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我國扶貧事業怎麼推動

我國扶貧事業怎麼推動

發布時間:2022-08-16 05:37:53

A. 結合當前社會實際情況,怎樣才能做好我國的扶貧工作

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落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的首位,沒有貧困貧農村和貧苦群眾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是很難實現的,國家為了推動貧困地區的快速發展,實施的精準扶貧發展戰略。一、積極宣傳政策,發揮政策在精準扶貧中的目標導向作用。
二、嚴格落實制度,發揮制度在落實任務中的服務保障作用。

B. 中國脫貧事業的發展為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促發展貢獻了哪些中國方案

脫貧攻堅的中國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功,一個重要因素,就在於形成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脫貧攻堅中國方案,開創了中國脫貧攻堅的新局面。
一是黨委領導,建立了黨政一把手扶貧工作責任制。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堅持中國共產黨對脫貧攻堅的全面領導,才能確保脫貧攻堅工作落到實處。黨的十九大將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並將其作為實現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任務,各級政府均成立了專門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主體責任,建立了黨政一把手扶貧工作責任制。通過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保證扶貧攻堅措施精準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通過加強扶貧人員隊伍建設,強化各級扶貧機構及其職責,提高扶貧開發水平;通過加強扶貧開發統計監測和扶貧資金審計,提高扶貧精準性和資金使用效率。
二是政府主導,將脫貧攻堅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脫貧攻堅是一項前無古人、難有來者的偉大的系統工程,中國政府始終將其作為國家行動,周密進行頂層設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辟精準扶貧新時代,精心設計,精準發力,成為脫貧攻堅中國方案的一個重要特點。政府將脫貧攻堅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高度,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決策部署。2015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發布;201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發布,制定了到2020年如期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確保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合理目標。既制定長期減貧規劃,又確定年度減貧目標,常抓不懈,還根據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特點,政府及時發布相關脫貧攻堅的政策文件,開展大規模專項扶貧行動,針對特定人群組織實施婦女兒童、殘疾人、少數民族發展規劃。
三是社會參與,構建起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脫貧攻堅大格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多,規模大,原因復雜,脫貧攻堅涉及政治、經濟、教育、醫療、文化、生態等多層面、多方位、多維度、多系統,必須立足國情,多方發力、多管齊下、上下聯動,畢其功於一役,才能取得成效。脫貧攻堅的中國方案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動員全社會參與,構建起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脫貧攻堅大格局,形成了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多主體、多渠道、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脫貧攻堅大體系。充分凝聚各方力量,脫貧攻堅的資金多渠道籌措,脫貧攻堅的人才多方調配。政府積極實施「東西幫扶」協作,結合西部大開發戰略,東部地區對口幫扶西部各省、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東部與中西部的發展差距。「希望工程」「光彩事業」等社會多方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C.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採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採取了精準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異地搬遷扶貧等措施。

「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



(3)我國扶貧事業怎麼推動擴展閱讀:

扶貧開發投入力度,要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相匹配。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央基建投資用於扶貧的資金等,增長幅度要體現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的要求。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要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

省級財政、對口扶貧的東部地區要相應增加扶貧資金投入。要加大扶貧資金整合力度。要做好金融扶貧這篇文章,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步伐。要加強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處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對擠占挪用、層層截留、虛報冒領、揮霍浪費扶貧資金的要從嚴懲處。

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

D. 從政治和法治來答,中國共產黨怎樣推進扶貧脫貧攻堅戰

黨的十九大明確把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從脫貧攻堅任務看,未來3年,還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其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居高不下,在剩餘3年時間內完成脫貧目標,任務十分艱巨。

脫貧攻堅戰怎麼打?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出台,這份今後三年脫貧攻堅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們描繪了脫貧時間表和路線圖。

下面讓八百君為大家進行簡單的梳理。

01、任務目標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確保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為完成目標任務,必須的七個堅持:

堅持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准。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

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

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堅持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

堅持脫貧攻堅與錘煉作風、鍛煉隊伍相統一

堅持調動全社會扶貧積極性。

02、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1

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

包括推進深度貧困地區交通建設攻堅, 加快實施深度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深度貧困地區小型水利工程建設, 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農村電網建設攻堅等等。

