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天津交通事業以什麼為重

天津交通事業以什麼為重

發布時間:2022-08-20 19:13:49

Ⅰ 天津河海運輸的歷史發展

天津境內的大運河以海河為界,北為北運河,接河北省香河縣;南稱南運河,連河北省青縣,全長174公里。
作為城市,天津的歷史雖然並不悠久,但其商業的興盛卻是從元代就開始了。「一日糧船到直沽,吳罌越布滿街衢」。漕船不僅載糧,而且帶有貨物。侯家後、估衣街一帶,當時已成為天津最繁華的所在。 明代,隨著河海交通的發展,天津的商業貿易日漸繁榮,成為我國北方商品的集散地。舊城東門外和北門外的沿河地區,在明中葉已成為商業中心。明清之交,天津的繁盛已如(康熙)《天津衛志·序》所說:「天津去神京二百餘里,當南北往來之沖,南運數萬之漕悉道經於此,舟揖之所式臨,商賈之所萃集,五方之民所雜處……名雖曰衛 ,實在一大都會所莫能過也 。」
追溯港史,天津港作為沿河近海、水陸交通樞紐的初期始於金代後期,地當三岔河口附近的「直沽寨」,遂為海河最早的水旱碼頭和最早的商品集散地。元至元九年(1272),元王朝改金中都為大都定為京城。「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於江南。」(《元史·食貨志》)從江南調運的大批漕糧在進入京城前,都要在三岔口交卸轉運。
日前,記者隨全國政協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遺考察團在天津了解到,為保護京杭大運河的歷史遺產,天津對南、北運河的整治進行了整體規劃,運河整治規劃包括:
——按照北運河不同河段的功能要求分三段進行綜合治理。通過採取堤防整修、河道清淤、截污綠化等措施,結合建設橡膠壩、水庫等工程,逐步解決河道淤積、水源短缺、水質污染、濕地修復等問題,將北運河建成一條集防洪、調水、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河道,並視水源情況逐步恢復其通航功能。
——繼續推進南運河的全面治理。對九宣閘至上改道節制閘段44公里蓄滯洪區圍堤和河道按輸水、排水、恢復通航等要求,進行綜合整治和區域配套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特色民風民情,建設生態防護林帶,並適當配以景觀布局。對下改道閘至外環線尚未治理的25公里河道繼續按排水、休閑、旅遊、恢復通航和生態景觀的要求進行綜合整治。
——實施歷史文化遺產挖掘和保護工程。進一步加強運河沿岸的宋代古船、古城遺址、古墓葬以及九宣閘等重要文物古跡的保護;積極搶救、保護、整理民間花會「推碌碡」、「小車會」、「打冬網」、運河船工號子、運河民俗、民間傳說、諺語等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運河傳統文化世代相傳。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海河、南運河、北運河等眾多河流均在天津交匯。海河全長73公里,它穿越天津市中心,東入渤海,早在公元三世紀以前,海河作為天然河流,就成為中國北方人民的水運通道。(東漢時期曹操開挖河渠工程,將海河平原上的300多條大小河流由分流入海改為眾流歸一,初步形成了成扇面型的海河水系),隋朝隋煬帝楊廣下令開鑿了全長1400多公里的大運河,溝通了海河與黃河、淮河、長江等水系的聯系,奠定了天津四通八達、航運樞紐的地位,為天津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天津南、北運河與海河交匯的三岔河口地區(金代稱直沽)是天津聚落、城市形成的發源地。在宋、遼時期,這里只是一個人口很少的臨河小村落,由於潞水、御河在此合流後東入渤海,這里水路交通方便,距大都(今北京)也只有一百二十多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到了金代,這里便發展成為軍事、交通要地,金政府在此設直沽寨。貞佑元年(1213),金政府調武清縣巡檢完顏佐,柳口鎮巡檢完顏咬柱為正、付都統,戍直沽寨,此為直沽見書,得名之始。元代建都大都(今北京),由於連年戰亂,使得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受到抑制,根本不能自給,而南方地區由於遠離戰亂,加之氣候條件適宜作物生長,經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因此,元代政府所需糧米軍需供給需由南方地區供給。由於元代陸路交通尚不發達,大量糧米都需從水路到北方,有河運,也有海運,這種由水路運輸糧米的活動古代稱之為「漕運」。漕運是我國古代,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經濟活動中的——項重要內容,各朝政府均對漕運十分重視。元代漕運起初由內河運輸,因其勞費不資,後改行海道。直沽(元代稱海津鎮)是當時海運、河運的終點,大批糧米運到直沽後再從陸路或換成小船從運河轉輸大都

