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如何對待帝王事業

如何對待帝王事業

發布時間:2022-02-08 20:21:49

㈠ 形容帝王事業為重,然後再顧及將相,最後再談到兒女情長的用一句話怎麼形容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㈡ 作為一個皇帝應該有些什麼品質,怎樣處理各種復雜的關系

古代帝王有四種類型,一曰明君,一曰昏君,一曰庸君,一曰暴君。從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到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歷經幾百帝,既涌現了像一代英傑劉邦、「文景之治」的劉恆、劉啟,「光武中興」的劉秀,「貞觀之治」的李世民,「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康乾盛世」的康熙、乾隆這些明君,亦有秦二世胡亥、東吳帝孫皓、隋煬帝楊廣這樣的暴君,還有像「樂不思蜀」的劉禪、「白痴皇帝」司馬德宗、「兒皇帝」石敬瑭、弔死皇帝朱由檢等這樣的大批碌碌無為、昏庸腐朽的平庸皇帝。

大凡「有道之君」往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有艱苦創業的經歷和守業的堅定信念、意志。他們不僅能嚴於律自,潔身自好,而且能夠把祖宗基業放在第一位。第二,有不屈不撓的雄心,敗而不餒的大志。面對困境和危局,他們能勇於改革,勵精圖治,安穩度過瓶頸危機。第三,善於招賢納士,用人不論親疏,「唯才是舉」。第四,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第五,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個人品德。第六,善於總結前代滅亡的教訓,以史為鏡。第七,心存百姓和社稷,不貪圖一己之利。

秦亡漢興,隋亡唐興,兩代傑出帝王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雖出身不同,但都親歷農民戰爭的風暴,親眼目睹了百姓的力量,總結歷史教訓,分別以「清靜無為」和「存百姓」的思想立國。劉邦反秦之弊,與民休息;李世民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深深認識到「君舟民水」的道理。他們皆身體力行地調整統治政策,革除時代弊政,從而為漢唐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消除安樂思想,確立了良好的治世態度、民生態度和個人生活態度,可謂帝王之中的典範。

守業皇帝文帝、景帝,繼續實行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唐玄宗亦發揚「貞觀遺風」。尤其是文帝雖貴為帝王,卻為人謹慎,富有謀略。他選賢治國,大度安邦,提倡節儉,反對奢華,多次強調「農業是天下的根本」。他的節儉是歷史上罕見的。

機智敏銳,勵精圖治的唐玄宗,把貞觀以來的大好形勢推進到全盛時期。其前期的統治,重視農業,重用人才,裁汰冗員,改革科舉和軍事,其統治達到了整個封建社會的頂峰,以至於杜甫寫出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白米,公私倉廩俱豐實」的佳句。

縱觀皇帝歷史,剖析為君之道,才能、智慧、仁德乃治國馭人三個重要因素。他們當中,有的名垂青史,有的遺臭萬年;有的世代稱頌,有的曇花一現。許多帝王寬厚待人,心思百姓,愛民、德民。也有許多古代帝王雖高舉仁德的旗幟,卻大施殘暴之政,成為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歷史就是這么真實而殘酷,而歷史又是如此豐富多彩。歷史「數風流人物」,又「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㈢ 奪得天下後,每個帝王的胸襟和智慧都不一樣,劉邦是如何對待敗軍之將的

他對待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態度。根據對方的實力,位置和品性有著不同的對待方法。真的是一個很有胸襟和智慧的君王。


首先是對於田橫,不但對他的過往既往不咎而且還給他加官進爵。田橫原本是齊國的首相,在他的國家被打敗之後,因為怕劉邦殺了自己,就躲到了海島之上。

因為劉邦覺得丁公就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他背叛了自己的主公。反而過來邀功。所以最後才決定殺了他。