2

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特殊困難

包括全面實施「三區三州」健康扶貧攻堅行動,加強禁毒脫貧工作,全面落實邊民補助、住房保障等守邊固邊政策等。

3

著力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政策傾斜力度

中央財政進一步增加對深度貧困地區專項扶貧資金、教育醫療保障等轉移支付, 規范扶貧領域融資,依法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扶貧投入等等。

03、強化到村到戶到人精準幫扶舉措

1

加大產業扶貧力度

深入實施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將貧困地區特色農業項目優先列入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貧困縣創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扶貧產業園。組織國家級龍頭企業與貧困縣合作創建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原料標准化基地等等。

2

全力推進就業扶貧

實施就業扶貧行動計劃,推動就業意願、就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鼓勵貧困地區發展生態友好型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崗位補貼、場租補貼、貸款支持等方式,扶持企業在貧困鄉村發展一批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業等等。

3

深入推動易地扶貧搬遷

全面落實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要求和規范標准,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提高集中安置比例,穩妥推進分散安置並強化跟蹤監管,完善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O。

4

加強生態扶貧

推進生態保護扶貧行動,到2020年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中新增選聘生態護林員、草管員崗位40萬個。加大對貧困地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支持力度。探索天然林、集體公益林託管,推廣「合作社+管護+貧困戶」模式,吸納貧困人口參與管護。

5

著力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

進一步降低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義務教育輟學率,穩步提升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質量。強化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聯保聯控責任,在輟學高發區「一縣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實施貧困學生台賬化精準控輟,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

6

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范圍。落實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扶貧醫療救助。

7

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允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國務院主管部門制定的原則,結合各自實際推廣簡便易行的危房鑒定程序,規范對象認定程序,建立危房台賬並實施精準管理,改造一戶、銷檔一戶,確保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

8

強化綜合保障性扶貧

統籌各類保障措施,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社會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9

請輸入標題

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納入農村低保和城鄉醫療救助范圍。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擴大政策覆蓋面。深入實施「福康工程」等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項目。

10

開展扶貧扶志行動

加強教育引導,開展扶志教育活動,加大以工代賑實施力度,動員更多貧困群眾投工投勞。

04、加快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短板

1

加快實施交通扶貧行動

在貧困地區加快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客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盡快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

2

大力推進水利扶貧行動

加快實施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加快貧困地區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切實加強貧困地區防洪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

3

大力實施電力和網路扶貧行動

實施貧困地區農網改造升級,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 到2020年實現大電網延伸覆蓋至全部縣城。 深入實施網路扶貧行動, 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引導基礎電信企業加大投資力度,實現90%以上貧困村寬頻網路覆蓋。

4

大力推進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開展貧困地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有因地制宜普及不同類型的衛生廁所,同步開展廁所糞污治理。有條件的地方逐步開展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建設,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

05、加強精準脫貧攻堅行動支撐保障

強化財政投入保障

加強土地政策支持

加強土地政策支持

實施人才和科技扶貧計劃

06、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力度

深入開展定點扶貧工作

扎實做好軍隊幫扶工作

激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扶貧

落實國有企業精準扶貧責任,深入推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支持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加快建立社會組織幫扶項目與貧困地區需求信息對接機制,確保貧困人口發展需求與社會幫扶有效對接。

大力開展扶貧志願服務活動

07、夯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礎性工作

1

強化扶貧信息的精準和共享

進一步加強建檔立卡工作,提高精準識別質量,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完善貧困人口統計監測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科學依據。

2

健全貧困退出機制

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准和程序,規范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組織實施工作。指導地方修訂完善扶貧工作考核評估指標和貧困縣驗收指標,對超出「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的指標,予以剔除或不作為硬性指標。

