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績效工資計算公式是什麼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是實現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規范化和科學化,體現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的科學決策。那麼績效工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下面我來告訴你績效工資計算公式,希望能幫到你。
績效工資計算公式
一、績效考核得分
1、績效考核計算公式=KPI績效(50﹪)+360度考核(30﹪)+ 個人行為鑒定20﹪
2、績效換算比例:KPI績效總計100分佔50﹪;360度考核總計200分佔百分的30﹪;個人行為鑒定總計佔20﹪。
二、績效獎金計算方式
1、月度績效獎金計算 方法 :
每月從個人該月基本工資中提取10%為個人獎金基準金額,按實際達成效果之優劣核算獎金金額;
計算方法:個人績效獎金=該月基本薪資*10%*部門系數*個人考核等級系數.
2、年度績效獎金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為:年終獎金=(系數*連續工作月數*基本工資)/12*評分百分率
(系數由公司管理委員會根據年度利潤 報告 而定).
3、在公司任期不滿1年者,其年終獎考核以連續工作月數計發
三、如何列出考核項目的計算公式
1、倒扣型計算方式及其應用
2、統計型計算方式及其應用
3、比例型計算方式及其應用
4、 經驗 型計算公式
四、個人績效分值的計算
為使員工工作績效相互間具有可比性,以便有效地實施獎懲,通常採用績效分值計演算法,評估員工個人工作績效完成情況。
個人績效分值計算公式為:
個人績效分值=∑(KPIi績效分值×KPIi權重)×KPI總權重+∑(工作目標完成分值×權重)×工作目標總權重
五、績效獎金=管理單元綜合考核系數×個人考核系數×獎金基數
六、如果員工績效工資要與部門業績掛鉤,則績效工資首先需要根據部門考核成績在部門間進行一次分配,然後再根據員工考核情況在部門內進行二次分配。
(一)部門績效工資分配(一次分配)
部門月度績效工資總額=公司可分配月度績效工資總額/[∑(部門加權價值×部門月度考核系數)]×某部門加權價值×該部門月度考核系數+某部門月度獎罰金額
(二)員工績效工資分配(二次分配)
員工月度實得績效工資=部門可分配月度績效工資總額/[∑(員工崗位價值系數×該崗位員工人數×員工月度考核系數)]×某崗位價值系數×該崗位員工月度考核系數+某員工月度獎罰金額
該方案中,考慮不同部門和不同崗位的工作價值不同,需要用到部門加權價值系數和員工崗位價值系數。其中,部門加權價值系數=∑(該部門員工崗位價值系數×該崗位員工人數)
崗位價值系數需要通過崗位評價產生,而崗位評價是薪酬體系設計的核心基礎工作之一(薪酬體系需要根據崗位價值系數進行崗位工資定級),不屬考核體系的范疇。未做專門評價之前,可採用“崗位價值系數=員工工資÷人均工資”來計算。如果公司認為現有員工工資額度以及據此計算的價值系數均不合理的話,則需要通過重新進行薪資設計加以解決。
在該方案中,公司將績效工資首先分配到部門,再由部門分配到員工。同前面的方案相比,員工的績效工資不但與公司總的經營效益和員工自己的考核系數有關,同時也與部門業績有關,幅度也要大得多。且績效工資總額完全可控,並能自動將績效差的員工的績效工資直接轉移到績效好的員工,員工的績效工資不可明確預知。
在此基礎上考慮將部門經理與員工的考核和績效工資分開進行。
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
達成目標
績效考核本質上是一種過程管理,而不是僅僅對結果的考核。它是將中長期的目標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標,不斷督促員工實現、完成的過程,有效的績效考核能幫助企業達成目標。
挖掘問題
績效考核是一個不斷制訂計劃、執行、改正的PDCA循環過程,體現在整個績效管理環節,包括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要求達成、績效實施修正、績效面談、績效改進、再制定目標的循環,這也是一個不斷的發現問題、改進問題的過程。
分配利益
與利益不掛鉤的考核是沒有意義的,員工的工資一般都會為兩個部分: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績效工資的分配與員工的績效考核得分息息相關,所以一說起考核,員工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績效工資的發放。
促進成長
績效考核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單純地進行利益分配,而是促進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通過考核發現問題、改進問題,找到差距進行提升,最後達到雙贏。
績效工資的考核原則
1、客觀公正。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定量考核為主,定性考核為輔;
2、考核與績效工資及工資調整等掛鉤原則;
3、輔導改進原則。考核的最終目的是持續激勵員工提升工作績效,完成經營管理目標。每次考核期間和考核後,主管應及時向被考核者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幫助其改進績效。
猜你喜歡:
1. 每月的績效工資的計算公式
2. 員工績效工資計算方法
3. 事業績效工資計算公式
4. 績效工資計算公式
5. 誰知道績效工資的演算法
6. 基本工資加績效怎麼算
⑵ 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怎麼算
【法律分析】