所以看劉邦對不同人的態度是不一樣的。面對有賢能的人,他會欣賞人才。但是面對小人是毫不留情的打擊。所以這也是劉邦為什麼最後可以成功的原因。

㈣ 帝王的用人之術有哪些

有兩個事情,可以體現出劉邦用人造詣之深。

劉邦帶兵經過高陽,召見人稱「狂生」的酈食其。見面後,酈食其向劉邦談起了六國合縱連橫的史事,劉邦聽後很高興,不但賞飯給酈食其吃,而且還賜號廣野君,讓其充當說客,出使諸侯國。

在對待陳平的態度上,則更能體現劉邦用人的境界。

陳平背叛項羽,投奔劉邦,深得劉邦賞識。劉邦手下老將灌嬰等人向劉邦打小報告,說陳平以前有和嫂子通姦丑聞,而且還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劉邦責備陳平的舉薦人魏無知,魏無知說:「我說的是才能,您說的是品行,如果有像尾生一樣堅守信約的人,但卻對戰爭勝負毫無作用,你還會重用他嗎?」劉邦不愧人中龍鳳,思想即刻轉彎,更加寵幸陳平。

曹操說:「有行之士,未必進取;進取之士,未必有行。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在用人方面,雖是「德字為先」,但絕非全部,如果能做到「用人所長,因時用人」八字,就算是通曉用人天機了。

「用人所長」。黃石公說:「使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決取其利,愚者不愛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軍之微權也。」意思就是說,帶兵用人的最高境界是不論智勇之雄,還是貪愚之輩,要根據不同人的不同性情而用,充分發揮其作用。「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在用人方面,沒有是非,只有長短,以辯證態度看待智、愚、勇、怯,根據不同特性和特長,授予不同工作,才是用人的境界。

酈食其人稱「狂生」,窮困潦倒,但劉邦卻慧眼識珠,根據其舌吐蓮花之長,讓其充當說客,使其出使諸侯,可謂正當其能,為劉邦建立'統一戰線'做了重大貢獻。

「因時用人」, 智者用人,度世授才,爭奪之時,書策為先;分定之後,忠義為首。我們常說因時而動,循時而進,在用人方面,更應「因時用人」,根據形勢不同,起用不同之人,切不可以「德」障目。

灌嬰狀告陳平的罪行,並非捏造,確有其事。但為什麼劉邦反而更加寵信陳平?因為劉邦懂得「度世授才」之理。當時正值紛爭之際,勝者為王,技長奇正才是用人第一標准,絕非冰清玉潔的操守。陳平六齣奇計定江山,淋漓的詮釋了劉邦「度世用材」的境界。

