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當前新聞事業的階級性與社會性
新聞事業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階級性在新聞事業的范疇內更多的表現為黨性原則。資本主義社會,諸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他們的新聞事業是建立在維護階級統治的基礎上的,傳媒大都在資本家的控制之下,媒體在享有很大自由度之下也是受到很大的本質上的限制。同樣的,在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新聞事業是本著為廣大人民服務的原則的,媒體更多的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政策,維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但是在中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之下,很多的地方媒體,或是商業媒體,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先求效益,有很多不合適的節目被製作出來。
社會性應該是和階級性相對立的一個概念,作為新聞事業,應該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起到大眾傳媒的功能,輿論監督,環境協調,社會遺產傳遞等。紕漏之處,見諒。
『貳』 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是什麼
1、思想意志:思想上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方針,自覺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政治要求: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組織原則:在組織上堅持和服從黨的領導,貫徹民主集中制,遵守黨的紀律。
就西方社會來講,十六到十八世紀是封建社會解體,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時期,近代新聞事業伴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興起而產生。近代新聞事業它的形成標志有以下幾點:
1,出現了專業化的傳播機構和專業化的新聞從業人員。
2,形成了具有新聞需求的受眾群,有了新聞市場。
3,出現了非手工操作的傳播工具。
4,展開了規模比較大的和持續不斷的新聞傳播活動。
『叄』 如何理解新聞工作具有階級性和黨性是一種普遍現象
黨性是階級性的集中體現和最高表現形式。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指的是新聞媒體和工作者在從事新聞活動時必須遵守所屬階級或政黨所規定的各項行為准則。只有馬克思主義政黨才敢於公開承認並執著堅持新聞事業的黨性。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政黨是階級社會的產物,當世界上還存在著階級區分的時候, 新聞事業就不可能沒有階級性和黨性,也不可能成為「超階級」 的「社會公器」、「公共通訊工具」。
『肆』 如何看待黨性和人民性統一的問題
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是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思想的基本原則,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科學的理論內涵和鮮活的實踐內涵,准確把握這一原則的基本內涵,對於更好地堅持和發展這一原則,具有重要意義。
從歷史的維度看,「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從中國共產黨革命時期開始就成為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作為近代中國興起的一支政治力量,之所以能從「一大」時的12個代表開會,到28年後奪取政權,靠的就是黨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統一,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這種統一性表現在包括新聞輿論工作在內的黨的全部工作中,表現在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的全過程中。1930年8月,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在剛剛創刊的社論中就指出:「本報是供給廣大勞苦群眾閱讀的,它是一切被壓迫的人所能了解的言論機關,成為他們自己的喉舌。」1945年10月,《新華日報》發表社論指出:「本報創刊八年來,一貫就是以人民的報紙為方針,為努力目標。」針對有人問:「新華日報既是共產黨的機關報,怎麼能夠成為人民的報紙呢?」社論作了明確回答:「共產黨所要求於他的全黨黨員的,不是別的,就是:忠實的為人民服務,虛心的做人民的勤務員。因此,作為共產黨機關報的新華日報,為了執行黨的主張政策,也就是要使他自己真正成為人民的報紙。」這些歷史脈絡是認識「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內涵的重要起點。
『伍』 談談新聞事業的政治性
新聞事業的本質屬性
1、表述:新聞事業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通過新聞手段的反映,是上層建築意識形態的構成部分。
2、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社會現象和社會行為最好的方法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上述這段話就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和社會結構理論的原始文本。分析新聞事業這種社會現象(社會行為),揭示其本質屬性,必須運用這一理論。
按照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看問題,新聞事業在社會結構處於上層建築中的意識形態部分
按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看問題,作為意識形態一部分的新聞事業的性質,由經濟基礎來決定。
3、理解:(1)這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基本矛盾學說和社會結構理論來觀察新聞事業這種社會現象得出的結論;(2)這一性質明確表明,新聞事業屬於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精神力量,或者說是一種「批判的武器」;(3)這一性質還表明經濟基礎的性質對新聞事業的性質具有決定性作用。
l 新聞事業性質的二重性
1、二重性:新聞事業的本質屬性既具有社會性,在階級社會中又具有階級性,是社會性和階級性的統一。