Ⅱ 簡略天津人文,歷史,建築,發展,改革

天津地區從新石器時代始歷經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隋唐直至遼宋數千年的不斷開發,在原始聚落的基礎上逐步發展了早期文明。直金朝,天津地區因地利而成為戍守要塞-直沽寨;元朝又因海漕輸轉形成河港,在此建立海津鎮;明朝設衛築稱之後,隨著封建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天津漸漸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商業城市;到清代中葉以前,天津得河槽、海運和蘆鹽之利,已迅速發展成為北方的商業集散中心、拱衛京師的畿輔重鎮。從咸豐十年(1860〕被迫開埠至民國時期,是天津崎型發展階段,一方面,作為工業大城市不斷向近代化發展,另一方面社會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直到 1949年1月15日城市解放,天津才揭開了歷史的嶄新篇章。在距今約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先民便已開始在此聚居和勞動生息了。薊縣城東五里發掘的圍坊遺址,即為原始社會至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殷商時期,天津北部山區分布著戌狄等少數民族的一些小國。西周及春秋時期,這一地區是召公姬百及其宗支的封地。戰國時期,今海河南北大致分屬趙、燕兩國,為燕、趙、齊爭雄角逐之地。
秦代天津地區屬上谷郡。西漢時,天津地區南部屬渤海郡的章武、東平舒、文安縣;北部屬漁陽郡的泉州、雍奴和右北平的無終縣。泉州城遺址在今武清縣的城上村,遺址范圍內文物遺存豐富,有鬲、豆、陶釜、瓦當和印有「泉州」戳記的陶盆殘片。在其東南11公里的雙口鎮也發現有「泉州」戳記的陶罐、陶缽等器物。東平村稱遺址在靜海西釣台村,遺址上散布著許多戰國和西漢時期的文物。
天津地區瀕臨渤海,具有得天獨厚的鹽業生產條件,西漢王朝在全國公設鹽官38處,條件地區就有泉州、章武兩處,可見這里的制鹽業在當時已佔有一定的地位。天津枕河瀕海,水運歷史悠久。東漢末年,曹操破袁紹後北征烏恆,出於軍事運輸的需要,自建安十一年 (206)始,先後開鑿了平虜渠、泉州渠和新河渠三條運渠,這是天津地區歷史上最早的人工河流,也就自那時起奠定了華北平原上 300餘條大小河道匯流至今天天津地區,循當時稱作派河尾的今海河注入渤海的區域水文形勢,同時還為這里後來發展成河海交通咽喉准備了條件。曹魏時處於派河口的漂榆邑(約今東麗區軍糧城一帶〕,無疑是這種有利條件形成之後不久出現的第一個原始河口港,輸轉、儲存軍需物資是它的首要職能。大業四年 (608),隨煬帝為東征高麗,命令開鑿永濟渠,「自洛口開渠,達於涿州郡,以通漕運」,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從此形成。大運河把黃河、淮河長江和在派尾河入海的華北平原諸河匯成的水系(即今河海水系〕,聯成水道交通網,遂使地近運河北端、兼有河海航運之便的派河尾的地位更趨重要。金元時期是天津城市形成的早期階段。元代在大都(北京〕附近屯田,直沽成為軍屯的重要地區。
"天津"這個名字出現於永樂初年,為朱棣所賜,意為天子渡河的地方。永樂二年(1404),天津作為畿輔要地正式設衛〔衛所是明朝的軍事建置),故有「天津衛」之稱。後增設天津左衛、天津右衛。天津三衛直隸於後軍都督府,共有官兵1.6萬餘人(1493-1494)間,天津兵備道劉福將衛城用磚包砌,建四座城門,分別題額為「鎮東」、「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心建鼓樓,鼓樓下起空心方城,從此天津城初具規模。此後天津成了離京都既近且大的漕糧儲囤所。
天津的集市和商業區正式出現於明宣德年間(1426-1435〕分布於城中心和四門,附近到弘治年間1488-1505,以增設五集一市,集市大大活躍了天津市場,這時的天津已成為中國北方的商品集散地,人口也比往昔大增。明中葉以後,渤海灣西岸鹽場逐漸採用曬鹽技術,從此天津地區的鹽產量大大增加,且質優價廉。為清代蘆鹽產銷中心轉移到天津創造了條件。明崇貞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義軍攻陷北京,建號大順,次日,天津也成為大順的轄區。 公元1644年清潮王朝入關後,隨著統治地位的穩固和經濟發展,天津衛作為京師門戶的地位日益重要。雍正九年升為天津府,轄天津、青縣、靜海、南皮、鹽山、慶雲和滄州等6縣1州。從此天津已成為畿輔首邑。清康熙年間,隨著河海航運的發展,南北各地商品大量吞吐,使天津商業空前繁榮。18世紀初,由於埠際間商業的發展,天津出現了匯兌業務的錢庄,此後,南北商人竟相效尤。商業、金融業的發展使天津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國北方的商貿中心。
第二次鴉片戰爭間,天津作為拱衛京師的軍事重地,其作用更加突出。在三次大沽口之戰中,列強均直取天津,以圖威脅清政府,迫其簽訂城下之盟。根據1860年10月簽訂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天津被迫開為商埠。隨著天津的開埠,外商開始進入天津並設立洋行,天津也由一個內向的封建性商業城市逐步演變為以華北、東北乃至西北為腹地外向貿易中心。1870年廷任命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任此職二十餘年間極力興辦洋務運動,通過創辦天津機械局及開創近代礦業、交通、郵電事業,天津成為中國洋務運動的中心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華北,天津成為爭奪的目標,通過劃分租界,設立銀行,天津的半殖民地化隨之加深。辛亥革命後,天津改為天津縣,直隸省省會設於天津。1928年6月28日,直隸省改稱河北省,省會仍設天津,以天津城及附近地區設置天津特別市,是為天津市之始。民國時期,天津的文化教育事業繼續有所發展。1919年10月17日,張伯苓創辦南開中學大學部,兩年後,正式改稱南開大學。
天津人民具有愛國、民主的光榮傳統,20世紀以來的半個世紀里,天津人民反侵略、反壓迫的英勇斗爭為天津歷史譜寫了光輝篇章。1948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了平津戰役,1949 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畸形發展階段宣告結束,開始跨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天津的城市建築頗具特色。既有雕梁畫棟、典雅朴實的古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歌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等,人們通常把這些西洋建築稱為「小洋樓」。在一座城市中,保存著大量民族風格的古建築和如此眾多的西洋建築,這在中國乃至世界城市中都是少見的。故天津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
天津國內生產
總值2003年全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2386.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5%,增速比上年加快2個百分點,創1996年以來最高增幅,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前列。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由上年的22380元增加到25874元,按當年匯率折算,摺合3126美元,比上年增長13.8%。
GDP比重2003年,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89.7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是推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212.34億元,增長17.8%,比上年加快3.5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8%。第三產業積極化解非典負面影響,完成增加值1084.9億元,增長11.5%。三次產業的比重分別為3.7%、50.8%和45.5%。
貧困人口和扶貧計劃2001年,全市再就業人數為2萬人,全年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3.15億元,參加失業保險的參保人數為214萬人。2002年,全市將創造8萬個就業崗位,將城鎮登記失業人口控制在4%左右。
財政收入2003年,轄區內財政收入718.3億元,比上年增長22.8%,其中全市財政收入完成451.74億元,增長20.2%,增幅較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工業產值
和增長率2003年,全市工業完成增加值110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完成總產值4370.76億元,增長24.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027.79億元,增長20.1%;完成總產值4049.61億元,增長26.1%。
農業產值
和增長率2003年全年農業總產值193.50億元,比上年增長6.2%。
外貿狀況2003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293.7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7%。其中進口149.97億美元,增長33.5%;出口143.74億美元,增長24%。
外資利用
狀況2003年全年新批三資企業941家,比上年增長15.3%;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額35.13億美元,增長74.3%;實際到位16.33億美元,增長62.9%。全年新批投資額在5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198個,增長60.9%。
支柱產業汽車機械裝備、微電子和通信設備、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優質鋼管和優質鋼材為重點的四大支柱產業。