如果真能領悟並做到「因長用人,因時用人」,那麼,成就事業就指日可待了。

㈤ 總結古代帝王優秀品質1500字論文

從類群的角度來劃分中國古代文學,長期以來我們看到的有民間文學、婦女文學、宮庭文學或者貴族文學等,還有臣妾文學和聖哲文學等提法。然而,一個十分顯著的文學類群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就是帝王文學。不過,主要從經濟效益著眼的世俗的看重如出版帝王詩集、文集的現象也有一些,但都談不上深入的理論認識評價。在中國文學經二十世紀初開始質的大變革至今歷經百年、正待飛躍發展為新的中國文學偉大形態的今天,應當從文學自身本質規律出發來解析這一獨立於中國文學主流但又起著特殊作用的文學類群。
一、一種獨特的中國古代文學類群
中國古代帝王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類群是一種十分獨特而又悠久的客觀存在。
在先秦文學中,帝王文學的現象已經非常突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有名姓的文學作品竟然是帝王文學。《古詩源》一書的開頭,第一篇作品就是舜帝的《南風歌》。還有這樣一種說法是,伏羲"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畫"出了我國哲學和文學融為一體的最早作品--八卦。在我國第一部政治議論散文集《尚書》中,收集了孔子這個偉大的教育家和編輯家之前歷代帝王中產生的最有名的文章,如《堯典》、《大禹謨》、《秦誓》等。而在孔子編輯的文學教材《詩經》中,包含了不少帝王所作的詩歌。
在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社會中,皇帝重視"文武之道",大都有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詩歌是中國人最重視的表情達意的工具,作為"萬物皆備於我"的帝王自然也不例外。從中國文學史上看,封建專制社會自第一個皇帝秦始皇起,漢高祖劉邦、楚霸王項籍、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有名的帝王,盡管"稍遜風騷"、"略輸文采",但還是大都有詩歌創作傳世。帝王之中,也應當包括農民起義領袖中自立為帝的黃巢、洪秀全等人。他們大都是書生出身,有一些"詠菊"之類霸氣十足的"言志"詩作流傳於世。封建專制社會全盛時期的清代的皇帝更是接受了嚴格的孔孟之道的教育,講究"文治",重視詩歌創作。據說乾隆皇帝是寫詩最多的人,有四萬多首,不過他的詩作質量不高。漫長中國封建社會中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可以說是秘書出身,詩作頗有可觀之處。至於那些"守業"的皇帝,在接受教育時都學習了詩教課程,在政治生涯中也就寫出了不少的文學作品。
從上述認識已經可以看出,中國帝王文學是一個不容忽視卻也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的現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帝王文學還出現了中國文學中出類拔萃的作品。
中國帝王文學雖然大部分作品質量不高,但少數的一些文學精品卻在各方面都達到一流的文學水平。特別突出的是魏晉時期三曹的詩歌散文。魏王、後被兒子追封為"魏武帝"的曹操,所作詩歌和散文在帝王文學中是非常顯著的。他的作品,胸襟闊大,蒼涼悲壯,其層次之高即使終生從事創作的"專職"文學家也很少人可以企及。他的大兒子、篡漢稱帝的曹丕,不但是一個詩人,而且文學評論文章更為知名。被封為王的曹植,詩歌尤其哀艷凄絕,水平高超。更為難得的是,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唯一的現象--父子三人既是開基創業的帝王又是文名卓著的文學家,還竟然開創了一個時代的文學--建安文學。南唐末代皇帝李煜,詩詞達到一個高峰。作為退職的帝王卻抹不去帝王的烙印,但在詩歌中也就沒有了忠君愛國的傳統和偏狹的政治志向,以致於上升到人生悲劇的哲理境界。由於帝王大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只要他們認真去創作,其詩文同樣的超拔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盡管如此,由於種種原因,帝王文學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無意中形成了一種被人們敬而遠之的現象。人們不大願意也不大敢於玩賞和評議帝王文學。帝王文學那股唯我獨尊、凌駕群倫的雄風和霸氣,使得處於弱者地位的人們在本能上就已經產生排斥拒絕的心理。而封建等級觀念重重束縛的臣民更不敢公開地指點評論,須知"大不敬"的罪名是要受到株連九族的處罰的。這就是帝王文學之所以沒有得到正視的突出原因。
但是,模糊了帝王文學這一有機組成部分的中國文學,不是完善的文學系統。因而中國人的心理世界的反映也就明顯地缺少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僅拿創作觀念和主導思想來說,恰恰是帝王文學很少存在那種以孔孟之道為指導的封建觀念。這樣,人們常用不同的稱呼的"龍鳳文學"、"天子文學"、"政治文學"、"聖哲文學",其實也就是帝王文學,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正視了,進而還應認真地剖析它的本質。
二、畸形的陽剛文學的產生
在中國歷史上,所謂帝王這些極其重要的幾百個人物,統治了世世代代的億萬臣民。以他們的名字作為皇朝的代號,本身就是文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因素課題。而他們的文學作品,也成為一種獨特的景觀,需要認真對待。可以說,不認識中國帝王文學,便無從把握中國文學,也就無從深入地探究中國人的內心世界,無從建構新的中國文學和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筆者認為,中國帝王文學是一種畸形的陽剛的文學,其產生是一種中國社會特有的現象。
