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事業單位在編率 一般多少
10%至50%不等,具體的比例跟所在地的經濟情況有關。經濟好的地方,事業編制的人相對會多,這個完全是根據地方財力來確定的,另外不同的單位有編制和臨時工的比例區別又很大,比如輔警、城市協管員、環衛工等等,這些單位,有編制的人特別少。
事業單位在編率,用通俗化的來說就是指具有該事業單位編制的人員數(實有人員數)與該事業單位的編制數(應有人員數)的比。凡是通過事業編制考試(筆試和面試)(這項工作由各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委託省、級和地級市的人事廳局所屬人事考試中心(事業單位,考試中心命題和組織報名、考試並交用人單位成績名單,部分單位自行命題組織實施)即可成為事業單位在編人員。
㈡ 編制多少問題:
一個局下屬所有事業單位的編制總數是固定的;其中每一個事業單位的編制數也是固定的。
現在,所有單位都是定編定崗定人,就是所說的「三定方案」,編制是由編制部門下發的,不能隨意更改。
一個局所屬的事業單位,原則上局裡可以在事業單位之間根據工作量來調劑人員使用,但是編制不能動,要動人員的編制,需要請示上級編制部門同意才可以!
㈢ 區級的事業單位(事業編)跟鎮(街道)級的公務員(行政編)的比較
這個兩個比較毫不猶豫的選擇街鄉鎮的行政編。如果是鎮里那就更好了,鎮里的幹部,文教科、民政科等等都是出人才的地方,現在所謂的基層鍛煉幹部指的是什麼?指的就是去鄉鎮啊。鄉鎮這個位置,上面對著的委辦局多,下面對著的村多,有時候同時下來七八個文讓你落實,非常鍛煉人的工作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在這樣的崗位上多鍛煉才能厚積薄發。而事業單位,雖然有編制,是全額撥款還是自籌自支?如果不是全額撥款的,以後都要改革,而且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一輩子也就走個技術級,基本上98%都走不出來,可以說沒有前途。努把力去鄉鎮吧,如果你是男生,想幹事,想發展的話,事業單位看似穩定,但也就是穩定頹廢的一輩子。至於說有沒有人,那是題外話,有人讓你去事業單位整天坐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人也坐廢了。個人淺見,見笑。
㈣ 請問市級事業單位與區級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有區別嗎都是編制內的。
一般來說市裡的事業單位的薪水是市財政發的,區事業單位是區財政發的。那邊的財政有錢,那邊的福利就好些。事業單位的薪水水平是財政定的。比如北京市的市級事業單位可能比海淀或者朝陽的兩區區屬事業單位薪水差很多。
另外是不是事業單位的性質也會導致收入差異。比如醫院也是事業單位,小學的勤雜工也有事業編制的。
㈤ 一般縣城裡的事業編制每月到手的工資大概是多少
我正好有幾個朋友在縣城事業單位工作,因而我對縣城事業編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十分理解,下面我就細致分享一下縣城事業編的工資待遇,看看一個月到手工資有幾。
總結
總的來說,縣城事業編的工資待遇還是比擬低的。在中西部和東北欠興旺省份,縣城事業編每個月的到手工資也就是3000左右。
但是在一些興旺城市和興旺省份,當地縣城事業編的工資待遇還是十分不錯的,由於這些地域事業編和公務員都是有年終獎的,加上年終獎,縣城事業編均勻一個月的到手工資夠到達七八千。
縣城事業編在整個體制內是最為難的。由於縣城事業編的工資待遇比不上市區,而更低一級的鄉鎮事業編有鄉鎮補貼和車補,所以縣城事業編將來肯定是體制內工資待遇最低的。
㈥ 縣級事業編制的工資一般是多少
和當地財政收入有關,一般窮縣的縣級應該3000了不起了吧
㈦ 杭州西湖區事業單位教師崗(編制)的待遇一般到手多少,公積金這些呢有誰知道嗎
事業單位一般是指政府設置的一些提供公共服務,非公共權力機構的單位,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還有很大區別的。
公務員是政府機關的正式人員,但由於事業單位其政府設置的特質,是國家機構的分支。
至於說到縣城的事業編制掙多少工資,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一二城市的縣城事業編制工資會比三四線城市的縣城工資要高許多。
還有一種就是你所在的縣城被國家指定為開發區,自貿區,保稅區,5A景區的話工資會比同一級別的縣城工資要高。
這里還要重點說明一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拿我們這邊來講,一般縣城的事業編制的工資為3000~4000元左右,開發區的事業編制的工資會高出1000元左右,具體情況就是這些!
有疑問的可以點擊下方電話免費咨詢,或者是點擊下方進入官網找客服人員幫助大家解答。
㈧ 事業編工資級別檔次表
事業編工資級別檔次:
各專業技術崗位的起點薪級分別為:一級崗位39級,二至四級崗位25級,五至七級崗位16級,八至十級崗位9級,十一至十二級崗位5級,十三級崗位1級。
各管理崗位的起點薪級分別為:一級崗位46級,二級崗位39級,三級崗位31級,四級崗位26級,五級崗位21級,六級崗位17級,七級崗位12級,八級崗位8級,九級崗位4級,十級崗位1級。
各技術工崗位的起點薪級分別為:一級崗位26級,二級崗位20級,三級崗位14級,四級崗位8級,五級崗位2級。普通工崗位的起點薪級為1級。
目前,中編辦、人保部等相關部委正在抓緊制定《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和《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這兩份文件將成為下一步事業單位工資改革的指導性文件。「財政補貼」的事業單位獲得的財政支持將會逐步減少,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將被推向市場,不過它們將獲得一定的「過渡期」。而參公「和」全額撥款類的事業單位,短期內相對較為「保險」。此外,一些事業單位將被重組或剝離。
【法律依據】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建設高素質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促進公共服務發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全面准確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國家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分級分類管理。第三條 中央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全國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所屬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第四條 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事業單位制定或者修改人事管理制度,應當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聽取工作人員意見。
㈨ 事業單位編制人數的規定
事業編制領導職數配置一般是按照編制與領導職數的對應關系,
人員編制在50名以下的,單位核定一正兩副3名領導職數;人員編制在51—200名的,核定一正三副4名領導職數;人員編制在201—500名的
,核定一正四副5名領導職數;人員編制在501—1000名的,核定一正五副6名領導職數;人員編制在1001名以上的,核定一正六副7名領導職數。領導職數只可以按規定核定,可以少核,但嚴禁超核。
機構改革的另一個原則要求是精簡機構,機構數額減少,領導職數同樣被壓縮。特別是事業單位改革,縣區事業單位減少90%以上。機構減少多少,領導職數同樣按比例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