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業單位的分類分別有哪些
事業單位,是指承擔公益服務的單位,使用事業編制。是區別於承擔行政職能、使用行政編制的行政部門,和進行生產經營的企業。
1、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按編制類型來分,可以分為全額事業單位、差額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其中全額是指人員經費、工資福利等由財政全額供養的單位,差額單位和自收自支單位都具備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生產經營職能,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自給。在事業單位改革中,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要進行轉型,將承擔的公益服務職能,整合到其他事業單位,將承擔的生產經營、收費、中介等職能,推向社會,參與市場自由競爭。《機構編製法》頒布之後,除法律規定的編制類型外,不允許使用自收自支、自定、自籌類編制。
2. 事業單位是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
事業單位的性質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公安,法院,檢察院屬於行政單位,不屬於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根據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精神,事業單位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而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的明顯特徵為中心、會、所、站、隊、院、社、台、宮、館等字詞結尾,例如會計核算中心、衛生監督所、司法所、銀監會、保監會、質監站、安全生產監察大隊等。
(2)怎麼確定自己事業單位是什麼類型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與公務員的區別
一、工作性質
1、公務員從事的主要是國家行政事務性工作
2、事業單位人員從事的主要是社會公益性工作,或者說是非營利性的工作。
二、工資收入
1、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發放,並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
2、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一般不受國家約定,由各事業單位根據市場情況而定。一般來說,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比公務員高。
三、保險福利
1、公務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
2、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有關的社會保障規定執行,一般要逐步實行社會化。一般來說,公務員享受的福利待遇比事業單位的人員要好一些。
四、用人方面
1、公務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辭職等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
2、而事業單位人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等是按照國家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但事業單位對人員的管理許可權要大一些。
3. 事業單位分類一二三類分別是什麼
事業單位總共有三種類型,分別是公益一類、公益二類和公益三類共三種類型的事業單位。
所謂公益一類是指,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單位或機構。
所謂公益二類,是指應具備以下條件的一類事業單位: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按照政府確定的公益服務價格收取費用,其資源在一定區域或程度上可通過市場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機構、非營利醫療機構等。
所謂公益三類,是指應具備以下條件的一類事業單位:業務活動具有公益屬性,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過市場實現資源配置。如廣播電視、黨報、黨刊等機構。
(3)怎麼確定自己事業單位是什麼類型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與行政單位的區別
(1)內涵不同——行政單位屬於國家機關,而事業單位屬於社會服務組織。
(2)擔負的職責不同——行政單位是負責對國家各項行政事務進行組織、管理和指揮;而事業單位是為了社會的公益目的從事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活動。
(3)編制和工資待遇的來源不同——行政單位使用行政編制、由國家行政經費負擔。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由國家事業經費負擔。事業單位有全額撥款的,有部分撥款的,還有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
4. 什麼樣的算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有四種編制,考生們在備考事業單位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再進行報考。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四個類型,分別是:全額撥款事業編、差額撥款事業編、自收自支事業編、參公事業編。
事業單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相比,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01、 參公事業編
這類崗位編制,一般都是待遇好、晉升空間大的,在工作中,資源都是向這類人傾斜。因此,在這些崗位,只要你不犯很嚴重的錯誤,晉升是很有優勢的。
02 、全額撥款事業編
全額撥款事業編,這個群體在機關中的工作和公務員沒有差別。由於近些年來公務員的編制比較緊張、人口較多、負擔較重,成立事業單位在一定程度上就緩解了公務員的工作量,這類招考人數是比較多的,也就順利成為考生繼公務員之後最好的考編選擇。全額撥款事業編財政由相關部門或是政府部門直接撥款,其性質就和公務員相差不了多少了。
03 、差額撥款事業編
差額撥款事業編,他的主要意思是國家財政及相關部門撥款一部分,招聘單位負責一部分財政。很多人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不是特別看好,覺得待遇肯定會比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其實不然,有的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反而更好。
04 、工勤編、臨時工、政府雇員
這三類人當中,政府雇員的福利待遇應該是最好的。很多單位招聘中高級政府雇員,通常年薪都是十幾萬以上。不過,這和應聘者自身的價值有關系,你得要有本事才能成為中高級政府雇員!