帝王文學反映了一種人類個體和群體生命所獨有的精神現象。從精神上進行心理分析,凌駕群倫的帝王文學表現了帝王作為個體對於群體無以復加的高傲心態,也集中反映了中國人心理深處本能極度膨脹而又與封建理性高度統一的意識。古代中國政治心理的特點,是一種二律悖反,一方面是常規的理性即儒家的教化--對於帝王來說只是治理他人的工具,另一方面是政治中心首腦的權力的無限制發揮和本能的極度發泄。與之相對,臣民只能有陰柔女性的態度,只能在自虐的俯首貼耳中產生"移情"式的或者阿Q式的精神滿足。帝王則在俯視芸芸眾生中得到人生無與倫比的快感。劉邦的回歸詩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宋太祖的詠月詩句"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等等,都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帝王都是要統一天下的,正所謂"天下一家",而且都憧憬著"系之萬世"。"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任何他們所知道的大地上的生物都要受到帝王的統治和宰割。在人類歷史上,他們居然也能長達數百年地做到這一點。這樣少見的古代文學所反映的心理現象,難道不應當進行認真的分析嗎!須知,由中國特有歷史性條件所決定的這種心理所影響的群體心態,今天仍然在中國人的意識中根深蒂固。
中國帝王文學有著一致公認的理論基礎即孔孟之道。如果尋找中國帝王文學在理論層面的東西的話,那麼只能說孔孟之道是其集中的發展形態。而反映帝王心態深處最本真的法家的帝王之道,在帝王的口頭上也在文學的主張中一般是不會被明白道出的。盡管孔孟之道實際上只是帝王教育之道和輔弼帝王之道,但它確實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封建觀念系統,如"內聖外王"等。封建帝王是很樂於表白自己符合這一儒家教條的。其實,真實的帝王之道是"道儒法並舉"、"霸王道雜之"。道儒法的理論深處都存在著高人一等的統治、制約、教導民眾的聖王心態,都屬於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
中國封建社會特定的經濟、政治、地理等條件產生了帝王文學。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是自耕自足的小農自然經濟,但因此也就需要一個中央集權專制的皇帝來保障統一,消除戰爭。於是,帝王應運而出,他們的志向都是統一天下,傳世無窮。他們的文學主要表達這種志向。在帝王之下,一切人都成為被統治的和被宰割的,包括文學家。這些文學家,都只能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的臣服忠誠心理,或者只能在這種心理的前提下抒情言志。尤其是男性的文學家大都是如此。倒是個別的女作家,由於沒有了政治發展的可能而注重人生的慾望和情性,反倒寫出更多真實情性的日常生活題材的作品。
無論如何,應當承認中國古代帝王文學有充足的理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類群受到重視。
三、帝王文學的特徵
中國古代帝王文學有著顯著的區別於其他中國古代文學的特質。當然,有的特點和一般文學的特點有相同之處,如政治性,但即使是政治性在帝王文學中也是更為突出的。
一、政治化極強的文學內容。這一點,與一般中國文學是相同的,只是帝王文學所反映的政治內容處於最高層次,無人敢於摹仿效法。帝王文學是社會政治需要即中央集權專制的政治願望和統治內容的表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早在黃帝時代就有了天下一家的政治主張。"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劉邦的詩歌,是當時任何人也不敢唱出來的。這種帝王政治,正如王夫之所說"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越是獨裁專制,越是追求家族世襲,反而小農經濟的社會越能長治久安,繁榮富強。因而,帝王的吼叫成為歷史的巨響,這在文學中是獨一無二的。在文學和政治關繫上的認識上,同孔孟之道出於一轍,帝王們完全把文學當作政治的附庸。不過,文學家也大都是這樣認識的,正像孔夫子一樣他們畢生最願從事的是政治事業而不是"雕蟲小技"的文學。文學,對他們來說是政治事業的一個工具,不可能是一種專門的事業。這一點,也是中國文學和西方文學不同的地方。西方文學家將文學作為生命投入的人生大事業,這一事業在改造社會的人類大道上是和政治事業並駕齊驅的。
二、唯我獨尊的個體精神心理現象。佛羅伊德認為,人的意識最深處存在著本能核心。這種本能具有擴張性、殘忍性、盲目性,以追求快感為最高真理。帝王在封建理性的辯證統一中,無限度地擴張其本能,以致明目張膽地認為自己--儒家也極力鼓吹--是天下一人,唯我獨尊,凌駕群倫。宇宙萬物盡為所驅,狂妄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中國帝王成為一種畸形大寫的人。他們的詩歌,也表現了這種妄自尊大而又是社會需要的心態。霸王項羽狂歌:"力拔山兮氣蓋世……"魏王曹操吟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看來,此類人物都需要這樣一種自大到了近乎瘋狂的心態。而一般的文學,誰人敢於如此狂妄!
三、主體表現的陽剛雄壯。中國文學,已經有學者稱為"臣妾文學"和"陰柔文學",筆者認為用"秘書文學"來稱呼更為確切。秘書這種社會組織的特定職務,具有從屬性、服務性和被動性。幾乎所有著名的文學家,都做過皇帝的秘書職務。第一個有名有姓的文學家屈原,詩歌成就最高的"詩仙"李白,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道儒佛並舉的蘇東坡等,都有正式的秘書職務。一般文學家,無不以秘書職務的獲得為進取之道。因而,他們也就帶上了秘書的特性。再加上,封建社會遵從孔孟之道,將文學作為政治的附屬工具。這樣一來,與歐洲文學家相比,中國文學家群體不能不表現出一種更為欠缺獨立自主的弱勢來。就連稱為豪放派的登上詞作最高峰的辛棄疾都把自己比喻為受到皇帝冷遇的美女。他在《摸魚兒》一詞中寫道:"長門事,准擬佳期又誤,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年輕時自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杜甫也發出棄婦一樣的哀嘆:"日暮倚修竹,天寒翠袖薄。"。大詩人被稱為"詩仙"、"詩鬼"、"詩聖"等,卻沒有像西方詩人那樣被稱作"詩帝"或"詩王"。而帝王文學卻正好相反,其陽剛亢奮到了變態地步,為所欲為,不可一世。以"天子一怒,伏巳百萬"的兇殘,以搶奪"天下之妻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的淫威,以"寧可我負天下人"的告白,傲視著匍伏在腳下的臣民。自然而然,在文學中的表現,主體性最為強烈,陽剛與雄壯就"舍我其誰"了。