Ⅲ 天津市的交通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天津市的交通發展狀況:

1、公路

天津公路網是以國道和部分市級干線為骨架,以放射狀公路為主的網路系統,以外環線溝通各條放射公路的聯系。通過天津的國道主幹線有4條:京津塘高速公路、京福一級汽車專用公路、拉丹高速公路和拉丹高速公路津唐支線;國道5條:京哈、京塘、津同、津榆公路和山廣公路。市級干線有:津圍、津北、津沽、津岐、津漢、津靜、金鍾、津霸、津永、津楊、津淶、津港等公路。截至2016年,天津公路通車里程為4243公里,高速公路143.85公里,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1273.8公里。

2、鐵路

天津不僅處於京滬鐵路、津山鐵路兩大傳統鐵路干線的交匯處,還是京滬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津秦客運專線、津保客運專線等高速鐵路的交匯處,是北京通往東北和上海方向的重要鐵路樞紐。

8、有軌電車

天津有軌電車於1904年由比利時世昌洋行修建,1906年6月白牌環城有軌電車開通運營,天津成為中國第三個擁有有軌電車的城市。1964年至1973年天津有軌電車線路相繼全部拆除。2006年12月6日天津有軌電車在濱海新區再次開通。

9、軌道交通

天津軌道交通規劃總體分為M(中心城區線路)、B(濱海新區線路)、Z(市域快速線路)和C(海河中游線路)四部分線路。

天津地鐵1976年1月試運行,天津成為中國第二個擁有地鐵的城市。2012年,地鐵1、2、3號線的最大客流超64萬人次,全年3條地鐵總客運量總計約8000萬人次。地鐵2、3號線和9號線的開通形成了天津軌道交通網路化的新格局,給市民出行帶來了方便。