工勤編,主要是技術工人。他們大多是有技術但沒有學歷的編制,工資收入比一般事業編較低、但比社會普通工人的工資要高。
臨時工不算在機關事業單位編制裡面的,只是臨時在政府等機關單位進行工作,不享受事業編制和公務員的基本待遇。臨時工的待遇比編制內的待遇差很多,所以大家看到事業單位招聘臨時工的時候,要考慮清楚再去。
5. 事業單位是怎麼分類的
根據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精神,事業單位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而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目前還新興了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和社會資本舉辦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6. 事業編如何分類
事業單位,是指承擔公益服務的單位,使用事業編制。是區別於承擔行政職能、使用行政編制的行政部門,和進行生產經營的企業。
1、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按編制類型來分,可以分為全額事業單位、差額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其中全額是指人員經費、工資福利等由財政全額供養的單位,差額單位和自收自支單位都具備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生產經營職能,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自給。在事業單位改革中,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要進行轉型,將承擔的公益服務職能,整合到其他事業單位,將承擔的生產經營、收費、中介等職能,推向社會,參與市場自由競爭。《機構編製法》頒布之後,除法律規定的編制類型外,不允許使用自收自支、自定、自籌類編制。
2、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規定的分類,事業單位可以分為行政類事業單位、公益類事業單位、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行政類事業單位,是指完全、主要或者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目前省市縣三級此類事業單位正在改革,要求將其承擔的行政職能,全部劃歸行政機關行使,承擔的公益服務職能保留,按其職能性質進行整合。
公益類事業單位,又分為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改革要求,將其承擔的生產經營、中介、收費等職能剝離,改制為企業運營,將其承擔的公益服務職能進行整合。今後,事業單位實行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管辦分離,只承擔公益服務職能。
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是指其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可以由市場代替。這類事業單位全面改企,機構撤銷,使用的事業單位收回統籌使用,自收自支和自定自籌類編制撤銷。正式職工和退役軍人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任職,人事代理、合同工、勞務派遣工等合同制管理人員自主擇業。
3、按管理許可權劃分,事業單位又可以分為黨委直屬事業單位、政府直屬事業單位、行政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以及行政部門的內設機構、事業單位的下屬事業單位等。
4、按級別不同,又可以分為省直、市直、縣直事業單位,鄉鎮的七站八所等。
5、按財政狀況,還可以分為財政獨立的事業單位,財政未獨立的事業單位。
6、按是否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又可以分為法人事業單位,非法人事業單位。
7、事業單位受機構個數和職能限制,各地成立的事業單位中,省、市級別的基本相似,縣區比較復雜,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單獨成立,有的職能整合成立綜合中心,並不要求一一對應。
更多信息,請搜索日照中公教育網站查看
7. 一二三類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一類事業編制:是指由國家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相對穩定待遇好。沒有轉企的危險,一般是國家的公益福利單位 。對那些承擔行政職能且需要回歸政府機構事業單位,也應考慮與人事制度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二類事業編制:是國家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國家財政只對這類的單位部分進行撥款。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屬於"事企不分",改革目標是逐步轉為企業,走向市場。
三類事業編制:主要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改革目標是整合資源,強化公益屬性,加強政府監管。據統計,目前中國有126萬個事業單位,在3千萬正式職工中,教育、衛生和農技服務從業人員三項相加,占總人數的3/4,其中教育系統人員即達到一半左右。可見,科教文衛是中國事業單位的主體。
三類事業是指將政府的事業單位分成3類。
8. 事業單位分類怎麼分的abcde還是一類二類這樣
事業單位分類考試科目
考試科目:《綜合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傾向測驗》
※按照崗位性質實行分類設考如下:
綜合管理類(A類):主要適用於事業單位中以行政性、事務性和業務管理為主的崗位;
社會科學專技(B類):主要適用於經濟、新聞、律師出版編輯、記者、翻譯、公證員、館員、會計、體育教練、廣播電音、工藝美術等;
自然科學專技(C類):主要適用於工程、農技、統計、船舶、民航飛行、關務員、實驗員、技工學校教師等;
中小學教師類(D類):主要適用於小學(幼教)教師、中學教師、中等學校專業教員等;
醫療衛生類(E類):主要適用於醫師、葯師、護士、技校五類等。
9. 目前的事業單位是怎樣分類的
一、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事業單位分為三類:行政類、公益類和生產經營類。
1、行政類事業單位:是指承擔行政審批職能的事業單位,包括行政執法類,改革方向是將所有的行政審批職能劃歸行政機關承擔。行政類事業單位,按照完全、主要、部分承擔行政職能分為三類,完全承擔的,將單位所有職責劃歸主管部門機關來承擔,單位撤銷;主要和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則是將承擔的行政職能劃歸機關,單位整合或者保留。
三、按照管理方式,將事業單位分為參公事業單位和非參公事業單位。參公,是指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其人員管理、工資待遇、晉升方式等,都和公務員沒有區別,只是使用事業編制而已。這部分單位,主要是指承擔行政職能和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改革之後,參公的事業單位也會取消參公性質,事業單位不會再有參公不參公的說法。事業單位一律按照《事業單位管理暫行條例》管理,或者正式頒布的管理辦法、法律法規,不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
10. 事業單位A B C D E 類快看看你是哪一類有什麼區別
1.綜合管理類(A類)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主要測查應試人員從事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等;《綜合應用能力》主要測查應試人員的管理角色意識、分析判斷能力、計劃與控制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2.社會科學專技類(B類)事業單位考試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主要測查與事業單位人文社科類專業技術崗位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運用、數量分析、判斷推理、綜合分析等;《綜合應用能力》主要測查應試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3.自然科學專技類(C類)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主要測查與事業單位自然科學類專業技術崗位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綜合分析等;《綜合應用能力》主要測查應試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數據加工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考生作答時可能需要直尺(應為無計算、存儲或通信功能的普通直尺),請考生攜帶以備使用。
4.中小學教師類(D類)包括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類,考試內容為教育綜合基礎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
5.醫療衛生類(E類)
劃分為中醫臨床、西醫臨床(含口腔、醫學檢驗、康復)、葯劑、護理、醫學技術(含醫學影像)、公共衛生管理(含衛生檢驗)六個類別。《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主要測查與醫療衛生專業技術崗位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數量分析、策略選擇等;《綜合應用能力》主要測查應試人員綜合運用醫療衛生相關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試人員應根據報考崗位選做相應類別的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