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事業和家庭怎樣才能平衡
步驟一:
重新考慮事物的優先順序
幻想:我們可以在一生中不同的時間段分別達成我們的職業目標和家庭目標。
現實:事業和家庭目標不能偏廢,必須同時完成。如果我們犧牲職業目標以求實現家庭目標,那麼我們就失去了平衡。同樣,如果我們只專注於事業,忽略家庭,一樣也失去了平衡。有時候,你可能覺得你必須在成功的事業和家庭生活之間做出選擇。但是廣泛的調查顯示,你可以兩者兼顧,不必放棄優先順序同等重要的兩件事中的任一件。這里的第一步就是請你樹立這樣一個信念:既要事業有成,也要家庭美滿,你可以在同一時間框架內實現這兩個目標;不要將其中之一往後推延,犧牲其合理時間用於達成另一目標。
必須好好考慮,你究竟重視什麼,想要什麼。在尋求並保持事業和家庭生活的平衡這一過程中,你必須積極主動地負起責任。
做一位成功人士需要對事業的投入,這使得維持事業和家庭生活的平衡尤其富有挑戰性。事業成功意味著附加許多其他的要求,這往往使生活復雜化,比如成功人士需要考慮員工、顧客以及供應商,這些人的要求會增加他們的壓力;同時他們也可能需要參加更多的會議、更多的商務旅行、更多的談判,也會面對更多的矛盾,這樣留給家庭的時間相應減少。
雖然有上述要求,成功對於維持事業和家庭的平衡而言,應該是一項資產,而不是一樁負債,它是起積極作用的。這是因為,對許多人而言,成功的最大價值在於它給我們機會去行使我們的領導力,從而幫助我們實現自我。
這一行使領導力的挑戰要求我們對所追求的平衡加以定義。在事業上獲得豐厚回報所需要的那些素質和技能對於發展穩固的家庭關系而言也是必須的,反之亦然。
平衡就是不斷適應變化進行調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力求使生命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家庭和事業保持一種和諧關系。因為不斷有變化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沖擊,只有注意持之以恆地付出努力,才可以保持這種平衡。正因如此,我們說平衡是一個過程,而並非某種狀態。
平衡不是平均,平衡並不意味著精力或時間在事業和家庭間的五五分成。有些人覺得將60%的精力投入工作,40%的精力投入家庭生活是平衡的,而另一些人可能會選擇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家庭。對此,你可以按照這里列出的步驟,自行進行選擇。 步驟二:
追求創造平衡的過程
幻想:平衡會自動達成。
現實:必須積極主動地負起責任,尋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要坐等其他人給你帶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詹森說:"我以前總是認為,不必費盡心機,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總歸是能夠實現的。只要需要,我會隨意調整我的時間安排。後來我認識到,如果我不積極主動地尋求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和諧平衡,工作將會主宰我的生活,尤其對於我這樣熱愛競爭、追求轟動效果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詹森犯了一個常見的錯誤。他在排列事件的優先順序時,認為事業和生活的平衡是水到渠成的。事實上,這是我們可能會犯的最嚴重的錯誤之一。獲得平衡是取決於對這樣一個過程的追求,這個過程包括排列事件優先順序,實現前瞻性的預期,劃定行動邊界,設立內部標准。這里的底線是,你要用自己的觀點來闡釋什麼是事業和家庭的成功。
首先,我們要正視這樣一個簡單的現實,事業和生活的平衡不會憑空而降,而是要靠我們自己來經營。
同時,我們應及早設定工作和生活各自的邊界。工作可以像水,充滿你賦予它的空間。這意味著,你必須設定邊界,限定你的工作所能佔用的空間。
設定邊界的方法之一就是設定事件的優先順序,我們要知道哪些事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我們必須放棄。選擇過程中,我們既要從事業的視角去考慮,也要從家庭的角度出發。
不必患得患失,對於生活中哪些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我們要做出重大抉擇並至少在一定時間段內持之以恆。