2016年12月31日,地鐵6號線一期工程通車運營,運營區間為南孫庄至南翠屏。

Ⅳ 天津發展工業的優勢以及現狀的情況

天津本來就是重工業城市。 現狀嗎,你看看濱海新區。國家砸進去老多錢,來發展
(一)天津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1、總量和效益邁上新台階

進入90年代以來,天津市工業呈現出不斷加快的發展態勢。1993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5年後1998年突破2千億元,4年後2002年突破3千億元;此後,一年一個台階,2003年突破4千億元,2004年突破5千億元,2005年突破6千億元;2006和2007年更是一年跨越兩個台階,分別突破8千億元和1萬億元(見表1)。在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的同時,2007年工業企業實現利稅也突破千億元,使得工業總量和效益共同邁上新的台階。

2、形成以濱海新區為龍頭,以區縣工業為骨乾的「雁形」工業布局

隨著天津市工業嫁接、改造、調整,工業戰略東移的實施,天津市工業布局發生明顯的變化,濱海新區成為天津市工業最大的增長點。2007年濱海新區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到四分之一(24.4%)的單位數,完成全市近60%的工業總產值(58.7%),濱海新區工業佔全市工業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11個百分點。就像領頭的大雁,濱海新區的快速發展帶動周邊,特別是中心城區以外的其他區縣工業的發展。2007年,除濱海新區和中心城區以外的其他區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量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9.7%,完成工業總產值佔全市的29.4%,比重近30%,逐步成為天津市工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3、建立起以支柱行業為骨架的「弓形」產業結構

近年來天津市工業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逐步確立起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石油化工、現代冶金、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新能源及環保等六大優勢產業,2007年這六大優勢產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72.3%。在全市36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形成了一批支柱行業和骨幹行業。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200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達到2010.74億元,超2000億元,增加值達到488.29億元,為天津市工業第一大行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產值1544.95億元,超過1500億元,增加值501.9億元,為天津市工業第二大行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完成產值1051.37億元,超過1000億元,增加值186.45億元,為第三大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產值707.97億元,超過700億元,增加值462.49億元,為第四大行業。2007年這4個行業產值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52.8%,增加值佔62%,是目前天津市工業第一板塊的4個主要支柱行業。除這4個主要支柱行業外,近年來天津市工業的其他一些行業發展也不斷加快,產值規模逐步增大,如,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產值581.88億元、增加值97.31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產值583.39億元、增加值119.98億元)、通用設備製造業(產值418.94億元、增加值92.69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產值418.98億元、增加值109.09億元)、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產值379.31億元、增加值109.09億元)、金屬製品業(產值334.8億元、增加值58.39億元),這6個行業2007年產值規模均超過300億元,產值合計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27%,增加值佔19.6%,為天津市工業第二板塊的骨幹行業。第一板塊的4個支柱行業和第二板塊的6個骨幹行業,產值和增加值合計佔全市工業的80%。這10個行業有如弓弩的骨架,支撐著全市工業的發展,成為拉動全市工業快速增長的主導力量。

4、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組織結構

進入90年代以來,天津市工業企業改革改制的步伐不斷加快,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組織結構。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是目前比較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組織形式。到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中,股份制企業所佔比重達到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所佔比重達到46%,兩者合計佔全部工業的比重近九成。私營工業企業迅猛發展,2007年私營經濟實現工業總產值1080.8億元,比2000年增長14.2倍,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10.7%,比2000年提高8個百分點。而國有企業除在煙草製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等重點領域和行業佔有較大比重外,在全市工業中的份額已明顯縮小,2007年天津市國有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8.5%,不足10%,較2000年回落5.3個百分點。中小型工業企業也快速發展。2007年規模以上中小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098.88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4.4倍,年均增長27.4%,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60.5%,比2000年提高17.6個百分點。

5、部分重點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電子、冶金、汽車製造等一些重點產品在全國佔有較高市場佔有率。2007年天津工業生產移動通信設備(手機)9778.77萬部,佔全國總產量的16.1%;天然原油1924.28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10.3%;轎車45.43萬輛,佔全國總產量的9.2%,光通信設備佔42.3%,自行車佔26.1%,焊接鋼管佔24.9%,移動通信基站設備佔21.2%,熱軋窄鋼帶佔15.1%,無縫鋼管佔14.8%,照相機佔8.3%。特厚板、中小型型鋼、熱軋薄板、厚鋼板、冷軋薄板、大中型拖拉機、發電設備、家用吸塵器、縫紉機、空調、氫氧化鈉(燒鹼)、碳酸鈉(純鹼)等重點產品產量均佔全國的5%以上。

(二)天津工業發展與建成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盡管近年來天津市工業取得了較快發展,為天津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但從全國看,天津工業發展還不夠快,同胡錦濤總書記在天津視察時提出的天津發展要「兩個走在全國前列,一個排頭兵」的要求,以及中央對天津要建成我國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1、天津工業總量規模處在全國第二板塊位置

