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區別是什麼
1、使用編制的人員不同:使用行政編制的主體是國家公務員,除此之外,群團機關中的參公人員也使用行政編制,各類機關中的工勤人員也使用特殊的行政附屬編制。而使用事業編制的都是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既包括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包括黨政機關下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以及醫院、學校等差額拔款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
2、適用的法律法規不同:使用行政編制的公務員按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群團機關中的參公人員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而使用事業編制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般按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進行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3、管理制度不同:行政編制目前實行的是身份管理制度,其中,公務員、群團參公人員是幹部身份,行政工勤人員是工人身份。而事業編制目前實行的崗位管理制度,分為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工勤技能崗三種崗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崗位聘用制,要簽訂《聘用合同》,一般是3年一簽。
Ⅱ 什麼是事業單位編制
事業單位編制
1.編制的分類
編制通常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確定,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根據編制調配人員,財政部門據此撥款。編制通常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根據《公務員法》的規定,公務員都是行政編制。
2.事業編制
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適用單位主要有: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制的單位,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的開支渠道除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採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
3.事業單位待遇
一般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大體分為編制人員和非編制人員(非編制人員就是本單位自行外聘的人員,就象企業聘用一樣,由單位自行規定其待遇,付給其工資,與地方財政沒有關系)。所以,非編制人員的待遇不一定比編制人員差。目前多數改革後的事業單位對新進的人員,包括事業編制的人員在審查檔案後,交給人才中心保管。另外國家也在積極推行事業單位人員僱傭制這將逐漸改變事業單位編與企業編的差距。
Ⅲ 事業單位編制是什麼意思
事業單位本質是社會服務組織,介於行政機構和企事業單位之間;或者說,都有涉及。總之,涵蓋特廣,成分特雜。大概分以下幾類:全額撥款、參照公務員、自收自支、財政補貼。具體分類區別就是其經費來源不同。另外,就事業單位的編制而言,很多部門都是既有行政編制,也有事業編制。
從待遇上看,理論上說,兩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資標准/福利標准都執行不同的規定。這點在退休後的待遇就會更明顯。而在實際上,很多單位因為工作需要,特別是混合使用不同編制人員的單位。
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
Ⅳ 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有什麼區別
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有的人喜歡考行政編制,有的人喜歡考事業編制,這兩種「編制」,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找工作的時候,我們究竟應該優先選擇行政編制還是事業編制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兩個概念,相信經過分析,你一定能夠做出合理的決斷。
首先,行政編制,顧名思義,就是行政機關的編制額度。說得更簡單一點,行政編制,就是限定一個行政機關最多允許有多少個公務員存在。考上了行政編制,這就意味著,你成為了一名行政機關公務員,從此旱澇保收,享受國家幹部的身份和待遇。想要獲得行政編制,通常情況下,都需要參加統一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夠如願以償。現階段,公務員考試的報名人數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通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鐵飯碗越來越難考。因此,如果考生想要通過公務員考試這個「獨木橋」,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
其次,所謂事業編制,就是指經費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哪些單位使用的編制是事業編制呢?大學生們最熟悉的,莫過於中小學教師。我國的公辦學校的中小學教師,使用的編制通常都是事業編制。與此同時,像圖書館、展覽館、博物館,或者是基層的財政所、農業服務中心、統計調查隊等,所使用的編制,往往也是事業編制。
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的差別就在於,從目前而言,考上了行政編制,身份是公務員,工資由國家財政全額撥款。但是,一部分事業單位,有可能是財政撥款一部分,單位自籌一部分資金來發工資,甚至完全是單位自收自支來發放工資,在這樣的事業單位工作,薪資待遇不穩定,可能高於公務員,也有可能比公務員低,甚至還有的事業單位員工拿不到薪水。
再次,獲取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的難度,體現在參加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難度差異上。一般情況下,公務員考試的難度更高,招考要求也更高。相比之下,事業單位的招聘,顯得更具有靈活性,更容易通關。當然,不同的難度也導致這兩種身份編制在收入待遇上有差別。通常情況下,公務員比事業單位員工拿得更多,綜合收入更多,優越感也更強,幸福指數更高。
(rizhao.offcn.com)復制到瀏覽器打開
Ⅳ 什麼是編制
編制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 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制定,財政部門據此撥款。 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銀行編制以及公益性崗位。