3

開展國家脫貧攻堅普查

2020年至2021年年初對脫貧摘帽縣進行一次普查,全面了解貧困人口脫貧實現情況。

08、加強和改善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

進一步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

壓實中央部門扶貧責任

完善脫貧攻堅考核監督評估機制

建強貧困村黨組織

培養鍛煉過硬的脫貧攻堅幹部隊伍

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做好脫貧攻堅風險防範工作

八百君發現,這個《指導意見》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聚焦最難脫貧群體。

《指導意見》提出,對於農村特殊貧困群體,要從以開發式扶貧為主向堅持開發式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轉變,重點針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無法依靠產業和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慈善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為了做好綜合性保障扶貧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包括加強養老保障、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保障住房安全、推進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兩項制度銜接、保障義務教育等等,可謂細心體貼,無微不至。

二是多措並舉防止返貧

《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一是要嚴把退出關,始終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瞄準脫貧目標,嚴把脫貧標准,規范退出程序。二是要建立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的長效保障的機制,完善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各方面制度。三是要堅持脫貧不脫政策。文件明確要求貧困人口退出後一段時間內幫扶政策不變、力度不減,鞏固脫貧效果,實現穩定脫貧防止返貧。

三是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指導意見明確,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把作風建設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集中力量解決扶貧領域「四個意識」不強、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工作作風不扎實、考核評估不嚴不實等突出問題。

《指導意見》內容非常豐富,措施非常有力,為今後三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八百君希望,這些措施能條條到位,脫貧攻堅的目標,一定要達到,而且一定能夠達到!

E. 農村改革之初我國的扶貧事業主要依靠什麼來推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我國農村扶貧工作也進入到體制改革推動扶貧的階段。

這一階段實施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措施,包括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部分農產品的價格、扶持鄉鎮企業發展等,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勞動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減少了農村貧困人口的數量。按照1978年的貧困線標准,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2.5億人減少到1985年的1.25億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14.8%,年均減貧1786萬人。

F. 如何推進我國扶貧攻堅目標,實現全面小康

(1)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快改革財稅體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 (2)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註重協同創新。 (3)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考慮世界科學技術加快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加速重組的趨勢。以市場為導向,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優先發展信息產業,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和扶持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調整和優化結構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選擇。 (4)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5)要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創新開放模式,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 (6)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要趕上發達國家,就要保持必要的發展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長的質量,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走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經濟發展路子。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7)積極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以國內需求為主促進經濟發展,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加快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潛力十分巨大。面對國際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和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化,立足國內需求,可以使我國經濟發展有較大的迴旋餘地,增強抵禦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根據形勢需要實施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逐步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 (8)我國正在實現工業化,又面臨信息化的浪潮,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路子。要正確處理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 (9)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把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相結合,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10)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拓寬消費領域,優化消費結構,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衛生服務體系、醫療保健體系和防疫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提高城鄉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平。繼續大力推進扶貧開發,鞏固扶貧成果,盡快使尚未脫貧的農村人口解決溫飽問題,並逐步過上小康生活。 (11)就業是民生之本。積極擴大就業,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徑,是我國當前和今後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重要職責。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拓展就業渠道,廣開就業門路。加快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建立以勞動者自主就業為主導、以市場調節就業為基礎、以政府促進就業為動力的就業機制。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管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要關心和解決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生活和再就業問題。國有企業要積極挖掘內部潛力,多渠道分流富餘人員。國家要在財政、稅收、金融、工商管理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支持下崗職工積極創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提高下崗職工的素質和技能。引導下崗職工轉變觀念,努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要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費和基本養老金。 (12)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13)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國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14)堅持搞好宏觀調控,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G. 我國可以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那些中國經驗和智慧請列舉三例