盡管2007年天津市工業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但從全國看,總量還不大,增速還不快。2007年天津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2644.79億元,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排名第14位,處在全國第二板塊中。山東、廣東、江蘇、浙江、河南、上海、遼寧、河北、四川和福建等10個省市工業增加值總量規模依次排在全國的前10位,增加值總量規模均在3000億元以上,處於全國第一板塊。2007年天津市工業增加值增幅比全國平均增幅(18.5%)低0.3個百分點,明顯低於經濟總量相近的省份,在全國排第21位,比2006年後退兩位,導致天津市工業增加值總量排名比2006年下降三位,被湖北、山西、湖南三省超過。目前比天津市工業增加值總量低的內蒙古、安徽等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長迅猛,大有趕超天津市之勢,需引起有關方面高度重視。

2、區縣工業發展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在天津近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7年創造的工業總產值有10000億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億元;而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創造的產值為22000億元,平均每平方公里3億多元,比天津市高出2倍多。目前天津市18個行政區縣,平均每個區縣的工業總產值為500多億元,產值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區縣僅有塘沽區和西青區,產值分別為3038.18億元和1853.43億元;而上海包括浦東新區在內的19個行政區中,平均每個區的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多億元,是天津市區縣平均水平的兩倍。2007年上海就有6個區產值超千億元,其中,浦東新區4689.38億元,松江區3440.96億元,閔行區3020.68億元,嘉定區2132.15億元,寶山區2075.31億元,金山區1122.3億元,產值接近千億元的還有南匯區和青浦區。上海每個區縣的土地面積大體為天津市各區縣的一半,而創造出的產值卻是天津市各區縣的兩倍,可見,天津市區縣工業發展潛力還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

3、行業競爭力還不強

盡管目前天津市工業已形成了一批支柱行業,但從全國來看,天津市支柱行業的競爭力還不夠強,在全國市場中所佔的比重還不高。作為天津市最大的支柱行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其整個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比重為6.2%,遠低於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區,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兩個主要支柱行業佔全國的比重為4.6%和3.9%,比重也比較低,不足以形成產業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從天津市工業行業結構看,發展也不平衡,支柱行業偏少。全市36個工業行業中,主要依靠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等10個行業支撐,這10個行業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為80%,其中產值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行業也僅有3個。其他26個行業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20%,服裝鞋帽製造業、文化體育用品製造業等20個行業產值規模都不足100億元。

4、「天津製造」效應沒有得到充分顯現

天津工業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總量和效益已經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但「天津製造」的整體效應還沒有顯現,「津產」名牌產品較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創產品更少。2006年天津市的名牌產品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4%,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6%,比重和貢獻率還比較低。而國際國內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一批製造業的知名品牌。日本製造業在50、60年代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三菱、索尼、日立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製造業品牌,70、80年代韓國崛起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三星、現代、浦項制鐵等一批製造業名牌。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珠三角和山東半島在製造業發展過程中也都形成了很多像格力電器、美的電器、海爾、澳柯瑪、海信等一批製造業品牌。而天津市製造業品牌除「TPCO」石油套管、「海鷗」手錶、「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等品牌外,自己培育出的知名品牌相對偏少,影響力還不大,沒有形成「天津製造」的整體效應。

二、加快天津工業發展的幾個條件

工業是創造物質財富,增強綜合經濟實力的基礎產業,也是由不發達階段向發達階段轉變的發展基礎。工業化發展程度如何決定了一個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據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有9個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河北、上海、遼寧、四川,這9個地區中除上海和四川兩地二產比重為47.3%和43.7%,不到50%外,其他七個地區二產比重都在50%以上。從這9個地區的發展軌跡看,工業對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快天津工業三個層面聯動發展就是要在目前天津工業快速增長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挖掘增長潛力,構築新的發展優勢,成為全國工業增長的排頭兵,為盡快壯大天津綜合經濟實力提供強勁動力。加快天津工業發展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工業投入的大量增加

在全國各地技術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實現工業的快速增長首先必須要有投入的大量增加,每年都要有一大批產業層次比較高,技術水平比較先進的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項目投入做保障,使工業投入強度高於其他地區,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2007年天津市籌劃了四十項重大工業項目,總投資額2649億元,全市各區縣又籌劃了包括工業在內的145個重大項目。

但從全國發展的形勢看,天津工業投入的總量還不大,增速還不夠快,與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形勢相比還有較大差距。2007年天津市城鎮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38.44億元,比上年增長35.9%,總量規模在全國31個省市中位居第24位,增幅居第14位。安徽、河南兩個省2007年工業投資增幅超過50%,吉林、西藏、湖南、陝西、重慶、江西、寧夏、福建等8個省市工業投資增幅都在40%以上,山東工業投資總量更是突破7000億元大關,江蘇、河南、浙江、遼寧、廣東等5省工業投資總量在3000億元以上,河北、四川、安徽和內蒙古等四省區工業投資額在2000億元以上。相對於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機遇,相對於中央對天津建設北方經濟中心的要求,天津工業的投入還遠遠不夠,需要籌劃更多更好的項目。高強度的投入光靠天津自身實力遠遠不夠,必須要眼睛向外,向國際、國內宣傳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政策機遇,宣傳天津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政策環境,吸引國內外的大企業、大集團來津投資,在國際和國內掀起投資濱海新區、投資天津的熱潮。

