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什麼時候改革

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什麼時候改革

發布時間:2022-08-27 23:10:07

❶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共進行了7次政府機構的改革,分別情況歸納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共進行了7次政府機構改革

第一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1982年。這次改革明確規定了各級各部的職數、年齡和文化結構,減少了副職,提高了素質;在精簡機構方面,國務院各部門從100個減為61個,人員編制從原來的5.1萬人減為3萬人。這次政府機構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實行了幹部年輕化。其成功點不僅在於精兵簡政。這次改革的深遠影響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打破了領導職務終身制,二是根據鄧小平提出的「四化」標准(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大批年輕知識分子走上領導崗位。

第二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1988年。通過改革,國務院部委由45個減為41個,直屬機構從22個減為19個,非常設機構從75個減到44個,機構人員編制比原來的實際人數減少19.2%,並首次提出政府職能轉變的任務。在國務院66個部、委、局中,有32個部門共減少1.5萬多人,有30個部門共增加5300人。增減相抵,機構改革後的國務院人員編制比原來減少了9700多人。我國改革的重心已由農村轉向城市。盡管由於後來復雜的原因,原定於1989年開展的地方機構改革暫緩進行。但其歷史性貢獻是首次提出了「轉變政府職能是機構改革的關鍵」。直到現在,仍然是改革面臨的重要任務。這次政府機構改革轉變了政府職能。

第三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1993年。改革實施後,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從原有的86個減少到59個,人員減少20%。國務院不再設置部委歸口管理的國家局,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8個。這次改革提出了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目標,實現「政企分開」,轉變政府職能,行政管理職能轉向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和檢查監督。這次政府機構改革適應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如果說過去經濟體制改革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那麼到1992年終於「摸」到了這塊「石頭」,即鄧小平南方談話時強調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四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1998年。國務院不再保留的有15個部委,新組建4個部委,更名的有3個部委。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由原有的40個減少到29個。這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機構改革,主要任務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進行國有企業所有制改革。國務院組成部門由40個減少到29個,部門內設機構精簡了1/4,移交給企業、地方、社會中介機構和行業自律組織的職能達200多項,人員編制減少了一半。與此同時,新組建了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信息產業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4個部委。這次政府機構改革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組織基礎。這次改革精簡力度很大,一個突出特點是,行政管理從具體的工業經濟管理中淡出。除了國防科技工業和信息產業兩個管理部門外,這次改革將其他直接管理工業的10個部委都撤消了。同時,在國務院和省級政府機構,提出公務人員要減一半,國務院當時3.4萬人減了1.7萬人。

第五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2003年。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之下進行的。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由28個部門組成。這次改革進一步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提出政府職能應集中於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四個方面。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改組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設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組建商務部,在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基礎上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將國家經貿委下屬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這次政府機構改革以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為目標。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改革目標很明確,即逐步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健全金融監管體制,推進流通體制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建設。這次改革重大的歷史進步,在於抓住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第六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2008年3月。國務院將新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27個。這次國務院改革涉及調整變動的機構共15個,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具體內容包括:合理配置宏觀調控部門職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集中精力抓好宏觀調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要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加強能源管理機構。設立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組建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組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國家煙草專賣局改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信息產業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組建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國家郵政局改由交通運輸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建環境保護部。不再保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組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不再保留建設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明確衛生部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國務院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強調,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國務院這輪機構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礎上的繼續和深化,體現了積極穩妥的指導思想。

第七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改革的重點是,緊緊圍繞轉變職能和理順職責關系,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實行鐵路政企分開,整合加強衛生和計劃生育、食品葯品、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海洋、能源管理機構。具體內容是:實行鐵路政企分開;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這次改革,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其中組成部門減少2個,副部級機構增減相抵數量不變。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5個。

❷ 中共中央國務院是在哪一年下發的《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在2011年3月23日發布
這個改革是持續性的,在2010年以前也有過幾次事業單位改革,2011年是最近的一次。

❸ 中國政府6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1982年

1981年,國務院的工作部門有100個,達到建國以來的最高峰。臃腫的管理機構已不能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問題的決議。這次改革明確規定了各級各部的職數、年齡和文化結構,減少了副職,提高了素質;在精簡機構方面,國務院各部門從100個減為61個,人員編制從原來的5.1萬人減為3萬人。

1988年

1988年4月9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啟動了新一輪的機構改革。

這次改革著重於大力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的經濟管理部門要從直接管理為主轉變為間接管理為主,強化宏觀管理職能,淡化微觀管理職能。其內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職能,科學劃分職責分工,調整機構設置,轉變職能,改變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運行機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點是那些與經濟體制改革關系密切的經濟管理部門。改革採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後地方政府,分步實施的方式進行。

通過改革,國務院部委由原有的45個減為41個,直屬機構從22個減為19個,非常設機構從75個減到44個。在國務院66個部、委、局中,有32個部門共減少1.5萬多人,有30個部門共增加5300人,增減相抵,機構改革後的國務院人員編制比原來減少了9700多人。

1993年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方案實施後,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從原有的86個減少到共59個,人員減少20%。1993年4月,國務院決定將國務院的直屬機構由19個調整為13個,辦事機構由9個調整為5個。國務院不再設置部委歸口管理的國家局,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8個。此外,國務院還設置了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1998年

1998年3月10日,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政府行政管理體系,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行政管理隊伍,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中國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體制。

