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現在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那麼多,有沒有什麼
關於公務員的一些想法,以及對大家報考的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在最後一天能有些幫助。這些純粹是個人的想法,而且現在寫得也倉促,所以也許不夠完善,只希望大家去蕪存精、管中窺豹,略有收獲便好。可能有些話說得還偏激一些,大家多多包涵。
首先,大家對公務員整體的一些常識都不清楚。同樣是找工作,很多同學對外企的職業發展很了解,第一年是什麼身份,第二年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從junior到senior,具體每一步都問得清楚也了解得清楚。可是,我前兩天看水木上很多同學討論在"北京做公務員別指望有灰色收入"這個話題時,卻是一些最基本的常識都不了解,還言之鑿鑿地誤導別人,實在讓我疑惑。
中央機關新錄用公務員正常有一個一年的見習期,一年期滿合格後才轉正定級。沒有工作經驗的本科生定科員,碩士研究生定副主任科員,博士研究生定主任科員。有工作經驗的或者是雙學士,都分別有明確規定。根據級別享受相應工資待遇,當然差別不是很大。主任科員以下的晉升是年份一滿,只要沒什麼問題都可以正常進行的。但是到處長一級就需要個人能力和機遇了。更高的級別是司(局)長,然後是部長。這些是一些基本的東西,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中央國家機關真的不閉塞,看看多少人來熱心幫助大家報考就可以看出來。這些信息對於別人也許不必須,可是有些要報名做公務員的同學居然說不知道處長和司長級別誰更高一些就實在讓我困惑,這真是要報考公務員的么?面試的時候會不會連自己主考官是誰都不知道?不是不容易知道,很多時候是心態問題,很多同學並不是真從心底想做公務員,或者說即使想做也並不是認同這個職業本身的特質,而是圖著些別的東西。不是真正有一種渴望,很多時候甚至是帶著保底的想法,這才是不了解的根本原因。但是,這樣想著去嘗試要"保底",也許最後是什麼都得不到。
其次,現在的中央國家機關是什麼樣子的?其實你們大家中的絕大多數也不明白。很多人還在抱怨中央機關的思想和效率停滯不前,卻沒想到自己的思想和認識才是真正停滯不前,還用90年代初對地方某些機關的印象來衡量現在的中央國家機關。中央機關經過機構改革後人員精簡到了不能再精簡的地步,如此多的部委辦局,編制數也不過幾萬人。具體數字我不清楚,也許只有3、4萬人吧。這是什麼概念?就是正常一個部大約就是幾百人,下面還分若干個司局,每個司局下面還要分若干個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此多人,很多時候一個方面的事情不過就是你一個處的事情--而一個處往往就是3、4個人,處長也一樣是具體事務的經辦。你還以為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是整天端著茶杯看報紙的么?美國一個反傾銷,我們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的人就是無休止的加班;就是你們報名,資格審核白天連不上網路,不都是人事司的人夜裡加班到凌晨審出來的?