最後,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定義成功。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我們對"擁有多少錢才算足夠"的概念可能會不斷變化。我們交往的人中,比我們富有的人越多,我們越傾向於認為我們所擁有的、目前所處的狀態是遠遠不夠的。領導者們隨著他們職業生涯的晉升,尤其會陷入這種攀比的怪圈。
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定義成功,參考內部標准---你的自我感覺,你的家庭成員的自我感覺,你對他人的貢獻,你的自我成長等。停止使用外部標准---其他人的成功、收入、地位、財富、資產或是獲得的東西。 步驟三:
做出選擇無怨無悔
幻想:我們可以在以後對以前擱置一邊的東西進行彌補。
現實:這是不可能的,我們無法亡羊補牢。如果我們執著於事業並以家庭為代價,錯過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無法令時光倒流。相反,如果我們為了撫育家庭而荒廢事業,基本上我們也難以回到原先的事業軌道,我們會因而失去實現我們的事業目標的機會。現在你需要做出艱難的選擇,因為平衡是通過放棄那些你不是那麼迫切地想要的東西而實現的。平衡事業和家庭的藝術在於盡量減少折衷,這將使我們能夠在兩方面都能做得更好。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方法就是,通過撇開一些事情,這些事情給我們的感覺似乎非常重要,而事實並非如此,包括那些做了固然好但不做亦無妨的事情,還有那些沒什麼意義的活動,它們無法使你感覺精神煥發並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去做更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應退居其次(甚至完全淡出,如果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的確已無足輕重)。
在哈佛大學,我們經常吃驚地目睹很多人在幾年的刻苦攻讀後,發現成功完成他們選擇的課程,其重要性勝過生活中很多其他東西。事實上,很多人認識到了他們的生活中哪些人、哪些地方、哪些事情是應該放在首位的。
作為領導者,我們傾向於承擔超過我們承受能力的責任。因此有必要培養技巧,對某些責任范圍外的職責說"不"。一個小小的承諾可能會排擠掉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某些事情。中意一輛新車,那麼新屋的計劃就可能泡湯。想再生一個寶寶,一份新的工作就可能成為泡影。想要一份新工作,那麼進一步的深造可能不得不放棄。
放棄你不是迫切想要的東西,當你決定放棄時你不必有任何遺憾。幸福生活的秘訣就在於必要的取捨,對那些我們無法求全的事情我們不必遺憾。 步驟四:
選擇一個
可以實現平衡的職業
幻想:不考慮家庭因素,選擇任何我最喜歡的工作或職業,我終究也能夠抽出時間,享受家庭生活。
現實:我們必須仔細地選擇我們的工作和職業,確保工作性質允許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家庭。想尋求事業和家庭的平衡,需要對所從事的職業進行甄選。有些職業相對於其他,更利於實現家庭和事業的平衡職業。而像投資銀行業(由於工作時間太長)或是咨詢業(由於頻繁出差)則難以實現事業和家庭的平衡。
如果你已經在某一行從業已久,難以改弦易轍,你有三個基本的選擇:
方案1:繼續你現在的工作。但這可能意味著你必須積極主動,而不是被動地去改變公司文化,使其支持你平衡事業和家庭的需求。
方案2:在公司內部調動。如果你喜歡所在的公司,而無力改變目前的工作場所文化,試著在公司內進行調動,有可能你會發現新的職位更加適合你。
方案3:離開公司。如果都不能奏效,那就離開。尋找新的職業或是崗位,能夠給你時間和空間追求你在事業和家庭生活中最想得到的東西。有能力的職業人士永遠都會有選擇。
如果你選擇方案1,你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拓展並保持你平衡事業和家庭所需的空間:
試驗 要有創意。簡通過說服上級獲得了更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她證明,更靈活的工作安排有利於她的工作,她的工作更有效率,給客戶和員工的印象更好。
要無可替代 培養出看家本領,成為在業務或是企業客戶方面掌握關鍵要素的唯一人物,具有其他人缺乏的技能。努力工作只會使公司覺得你有價值而並非無可替代。
信任並授權 領導者要了解自身並能坦誠承認某些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這樣才會授權。授權需要勇氣,也需要信任,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是值得這么去做的。