2、社會性:(1)新聞事業的社會性,是指新聞事業要面向整個社會,為各個階級的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2)新聞事業的社會性由下列因素決定:第一,新聞傳播公開面向全社會,接受者是社會上的不特定的大眾;第二,新聞傳播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反映的是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政黨各集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第三,不管哪一階級哪一集團的新聞傳媒都會追求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同。
3、階級性:(1)新聞事業的階級性,是指在階級社會中,新聞機構及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表現出的立場和觀點,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一定階級服務。(2)新聞事業的階級性由下列因素決定:第一,新聞事業的行為主體,包括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都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第二,新聞事業在一定的國家和社會制度下所受到的控制,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第三,新聞事業的性質由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利益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新聞事業要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4、觀點辨析:
(1)有人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事業要搞「產業化」。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第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事業要在某些領域特別是在經營和流通領域按市場規律辦事,這是必需的,但這並不等於整個新聞事業要按市場規律辦事,要搞產業化。第二,新聞事業的主體活動是新聞采編活動,新聞采編活動有其固有規律,就是新聞價值規律和宣傳規律,而不是市場規律。第三,新聞事業「產業化」這一觀點的要害在於一個「化」字,如果「產業化」了,那就意味著新聞事業的一切活動包括新聞采編活動和經營活動都應以追求經濟效益為最高目標,這與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以社會效益為最高目標的價值標准背道而馳。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反對新聞事業「產業化」的觀點,新聞事業的本質屬性只能是它的上層建築意識形態性質,我們決不允許用「產業化」的提法來沖擊和淡化新聞事業的上層建築意識形態性質。
(2)有人提出,在中國新聞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聞事業應該由黨和政府的喉舌轉變為一種「純信息」的載體,不應該體現一黨傾向,不應該成為某一黨派之喉舌,要「中性化」。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第一,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任何新聞報道都是新聞工作者主觀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和認識,因此,一切新聞報道都不是「純信息」。第二,這個觀點的要害就在於否定新聞事業的階級性,否定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黨性。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反對所謂新聞報道不應有傾向性,而應「中性化」的觀點,決不允許借新聞改革的大旗來淡化、削弱和否定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
l 新聞事業的特性
1、新聞事業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強製作用。
(1)這一特性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范疇的上層建築與非意識形態范疇的上層建築相比較而言的。
(2)這一特性要求我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只能通過客觀、真實的事實報道和公正、說理的新聞評論來影響公眾的思想和行動,而不能用命令和教訓的口吻對公眾講話。
2、新聞事業用新聞手段反映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政治性強。
(1)這一特性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意識形式,與其他意識形式相比較而言的。
(2)這一特性要求我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用新近發生的事實說話,增強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
l 新聞事業的功能
1、報道新聞,傳播信息。
2、反映輿情,引導輿論。
3、傳授知識,普及教育。
4、提供服務,文化娛樂。
5、刊播廣告,服務經濟。
l 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性質、地位和任務
1、性質:(1)表述: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黨、政府和人民三位一體的耳目喉舌。(2)理解:第一,用耳目喉舌來表述新聞事業的性質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一個傳統和特色。第二,這一性質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區別於其他社會條件下的新聞事業,區別於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其他事業的一個標志。第三,這一性質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黨負責和為人民服務的統一。第四,這一性質要求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及時、准確地為黨、政府和人民提供國內外的真實信息,及時、准確地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准確地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呼聲、要求。