(二)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

加快發展就是要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而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就要有生產要素做保障。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保持工業持續快速增長除了要有投入增加作為原始動力外,還要使生產要素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

土地是中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近年來,隨著中心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國內許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遇到發展空間縮小、土地成本攀升的矛盾,天津也遇到同樣的問題。但相對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天津的發展空間要大一些,土地成本也相對較低,特別是在天津的濱海新區擁有大量的鹽鹼荒地,開發成本遠低於中心城區,這使得天津的土地投入產出效益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天津市要特別注重利用好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落戶天津濱海新區的良好機遇,積極創新土地管理制度,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為天津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從勞動力成本看,由於天津市的人均勞動報酬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從全國來看優勢不明顯。而另一方面天津人均勞動報酬水平低造成的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劣勢,對經濟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卻更為明顯。經濟發展不僅需要勞動力資源,更需要形成人才優勢,人才優勢對於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能夠更好、更多地吸引人才是天津工業加快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從資本方面看,充沛的資金是加快經濟發展的保障。深圳、浦東開發開放之初都曾出現全國的資金向這兩個地區匯聚的趨勢。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規劃以來,也開始出現資金流動向天津市匯聚的徵兆。2007年天津市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金額115.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實際到位52.78億美元,增長27.8%,增幅分別比上年提高31.2個和3.7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內資超過600億元,達612.05億元,增長41.7%,增幅比上年提高14.7個百分點。但這還遠遠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大對資金的吸引。對資金流的吸引要靠利益驅動,只有投資利潤回報率高才會對資金流有吸引作用,這就要求天津市要抓住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有利機遇,加快包括金融服務和行政管理體制方面在內的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

(三)技術創新優勢

加快天津市工業三個層面聯動發展,必須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擺在突出的位置,形成技術創新優勢。近年來天津市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2007年,全市60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科技活動的企業771家,比上年增長3.5%,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12%;有R&D活動的企業535家,增長0.2%,佔8.4%;有新產品開發的企業605家,增長3.8%,佔9.5%;有科技研發機構的企業318家,增長11.2%,佔5%,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還不足以確立技術創新的優勢。相反,相對於北京、上海等地,天津市技術創新還存在不小差距。標志著一個地區技術創新水平的R&D經費佔GDP比重,2007年天津市為2.3%,比北京和上海分別低3.3和0.3個百分點。目前天津市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仍以技術引進為主,自主創新為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也主要靠外資企業支撐,還沒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模式。

加快技術創新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央對濱海新區先進製造基地定位要求的關鍵環節,必須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努力推動,盡快形成天津市工業技術創新的比較優勢。要建立健全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政策體系,優化企業創新環境;積極搭建重大產品研發平台,推動企業建立技術中心;要建立促進企業開發研製新產品的政策機制,鼓勵企業積極進行專利申請,形成企業產品的技術優勢。與此同時,要不斷加大名牌戰略實施力度,盡快培育一批知名企業,使科技創新、名牌產品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能。

(四)制度創新優勢

制度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其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推動作用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國務院在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通知中明確要求,濱海新區要成為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基地,其目的就在於從制度方面探索推進新區經濟發展的經驗,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條件。天津市工業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好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實驗機會,以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最終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嘗試,積極加快推進企業體制、科技體制、金融體制、土地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特別要在企業體制創新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把加快企業組織機制創新擺在重要位置,推進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企業改革,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管理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知名度高的現代企業集團,成為製造業發展的領軍企業。二是要充分利用政策優勢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國內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和上市公司來濱海新區發展創業。三是要特別重視創新中小企業發展機制,積極為中小企業發展搭建資本、技術、信息服務平台,盡快培育出一大批經營管理水平比較好、產品技術含量比較高、市場適應能力比較強的中小企業。

三、深刻認識天津工業發展外部環境發生的新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工業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外開放,得益於三資企業的快速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基本形成,天津工業發展的一些條件有所改變。

首先從國際市場看,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近年來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而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使得世界經濟增長的格局向多極化轉變,世界貿易不平衡狀況有所改善。而另一方面,由於美元匯率不斷走低,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以及我國勞動力成本的逐步上升,使得我國過去那種「兩頭在外,以加工貿易為主體」的經濟增長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近兩年來,廣東等地出現的民工荒、山東青島等地小型韓國企業外逃,部分跨國公司將投資和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越南等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和地區等一些現象,都說明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工業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天津工業發展的外向度比較高,加工貿易更是佔有很大比重,近年來全球通脹形勢加劇,包括原油、鐵礦石、銅等主要原材料在內的生產資料價格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食品、食用油等消費價格趨升,面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新變化,天津工業必須加快轉變以加工貿易為主體的發展模式,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繼續積極開拓新興國際市場,努力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形成製造業發展新優勢,保持天津工業持續快速增長的好勢頭。

