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形容什麼都沒有干成的成語
一事無成 [yī shì wú chéng]
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
出 處
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
一無所成 [yī wú suǒ chéng]
一點沒有成就。
出 處
清·黃遵楷《跋》:「讀先兄病篤之書,謂平生懷抱,一無所成,惟近古體詩能自立耳。」
事事無成 [shì shì wú chéng ]
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
出 處
唐·白居易《醉吟》詩:「事事無成身也老,醉鄉不去欲何歸。
『貳』 形容一個人笨 或者 沒有長處 或者 事業什麼的不如意 或者 沒前途的 成語 詞語
一事無成
幹啥啥不行 吃啥啥不剩
『叄』 形容「沒有前途很沒用」的成語有哪些
1、無名小輩【wú míng xiǎo bèi】
造句:吳國的國王居然被楚國的無名小輩女王殺死了
2、毫無建樹【háo wú jiàn shù】
造句:人格是信用的基礎,逆境往往使人有所建樹,人都有長處與短處,看人看長處短處不看。
3、百無一用【bǎi wú yī yòng】
造句: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可俗話又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4、不為人知【bú wéi rén zhī】
造句:多年交往後,她向我講起了自己鮮為人知的經歷。
5、日暮途窮【rì mù tú qióng】
造句:我們的事業遠沒有到日暮途窮的地步。
『肆』 一件事都沒有做成功,形容事業毫無成就的成語
一事無成 ( yī shì wú chéng )
解釋 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
出處 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
示例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若與此輩理論,可以被牽連到白費唇舌,~,也就是白活一世。」
近義詞 一無所成、一竅不通、勞而無功
反義詞 功成名就、勞苦功高、一技之長
燈謎 十拿九穩
典故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人當了省郎的官,因官運不怎麼亨通,不管做甚麼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時時出去,想藉遊玩散散心。有一天,他到了京國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晚上做了一個夢;他夢中走到一處岩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的面前,有一個極小香爐,爐檀香煙裊裊上升。老和尚對省官說道:「這小香爐中的香煙還是你許願時留存下來的,現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第一世你是唐玄宗時代的劍南安撫巡官;第二世你是憲宗時候的西蜀書記,第三世就是現在的省郎官。」他聽了老和尚這番話,恍然有點覺悟,彷佛記憶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於是,再也不願意在宦海里浮沈,對人生似乎恍然徹悟。 又王中的詩句,也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無成兩鬢絲」的感嘆語。 現在上了年紀的人,事業上要是沒有成就的話,通常都是拿一事無成來感嘆。有時年紀不大的人,你問他事業做得怎樣,他也會說「一事無成」呀!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2274.htm
『伍』 比喻不能有什麼成就有哪些成語
勞而無功、徒勞無益、碌碌無為,馬齒徒增、一事無成、馬齒徒長 、虛度年華。
1、碌碌無為
【解釋】平平庸庸,無所作為.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九卿碌碌奉其官,救過不瞻,何暇論繩墨之外乎?」
2、馬齒徒增
【解釋】:馬的牙齒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齡有多大。比喻自己年歲白白地增加了,學業或事業卻沒有什麼成就。徒:白白地。
【出處】《榖梁傳·僖公二年》:「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3、一事無成
【解釋】:是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更多的用於貶義的語境。
【出處】《除夜寄微之》。
4、馬齒徒長
【解釋】:謙稱自己虛度年華,沒有成就。
【出處】《穀梁傳·僖公二年》:「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5、徒勞無益
【解釋】:付出了勞動(做了工作),但得不到任何的益處(好處)。
出處】《伐武岡林守進治要札子》。
(5)形容沒有事業的成語有哪些擴展閱讀
成語來源
成語是一種現成的話跟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而慣用語和諺語總是鬆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於四個字。
例如「快刀斬亂麻」、「九牛二虎之力」、「驢唇不對馬嘴」、「前怕狼,後怕虎」,這是常說的慣用語;「百聞不如一見」、「真金不怕火煉」、「有志者事竟成」、「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是一些經驗之談,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屬於諺語一類。成語跟慣用語、諺語是不一樣的。
『陸』 形容沒有前途的成語
形容沒有前途的成語是:大勢已去
讀音:[ dà shì yǐ qù ]
詳細解釋
1.【解釋】: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2.【出自】:宋·朱熹《朱子諫類》卷五十一:「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
3.【示例】:紂王看見,不覺大驚,知~,非人力可挽。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
4.【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近義詞:日暮途窮, 每況愈下, 強弩之末 ,再衰三竭
反義詞:方興未艾, 如火如荼, 勢不可當, 欣欣向榮
造句:
1,在這片未知的異界大陸上,統治者大勢已去,天下大亂,鬼怪縱橫,百姓苦不聊生。
2,蜀後主劉禪驚恐失據,感到大勢已去,在主降派勸導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綬,並寫信到鄧艾那裡請降。
3,眼見大勢已去,陸應谷提著布鞋,輕裝上陣,逃向西南,日夜兼程,揚言要去回防省城開封。
4,周小東聞訊後半晌無語,明白大勢已去。
5,刀疤臉那邊也沒閑著,刀疤臉看到大勢已去,便決定棄車保帥,偷偷地安排他自己和大哥跑路了。
『柒』 形容男子沒有事業浪盪的成語
無所事事
事事:前一「事」為動詞,做;後一「事」為名詞,事情。閑著什麼事都不幹。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麼事也不幹
游閑公子
拼音: yóu xián gōng zǐ 簡拼: yxgz
解釋: 指游手好閑的富家子弟。
飽食終日
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麼事也不幹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麼事也不幹,什麼事也不思考
『捌』 形容事業沒有了的四字詞語
馬齒徒增:馬的牙齒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齡有多大。比喻自己年歲白白地增加了,學業或事業卻沒有什麼成就。
平地起家:比喻原來沒有基礎而建立了一番事業。
『玖』 表示「沒有事情可干」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無所作為、窮極無聊、百無聊賴
『拾』 形容沒有工作在家閑著的詞語或成語 比如無業遊民
形容沒有工作在家閑著的成語有游手好閑、好逸惡勞、不稼不穡、百無聊賴、吊兒郎當、好吃懶做、斗雞走狗、虛度年華、不務正業、無所事事等。
成語解析:
一、游手好閑
【解釋】:指人游盪懶散,不願參加勞動。
【出自】:元·無名氏《殺狗勸夫》:「我打你個游手好閑,不務生理的弟子孩兒。」
白話文:「我打你個游手好閑,不想活的弟子孩兒。」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二、好逸惡勞
【解釋】:逸:安逸;惡:討厭、憎恨。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葯,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白話文:「這是治療的,有四難了:從使用意而不信任我,困難之一;要使自己不謹慎,二難啊;骨骼不強,不能使葯,三個問題了;好逸惡勞,四難啊。」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三、不稼不穡
【解釋】:稼:播種;穡:收獲穀物。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出自】:戰國無名氏《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白話文:「不耕種不收割,為啥拿著糧食千捆萬捆撈回家啊?」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四、百無聊賴
【解釋】:聊賴:依賴。精神上無所寄託,感到什麼都沒意思。
【出自】:魯迅《彷徨·傷逝》:「在百無聊賴中,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麼都一樣。 」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空虛無聊,沒有依託
五、無所事事
【解釋】:事事:前一「事」為動詞,做;後一「事」為名詞,事情。閑著什麼事都不幹。
【出自】: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五回:「上承總統指揮,下受委員成議,鎮(整)日間無所事事,反象似贅瘤一般。」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