保險。其他的相關福利政策。
❿ 事業單位改革中退休後職稱與工資待遇有什麼規定
退休後職稱與工資待遇沒有關系。
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確定。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
對中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中央財政予以適當補助。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調整所需資金由原渠道解決。
(10)事業單位改革中退休人員如何辦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改革要求規定:
1、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的要求,對現有事業單位職能進行清理,依據事業單位的功能和特點進行分類定性,不受現有的機構名稱、經費來源和人員管理制度等因素影響。
2、按照事業單位內在發展規律,創新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完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加強對事業單位發展資質和依法運行的監管。建立不同類型事業單位的責任制度和績效評估制度,規范其行為規則和服務標准。
3、除醫療衛生、教育等有機構編制標準的、提供特殊保障公共服務及中央有明確要求的以外,其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原則上維持不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於2019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