其次從國內情況看,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進入而立之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始之年。中國對外開放已經由改革開放初期的東南沿海,向縱深擴展,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產業結構也開始由東部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向東北、中原、西北和西南等中西部地區轉移。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明顯加快,200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排在前10位的全部是中西部地區。區域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區域經濟發展更加協調。另一方面,投資和消費等內需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採取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不斷擴大國內需求,投資需求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消費需求明顯提升。2008是黨的十七大後各級領導班子換屆的第一年,各地區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很高。盡管企業成本有了明顯增加,但投資回報率依然較高,企業的投資意願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07年,全國城鎮投資新開工項目231894個,比上年增加27931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86258億元,增長28.7%。在近年來國家採取了很多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後,城鎮居民的消費傾向明顯提高,同時,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和農村市場的改善,農村消費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消費需求有望超過投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Ⅳ 天津的主要產業是什麼

天津的主要產業是: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全市批發和零售業。

1、第一產業,農業生產

2018年,農業生產基本穩定。全年農業總產值391.00億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種植業產值187.75億元,下降3.4%;林業產值12.73億元,增長50.2%。

畜牧業產值96.45億元,下降4.8%。漁業產值80.40億元,增長18.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3.67億元,增長7.5%。

2、第二產業,工業生產

2018年,全市工業增加值6962.71億元,比上年增長2.6%;建築業增加值663.38億元,下降16.7%。

工業生產保持穩定。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比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1.0%,民營企業增長2.5%,外商及港澳台商企業增長4.4%。

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下降1.4%,製造業增長3.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4%。

從主要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19.1%,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8.5%,金屬製品業增長18.3%,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2.6%,醫葯製造業增長8.8%,汽車製造業增長7.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2.0%。

3、第三產業,全市批發和零售業

2018年,全市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361.45億元,增長0.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27.94億元,增長4.5%。

商貿市場平穩發展。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增長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33.04億元,增長1.7%。限額以上商品中,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增長10.8%,比上年加快6.8個百分點,拉動全市限上零售額增長1.7個百分點。

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0.5%;傢具類增長6.1%;糧油、食品類增長2.9%。全市交易額億元以上批發市場共60家,全年交易額1970億元。

(5)天津交通事業以什麼為重擴展閱讀:

1、天津經濟:

2018年,天津生產總值(GDP)18809.64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2.71億元,增長0.1%;第二產業增加值7609.81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11027.12億元,增長5.9%。

三次產業結構為0.9:40.5:58.6。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06.19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624.84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7.2%,比上年提高7.7個百分點。

從主體稅種看,增值稅698.43億元,增長6.7%;企業所得稅319.51億元,增長3.1%;個人所得稅129.78億元,增長11.4%。

2、天津科學技術:

截至2016年,天津的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資經費投入強度位列全國第三位。科研單位包含航空航天、生物醫葯以及信息產業等多個領域。部署於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業務主機天河一號和曙光計算機天津產業基地生產的曙光星雲,為世界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的第一名和第三名。

2008年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作出建設未來科技城的重大戰略部署,並選擇北京、天津、武漢、杭州作為先期試點城市。2013年3月11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與武清商務區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國家戰略性科技產業「北斗新興戰略產業園」落戶武清商務區。

3、天津體育事業:

天津主要體育場館有: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水滴)、天津人民體育館、天津民園體育場、天津泰達足球場和天津體育中心(大館)等。其中天津體育中心承辦過1995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1999年世界體操錦標賽、2009年亞洲籃球錦標賽等國際單項錦標賽。

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承辦過2007年女子世界盃足球賽、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13年東亞運動會、第十三屆全運會等國內國際大型賽事。

天津的地方賽隊有著優異的成績,天津男足一次獲得中國足協杯冠軍;天津女足一次獲得中國女子足球超級聯賽冠軍、兩次獲得中國足協杯冠軍。

天津女排十一次獲得全國女排聯賽冠軍、四次獲得女排亞俱杯冠軍、三次獲得全運會冠軍;天津女子水球隊三次獲得全運會冠軍;天津男子棒球隊六次獲得中國棒球聯賽冠軍、四次獲得全運會冠軍。

3、天津醫療衛生:

天津有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葯大學等醫學院校,共有34家三級甲等醫院,專業分工較為全面,較為著名的三甲醫院有: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天津環湖醫院、天津市人民醫院、天津市兒童醫院和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

截至2017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553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573個。衛生機構床位6.84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6.43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0.09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11萬人,注冊護士3.82萬人。