很多人還說,機關里最重要的是溜須拍馬,本事沒什麼。沒有地方是凈土,一切要靠自己改變,但是帶著這樣想法的人進了機關,他能為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做什麼貢獻?他才是整天只會溜須拍馬的。何況,沒有本事的人,你根本就別想進中央機關,進來了也一樣有你郁悶的。我身邊有不少北外的同事,來了第一個星期就要去談判室,就要去給部長做談判的翻譯。你說不用本事?一個司局就那麼幾個小語種的幹部,談判全靠自己,你沒這個能力整天柳絮拍馬有什麼用?便是我們非外語專業,動筆動手的能力哪裡也少不了。你第一年可以寫出來的東西被改得面目全非,第二年還湊合,第三年呢?你主管的那一塊業務,你不做好隨時就可能出漏子,你靠溜須拍馬試試去?而且,領導更忙更累,沒有時間去"享受"你的溜須拍馬。開會,批文,整個司一起活動時間少得很,你不妨抱著這心思去,看看一年有幾次機會溜須拍馬上?工作做不好,一年下來只怕司長都不認識你某人。
也有人說,機關里人的關系緊張,那也是小地方的想法。中央國家機關里崗位多,機會多,而且即使早晚一年半年升遷等等,也沒有什麼利益可言,不過是承擔更重的壓力。就算有什麼競爭的壓力,也不至於惡化到彼此的身上去,犯不著也沒必要。夏天沙漠里一碗水十個人搶,和平常時候你在辦公室里隨便倒杯水,意義當然不一樣。把名利看淡一些,就不會有那麼多希奇古怪的猜想。想到抱著不乏惡意去猜測機關的想法的人,倒是應了魯迅一句話,中國人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別人。同樣,這樣的人進了機關,他能為機關這個方面的改進做些什麼好貢獻?本來大家很坦然,來了個蠅營狗苟、處處提防著的人,只怕讓大家惡心得像吃了蒼蠅。機關現在很忙碌了,大家可以以後自己體會。
再次,關於待遇。
這又是討論的一個重點,而且讓我覺得很無聊。其實很多人都明確說明白了,中央國家機關就是很清貧的,就那麼點錢,可是總有人要刨根問底,問到幾毛幾分,好去嚴格地和哪個企業進行個成本收益分析。或者就是有人一口咬定不放,一定是有什麼灰色收入啊,變相補貼啊,或者就是認為還會有房子分--哪年的事情了?中央國家機關的工資體系是93年以來就確定的,大家可以去人事部網上查找看,具體的東西都有。中央各部門也不像地方有財政自主權,何況都嚴格自律,所謂收入好壞不過就是幾百塊的差別?我們就是所有收入全加起來除以12,每個月也就是兩千多塊,別的地方大約也差不多。取消福利分房以後,每個月的住房公積金也就是大約60、70塊吧。至於說也許可以在單位里輪上二手房,那去市場上的價格也是差不多的。可是,有的同學老是追問哪個部委待遇最高。我想,你大約不是要在部委里找個待遇高的等著發財吧?想發財,顯然是走錯地方了。或者還不如去找個看著有權力的地方,等著將來腐敗去!我覺得真想報考公務員,真願意認同這個職業的,才能真在進來以後忍受住清貧,否則怎麼費盡心機進來,將來還會怎麼費盡心機出去的。
北京市最近有所改革,就是3、5、8、1,很多同學都知道,不過盲目認為是加薪。准確說,這個工程只是規范收入體系的一個步驟,取消冗雜煩瑣的補貼項目,由財政統一發放。事實上,很多單位的人收入是下降了而不是上升了。同時,這個只是在北京市實行,和地方無關,和中央國家機關也沒有關系。工資體系一定會有改進,可是現在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
再次,關於報考的一些細節。
很多人依舊認為是有黑幕,暗箱操作等等。我不敢說別的地方都如何如何,至少我是全程參與過我們單位的招考的,公正公開透明。當然,有些問題是不可規避的,譬如即使是在同樣的行業中,不同的部門文化決定需要和欣賞的人才是不一樣的,所以可能標准也不一樣。譬如在共同需要很多品質和能力的基礎上,一些主要涉外部門對外溝通的需要多不少,因此對語言能力以及溝通能力要求大約會多一些。同樣,一些技術性部門應該偏重穩重踏實,而一些管理部門格外要求思維敏銳、條理清晰。因此,大家報考時要好好選部門,而不是僅僅看報名比例。一個崗位適合自己,那才是成功的最終保障,即使200人里選一個也會是你,否則2選1都一樣會被淘汰。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被淘汰不用歸結到黑幕上去。現在很多同學一切都敢懷疑,就是不敢懷疑自己。懷疑一切是年輕人的沖勁,把握得好就是優點,可是如果不好好剖析自己就容易懷疑得過火,就會想錯。為什麼公務員考試失敗了就不是自己的原因,就一定是有黑幕?在版上或者發信給我懷疑有黑幕的誰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無非是主觀猜測和道聽途說,想當然爾。何況,事實上很多企業幕後更加好決定,因為程序操作起來太簡單了,說要就可以要。而公務員別的不說,能在公務員考試里進入復試就已經是不低的要求。選一個好的崗位,不是錢多的崗位,不是權大的崗位,是個能發揮自己特長的崗位,那才是真正的好崗位。