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由四個方面構成:一是基本工資,二是津貼,三是補貼,四是獎金。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標准並沒有統一規定,是事業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制訂的。通常來說,績效工資一般會佔到總工資比例的40%左右。
【法律依據】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三十二條 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事業單位工資分配應當結合不同行業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
⑶ 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具體怎麼計算的 舉個例子解釋下
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演算法,所以無法說明是怎麼計算的。績效工資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總工資的百分之三十。
補充:
績效工資分為廣義績效工資和狹義績效工資,廣義績效工資又稱績效加薪、獎勵工資(Merit pay)或與評估掛鉤的工資。
用馬克思的三種勞動論來說,績效工資主要是根據員工的第三種勞動即凝固勞動來支付工資,是典型的以成果論英雄,以實際的、最終的勞動成果確定員工薪酬的工資制度。主要有計件工資制、傭金制等形式。績效工資從本義上說,應是根據工作成績和勞動效率。但在實踐中,由於績效的定量不易操作,所以除了計件工資和傭金制外,更多是指依據雇員績效而增發的獎勵性工資。績效工資制度的前身是計件工資,但它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工資與產品數量掛鉤的工資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學的工資標准和管理程序基礎上的工資體系。
績效工資制可以提高工作績效,若使它能更好發揮作用,僱主必須確信能有效地對工作績效進行評估。傳統的績效工資制通常是個人績效,對員工績效增加認可的形式通常是在每年規定的時間內提高基本薪資。
績效工資是以對員工績效的有效考核為基礎,實現將工資與考核結果相掛鉤的工資制度,它的理論基礎就是「以績取酬」。企業利用績效工資對員工進行調控,以刺激員工的行為,通過對績優者和績劣者收人的調節,鼓勵員工追求符合企業要求的行為,激發每個員工的積極性,努力實現企業目標。
⑷ 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怎麼算
績效工資=基礎績效+獎勵績效。基礎績效占績效工資的70%,獎勵績效佔30%。基礎績效直接進入工資,同時取消了其他津補貼;獎勵績效由單位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制定分配方案。績效工資是以對員工績效的有效考核為基礎,實現將工資與考核結果相掛鉤的工資制度,它的理論基礎就是「以績取酬」。
【法律依據】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
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事業單位工資分配應當結合不同行業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
⑸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系數怎麼確定
摘要 您好,一、績效工資計算公式:
⑹ 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是如何計算的
事業單位按經費撥付渠道分類的話,目前一般分為五類:1.規范工資事業單位2.全額撥款事業單位3.差額撥款事業單位4.自收自支事業單位5.參公事業單位規范工資事業單位,是指所有人員的工資體系完全參照公務員的工資體系執行,但單位性質是事業單位,並不是參公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是按照個人的工齡、職務、級別進行單獨測算的,是固定模式的,全北京市都一樣。
新入職的員工具體怎麼計算,這個沒法表達,不同類的單位演算法是不一樣的,目前勞資部門都有相關系統,輸入你的工齡、職務什麼的,各項工資也就都出來了。
⑺ 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怎麼算
績效工資=基礎績效+獎勵績效
基礎績效占績效工資的70% 獎勵績效佔30%
職工個人基礎績效月標准額 是根據標准來的,比如管理崗科員是1740,辦事員1620等,管理崗、技術職稱崗位、工勤技能崗位,不同級別有各自的標准。
職工個人獎勵績效月標准額 是個人基礎績效標准額 除以7乘以3得到的,比如1740除以7乘以3=746.
單位每年在財政局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全體職工全年的基礎績效和獎勵績效=(全體職工基礎績效標准數額之和+全體職工獎勵績效標准數額之和)*12個月
分配:
1、基礎績效直接進入工資,同時取消了其他津補貼
2、獎勵績效:單位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分配方案(怎麼分,多長時間發一次),還有相應的職工考核辦法。
誤區:
獎勵績效,比如都是科員,標准都是746/月,但是不等於實際就給大家每人每月發746,因為要有考核,出勤神馬的、工作有好有壞等等原因,有可能拿到的不是標准額度,這就是獎勵績效。
我們單位就有自己的方案,如需要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