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黨的十九大指出什麼是最大民生
黨的十九大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供參考。
② 為什麼說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教育的目的,其實就是讓人接受各種有用的知識,以期將這些知識吸收、溶化,能夠將其直接作用於社會,或者把這些知識作為基礎,升華出新的知識,即發現和發明。
教育的邏輯起點自然為人類社會的產生。從猿到人的轉變是由於生產勞動,猿在勞動中逐漸形成以大腦和手為核心的主體機制。大腦可以思維,手可以操作,這就使人區別於一般動物而變成「高級動物。」
有了主體機制才有可能成為具有實踐認知能力的主體人,人類才能把自己提升為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主體,從而把客觀世界變成人類改造和認識的客體。而要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是需要有主體能力才可以的。人類社會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自身存在形式。
(2)什麼是最大的民生事業擴展閱讀
教育的最首要功能為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教育的最基礎功能為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教育的社會功能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教育的最深遠功能為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2019年9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著眼補短板、惠民生、增後勁,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
2019年9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要以民生需求為導向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加大政府支持帶動社會力量投入,增加普惠優質的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服務供給,尊重居民意願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力度,持續推進棚戶區改造,研究支持建設一批惠及面廣、補短板的民生重大工程。
③ 選擇題 十九大報告指出什麼是最大的民生
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勵勤勞守法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十九大報告
④ 十九大報告指出什麼是最大的民生
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近幾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形勢平穩增長,全國農民工總量從2012年末的2.63億人增加到2016年末的2.82億人。新生代農民工佔到了近五成。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工程師巨曉林代表表示,對農民工群體就業問題的關注,體現了促進共同富裕的指向。目前,農民工對就業的關注焦點不僅僅要「找工作」,還有如何在城市紮根,享有更好的教育、醫療條件,甚至一些有文化、有技術的農民工走上了創業之路。
(4)什麼是最大的民生事業擴展閱讀:
在十八大報告中有10次提到民生,在十九大報告裡面,有12次專門提到民生。而且與十八大報告不同的是,在十九大報告裡面,把民生問題與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內容並列在一起。我認為,這是在我們黨的報告裡面,首次將民生重要程度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另外,在十九大報告里,與十八大報告相比,有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它特別提到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實際上這就給民生賦予了動態性、發展性。
⑤ 什麼事業是民生大事
醫療衛生事業是民生大事。
中國高度重視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葯和傳統醫葯,保護人民健康。圍繞憲法,中國逐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衛生法律法規體系。
多年來,中國堅持「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衛生工作方針,努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事業。
經過不懈努力,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改善。
為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保障每個居民都能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國深入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
民生大事的相關說明
民生行業是指與人民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行業。包括商業、餐飲業、服務業,水、電、燃氣,醫葯、房地產、交通等等。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是說「就業」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抓好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新增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實行「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使人人有工作。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說「教育」是強國富民的基礎,要努力提高國民素質,加大投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解決進城務工子弟上學難等問題,讓孩子們都能無憂無慮地讀書,讓家長們不再為學費發愁。
「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說「分配」是人民休養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推進分配製度改革,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通過「擴中、提低、限高」,縮小貧富差距,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分配格局,讓廣大人民群眾都過上好日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
⑥ 什麼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
⑦ ()是最大的民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把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
隨著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穩步提升,吸納就業的能力也在持續增強。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從業人數同比增長4.7%。
(7)什麼是最大的民生事業擴展閱讀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促進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就業方面,我國就業形勢保持長期穩定,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一是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人數從1949年的1.8億人增加到2018年的7.8億人,擴大了3.3倍,同期的人口數擴大1.6倍。其中城鎮就業擴大了27.3倍。
近年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已連續6年超過1300萬人,每年新增數接近1949年城鎮全部就業人數,那時候的城鎮就業人數也就1500萬左右。二是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城鄉就業的格局實現了歷史性轉變。城鎮就業人員的佔比從1949年的8.5%,提高到2018年的56%。
第三產業就業的佔比從1952年的9.1%,提高到2018年的46.3%。就業渠道多元化、就業形式多樣化不斷發展。三是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大幅提高,技能人才隊伍發展壯大。職工收入不斷增長,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同時,中國特色積極就業政策不斷豐富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人力資源市場不斷培育完善。
⑧ 為什麼說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政治
1、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十八大報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在現代的民生工程中,發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育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在社會穩定的前提下,經濟、政治、文化才能更好地向前發展,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2、要始終把教育優先發展作為崇高使命,把教育工作擺在更為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要始終把提升教育質量作為首要任務,牢固樹立以質量為根本的教學觀,實現教師業務水平、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成績「三個提高」。要始終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根本追求,在大力推進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要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重要保證,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