根據改革方案,國務院不再保留的有15個部、委。新組建的有4個部、委。更名的有3個部、委。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由原有的40個減少到29個。

從1998年開始,國務院機構改革首先進行,隨後中共中央各部門和其它國家機關及群眾團體的機構改革陸續展開;1999年以後,省級政府和黨委的機構改革分別展開;2000年,市縣鄉機構改革全面啟動。截至2002年6月,經過四年半的機構改革,全國各級黨政群機關共精簡行政編制115萬人。

2003年

2003年3月10日,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以絕對多數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方案特別提出了「決策、執行、監督」三權相協調的要求。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29個組成部門經過改革調整為28個,不再保留國家經貿委和外經貿部,其職能並入新組建的商務部。

根據方案,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其任務是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重組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原屬於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同時,將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為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設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以指導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重組;設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以加強金融監管,確保金融機構安全、穩健、高效運行。

2008年

2008年3月12日,在中國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公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指出國務院將新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調整變動的機構共15個,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調整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27個,較目前減少1個。

❹ 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始於哪一年

2011年4月初,中央已經確定了一張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時間表,共涉及到超過126萬個機構,4000餘萬人。該表預計到2015年,中國將在清理規范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

❺ 2022年事業單位還改革嗎

2022年事業單位還改革。

2021年10月7日,黑龍江省已經如期完成改革任務,黑龍江共精簡事業單位2735個,收回事業編制8.3萬人,但從回收的編制來看,市、縣占據了回收編制的絕大多數,共7萬名,占總回收的比例為84.34%。

山西:機構精簡69%,編制精簡59%,2021年5月14日,根據人民日報消息山西省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總結大會召開,在完成改革後,山西省直事業單位機構從1205個精簡為370個,精簡69%;編制從6.7萬名減至2.7萬名,精簡59%。而市縣兩級的事業單位改革也將於2021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

事業單位改革注意事項

對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稱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國家將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社會化的職稱制度。

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完善評價標准,創新評價方式,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科學客觀公正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讓專業技術人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耕專業,讓作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和獲得感。

❻ 事業單位改革截止時間

【法律分析】
事業單位改革最後期限是2020年年底。據中央發布的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時間表,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事業單位改革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關鍵要從體制機制入手,轉變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調整和規范政事關系。事業單位改革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關鍵要從體制機制入手,轉變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調整和規范政事關系。事業單位主要分布在科、教、文、衛等領域,是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的社會系統。如教育事業單位,主要功能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和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衛生事業單位,主要功能是保障公民的身體健康,使其享受良好的醫療服務,等等。缺乏這些服務支持,或服務支持系統不健全,生產力發展就會受到制約,並影響社會穩定。經濟愈發展,社會愈進步,對服務功能的要求標准也愈高,范圍也愈大。服務性,是事業單位最簡明的特徵。
【法律依據】
《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東省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意見>的通知》 一 指導思想和原則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以社會功能為依據,合理劃分事業單位的類別,堅持統籌協調,突出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標明確、布局結構合理、投入機制完善、治理結構規范、微觀運行高效、監管制度健全的現代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社會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❼ 大部制改革是什麼時候

大部制改革時間:

2013年3月10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開啟新一輪大部制改革。國務院組成部門將減少至25個。

大部制改革內容介紹:

大部制即為大部門體制,即為推進政府事務綜合管理與協調,按政府綜合管理職能合並政府部門,組成超級大部的政府組織體制。

特點是擴大一個部所管理的業務范圍,把多種內容有聯系的事務交由一個部管轄,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7)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什麼時候改革擴展閱讀: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根據一些學者的不完全統計,在國務院現有的66個部門中, 職責多達80多項,僅建設部門就與發改委、交通部門、水利部門、鐵道部門、國土部門等24個部門存在職責交叉。

大部制是一種政府政務綜合管理組織體制,其特徵是「大職能、寬領域、少機構」,政府部門的管理范圍廣,職能綜合性強,部門扯皮少。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

❽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從哪一年開始

你好,領學網為你解答: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確已經開始了,其主要內容是把現在的事業單位分成行政類、公益類、經營服務類等三個類別進行改革。
但各地各部門的進度目前不一樣。如廣東大部分地區進度過半,而湖南一些地區剛剛部署。
希望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什麼時候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金是什麼補貼 瀏覽:466
支持寶健康碼在哪裡 瀏覽:57
環境和經濟的關系有哪些 瀏覽:302
經濟大周期下蕭條怎麼辦 瀏覽:72
電波的愛情什麼歌 瀏覽:33
現如今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863
如何去拼搏一番事業 瀏覽:795
相聲幸福生活在哪裡 瀏覽:69
醫院公考和事業編制有什麼區別 瀏覽:386
南沙哪裡有婚姻登記 瀏覽:511
為什麼說喬晶晶在另外時空會幸福 瀏覽:776
回國事業編老師和留美哪個好 瀏覽:669
講民國時期故事哪個主播人流量大 瀏覽:251
貴州岑鞏有哪些民間故事 瀏覽:354
大班教案健康空氣在哪裡 瀏覽:93
幸福花黃葉什麼回事 瀏覽:754
婚姻宮正財七殺代表什麼 瀏覽:150
婚姻最初的原因是什麼 瀏覽:863
社會養老事業有哪些模式 瀏覽:474
有多少人覺得婚姻失敗了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