編制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⑴編制員額的規定;
⑵各職位(崗位)的名稱、設置以及領導職數的規定;
⑶各類人員的比例結構的規定;
⑷人員配備的質量要求。
(5)行政編事業編為什麼叫編制擴展閱讀:
2011年3月,《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發,明確公立醫院屬於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即「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日前,人社部宣布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這意味著公立醫院將進入無編制時代。
取消編制不代表取消財政補貼、醫務人員待遇降低。從國際經驗看,財政對醫療機構的補償不一定通過編制給付,而可以通過購買服務來實現。我國醫保對醫院的補償已佔了大頭,政府可以通過醫保對公立醫院進行補償。
Ⅵ 編制和事業編是什麼意思
首先:事業單位是單位類型的稱呼,公務員是職業的稱呼,概念就不一樣
其次:事業單位也有公務員,簡稱參公,通過公務員考試考進去的享受和公務員同等待遇,一些地方政策存在差距,但將來的趨勢是參公=公務員。
最後:事業編制的獲得比公務員容易很多是現實~
事業編制里,有工勤人員,有自收自支,有全額撥款,有參公(公務員)
PS:現在事業編和公務員凡進必考,都有一定競爭,只有真正通過考試考進去的,才算機關單位正式人員。
拓展資料:
無編制公務員也稱聘任制公務員,是指機關與擬聘人員按照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通過簽訂聘任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而任命的公務員。
其特點是:合同管理、平等協商、任期明確。根據公務員法規定,實行聘任制的是機關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和輔助性職位。
「無編制公務員」是公務員管理機制的一種創新,也是北京市首次面向全國招聘的一個新舉措,是國家加強公務員管理的重要舉措,是打破公務員「鐵飯碗」機制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激發公務員工作活力的「鰻魚效應」的鰻魚。
「無編制公務員」是公務員管理機制的一種創新,也是北京市首次面向全國招聘的一個新舉措,是國家加強公務員管理的重要舉措,是打破公務員「鐵飯碗」機制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激發公務員工作活力的「鰻魚效應」的鰻魚。「無編制公務員」在聘任合同期限、試用期、績效考核、解聘、年薪等諸方面都有別於現任公務員。
事業編制是事業單位編制的總稱,事業編制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全額編制又叫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管理,基本待遇與公務員一致,多為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如城管、學校等。
差額事業編制,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和部分景點等。自籌自支事業編制,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賓館、培訓中心、設計室等。
Ⅶ 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有什麼區別
一、公務員與事業單位人員的區別
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國家機關中除了工勤人員以外的人員都是公務員身份,都屬於公務員編制,包括國家機關、共產黨機關、民主黨派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檢察院和法院等。
事業人員主要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事業單位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主要有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
另外,還有一種行政事業單位,指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其履行的是執法監督和社會一些管理職能,如部門所屬的執法監督、監管機構等,其工作人員事業行政事業編制,行政事業單位目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隨著事業單位的改革將來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將納入公務員序列。
二、行政編制與事業編制的區別
公務員編制是行政編制,是政府機關的正式人員。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規定,國家行政機構(即國務院、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國務院各職能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各職能管理機構)的行政編制人員實行公務員管理,國家權力機構、國家司法機關、黨派組織、人民政治機構的人員參照實行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一般不要求實行公務員管理,但也有個別事業單位參照實行公務員管理。
事業編制是輔助編制,事業編制按照財政來源又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全額編制即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不允許也不能自主創收,完全靠財政撥款的單位,多指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防疫站、海事局、公辦干休所、交通局下屬交通稽查隊、衛生局下屬防疫站等等。差額事業編制,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公立醫院、公立大學、日報社等等。自籌自支事業編制,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政府招待所、政府下屬培訓中心、從事應用性研究和開發的科研單位、政府直屬印刷所等等,隨著事業單位的改革將逐步改製成企業。
現在的政府機關有部分人是公務員編制,部分人是事業編制。公務員編制是要中央編制委審批才有的,一般單位名額都是固定的,除了每年報計劃,公開招考公務員以外,不能隨意增加。但是由於政府機關的業務量增加,又沒有公務員編制,於是就招聘事業編制人員,在國家人事部不備案,不掛名,工資由單位自己或者地方財政供養。政府機關所屬的事業單位,只有領導(副處以上或者少量正科)是公務員編制,其他人都是事業編制或者是合同工。
三、公務員編制和事業編制優劣比較
(一)工作內容
公務員是國家政府工作部門的工作人員,具備行政執法權。事業單位是服務性質的單位,通常情況下不具備行政執法權,這是事業單位與公務員之間最大的差別所在。因此,公務員工作壓力較大,而事業單位工作則相對比較清閑。
(二)晉升途徑