㈥ 帝王心如何去擁有他

一句話,他的胃。
男人的事業心太強了不好,你和他相處的時間會很短。

㈦ 如何評斷漢武帝一生的功過他到底能不能算精明的人

漢武帝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母王氏,漢景帝中子。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後,漢景帝說:“此貴征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

㈧ 古代帝王們是如何對待他們的窮親戚的

古代帝王的身份尊貴,有錢有勢,對待自己的窮親戚們也是非常大方的。若是親戚們有才能,他就會讓其在朝廷中當官,給他們一個不錯的職位,算是幫他們找工作了。若是沒有才能,帝王就會給他們一筆錢財,讓他們去做生意。不顧一般都是找工作的居多,因為帝王一般都是比較多疑的,即使這些親戚很貧窮,但也是有血緣關系的,有好事當然會想著自己的家人了。

㈨ 如何評價歷代帝王

問題太大了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嘗試從廿五史等工具書中搜集大量帝王資料,編制一覽表,包括朝代、稱號、生歿年代、在位年代、登基歲數、年號等,並在備注中列出死因。試將這四百多位帝王之資料濃縮在此文中。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毛澤東是如何評價歷代帝王的

1、「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商紂王帝辛。

1958年11月閱讀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談話中,說到商品生產時,他順勢發揮:商朝為什麼叫商朝呢?是因為有了商品生產。這是郭沫若考證出來的。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它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史書說:周武王伐紂,「血流漂杵」,這是誇張的說法,孟子不相信這個說法,他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1959年2月25日在濟南召開的一個座談會上,毛澤東又說,龍山文化很有名啊!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武王把他說的很壞。它的俘虜政策做的不大好,所以以後失敗了。

2、 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秦始皇

(1)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2)一次,他對章士釗講:你們講共產黨等於秦始皇,不對,超過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又說: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學生。