2、地位:(1)表述: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黨的生命的一部分」。(2)理解:這一地位表明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
3、任務:(1)表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2)理解:見教材
『陸』 什麼是新聞事業的黨性什麼是新聞事業的人民性應該如何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用實例說明喉舌論在現階段
黨性,就是堅持黨的政治路線與方向;人民性,就是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的基本道德。實例,就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
『柒』 什麼是新聞事業的真實性和黨性原則
新聞真實性指的是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必須合乎客觀實際。即表現在新聞報道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原因和經過都經得起核對。
黨性,是階級性的集中體現。新聞事業的黨性,是指政黨主辦或領導的新聞事業在新聞活動中對本階級意志的貫徹和體現。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就是指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對新聞事業的地位、性質、任務、作用等總的看法和綱領性意見,是無產階級黨性在新聞事業中的體現,它要求無產階級政黨領導或主辦的新聞輿論工具在新聞實踐中貫徹和表達無產階級的利益和意志。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新聞事業屬於社會上層建築意識形態范疇,在存在階級的社會里,屬於意識形態范疇的新聞事業都具有階級性。居於統治地位的階級總是把新聞事業作為宣傳本階級的政治思想、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工具,直接為維護和鞏固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服務。資產階級新聞事業只會為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統治服務,這是由其黨性決定的。資產階級新聞事業的黨性集中體現了資產階級的階級性。
新聞輿論性,所有新聞機構和新聞媒介都把傳播新聞與信息、引導輿論視為己任,這是新聞事業區別於其他文化教育事業的基本特徵。
傾向性,新聞事業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必然帶有鮮明的思想傾向,在階級社會里,思想傾向主要表現為不同階級的階級性。
社會性,新聞事業所屬的新聞機構和傳播媒介,都面向社會,面向受眾,強調為廣大讀者、聽眾和電視觀眾服務,在我國,新聞事業強調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准則。
經濟實體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國的新聞事業已經開始具備了經濟實體的特徵和屬性。
『捌』 為什麼說堅持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和堅持人民利益是一致的
因為黨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
『玖』 如何把握「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內涵
黨性概念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來的。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導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非正式機關報《德意志—布魯塞爾報》,在給讀者的公開信中明確表示,它是一份徹頭徹尾的黨派性報紙,如果有人認為它應該是無黨派性的,那是對它最大的侮辱。這里用的「黨派性」,實質上指的就是該報應有的黨性。最早明確界定黨性概念的是列寧。1905年,列寧在《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一文中把「黨性」概念具體化,鮮明提出,黨的報刊是黨的事業的一部分;黨的報刊一分鍾也不能站在黨的隊伍之外,不同黨保持組織上的關系的黨的報刊一律不得存在。
人民性概念也是馬克思首先提出來的。1842年4月,馬克思在《萊茵報》編輯部工作時,提出報刊人民性的概念。他指出,「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它的歷史個性以及那種賦予它以獨特性質並使它表現一定的人民精神的東西,——這一切對諸侯等級的辯論人說來都是不合心意的」。馬克思認為,報刊應該「生活在人民當中,它真誠地和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
經典作家所指的新聞事業的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無產階級政黨主辦的報刊在新聞活動中要貫徹和體現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產黨的意志。這種貫徹和體現,理所當然地包括用新聞手段反映人民精神,報道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表達人民的意見、要求和願望。
我們黨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早在上世紀40年代,我們黨就提出了報刊的黨性問題。毛澤東曾撰寫《增強報刊宣傳的黨性》等重要文獻,闡述和強調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1942年4月《解放日報》改版,在《致讀者》中總結黨報工作的四項原則,提出把黨性放在第一位。
1947年,針對國民黨挑起的內戰,在重慶出版的黨中央機關報《新華日報》就以宣示其人民性來彰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場。當年1月11日,《新華日報》發表《檢討與勉勵》一文指出:「新華日報是一張黨報, 也就是一張人民的報, 新華日報的黨性, 也就是它的人民性。」這也是黨的新聞史上第一次公開申明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
『拾』 作為新聞編輯,如何理解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性
黨報人站在全黨的立場上、站在全體人民的立場上,才能真正把握好黨性和人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