減輕壓力 要有條理,對於可能要處理的難題,要事先計劃。工作要區分輕重緩急,先做最緊要的。在處理那些對你來說尤為緊急的事情的時候,不妨指導他人完成。例如,珍妮認識到自己的確是承擔了太多的職責,因此將原本由自己負責的某一項目交由他人代理。當然這對她來說不那麼容易,因為她曾標榜自己的工作態度能接受任何挑戰。但珍妮認識到,作為領導,要平衡事業和家庭,她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
捍衛周末時間 要使人們確信工作時間的減少並不一定意味著工作產出的減少。要引導公司文化,使每個人都支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當你已經完成上述四個步驟後,還有兩步要做。這就是:
讓你愛的人和你一起來創造事業和家庭的平衡。
靠自己一個人很難取得事業和家庭的平衡,如果發動你的主要家庭成員和工作拍檔一起來改進你的平衡計劃,你會有更大的成功把握。
要了解每一位家庭成員的期望和注重的事物,幫助每個人獲得平衡。夫妻雙方都能平衡事業和家庭至關重要。
審視你所處的平衡,從而決定繼續保持或是重新獲得平衡。
你所處的平衡狀態可能會被打破,所以有必要定期審視你所處的平衡狀態。那些可能會打破平衡的事件有:家庭成員的事故、疾病或死亡;你的公司與其他公司合並、減員或是破產。
其他事件也使你踉蹌失去平衡:伴侶關系失去浪漫;產品或服務失去市場;公司贏利狀況不佳;過分沉湎於某一嗜好。當你認識到存在任何上述問題時,你要決定必須做出哪些調整。
萬一你失去平衡,你要有重獲平衡的計劃。
記住:這一過程可以使你達到目的,達到事業和家庭生活的平衡。
❷ 事業合法午是什麼意思
事業正當午就是指事業正在蓬勃發展的時期,處於巔峰的狀態,當午就是日頭高照的時刻,從頭頂而下,人在事業上的干勁處在高峰階段。
❸ 有很多流言說女人事業好 不少是靠不正當關系 女人該怎麼處理事業呢
走自己的路 讓別人說去唄
既然你愛自己的事業就發揮自己的能量 如果總是怕 那什麼也別做 也會有人講
❹ 師兄 有事請教。。。
出自: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宣化上人法寶官網www.drbachinese.org/
摘自:《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譬喻品第三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八正道,這八種正當的道路,是修道人應該依照這八種的道路去修行。這八種的道路是:
(一)正見。見,是看見。怎麼要有正見呢?因為你若有邪知邪見,你就不能接受真正的佛法,所以必須要以無漏的智慧,來破除一切的邪知邪見,而修持正知正見。正見,是非禮勿視,不合乎禮的,你不要看。
(二)正思惟。就是非禮勿聽;不合乎禮的話,不要聽它,不要想它,不要思惟它。為什麼有了思惟?就因為有聽覺,然後就想了:這個事情如何如何,那個事情如何如何。
(三)正語。就是非禮勿言;不合乎禮的話,你不要講。不要盡講是講非的,不要盡講這個怎麼不好、那個又怎麼不對;非禮的話,不要說它。你就是明明知道那個人有過錯,可以原諒就原諒他,可以包涵就包涵他。世間的人就是人嘛!人如果沒有錯事,早就成了佛了!人的習氣太重,誰都免不了做一種、兩種的錯事;所以不要講人的是非,這叫正語──說正當的話,不說邪僻的話。不要大家一坐到一起,就說某某人怎麼樣子、那個人又怎麼樣子,就給人家來做評判員。
不要批評人!在這世界的人,大家都有緣,才會遇到一起,互相來學佛法;就看他對的地方,不要看他不對的地方。那麼說,他不對不改,怎麼辦?你不要想他不改嘛!你想他會改的。你想他會改的,他就改了。你若說他:「你這個不對,你要怎樣怎樣……。」他反而生出一種反感來:「我何必你管我?我還要管你呢!我看你還不對呢!」兩個人都打起來了。這一打,你說兩個人對不對?兩個人都不對了、都錯了!兩個人都生煩惱了!一生煩惱,就退了菩提心:「我不修道了,我走了!我也不出家了,還俗了!」你說,這個罪過多大!所以要說正經話,不要盡找人家毛病。
(四)正業。就是非禮勿動;也就是要做正當的事業,不要做邪業。邪業,譬如找幾個會賭錢的人開賭館,用會賭錢、會騙人的人,能把骰子一變,要它出什麼就變出什麼;這都屬於賭錢的一種神通;不要做這個,這就是邪業。還有,我知道現在三藩市有很多這樣人,找幾個青年的女人做不正當的事情,指望著這個來賺錢,這也是邪業。總而言之,不正當的事業,都叫邪業,所以不要做它!什麼是正當的事業呢?參禪、打坐、不打妄想,這是最正當的事業!學佛法,這是正當事業!那學佛法,誰給飯吃呢?你把佛法學好了,自然就有飯吃,你不要擔心!
