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一個鄉鎮府有多少個部門!各部門職能大概就可以!謝謝
一個鄉政府大約有20個左右的部門,各部門大小不一。主要包括: 黨政辦、武裝部、宣統辦、組織部、鎮工會、財經辦、計生辦、紀檢辦、 信訪辦、安監辦、民政所、司法所、國土所、團委、婦聯、文化站、農綜站
民政所:主要負責老年、孤兒、五保戶及敬老院等特殊困難群權益保護的行政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實施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實好城鎮居民醫療救助工作。
勞保所:主要負責勞動保障政策的宣傳、咨詢工作;辦理轄區內失業人員的失業登記,提供職業指導、就業崗位信息,為就業困難的人員提供就業援助等就業服務;配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做好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相關工作,負責轄區內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的資格審查、待遇調整和喪葬補助支取,協助有關部門在退休人員中建立健全黨的組織,組織退休人員開展文體活動
綜治辦:負責貫徹上級有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和平安建設的方針、政策和總體部署,精心組織落實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組織部:組織黨員幹部學習十九大精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紀檢監察:根據上級紀檢、監察機關的安排和鎮黨委、紀委的要求,起草鎮黨委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的工作計劃、總結、報告、通知及有關規章制度等文件
宣傳部:抓好全鎮的理論教育,協助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擬訂學習計劃,當好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助手和參謀
Ⅱ 鄉鎮事業編制有幾種
您好, 鄉鎮事業編制有二種 ,鄉鎮的事業單位包括常見的學校、衛生院等。同時,還有不為人所熟知的各站所,包括林業站、農機站、文化站等等。以上單位均為鄉鎮所屬的事業單位,人員身份情況可能比較復雜。包括全額編制、差額編、自收自支編,工資來源為財政撥款或者單位自籌,具體結合各單位情況而定。
Ⅲ 鎮上有哪些事業單位
鎮上的事業單位有好幾個,最大的事業單位是學校,一個鎮上的學校有好幾所,從小學到初中,有些鎮還有高中,小學最多,每個村起碼有一所。除了學校鎮上的農機站,食品站,鄉鎮衛生院,城鎮建設規劃站,土地所等等都是事業單位,只是這些事業單位除了醫院人數較多以外,其他的人數都比較少,一般只有幾個,特別是鄉鎮的建設站,規劃站,土地所幾個合並以後,鄉鎮的事業單位又少了幾個。鄉鎮事業單位工作是比較清閑的,比城市的事業單位輕松一些。
Ⅳ 區里行政編制有多少
每個縣數據不是完全一樣,但誤差應該不超過20%。該數據僅僅指行政編制,不含參公和事業編。
1,縣委辦22人;
2,組織部19人;
3,宣傳部11人;
4,統戰部7人;
5,政法委10人;
6,縣直機關工委5人;
7,紀委57人;
8,信訪局8人;
9,老乾局6人;
10,台辦3人;
11,編辦14人。
12,縣府辦27人;
13,發改局14人;
14,經信局20人;
15,教體局12人;
16,科技局10人;
17,民政局13人;
18,司法局14人;
19,財政局18人;
20,人社局24人;
21,國土局15人;
22,住建局18人;
23,交通局14人;
24,水利局11人;
25,農業局11人;
26,商務局14人;
27,文廣新局9人;
28,衛計局20人;
29,審計局26人;
30,環保局10人;
31,統計局9人;
32,市場監督管理局46人;
33,安監局11人;
34,綜合執法局12人;
35,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8人;
36,退役軍人事務局10人;
37,婦聯7人
38,總工會6人;
39,科協6人;
40,工商聯6人;
41,法院96人;
42,檢察院58人;
43,街道辦45人;
44,鄉鎮40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第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辦好師范教育,並採取措施,鼓勵優秀青年進入各級師范學校學習。各級教師進修學校承擔培訓中小學教師的任務。非師范學校應當承擔培養和培訓中小學教師的任務。各級師范學校學生享受專業獎學金。
第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主管部門和學校應當制定教師培訓規劃,對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業務培訓。
第二十條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為教師的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提供方便,給予協助。
Ⅳ 鎮政府職工是什麼編制
鄉鎮政府是我國最底層的行政機關,裡面的工作人員有非常多不同的身份,我所知道的,就有15種不同身份!