至於學生幹部的經歷和社會實踐經驗重要與否,我想這也是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首先,選的是人,所以才有面試這個最重要的環節。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歷不重要,只要人夠優秀,有符合機關要求的品質和能力就足夠了。可是,對我們這些99.999%的非天才而言,人的品質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那麼,有相應的經歷也許培養得你很出色,所以經歷又是重要的。所以,最重要的經歷已經給了你的東西,而不是經歷本身。很多時候,只要我們看問題想事情別那麼功利,還是不會太困惑的,像這樣的問題也就不成為問題。同時,除了特殊崗位有明確要求外,黨員也只是在同等情況下會被優先考慮。至於考試的准備,我同意很多人的看法,考得不難,但是看綜合素質。我當時沒有準備,只是考前一天看了半天申論吧,考試綜合能力測試連做帶塗卡也就是一個小時,最後考的分還很高。除了運氣的成分以外,我高中學理,大學學金融算文科,關心時政、愛好寫作,大約都算是很好的基礎,因此不覺得吃力。所以,大家要准備也還是多看看相關的書,一些什麼輔導班真的沒什麼意義。最後題量大,該放棄一些就放棄好了,沒什麼大不了。
最後,打擊了很多同學之後,來平心靜氣說說公務員和別的職業的優勢吧,呵呵。前面的話確實有些偏激,大家聽著別太氣憤就好。:)
1、公務員,尤其是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的外部性在所有行業里是最大的。所謂外部性,是自身行為對其餘組織或人的影響。你有錢,可以改善一些人的生存環境,可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李嘉誠傾家盪產也不能對三農問題有什麼大貢獻,而你如果是適當部門的一個辦事員,只要想法合理,也許就可以有根本性的貢獻。這也是我選擇公務員的最重要原因,順便也回答了很多同學問我的問題。這一點我認為是公務員這個職業的特徵和魅力。所以,如果你不是為了這一點來報考,而是為了待遇或者是穩定之類,實在是很可惜了,因為你最後也一定找不到什麼成就感。當然,即使將來有權力,也一定要善用手中的權力,否則產生壞的外部性一樣是不可原諒的。
2、還是有社會地位的一個職業。這不是什麼權力帶來的,而是職業本身具有的。
3、保障還可以吧。
4、榮譽感。尤其是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
『貳』 中國考公務員事業編和教師的人越來越多,是什麼原因呢
一:
就是因為其他工作太苦,有編制的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相對不那麼苦的原因呀。除了極少數名校的優秀畢業生之外,大部分人所謂的「找」工作,都是被公司挑選的過程。扛著一大堆簡歷,投過來投過去,面試好幾輪,進入一個民營企業,開始每天加班加班,沒有加班工資的日子。
年輕還好,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看著公司里招進來的越來越年輕的新員工,天天擔心被裁員,日子過得就是這么辛苦。這還不排除經濟不好,企業倒閉的可能性。
『叄』 為什麼考公務員的人會比事業單位的人多
公務員的工資是由財政直接開支的,而且相對於事業單位來說能稍微穩定點兒,事業單位也不差啊。事業單位經過改革之後工資來源呈現多樣化,所以說有的人認為公務員比事業單位好點兒,但是像學校一樣的事業單位基本是由國家來承擔經費的。所以你考上兩個中的一個都是很好的。大不了你考了事業單位再考公務員唄。
『肆』 為什麼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越來越多了
我國每年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數都很多,為什麼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越來越多?我覺得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穩定
首先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都是國家體制內的單位,非常穩定,一般不犯什麼大錯,不會被開除,相對在外面的私人企業來說,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也比較規范,五險一金會給交齊,各種規章制度也比較完整,只要干好自己的事情,通常不會有什麼問題。在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崗位都有兩種選擇,一是非常努力的上進,二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平穩的做事都可以,就算沒有辦法升到很高的位置,但是十分穩定的工作就會讓人有安心感。但是在民企或者私企就要擔心會不會被開除,有沒有業績以及工作做久了,會不會因為工資過高被開之類七七八八的問題。
