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業編轉行政編制政策
法律分析:國企和事業單位人員可以通過調任的形式調入行政機關擔任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或四級調研員以上職級,置換為行政編制即公務員。具有一定級別的領導職務也可以轉任行政機關領導職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六十九條 國家實行公務員交流制度。
公務員可以在公務員和參照本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隊伍內部交流,也可以與國有企業和不參照本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交流。
交流的方式包括調任、轉任。
第七十條 國有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參照本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四級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層次的職級。
調任人選應當具備本法第十三條規定的條件和擬任職位所要求的資格條件,並不得有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情形。調任機關應當根據上述規定,對調任人選進行嚴格考察,並按照管理許可權審批,必要時可以對調任人選進行考試。
② 事業編制怎麼轉行政編制
事業編制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轉為行政編制:
1 參加公務員考試
每年我國都有國考和省考的考試機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事業單位的編制人員,那麼必須不在事業單位的服務期之內經過單位同意才可以參加考試。
2 優秀提拔
這一類是指符合一些條件的精英人群,尤其是稀缺型的高科技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事業編制工作人員打算考公務員,必須是不在事業單位服務期限內,並且要經過單位同意。
3 公選
主要適用於選拔任用地方黨委、政府工作部門的領導成員或者其人選,黨政機關內的領導成員或者其人選,以及其他適於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領導職務。公開選拔面向社會進行,而競爭上崗在本單位或者本系統內部進行。
③ 事業編制可以有幾種途徑轉為行政編
摘要 第二。職務提升在不同級別的政府提升到一定級別,一般轉為公務員。如縣級一般升為副局。可轉為行政編。
④ 事業編制怎麼轉公務員編制要怎麼轉
一般事業編制人員轉務員,最直接的方式是參加公務員考試,這可能是年輕的事業編制人員可以考慮的最快速、最有效的途徑。
但是對於很多年齡偏大、工齡較長的事業編制人員,考試這條路已經很難走得通,那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轉務員?
提拔轉崗
提拔到事業副處以上領導職務,轉崗行政機關置換身份。
領導職務的提拔轉任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但這種要通過提拔實現轉換編制的方式,對於基層的大多數事業編制人員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那麼普通的基層事業編制人員應該通過什麼方式實現編制轉換呢?
調任
科級以下只能通過調任方式解決。事業單位調任行政機關,是有政策依據的。
《公務員法》在修訂之前,第六十四條規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副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
修訂之後,新《公務員法》對此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國有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參照本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四級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層次的職級。
新舊《公務員法》都非常明確,國企、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可以通過調任的方式,調到行政機關擔任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即可轉換身份成為公務員。
在具體操作中,事業編調行政,必須具備幾項硬性條件:
有接收單位;
接收單位有空編;
取得事業副科(管理崗位8級)。
除此之外,根據有關地方規定,還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學歷要求。按照規定,調入市級以上機關任職的,一般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調入縣(市、區)級以下機關任職的,一般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2、年齡要求。調任縣(市、區)領導班子成員職務的,一般不超過50周歲;調任其他處級職務的,一般不超過45周歲;調任市級機關科級領導職務的,一般不超過40周歲;調任縣(市、區)級以下機關科級領導職務的,一般不超過45周歲。
3、專業技術人員調任。專技人員調入市級以上機關擔任處級領導職務,擬調任人員應當聘任副高職稱2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職稱。調入市級機關擔任科級領導職務的,擬調任人員應當聘任副高職稱1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職稱;調入縣區以下機關擔任科級領導職務的,擬調任人員應當具有中級職稱2年以上,或者具有副高職。
4、管理崗位人員調任。在事業單位取得副科級及以上職務,同等調任機關擔任領導職務。
換屆選舉
對於鄉鎮的事業單位,在鄉鎮事業單位正職任職三年,可參加鄉鎮換屆選舉,選上了副鎮長就可轉公務員。
只有具備了以上條件,事業人員才可以調到行政機關變為公務員。但這也只是前置條件,在實際中,具備這樣條件的人不在少數,但很少人能通過這種方式轉務員,原因在於事業人員基數太大,行政編制緊缺。
尤其是在基層,相比起從事業單位「空降」而來的領導,公務員更容易接受行政編制內部人員的提拔,而且在手續上,事業人員調任的手續要更加繁瑣,相關部門承擔的壓力也很大,所以現實中只有少數人能通過這種途徑實現編制轉換。
⑤ 事業單位人員轉行政編制需要什麼條件。
第一,按照當地人事局規定來執行。第二,事業編轉行政編需要按照公務員法程序走。第三,中央下文要求,公開選拔年輕幹部。第四,對學歷、年齡、任職期限要看當地人事局規定,有的地方不限制,有的地方限制。第五,關於考試和面試,完全按照工作上基礎設置試卷和面試問答題。第六,建議不要過份在意事業編和行政編的區別,個人覺得都差不多。都屬於國家的編制。因為事業編待遇福利比行政編的好,退休之前不會被雙規。行政編屬於國家授權執法人員,手裡的權力會讓你迷失方向,被腐敗機會比較大,希望你做好本職工作,跟領導處好關系。你的前途就會一片光明。不過會有一點辛苦。堅持不懈!加油!你會成功的!