第一,發揮黨的領導作用,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扶貧標准和路徑。貧困分為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前者指無法維系基本生活,後者指無法過上大多數人的生活。總的來看,中國從1986年開始,在社會可承受能力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標准,從解決農民溫飽問題擴展到貧困人口的多維度發展,使其獲得醫療、教育、住房和社會保障等多方面的公共服務。此外,從區域性扶貧到精準扶貧,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外部幫扶到增強內生動力,中國的扶貧路徑是根據扶貧階段不斷切換升級的。在中國,正因為有中國共產黨對扶貧工作的有力領導和政府的強力推動,減貧事業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第二,以人民為中心,注重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解決貧困問題不僅是解決貧困人口的經濟問題,更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要在通過發展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注重公平公正,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第三,堅持問題導向,努力補齊社會發展的短板。經濟發展的外溢效應作用有限,單純依靠市場和社會力量無法解決貧困問題。世界減貧實踐表明,制定目標容易,組織力量推進和實現目標則很難。
第四,注重激發扶貧內生動力,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中國堅持扶貧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生存和發展能力,提升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尊重扶貧對象主體地位,增強貧困群眾自身的「造血」能力,引導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自力更生,就業創業。
第五,鼓勵社會參與和企業參與,構建大扶貧格局。中國的減貧堅持廣泛動員,充分撬動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形成扶貧開發工作的強大合力,實現多方共贏。
第六,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脫貧後如何鞏固成效、防止返貧,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課題。我們在基層了解到,很多地方扶貧工作重心正在由全力脫貧向鞏固提升並重轉變,一些已經摘帽的地方對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邊緣人口致貧問題比較關心,也在作出一些有益探索。 其實,在鞏固脫貧和防止返貧方面,中央十分重視這個問題,並及早進行了制度性安排。2019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貧困縣摘帽後,也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要繼續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個不摘」進一步明確了貧困縣黨政正職要保持穩定,做到摘帽不摘責任;脫貧攻堅主要政策要繼續執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貧工作隊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幫扶;要把防止返貧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監管。這樣一種安排為穩定脫貧奠定了制度性基礎。今年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再次強調:「鄉親們脫貧後,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因此,基層是完全按照中央決策部署扎實開展脫貧攻堅鞏固工作的。防止返貧是脫貧攻堅中與繼續攻堅同等重要的大事,在決戰決勝階段,尤其要著力做好脫貧攻堅「下半篇文章」。必須正確處理繼續攻堅與防止返貧的關系,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通過建立健全預防返貧的長效機制,確保貧困戶永續脫貧,這也是難點所在。 首先,要正確看待返貧。一般而言,返貧具有如下特徵:一是普遍廣泛性。返貧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因此,要正確看待返貧問題,既不能麻痹大意,也不能談「返貧」而色變。二是地區差異性。返貧程度的深淺、返貧范圍的大小與返貧比例的高低,在各個地區之間是極不均衡的。三是可防可控性。只要注重返貧防控機制建設,加大對貧困人口「造血」功能的建設,返貧是能夠得到有效防控的。 其次,要准確分析導致返貧的多方面原因。主要有兩類:一是只注重眼前的物質扶貧,忽略後續工作。二是不注重精神扶貧,致使少數貧困戶靠政府補助「躺著脫貧」。

H. 如何解決精準扶貧工作的問題和具體措施

精準解決貧困地區突出問題的舉措有:

1、優先改善貧困戶住房條件;

2、加強貧困地區交通建設;

3、加快建立供水保障體系;

4、推進電力和信息網路全覆蓋;

5、全面提升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水平;

6、加快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7、實施文化惠民扶貧行動;

8、建立完善科技服務體系;

9、持續推進生態扶貧工程。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閱讀全文

與我國扶貧事業怎麼推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年夫妻婚姻如何相處 瀏覽:875
幸福是什麼喝茶文案 瀏覽:348
兔年的女人婚姻如何 瀏覽:281
美女拉屎沒紙怎麼辦 瀏覽:212
愛情中的對錯是什麼意思 瀏覽:444
婚姻中會存在什麼困惑 瀏覽:357
幸福都是因為什麼 瀏覽:628
中小企業如何擁抱數字經濟 瀏覽:102
這世間到底是什麼才是愛情 瀏覽:525
幸福里美酒怎麼樣 瀏覽:477
女生生氣了該講什麼故事 瀏覽:370
為什麼櫃員都是美女 瀏覽:419
健康環保方式有哪些 瀏覽:4
省直事業單位多久出排名 瀏覽:796
黃金瞳是個什麼故事 瀏覽:563
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什麼 瀏覽:117
美女什麼時候買大船 瀏覽:670
愛情磨合期以後是什麼期 瀏覽:103
有哪些美女直播間比較靠譜 瀏覽:175
人為什麼幸福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