(五)正命。命,就是生命。什麼叫邪命?什麼叫正命?你做事做得正當,這一生都光明磊落,這是正命。邪命,有五種邪命:
第一,標異現奇。就是現奇特相,現一種很奇怪的樣子。本來男人不戴花,他頭上戴好多朵花,在街上這么走來走去的,令人特別注意,這叫乍現異象。或者根本社會沒有這么一種的裝束,他就用這么一種裝束;或者他看人人都穿衣服,他跑到街上不穿衣服,令大家都注意他,都說這是個真模特兒!這也是一種乍現異象,奇怪的樣子。好像我沒來美國以前,美國這兒就有一個怪徒弟,他身上背著一個葫蘆,寫上字:「我是某某法師的徒弟」,在花園那兒給人講演;這令大家對他都很注意的,這就叫現奇怪的奇特象。
第二,說己功德。說我在什麼地方造了什麼廟,我又在什麼地方修了什麼橋,我又在什麼地方設過粥廠,我又在什麼地方做過什麼布施;講自己的功德,不知多少、多大了!
第三,占相吉凶,為人說法。占相,占是占卦。他算一算《易經》,「不得了!你明天就死了!如果不供養我幾百塊錢或者幾千塊錢,你這個命就保不住了!」這個人一聽,我命若死了,留著錢干什麼?把這錢給他,我把這命買得長一點!於是把人家袋裡的錢就騙到自己袋裡。或者說:「你將來是不得了,你將來會做總統!不過你現在要作功德,你最低限度拿出五千塊錢來,你在我這兒做一點好事,你一定就成功的。」
這個人一聽,五千塊錢就買個總統?不要錯過機會!這是很便宜的。於是就給了五千塊錢。將來做不做總統,你也找不著他,這個人或者又到旁的地方去了。說人家會死的那個人,他若知道人家什麼時候死,那他自己什麼時候死,他知道不知道?所以,這叫「占相吉凶,為人說法」,專門來騙人的。這也叫邪命。
第四,高聲現威。說起話,就大聲喊起來了,令人一聽:「這個人是不得了,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人!」也就恭敬供養他了。
第五,說人供養。說自己所得的供養,說某某人供養我五十萬塊錢、某某人又供養我一百萬塊錢,他對我真有信心!就對人專門講人家怎麼樣供養他。為什麼?也就好像叫你也要這樣來供養他嘛!這就是一種攀緣心,希望人家來供養。
(六)正精進。精進,有的是正精進,有的是邪精進。邪精進,他修一種邪法,這種邪法是害人的。怎麼樣害人法呢?有那種旁門左道的,他晝夜六時非常用功,勇猛精進,也是修種種的苦行;可是是無益的苦行,好像學牛的行為、學狗的行為、修習雞的行為。他想學牛吃草,說這是精進;牛一天到晚都吃草,所以他也不吃飯,就學牛吃草去,他認為這是一種修行。那頭牛生天了,所以他就以為吃草可以生天,也就吃草,以牛做師父。根本這頭牛自己都不明白法呢!
