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員工工作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八大因素影響著員工的工作效率。
一、流程不完善。
流程是企業日常運營的基礎,一個企業的效率低下,首先應檢查:企業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簡潔和高效,能否有改進的地方,改進的可能性有多大。
檢查流程,應首先要檢查流程系統本身。組成企業的流程系統絕不是簡單的業務鏈條,而是復雜而封閉的循環系統,因此,首先應檢查企業流程的循環系統從起點到末梢是否暢通,是否閉合,有沒有斷裂、梗阻、栓塞的地方,有沒有冗餘和不夠的地方,是否需要添加新的系統。其次,還應該檢查流程是否格式化、模版化,流量是否合理穩定,每一管道上的設計的流量是否合理,而實際流動中是否達標、超標。
二、制度不支持。
如果流程沒有什麼問題,就檢查管理制度是否真的支持流程及流動的內容,制度是否充分尊重人文情懷:過於嚴格了,大家會變著法子鑽制度的漏洞,甚至集體對抗制度;過於寬鬆了,約束力又不夠。此外,還應關注流程上流的內容是否正確,內容是否為亂流等。
三、監管不到位。
即便企業有很好的流程和管理制度,但如監管不力,或監管不到位,或監管越位,或監管手段落後,或監管人員素質有問題,甚或組織架構太復雜,都會大大降低整個系統的運營效率。流程和制度都是固化的,而監管是靈活的,監管必須按原則辦事。
四、設備不完善。
大家都很忙,都喊累,但整體效率不高的第四個原因是設備缺乏問題。正常情況下,先進完善的設備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樣是汽車配件生產企業,倉庫貨物周轉效率卻有高有低。比如倉庫內的貨物查找,有的企業藉助貨架這個有效的存儲工具將貨物合理分類,編號,當需要周轉時總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而有的企業直接在倉庫的地上隨意堆放貨物,管理混亂。
五、員工素質不高。
很顯然,員工的職業素質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工作效率。員工的職業素質就是整體員工的職業品質。什麼是品?品就是員工與工作有關的社會屬性,主要是指與崗位有關的職業道德。什麼是質?質是指與崗位有關的自然屬性,包括:職業意識、知識、技能、智慧、資源等。有些企業之所以效率低下,就是與企業員工的品質有關,尤其與質有關。布置同樣的工作,質地優異的員工可能一天之內就完成了,而質地差的員工非常努力,卻一周後才完成,而且工作質量根本不可能與質地好的員工同日而語。但在長期平均思想的支配下,員工之間顯然不可能有7 倍的薪金待遇,自然那些質地優秀的員工會逐漸流失,沉澱下質地一般的員工。留下的員工雖然職業道德很好,非常努力,都很忙,但企業的整體工作效率卻很低下。
六、主管能力有限。
俗話講:「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作為主管,尤其高級主管,千萬注意不要讓員工無為的勞作,要知道你的一個指令將會傳導到基層,各級員工都會為你的指令而忙。如果忙了半天沒有效果,是無為的勞作,甚至是負面的勞作,若領導者又不敢承擔責任,試想其結局會如何?如果這樣的次數多了,員工也就疲了。員工就會兵來將擋,你有千條令我不行,我就自掃門前雪。結果大家都在忙,其實是各忙各的,是裝著忙的樣子給上級主管看,一級騙一級。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朝令夕改。作為企業主管,做決策前不慎重,或決策力不夠,或耳根子軟,做了決策發布指令後又感覺原來決策不好,想修改決策,於是出現決策指令正在實施過程中,隨意、隨時、隨便、隨機修改指令,導致隨意文化滋生。剛開始下屬對此不舒服,時間長了摸准了上司的秉性和行事風格,盡管上司發布了命令,又估計上司會修改指令,於是就開始佯動而不真動。結果上司看見下屬在動也就心滿意足了,可就是遲遲不出結果,沒有效率。
七、文化導向有誤。
企業文化的導向也影響著企業整體的效率。如果企業鼓勵個人英雄主義,不注意培養團隊意識和協同作戰能力,那麼盡管每個人都想當英雄,每個人都很忙,但是大家沒有養成協同作戰的意識和習慣,個人、部門之間存在著邊界高牆,效率也高不了。
如果企業倡導「忙」文化,那麼員工必將為忙而忙,這在一些成長型企業特別明顯。老闆最看不慣的就是大家閑,員工一閑,老闆心裡就堵得慌。於是不問員工是否完成了任務,而只看是不是在忙。
八、企業戰略有問題。
大家都很忙,而企業整體效率低下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企業的戰略定位和戰略導向有問題。俗話講,「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作為一個企業,最怕的也是入錯行,企業現有的資源不支持企業開拓某一領域,而企業的戰略制定者自認為可以,結果誤進某一行業。企業在戰略導向上容易 出的問題是,戰略方向錯誤和戰略方向不定。如果是戰略方向錯誤,整個南轅北轍,無論員工如何忙,也都是負效益和負效益;如果是戰略方向搖擺不定,忽左忽右,員工很忙,但盡是重復勞動和無謂勞動,談何效率和效益。所以企業應改變「忙」文化,把每個人的工作安排細化,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任務,把關注形式轉變為關注結果和過程相結合上來。
最後總結:企業的成功需要員工的努力,但企業的成功更需要的是完善的流程,合理的設備以及正確的人的領導,否則只能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說到底,員工效率其實是和企業掛鉤的,不能一味埋怨員工效率低下,要好好反思企業的制度、文化、導向和目標的問題!!!!