公務員編制晉升走級別,晉升途徑一般是從科級、處級、局級到部級。比如你第一年是科員,可能是最低一級的,幾年以後當了科長,就是科級。再幾年以後當了處長,就是處級……當上了局長就是局級。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進行考核選拔,不簽勞動合同。而事業編制走的是職稱,晉升途徑一般是由初級工、中級工到高級工,崗位一般分為管理崗和技術崗,需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簡單地說,公務員都擁有幹部身份,而事業人員名義上是國家幹部,實際還是工人身份;公務員工作更加穩定,而在事業單位工作則與在企業工作一樣,承擔著一定風險。
(三)薪酬待遇
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發放,並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公務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一般不受國家約定,由各事業單位根據市場情況而定,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有關的社會保障規定執行,一般要逐步實行社會化。應該說:同崗位同資歷情況下公務員編制比事業編制收入要高一些。
中公教育提醒各位考生: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其實沒有絕對的「金飯碗」和「銀飯碗」優劣之分,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明智的!如果你有一定的事業心,渴望出人頭地,不怕苦不怕累,那麼你可以選擇仕途較好的公務員;如果你只求一份穩定的工作,渴望朝九晚五,那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比公務員更適合你。
Ⅷ 編制是什麼,什麼是編制人員
編制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 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制定,財政部門據此撥款。
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銀行編制以及公益性崗位。
編制人員是經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之後錄用後的人員稱為編制人員。
拓展資料:
一般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大體分為在編和非在編人員(在編人員指取得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手續人員,
非在編人員就是無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手續的人員。
如:本單位自行外聘的人員,就象企業聘用一樣,由單位自行規定其待遇,付給其工資,與地方財政沒有關系,這些工作人員通常稱為臨時工。)
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區別:行政編制也就是國家公務員是有級別的。
如你第一年是科員,可能是最低一級的,你幾年以後當了科長,就是科級。再幾年以後當了局長,就是局級。
也就是說,你如果是行政編制,那你就是按公務員法只「走」行政級別的。
事業編制,情況復雜,其中包括一些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這類參公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比照行政機關(公務員)待遇執行,也就是按照職級核定工資。
其它的事業編制是按崗定薪,分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其中管理崗叫職員,是一到十級,依次對應著正部級至辦事員這樣的行政級別。
專業技術崗是根據行業的要求進行職稱評定,比如醫生和教師。
工勤崗就是工人。事業編制的人員一般走上副科(八級職員)領導崗位後也可以交流到行政機關當公務員,也可以參加黨政領導幹部公開選拔當領導。
Ⅸ 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有什麼區別
行政編制的意味著是國家公務員,如通過了選調生考試就是國家公務員。國家公務員享受著國家的各種法定待遇,如醫療、晉級等。事業編制是事業單位編制的總稱,事業單位分為自收自支、差額拔款、全額拔款三種類型。
法律分析
1、醫療費: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2、誤工費: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3、護理費: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4、交通費: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5、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6、營養費: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7、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十三條 公務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二)年滿十八周歲;(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六)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規定的其他條件。
Ⅹ 行政編制是什麼意思,與事業編有何區別
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的區別:
1、級別不相同
在行政編制就是國家公務員,是有級別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員,可能是最低一級的,你幾年以後當了科長,就是股級。在幾年以後當了局長,就是局級。你如果是行政編制,那你就是「走」級別的。而事業編制,名義上是國家幹部,實際上還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職稱,比如你幾年以後是初級工,幾年以後是中級工,幾年以後是高級工。
2、身份不相同
進入行政編制的意味著你是國家公務員,如通過了選調生考試就是國家公務員。國家公務員享受著國家的各種法定待遇,如醫療、晉級等。事業編制是事業單位編制的總稱,像學校就是典型的事業單位。事業編制不一定要求是公務員,而進入行政編制的要求是必須要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
3、退休後待遇不相同
公務員不用交養老金,所以退休後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是你是事業單位的,那你每個月發的工資中,會扣除養老金。而公務員不用扣。在部隊同樣級別,工資待遇基本相同。轉業以後,因編制不同,待遇可能就會相差很大了。
4、機構性質不相同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如學校等,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如醫院等,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