4、天津會展事業:

天津市作為中國北方最大沿海開放城市,國際交往活動活躍,國際會展眾多,天津市最主要的會展中心為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和天津濱海國際會展中心等。

Ⅵ 天津交通職業學院的辦學理念

建院以來,學院黨政班子堅持經營學院、突出特色、服務社會、開拓創新,以每天都是代表作為校訓,以厚德潤教、師表育人為教風,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為學風,內涵建設逐步深化、辦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經過六年的發展建設,學院已發展成為以區域經濟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學院多次承辦了天津市汽車維修工技能競賽和天津市職業院校物流、汽車維修技能競賽,2008年被教育部列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賽點。 學院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平台,創新了「學業與職業高度融合」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緊密依託交通集團,積極探索校企的深度融合,為天津交通事業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並先後與天津交通集團濱海有限公司、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博世貿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雙方共建實訓基地,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實現了畢業生「零距離」上崗,2007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3.8%。同時,學院還積極開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先後與加拿大湯姆遜大學、日本大阪產業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天津市人民政府和市教委、市交委、交通集團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一代代交通人的辛勤耕耘,學院實現了跨越發展,於2005年通過了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學院先後榮獲天津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十五立功先進單位」和「精神文明學校」等稱號。 學院佔地面積702畝,建築面積17.4萬平方米,擁有資產近三個億。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4000多萬元。學院建有48個校內實驗實訓室和128個校外實訓基地。設有天津市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第一所和天津市人事局機關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培訓考核第一工作站等培訓鑒定機構14個,開設15個工種的職業資格鑒定。開展在職職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農村勞動力轉崗培訓、下崗再就業培訓等,年培訓量近20000人次。
學院設有五系兩部一學院,即物流工程系、汽車工程系、經濟管理系、路橋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基礎教學部、體育工作部以及國際交流學院。學院現開設22個專業,其中物流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是天津市教學改革試點示範專業。建院初期,學院就提出「在穩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規范,在規范中求質量」的發展思路。先後建設了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市級精品課程10門;發表論文151篇,主編、參編、主審、參審教材138本,其中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7本;與企業共同開發實訓教材7本;取得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立項25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天津市級優秀教學成果2項。學院是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電子商務與物流專業協作委員會副主任單位、中國汽車工程協會理事單位。
學院現有全日制高職在校生7605人,來自於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現有專任教師363人(其中專業教師256人),兼職教師190人,70%以上的教師達到雙師素質要求。學院擁有國家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入庫專家2人、交通部專業帶頭人3人、天津市教學名師2人、天津市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

Ⅶ 天津的交通資源有什麼優勢

天津的交通資源有什麼優勢?天通的交通資源的優勢是道路非常暢通,也非常的好走。

Ⅷ 到2035年天津將基本建成什麼的現代化大都市

第一階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市,基本形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實現海空兩港鏈接全球,建成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和國際航空物流中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准箱,機場旅客吞吐能力達7000萬人次。

同時,實現融入區域,兩網三圈暢聯京冀,建成高效率快速網和高品質干線網,形成京津雄30分鍾城際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時高鐵交通圈和3小時高速公路物流圈。此外,實現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全面覆蓋,雙城間軌道交通30分鍾通達,基本實現建制村10分鍾到公交站、鄉鎮15分鍾上高速。第二階段,到本世紀中葉,設施、服務、技術、管理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8)天津交通事業以什麼為重擴展閱讀:

《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日前正式印發。天津市提出了「以港口為魂、鐵路為骨、道路為基、航空為翼,打造國際樞紐港口、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國家會展中心三大物流節點,構建連通西向北向的鐵路貨運對外通道、內通外聯廣泛覆蓋的韌性公路網路、服務末端高效運轉的集疏運體系等三大運輸通道。

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為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的總體目標要求。

閱讀全文

與天津交通事業以什麼為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美女是哪裡的 瀏覽:526
報考事業單位工作經歷證明怎麼開 瀏覽:383
胸有成竹來自於哪個故事 瀏覽:988
抖音的美女頭像怎麼弄的 瀏覽:687
中國原型故事有哪些好詞好句 瀏覽:133
軟體工程和經濟類哪個好 瀏覽:467
鹵水鵝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443
唐三見過哪些美女 瀏覽:953
堯是哪個神話故事人物 瀏覽:169
事業單位合同工歸哪個部門管 瀏覽:363
萬達和美女人街哪個消費便宜 瀏覽:433
什麼叫兩個故事 瀏覽:702
社會如何提高公民的幸福感 瀏覽:565
昆明地區婚姻家事律師費用多少 瀏覽:187
健康管理師證書哪裡找工作好 瀏覽:98
愛情需要維護哪些細節 瀏覽:35
事業單位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瀏覽:6
何止是美女下一句是什麼 瀏覽:978
清朝紀美女是哪裡人 瀏覽:889
美女學慣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