(4)孔夫子有些好處,但也不是很好的。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統一了中國,而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 、中國各種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5)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歷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的,都是法家。這些人主張法治,犯了法就殺頭,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歷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因為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統一文字,修築寬廣的道路,不搞國中之國,而用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制度。

3、「老粗出人物」————漢高祖劉邦。

毛澤東讀史,很注意人物的出身和生平遭際,對劉邦這樣的開國皇帝,尤其如此。

在毛澤東看來,劉邦的成功,於他出身下層很有關系。他說: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這個評論,顯然與毛澤東一貫主張的卑賤者勝過高貴者有關。

在古代社會,出身和文化程度時常是一致的,高貴者文化高,卑賤者文化低。由此,毛澤東談到卑賤者勝過高貴者的時候,總是與他的另一個觀點聯系在一起的,即人們熟悉的:文化低的人打敗文化高的人。

1964年1月7日的一次談話中,他提出了一個很直率的命題:「老粗出人物」。接著發揮:自古以來,能乾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立刻就去長安。鴻溝劃界,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休息,張良說,什麼條約不條約,要進攻,他立刻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韓信要求封假齊王,劉邦說不行,張良踢了他一腳,他立刻改口說,他媽的,要封就封真齊王,何必要假的。……南北朝宋、齊、梁、陳,五代梁、唐、晉、漢、周,很有幾個老粗。文的也有幾個好的,如李世民。

「老粗出人物」,「能乾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是毛澤東很感興趣的話題。後來他又重申過自己的主張。最能體現劉邦老粗本色而又善於納諫的,大概要算《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里的一段記載了。

4、 敗於不肯納諫————楚霸王項羽。

1964年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指出:項羽有三個錯誤,如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放跑了劉邦;鴻溝協定,他認真了;建都徐州,那時叫彭城。

(項羽)失敗原因,特別是毛澤東對其失敗原因的看法,我們著重敘述了不肯納諫、不善用人這個方面。那麼,項羽為什麼不能納諫和用人呢?這便和他主觀上的弱點有關。在毛澤東看來,崇尚「沽名」,就是項羽主觀上的一個明顯弱點,也是他失敗的一個原因。

5、「儒學治國」的衰國之君————漢元帝劉奭。

1957年4月毛澤東在同《人民日報》負責人及有關領導的談話中強調:歷史上不是提什麼「文景之治」嗎?實際上,文帝、景帝只是守成,是維持會,庸碌無能。從元帝開始,每況愈下。元帝「牽制文義,優游不斷」。他說他父親宣帝「持刑太深」,主張起用儒生。宣帝生氣地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並說:「亂我家者,太子也!」到了哀(帝)平,更是腐敗。毛澤東:西漢高、文、景、武、昭等讀起來較有興味,東漢兩頭均無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讀。

6、「這個案可以翻」,不能貼他的「大字報」————魏武帝曹操 。

7、登基「可謂奇矣」————南朝宋明帝劉彧

8、「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南朝梁武帝蕭衍(1) 蕭衍善攝生,食不過量,中年以後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離,小人日進,良佐自遠,以至滅亡,不亦宜乎。(2) 專聽生奸,獨任成亂,梁武有焉。

9、其做法「蘊藏大亂」———隋文帝楊堅

10、自古以來最能打仗的人————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毛澤東很欣賞的一代英主。毛澤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11、狡猾過於曹操——後梁太祖朱溫。「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12、「生子當如李亞子」———後唐庄宗李存勖

13、「此人不知兵」——宋太宗趙光義

14、知識分子型的皇帝「沒有出息」————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

1957年4月10日同《人民日報》社負責人談話時,毛澤東批評「書生辦報」說:「南唐李後主雖多才多藝,但不抓政治,,終於亡國。」

1964年3月24日,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識分子是比較最沒有出息的。歷史上當皇帝,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能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情,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