你跟著這么一頭牛去學法,這就是邪精進。又有跟著狗去學法的,他說這狗在外頭睡,給人家看門口,這有功;又去吃糞,這也是一種苦行。所以他就學狗這種的行為。又有學雞的行為,雞怎麼樣去找吃的東西?在地下刨食吃;所以他也用手就學雞的爪子,用嘴在地下吃東西,他認為這是苦行。
你看!這誰也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得到;其實這種就是無益的苦行。可是雖然是無益,他自己不承認那是無益,他認為這就是修行。為什麼他這樣子?就因為沒有正精進,也沒有真正的智慧,所以就持牛戒、持狗戒、持雞戒;這樣子,這叫邪精進。
正精進,依照佛的四念處去修行,是正精進;依照佛的四正勤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佛的四如意足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五根、五力的法門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七菩提分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八正道分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苦、集、滅、道四諦法去修行,這是正精進;依照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因緣去修行,這也是正精進;再要依照六度波羅蜜去修行,這也是正精進。總之,依照佛法修行,這就是正精進;佛沒有說的法,我就不修它。佛沒有叫我們去做,我們不要做,這就是依教奉行,依佛的教誨來修行。
在正精進,又分出身精進、心精進。心精進,就是勤念三寶,所謂「念念不忘,思惟正法」。身精進,要身體力行,譬如拜佛、看經、拜經、禮懺、稱念佛的名號,以身體去行持佛法。
(七)正念。「念」就是想念。正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邪念,就是念見、念愛、念私。念見,念什麼見呢?也不是正見,若正見就好了,他念偏見。念愛,這種情愛總忘不了。念私,就是自私,時時刻刻都要為自己打算;你想叫他忘人,他忘不了;你想叫他無我,他也放不了。
所以這正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佛,我們除非沒有時間,有時間就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好,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也好,或者念「南無消災延壽葯師佛」也好。念法,念〈大悲咒〉、〈楞嚴咒〉,這都是法;念《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這都是法。我們這兒有幾位居士,白天做工,晚間連飯都不吃,來到這兒念經,敲著木魚很響的,這就是正念。
念僧,念十方賢聖僧。十方賢聖僧是誰?就是這些大菩薩摩訶薩、大阿羅漢、大比丘僧,這都叫僧;現在在世界上,出家人都是僧。你若念僧,得供養僧;念法,要供養法;念佛,要供養佛。你不忘了三寶,就供養三寶;你若供養三寶,就要恭敬三寶。供養三寶做什麼呢?就種福。你想要有福田不是嗎?你想要有福,一定要供養三寶,才會種福。有這么兩句話說:
凡僧雖不能種福,祈福必假凡僧;
泥龍雖不能降雨,祈雨必假泥龍。
凡僧,就是凡夫僧,沒有證果的;修行可是修行,但是也沒有開悟證果,和凡夫是一樣的。雖然他不能給你種福,可是你想要求福的時候,你必定要在凡夫僧這兒求;你有一種誠心,十方的賢聖僧自然就會給你降福。如果你不在凡夫僧這地方種福,說要找聖賢僧去供養;你找,走到天涯海角,就去天的邊上或海的盡處,你也找不著賢聖僧。所以你想求福不是嗎?還要在凡僧這兒求福。
泥龍,是用泥造的龍,它不會下雨的。可是你想要求雨,必定在龍王廟這個地方,來求那泥造的龍降雨。在西方人,對這種的問題,我相信是沒有這種經驗;在中國,天若不下雨,就要求雨了。到什麼地方求去呢?就到龍王廟。龍王廟那個廟上有龍;龍是什麼造的?是泥造的。所以求雨的時候,必定在泥龍那個地方求雨。你在泥龍那兒求雨,也就有感應,就會下雨。
