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取消事業編而不取消公務員,我覺得搞科研那種事業編比社區公務員要重要啊
事業編制是中國特色的編制,而且不盡科學,所以要取消的,重要的東西不一定非要國家管理啊,企業也是一樣的,看看現在的各大銀行,都不錯么
❷ 打算考事業單位,但據說要取消編制,那麼公務員有沒有取消編制呢
公務員即行政編,是國家機關的正式機關工作人員。
事業編人員一般為機關下屬單位的人員。
待遇不一樣。公務員待遇要高於事業編人員。
個別事業編人員待遇是參照公務員進行管理
❸ 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公務員會取消編制嗎
公務員編制一般不會取消,像這種大的調整改動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不是隨便說取消就能取消的
❹ 國家為什麼不取消公務員編制
公務員即行政編,是國家機關的正式機關工作人員。事業編人員一般為機關下屬單位的人員。待遇不一樣。公務員待遇要高於事業編人員。個別事業編人員待遇是參照公務員進行管理公務員編制也就是行政編制,可以說是所為編制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種了。為什麼呢?一是難考,二是量少。公務員編制也還可以分為普通行政編、警察、選調生等等。要考取公務員編制就要參加我們熟知的公務員考試,分為國家公務員考試、省公務員考試及選調生考試等。國考和省考是最為主要的兩個考試了,大部分人都是通過這個途徑進入公務員隊伍的。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編制。所謂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就是我們常說的參照管理的事業單位。其本質為事業單位,但是呢,其工資、晉升、人員調配及管理等都是和公務員編制一樣的。要進入參照管理隊伍是和上面講的公務員一樣的,都是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包括國考和省考。根據最新的國家機構改革要求,參照管理事業單位要面臨改革,根據職能和單位性質重新定位劃轉,有的直接劃為機關單位,有的變為事業單位,有的直接取消。所以,這部分職位,大家在報考時一定要注意才行。
公務員是不是要取消編制?
1、之前是有說事業單位要取消編制,但是即使取消編制工資福利待遇也不會有減少,和之前也是同樣的,沒有什麼差別;
2、公務員目前沒有說要取消編制,一點也沒有消息,如果感興趣公務員可以報考試試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十八條 各機關依照確定的職能、規格、編制限額、職數以及結構比例,設置本機關公務員的具體職位,並確定各職位的工作職責和任職資格條件。
❺ 聽說要取消事業編考試制度,只留公務員編制,是真的嗎
我們這里的事業編都是合同工,
已經改為聘用了,但是依然有編制。
對於取消事業單位考試招考,
現在是不可能取消的,不要人雲亦雲
❻ 人員抵觸養老改革:為什麼不改公務員
怕待遇降低
養老制度改革,事業單位人員最怕什麼?
「最怕待遇降低。」石教授是浙江一所高校的教授,目前月收入近7000元。據他了解,近幾年學校退休了的教授,平均每月的養老金也有這個數,和他們在職時差別不大。如果不改革,石教授相信,隨著收入增長、教齡增加,自己到60歲時,領取的退休金水準應該和從前的同事差不多。
浙江是國家確定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改革試點省份之一。雖然當地絕大多數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障還延用老辦法,但許多人在了解目前的試點方案後,對改革顧慮頗多,普遍擔心養老金下降。
石教授說,按已公開的試點方案,事業單位人員要和企業人員一樣繳納養老保險,在工資不變的前提下,首先導致當前月薪少一塊。一直以來,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待遇按退休前月收入、結合職位、職稱、工齡等按一定比例確定,通常高校里的教授能拿到在職工資的80%—90%,退休後的生活水平不會有明顯降低。現在比照企業的養老保險辦法,退休待遇與繳費多少、社會平均工資等聯系,肯定要降不少。
北京事業單位集中,雖然並非試點區域,但事業單位人員對此普遍關注。張教授年過五十,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多年,目前月收入1萬多元,去掉績效的部分有6000多元。他仔細研究過試點地區的方案,「除了強調有職業年金外,其他方面和現行的企業職工養老制度如出一轍。」公開資料顯示,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按制度設計不到60%,實際不到50%。倘若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也依此推進,他估計退休後可能只拿到在職時基本工資的六成,意味著退休後收入大幅降低。至於職業年金,乍一聽很好,但沒有進一步的說明,比如這筆錢從哪兒來、額度多少、會不會逐年增長,事業單位的人員普遍沒信心。
除了擔心待遇降低外,還有人談到,改革容易導致繳費時段缺少連續性、職稱職級與待遇的關系難以確定等,最終影響退休後的養老待遇。王麗在北京一家媒體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她的不少同事辭職下海,近兩年相繼達到退休年齡,才發現在事業單位工作時被認可的繳費水平極低,現在只能領到幾百元養老金。
怕不公平
事業單位人員對改革有抵觸,還因為感到「不公平」。
「為什麼改事業單位、不改機關公務員?」吳女士在北京某部委下屬培訓中心工作,事業編制。她沒有詳細了解過相關改革方案,「不用去了解,要是真好,機關肯定會一起改。現在,機關不改,再怎麼說好,也沒說服力。」
浙江的石教授說,改事業單位不改機關「非常欠妥」。他認為,從單位性質上看,許多事業單位直接承擔著國家授予或委託的公共職能,還有的直接承擔社會管理職能、社會服務職能,還有的承擔文化傳承與創新職能,性質上、職能上與許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並無二致。如果真要改革,不應該只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向企業去靠攏,而不同步改革政府機關及公務員。何況,許多事業單位人員是從政府機構分流或交流來的,如果不同步改革,必然會引起一系列不公平問題。