⑥ 能不能由事業編直接轉成行政編的公務員呢
在體制內,雖然事業編也稱得上是「鐵飯碗」了,但與公務員相比,無論是發展前途、工資待遇,還是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都有較大差距。而實際上,現在的事業編人員,很多都是學歷不比公務員低、能力不比公務員弱,表現不比公務員差,那能不能由事業編直接轉成行政編的公務員呢?
比如調入市級以上擔任處級領導職務,必須聘任副高以上職稱2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職稱;調任市級以上擔任科級領導職務,必須聘任副高以上職稱1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職稱;調任縣區擔任科級領導職務,必須聘任中級以上職稱3年以上,或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無論是管理崗還是專技崗調任,程序上都沒有問題,關鍵是要找到接收單位,這就需要強大的外部助力,不是自己符合條件就可以調任的,否則很多人早調了。
4、公開選拔。這種方式以前很流行,這兩年已不多見,但在局部范圍內仍然存在。比如某地公開選拔一名副處級領導幹部,那麼除了公務員符合條件的科級幹部可以報名外,很多事業單位的管理七級職員、專技副高以上職員都可以報名,選拔成功後即可登記為公務員,成功置換身份。
總之,無論哪種方式,要實現都不容易,有能力、有人脈都是基礎,還需要等待機遇!
⑦ 事業編怎麼轉公務員編制
事業編制變成行政編制(公務員)一是可以通過調任,一般要求正科實職以上,可以調任到行政單位。二是參加公務員考試,考行政單位編制。三是參加遴選,少量機關會面向事業單位遴選,這樣也可以轉為行政編制。
⑧ 事業單位編制如何過渡為公務員有什麼方式
事業單位編制的在職人員要過渡成為公務員身份人員,有三種途徑和方法:
1、參加公務員考試
事業單位編制人員可以參加公務員考試,一年至少有兩次機會即國考、省考,考上了身份自然轉變。當然前提是要跟原單位做好工作交接,解除勞動關系,才能被新單位錄用。
2、單位性質變化
這種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很多行政單位下屬的二級單位是事業單位,也就是說,在同一個單位,編制可能不一樣,舉個例子,某市財政局是行政單位,公務員序列,但財政局下屬的國庫支出中心就是事業單位。有時候這種下屬事業單位根據工作需要或者領導要求,性質會變,由事業單位變為行政單位,那原事業人員就自動轉為行政編制了。這種機會少之又少,一般發生在一些下屬二級單位比較多的機關,如黨委政府、財政、公安、法院之類的單位。這就看運氣了。
3、職位改善
在一些地方有規定,事業編人員職級上升到一定程度可以轉變為公務員,比如說縣一級機關如果事業編管理崗升職到副科,身份可以轉成公務員,市一級機關事業編管理崗升職到副處,身份可以轉為公務員。這種身份轉變是地方政策,主要看你所在的地方有沒有此類政策了,即使有,快的話你在崗位上也得奮斗個十年八載,難度很大!
⑨ 事業編可以轉為行政編嗎
法律分析:由事業編制轉為公務員編制,除了考試之外,還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渠道,實現轉編: 調任的前提是在國企或者事業單位要取得副科級以上的領導職務,且任職滿兩年及以上,年齡在40周歲以下,調任行政單位擔任副科級領導職務時,將事業編制轉為行政編制,也就是公務員編制。
法律依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三條 中央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全國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所屬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