② 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哪些呢
政府工作效率低大概有一下原因
一,沒有將哲學理論聯系實際,造成對事務實質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低下,處理事務能力遲緩。
二,經濟建設與行政管理混淆,造成處理事務的方向性受損,也就說,這件事是為了錢呢?還是為了社會的管理呢?往往選擇金錢。
三,腐敗,腐敗思想侵佔了管理意識。
四,政府部門的分工和職能的混亂,由於,政府部門的分工和職能的混亂,導致事務處理遲緩不協調。
五,法律法規的使用,由於,現在的法律法規的整體性差,宣傳力度不到位。導致很多違法亂紀事件發生,而這些事情有反作用社會,讓社會集體意識方向性更加混亂。
六,公務員的素質差,公務員考試一套工作一套,考試考的很好,工作腐敗透頂。
七,領導只追求工作自我的工作績效,無視社會管理。
③ 布坎南認為政府機構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布坎南認為的政府機構工作低效率的原因不包括:從客觀上看政府的活動很少不計成本。
政府機構工作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競爭性壓力;缺乏監督信息;沒有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
布坎南是公共選擇學派最有影響、最有代表性的經濟學家,是公共選擇學派的創始人與領袖,布坎南被稱為公共選擇之父,著述豐富代表性著作有《同意的計算》,《財政理論與政治經濟學》。
(3)事業單位效率低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布坎南強調,無論是在集體活動還是在私人活動中、在市場過程還是政治過程中,個人都是最終的決策者、選擇者與行動者,而不管產生總體結果的過程與結構有多復雜。
民主政治活動中的個人活動也具有交換的性質,人們在政治活動達成協議、協調沖突、制定規則無不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因而類似市場中的交換,另外,布坎南也特別強調把政治作為一種過程來理解,理解為一個在解決利益沖突時進行交換達成協議的過程。
④ 為什麼很多人說國企效率低
1. 國企還是事業單位? 從普遍老百姓的角度,我們往往接觸的事業單位比較多於國企,事業單位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個人體驗、眾口相傳的口碑和老百姓的預期)一直被認為是效率低下的,實際情況怎樣在此不說了。 如果僅是說國企(含央企)的工作效率,尤其是現階段,我覺得未必效率低,或者直接說國企工作效率低是有點武斷的。 2. 效率是什麼? 以我的效率的理解就可以理解成兩個概念:(1)時間分之一;(2)產出比投入 (1)往往我們說到工作效率低是辦同樣的事需要更多時間,或同樣的時間里辦成更少的事。這簡單說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流程、制度、程序復雜,二是員工的鐵飯碗;不管是企業還是員工個人,在沒有生存壓力情況下,「不出問題」的心態對效率的影響可想而知。 另外,國企往往規模較大,一旦達到那個規模,所謂的大企業病也產生了,哪怕改一個小小的流程都是牽一動全的事,這個不但是國企的問題,也是困擾很多大公司的一個難題,真正能做得好的大企業不多,而且真的做的好的方法也很難復制。 (2)產出比投入的方面,我們只能說作為共和國嫡子,國企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可能使他們對於投入的敏感度沒那麼高,不像私企,投入(成本)可能是影響企業生死的大事。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很多大型國企央企,辦的都是涉及國脈的大事,非一時能見成果的,也不是可能用投入產出比來衡量的,比如公共交通等還是要拿政府補貼的,是無法盈利的,盈利都不是它的目標,那談以金錢為標準的投入產出就沒有意義了。 3. 企業的目的 (1)德魯克說過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用戶,並留住他們。如果站在這點上,那很多國企央企的壟斷地位,至少達到這個目的是不難的。而且效率比很多需要自己付出太多而只能爭取到一點點資源和空間的私企肯定不低; (2)私企不會養閑人,但是國企多少都會有,不是企業領導不想精簡機構和人員(哪個領導不想有所成就和作為),也不是努力工作的人不討厭游手好閑效率低下的人,而是國企在沒有生存壓力的情況下還有穩定社會增加就業的責任:國家把最好的資源都給了你,你就可給國家多解決一些問題,你可以少掙一點錢,但是你要多養一點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