有人提出,既然企業職工可以接受改革,為什麼事業單位人員就不能接受?而事業單位人員則認為,目前事業單位退休待遇高於企業是事實,但事業單位和企業不宜簡單類比。
58歲的李老師在杭州一所高校任職,月收入約7000元。如果不改革,他估計退休時能領到6000元,如果兩年內改到自己所在學校,就很難說了。在他看來,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收入固定,而企業員工在職時期的收入上不封頂,可以很高,按同樣的方法確定養老金並不公平。據了解,在杭州這類經濟發達的城市,企業里的資深工程師年薪普遍能達到20多萬元。
不少事業單位員工有類似想法。袁先生40出頭,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20年來一直在研究所從事廣電方面的技術研究,全部月收入8000元左右。他對比過到企業工作的大學同學待遇,不論在國企還是民企,作為技術方面的骨幹,年收入基本在20萬元以上,有的還有股份。「他們只要按實際收入交養老保險,退休後不會比事業單位的低。」
接受采訪的事業單位人員幾乎都認為,已退休的人員,事業單位的待遇明顯高於企業的待遇,這其中有不公平的因素在,但後續的改革應是致力於提高企業偏低的退休待遇,而不是把事業單位的退休待遇也拉低了。
忐忑「中人」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最關心、最緊張的主要是事業單位中40歲以上的人員。
回顧當年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改革,採取的是「老人老辦法」,已經退休的事業單位人員多數認為,改革不會對自己有什麼影響,現在領多少退休金以後還能領多少。一些細心的人會擔心,改革後有可能在退休待遇的調整上受些影響,調整的頻率可能放慢、幅度可能減少。「咱都退休了,這事兒也不管了。」剛從一家報社退休的黃女士笑著說。
「70後」、「80後」對改革的心態也比較放鬆。「離退休還有20多年呢,20年後的事兒,誰能說得准,興許連事業單位這個名稱都改沒了。」一家廣播電台的年輕記者說。「我倒希望早點改製成企業,那樣大家幹得好就能掙得多,不像現在工資管得這么死。」北京一家部委下屬出版社的年輕編輯說。
中間的這部分員工心態則很復雜。前幾年,曾有事業單位人員怕改革後待遇下降而想方設法提前退休,接受采訪的事業單位人員都表示理解。浙江的石教授認為,「這是在轉型時期,最大限度自我保護的具體體現和無奈選擇。」北京的吳女士說,「老同志還能趕在改革前退休,我們中間這批人想退也退不成呀。」
一些年長的事業單位人員還表示,在事業單位幹了20多年,長期工資不高,以後收入出現巨大增加的機會也不比年輕人,因此這不是「淡定不淡定」的問題。
事業單位養老改革的復雜性還在於一部分人員是從機關轉來的,這部人紛紛表示,照目前改革方案,要求回去繼續當公務員。據了解,在一些政府部門下屬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時,各地均出現過這種情況,主要是些年齡偏大、擁有一定行政級別的人員。
盡管有種種不滿,但事業單位人員普遍認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大勢所趨,不可能一直拖下去。至於應當怎麼改,人們沒有清晰而具體的想法。有的人說,「只要把公務員拉進來就行,反正他們是政策制定者,虧不了。」多數人強調,不管怎麼改,公平公正是底線。
❼ 國家為什麼把公務員跟事業編制分開和諧嗎
因為事業編制的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工作單位性質不一樣。
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
事業單位一般指以增進社會福利,滿足社會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為直接目的的社會組織。
❽ 聽說事業單位面臨改革,會全面取消編制嗎
不會全面取消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明確表示,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或社會組織。
從地方先行層面而言,北京市就公布《關於創新事業單位管理加快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探索將現有高校、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隨自然減員逐步收回編制,保留事業單位性質。
(8)為什麼不撤銷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度擴展閱讀
對於事業單位編制化管理的弊端,人們其實已經反復地提及。盡管編制從本質上來說是對相應單位實行員額管理的重要工具,且有利於控制人力支出費用,但長期存在且常常是稀缺資源的單位編制,一方面既造成了由編制而產生的巨大待遇差別,編制內外人員在福利和待遇方面。
往往相差懸殊,這客觀上構成了某種不公;另一方面,正因為編制是稀缺資源,所以在對編制內人員的招錄考試中,就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種種腐敗,觸目驚心甚至令人匪夷所思。
從此意義上看,取消高校與醫院等事業單位編制化管理,有利於編制創新改革,解決養老保險改革中對編內、編外人員的對待問題。而以更大的視野來觀察,取消高校與醫院等事業單位編制化管理,還是事業單位「去行政化」的一部分。
讓高校與醫院不再因編制有限而進人困難,讓人才自由流動,當機構管理更多遵循市場的因素,隨之衍生而出的,就必然是腐敗現象的漸消,是倒逼單位的管理體制發生正向的變化,這些變化都非常可期。
❾ 國家為何就不能取消事業編和公務員的高額的福利待遇呢
這個不是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待遇高是中國公司及社會的福利制度,還不夠完善當他完成代理完善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會覺得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好了。
❿ 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制度為什麼不改革
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於具職位特殊性,需單獨管理的,可增設其他職位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