『伍』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哪裡的競爭壓力比較大
公務員的競爭壓力比較大,因為公務員所在的單位是作為國家的行政單位,從級別上來講就比事業單位要高得多,比如說我們知道的法院,檢察院公安局這種司法機構,以及稅務局財政局這種偏向於金融的機構都是屬於公務員種類的,這種屬於行政單位有執法能力,而事業單位就像比如說一些環境衛生監管所,一些食品儲存糧食庫等,因為公務員擁有的權力較大,所以競爭壓力也比較大。
但是在熱門地區的公務員報考中有一些崗位甚至能夠出現2800個人進1個,就算是一般般熱門的,也很容易出現三四百個人進一個的局面,所以從這個人數也可以明顯看出,公務員在報考中的競爭也更為激烈,並且因為公務員隊伍中的人員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所以競爭壓力也是更大。
『陸』 同時考上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怎麼辦
當然選擇公務員,放棄事業單位了!
公務員可以理解為官,前途廣闊。事業單位一般是職能部門,相當於辦事的。
『柒』 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報考人數逐年增多,公務員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從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工作性質來看,他們的工作相對穩定。只要他們不犯原則性和大錯誤,他們就不必擔心失業和退休。此外,我們基本上可以享受朝九晚五的標准工作模式,這對許多私營企業來說是不可滿足的,尤其是加班和996正常的公司。公務員屬於行政編制,即政府機關的正式工作人員,無論公務員的水平如何,都是行政人員。這也不例外,所有的工資都有全額的財政撥款,主要是地方政府機關和政府職能管理機構。
公務員考試題比事業單位難。除上述差異外,事業單位和公務員考試還具有比事業單位更具競爭力的競爭力。公務員屬於行政編制,事業單位屬於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管理的高政編制,即公務員。許多事業單位由各公務員部門管理。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工作、工資和福利待遇的穩定性是許多人願意參加考試的主要原因
『捌』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都考上了怎麼選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都是國家編制,都是財政撥款,如果都同時考上,應該選擇哪一個才對自己更有利呢?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需要考慮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之間的四大區別。
據說,大部分同時考上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考生,都高高興興選擇了前者。看完了這四個差別,你准備怎麼選呢?
『玖』 事業單位的人就是給公務員不一樣啊,公務員比事業單位的人多幹活啦,還是咋滴
當然有差別的,公務員走國家系列,事業單位走行政系列,和國有與地方兩個性質的。
『拾』 為什麼現在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的人越來越多了
現在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這是因為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的工作比較穩定,而且福利待遇也比較好,工作相對比較穩定,所以說是很多年輕人的選擇。現在的年輕人都希望有一個更穩定的職業,希望能夠長遠的發展,尤其是對於一些中年人士來說,可能考上公務員或者進入事業單位,才能夠有所提升。所以才會有更多的人喜歡報考公務員。
三、公務員有利於滿足人情社會的需要。此外,人是社會的人,公務員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有優勢的工作崗位。能夠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公務員的工作是非常穩定的,如果不是犯了重大的錯誤,是可以一直幹下去的。而且到了中年之後,企業是不喜歡招聘這樣的人員的,但是對於公務員來說,正是奮進的年紀,利於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