一,普通公務員,具有行政編制,我們常說的國考和省考,常說的考公務員,基本都是這一類人。公務員站在了鄉鎮政府鄙視鏈的頂端,具有最廣大的前途,當然也為了前途承擔著最核心最繁重的工作。
二,專項編制公務員,這個說法很多人不理解,但其實這一次機構改革之後,鄉鎮設立了綜合執法隊,有些地方的綜合執法隊是專項行政編制,裡面的人員就是行政執法類公務員,晉升職級的時候,不是執行二級科員、一級科員、四級主任科員、三級主任科員這樣一個路線,而是從低到高是七級到一級執法員。總體來說,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和普通公務員基本可以互通,也是鎮領導班子成員的後備搖籃。
三,參公人員,全稱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編制人員,在鄉鎮一級,最常見的就是財管所,裡面的人員就是參公人員。參公人員本質上是事業編制人員,但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也是可以直接提拔為鄉鎮領導班子,進而轉為公務員編制的。
四,行政編制工勤編。這是一個歷史產物,就是以前單位裡面的司機之類人員,是有行政編制的,嚴格上說,也屬於公務員,但屬於工勤編,不是幹部身份,職位上基本無法獲得提拔。但工勤編的工資待遇跟普通公務員沒有區別的,與公務員一起站在鄉鎮政府工資鄙視鏈的頂端。現在已經取消工勤編的招聘了,等現在這一批工勤編人員退休了,就徹底消失了。
Ⅵ 一個縣城有多少公職人員
狹義上的公職人員,通常指的是在黨政機關單位上班的公務員,而廣義上的公職人員,還包括所有從事公務活動的人員,比如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裡面從事和公務有關的工作人員。
那麼一個縣城裡面究竟有多少公職人員呢?由於我國縣城規模有大有小,所以自然就沒有明確規定一個縣城必須要有多少公務人員,應該說,公務人員的數量,同縣城人口規模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
因此,就拿普通中等縣城來說,按一般情況大概估算的話,我認為一個縣城裡面的公職人員總數,大概在17000人及以上,甚至有些規模大一點或者經濟發展比面好的縣城,公職人員數量可能呈倍數增長。
看來有些賬,的確是不能細算,因為你不算不知道,一算就可能會嚇一跳。
Ⅶ 鄉鎮機構改革哪些部門是行政編制哪些部門是事業編制
鄉鎮黨委政府機關設置為行政機構,包括黨委、政府、人大、政協機關辦公室,以及紀委、武裝部等,使用行政編制,工作人員為公務員身份。除此之外,其他都是事業機構,使用事業編制。
鄉鎮事業單位包括農業服務中心、農經服務中心、社會事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以及財政所、司法所、食葯所、國土所、工商所、林業站、水利站、畜牧站、鄉鎮衛生院,以及派出所、稅務分局、運管、交警等,有的歸鄉鎮黨委政府管理,有的歸縣局管理,有的為派出機構,各地管理、權屬不一,實際設置比較復雜。
鄉鎮事業單位中,有鄉鎮政府管理的,有縣局垂直管理的;有統一設置的,有單獨設置的;有幾個鄉鎮綜合設置的,有每個鄉鎮統一設置的;有全額供給的,有自收自支的。隨著鄉鎮機構改革以及部門垂直改革,機構設置混亂,隸屬關系混亂,名稱職能混亂,人員編制混亂,給鄉鎮人事管理和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不變。
Ⅷ 鄉鎮政府裡面有事業單位嗎
鎮政府工作人員比較復雜。鎮其實分為1個機關和好幾個事業單位(所謂七站八所),但是因為總體人比較少,所以基本上在一起辦公,一些事情事業單位也以政府的名義干,大家也認為事業單位的人也算是政府的。事實上人的身份要以縣編委認定的身份為准,比如在鎮某個事業單位的,就是事業,在鎮政府(黨委)機關的,就是行政。鎮政府是政府機關 ,裡面有編制的當然是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