現在科學發達,說是這個雨並沒有人管它,落雨是蒸氣所造成的。不錯!是蒸氣。但是蒸氣它是個死物,若沒有一個主持者來主持它,不會自己降雨的。好像機器或者電腦,它會算東西;你若沒有一個人去指揮叫它算,它不會算的,一個樣道理。所以下雨雖然說是虛空里頭蒸氣的一種作用,可是在默默中,我們凡夫的肉眼看不見的,是有一種神龍在那地方支配它。不過這種境界,不是我們凡夫科學所能研究明白的,所以到現在還是這樣講;實際上,這個雨是由龍來降雨的。「我也沒有看見過龍,怎麼龍會下雨呢?」你沒有看見龍?那等你將來看見,我再給你講龍是怎麼回事;現在你沒有看見,我也不告訴你。
記得我在東北的時候,有過這么一次事情。這事情很奇怪的,怎麼奇怪法呢?我有個徒弟,他叫果舜;他修道用功比我都誠心、有工夫,這是我最歡喜的一個徒弟。他自己造了一個小小的茅蓬,茅蓬旁邊就是龍王廟。茅蓬造成了,就請我到他那兒給那茅蓬開光。開光這一天,旁邊有個龍王廟,就有十條龍都來要求皈依三寶。你說,奇怪不奇怪?龍來要皈依三寶!當時我帶著四個徒弟,其中兩個有天眼通的,另兩個打坐入定就可以觀察一切的事情。這十條龍來要求皈依,我當時對它們講:「現在天氣有幾個月都不下雨,你們做龍的為什麼不下雨呢?你們這么懶,變成懶龍了!」這十條龍因為要皈依,所以我罵,它們也沒有發火。它們說:「我們沒有這個權利,一定要玉皇大帝叫我們下雨,我們才可以下雨。他不叫我們下雨,我們雖然可以下雨,但是不可以隨便下雨的。」
我對這十條龍講:「世上有這么一個出家人,他叫什麼什麼名字,現在要求在他所住的地方,四周圍四十里地以內,請玉帝給下雨。如果明天下雨,我後天就給你們打皈依,因為你們幫我辦這個事情辦成了;明天若不下雨,我也不要收你們做徒弟!你們也不用皈依三寶了!」這樣子,果然它們就到天上去求玉帝,轉達這些話。這真是很神,是一種神話。
第二天,果然就下雨了;這個雨下得也很奇怪,四十里地以內有雨下,四十里地以外就沒有雨下。我因為這么樣講過,所以第三天就給它們打皈依。這是我自己經驗的,龍會下雨;可是這個事情,雖然是我自己親身經驗說出來的,不相信的人就比相信的人多。究竟為什麼呢?我也不知道。我不管他相信不相信,我就提出來給大家作參考;等將來你信的時候,就知道我今天對你所說的,是實實在在的話。
還有和這件事情相同的,這是我在香港的時候。有一年,香港由春天到夏天也沒有下過雨;在這時候,所有的寺院、佛堂、精舍,所有佛教的道場,各處都求雨,求了五、六個月,也沒有雨來。沒有雨來,我以前也不管這個閑事──其實我從來就不願意管閑事的,有這么多人求雨,比我一個人的力量一定會大的,所以我就更不管了;等到五、六個月的時候,不管不可以了!為什麼?因為我在西樂園那地方住,這水也將要乾了,沒有多少水來了。這時候,我就對一個老的皈依弟子講:「在三天之中,你要念『南無阿彌陀佛』求雨,三天若不下雨,那你這老皈依弟子沒有用了,你以後就不要見我!我限你三天的時間,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求雨!」那麼他就很聽話的念,果然沒有到三天,兩天就有雨下了。
這一下雨,你說怎麼樣?香港所有的佛堂都登報紙、登廣告,這個說是他求雨求來的,那個也說他們求雨有功德。結果我們那個地方的這位老居士,念佛念來的雨也沒有一個人知道;為什麼呢?他沒有發表新聞。為什麼我叫他求雨,三天就下雨呢?因為我相信,我有十條龍的弟子,這十條龍如果不懶的話,哪一條都可以下雨的;當時我就叫它們來下雨,果然在兩天之中,就下雨了。類似這個事情,有好多次。
還有一次,我們在那兒供天,雲來了,像就要下雨。他們一般人說,外邊不可以供天,就要下雨了。我在當時說,現在不可以下雨的,我就不準它下雨!那麼供天用了大約四個鍾頭的時間,我們供完天,方才把東西搬到里邊來,即刻就下雨。
所以不管你信不信,這些事情要有經驗,才能告訴你。我在香港有一些皈依弟子,他們很相信的,知道我當時講的話都靈的,都有應驗的。那麼現在,明天就是一號,四月已經過去;我說這四月不會地震,果然這件事情也大約靈驗了!本來這里邊有很多的因緣,因為時間的關系,就不詳細講。
(八)正定。正定就異於邪定。定還有邪定嗎?什麼叫邪定?就是一種執著、放不下。好像有的人歡喜喝酒,你勸也不改;你叫他不要喝酒,那他絕對不可以!為什麼?他有這種邪定。好像他吃迷魂葯,吃這種愚痴的葯丸子,越吃越愚痴。你說不要吃那個東西,他說:「可以開悟的!我吃了,就有很多的境界:我這個人都改變了,所看見的也不同了,所聽見的也不同了,這個世界就變得七寶庄嚴的世界了!這不就是一種境界嗎?」他也不改,這都叫邪定。好像有人到來聽經,聽不入耳;為什麼?他有他那個執著,認為自己是對的,我不能聽你的!這都叫邪定,有那邪知邪見的定。
正定,就是修四禪(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八定(四禪天,再加上「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那麼修這個法,要先沒有我相,一切不為自己,把自己忘了;既然忘了自己,怎麼又會喝酒?怎麼又會吃迷魂葯?怎麼又會去盡幫助自己這個身體?怎麼又執著自己這個身體?修禪宗,要連一切人最歡喜的好處都要忘了它,這就是正定。
❺ 事業不順怎麼辦,工作不順怎麼辦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努力奮斗,才能取的屬於自己的果實。
而在奮斗的過程當中,可以利用禪卡塔羅咨詢找到自己的問題根源,然後調整方向,分析利弊,很容易讓自己順暢起來。
有的時候不要被外界所影響,比如學歷不等於能力,不要因為自己學歷低而自卑,當然,你學歷低和學歷高的比,起跑線不一樣,但是只要你努力去追,總能趕上的。
舉個例子:我一朋友父親,70歲,土生土長的莊稼漢,因為一次病,不能幹體力活。後來自己登三輪,到工廠的垃圾箱檢垃圾,一天能有30~40的收入,一月下來也夠可以的,現在他和企業混熟了,垃圾他雇車打掃,到指定地點傾倒,他就在一個傾倒的地方分類垃圾,現在收入可觀。
我的意思不是讓你拾垃圾,而是說他和你比,更是什麼都沒有,但是他現在不但自己能照顧自己,還可以貼補家人。但是他有頭腦。
我想說:你一定能行,振作起來,從頭開始,你就從你是小學生開始,不是中專生,你這樣就有起跑線在前的優勢了。
❻ 現在做什麼正當的事業最賺錢
賺錢 其實很簡單. 第一 你要給自己 樹立一個 目標 你到底要賺多少錢. 然後朝這個目標去努力 多跟 成功的人 在一起 學本領! 不要怕累 不要怕臟! 有句話 說的好.跟著成功的人 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❼ 犯案坐了四年牢,現在已經刑滿釋放,現在想做正當事業,可以去有關公安部門消除那個污點嗎
消不了,一輩子的,別想了,自己做生意吧
❽ 中年人沒有成功的事業怎麼辦
中年人沒有成功的事業並不代表中年人不成功,只要你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努力,讓這一個家庭過的倖幸福福的,這也算是一種很大的成功了我覺得中年人沒有成功的事業很正常。可以從投資少,見效快的事情做起,然後有了第一桶金之後就可以用滾雪球的方式,把它做大做強,等有了一定的積累,就可以擴大再生產或者騰籠換鳥改成更賺錢的行業,大部分企業家都是這樣成功的中年人沒有成功的事業怎麼辦?這是個嚴肅的不能再嚴肅的問題了,沒有 成功的事業,估計是大多數中年人面對的問題,因為畢竟只有少數人獲得了所謂的事業成功,那沒有成功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第一,我想應該堅持住,沒有成功但還是要有事業。第二,幸福的家庭,不見得比事業成功差到哪去。第三,樂觀的生活,在人生的下半場中盡可能的踢好。清華的一位校長說過,生活比成功重要。還沒成功的以此共勉。第一句話,你的事業在今天無論是興旺還是不如意,我想這都是生活給你的一份禮物,你好好珍惜。第二句話,再高的職位也代替不了健康,因為健康是自己的。第三句話,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里,都可以做得精彩。其實在社會變化的時候,權利沒有那麼大價值。到了中年,其實兒女有成,自己事業上順順利利,我們不要祈求過多的奢華。生命就是這么簡單,有時候平平淡淡的去理解生命反而更好,所以中年應該學會接受一些東西,這是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談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