㈩ 古代帝王的性格對事業的影響

中國自秦皇漢武至玄燁薄儀,歷時二千一百七十六個春秋,共衍生三百四十八位「九五之尊」者,其傳繼之繁,統縛之長,均居世界之最。期間稱之為雄才大略者不免其眾,名之為白痴傀儡者也不乏其人。當權者一旦位於「龍椅」之上,封建之「萬乘之尊」家天下的格局就註定他們具有生殺予奪至高無上的權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封建之集權制度,使「九五之尊」們「口含天憲」成就他們所謂的事業!霸者名霸,弱者名弱!欲以霸者名天下,無不有其通性,吾自觀之後,用三詞六字概括,可歸納如下:
一曰:隱忍。所謂隱忍者,陰險也。其在爭權奪利之中,凡事則以隱忍為上策。如錐進囊袋,也盡不露其鋒。先以錐柄頂以袋布,探袋之柔性,磨袋之厚重。然則時機一旦成熟,則以萬夫之勇,翻身刺出,速度之快,刃之犀利,聲色不動。如武術之高招,見血封喉,狠辣異常。贏政之殺呂不韋、劉邦燒棧道封韓信、朱元璋臣依小明王、雍正掌權之過程。皆可說明,隱忍者,王者也!
二曰:狠殘。「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之一言道破天機萬象。收權利,除威脅,保根基之固。皆以染血來告天下。弒父殺兄,滅人九族,皆一言蔽之。動之以嘴,則狂風漫野,波濤洶涌,石破天驚;怒之於心,則無聲無息,喪命冤魂,不知所然!以狠殘鋪就腳下基石,用鮮血來欺告天下。警臣子之耳目,震四野之百姓。嗚呼,君之難,難於不殺人!始皇焚書、匡胤釋權、思漢征伐、世民為帝、則天當權無不以狠殘留史,故人雲:狠殘者,成大事也!
三曰:貪弄。貪弄者,皆有欲也。欲壑難平,則不惜一切追求之!所謂古人言「人心不足」。天下惟我獨尊,其貪弄之欲,非王者莫及。贏政自詡功高蓋世,甚於三皇五帝,及其各取一字,始為為皇帝。貪口大開曰:「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記數,二世傳三世千世萬世之無窮」。其貪心蓋天地之獨厚。弄仙葯以求長生不老,幾百年後劉徹仿效之。弄權、弄名、貪富、貪生,皆一代帝王之求也。正以此,他們才勵精圖治,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這歸根到底並不是帝王之求,其根本之出發點乃是鞏固自己的權利,以求子孫萬代之富貴,維護永遠的「九五之尊」大好基業。貪弄者,落青史之美名!
霸業成者之帝王,無不以此三詞六字真言而得天下君若不信,則據史書以考之。觀其行為做事,借字字有據,言言有依。吾此文絕不以偏概之!
君觀上文後必問:「霸者名天下,有其通性,然弱者也有名天下者,其通性如何」?君稍安毋躁,待吾慢慢到來,細說與君聽。
皇帝成敗論霸弱,或以衛權之功力論之,則易爾,若以其他方法論之,則難於做二十四史!古之論成敗,揪其根本,以一言論之:衛皇權之功力,護基業之時間,傳子孫之長久。古之弱者以敗名天下者之通性,更顯於霸者。以三詞九字概括,總匯如下:
一曰:驕奢橫。驕傲、奢侈、橫行也。眾星捧月的生活,讓其不知東西南北。群人誇張馬屁,乃造就他們自以為是,自以為無限聰明之性格。遮蔽慧眼,不知忠奸之臣,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用老爺老爹之累世財產為所欲為。造宮殿,游天下,稍有不稱心就殺無赦。任人勸阻,均以無效,弄不好反遭殺身之禍,因之於人人自衛,得過且過,更助王者驕奢橫。古之排名敗家子前三名者莫過於秦二世、後主劉禪、隋湯楊廣。
二曰:弱愎妄。性格柔弱、當斷不斷,剛愎自用、難以說服,妄信小人、大權放任。「此間樂,何思蜀」?此肌骨全無父之志也!如水入盆中,則顯其圓,水入框中,則顯其方;戲如麻繩,提起來一連串,丟下去一小堆,全無其型!追其根源,這也怪不得他們,宮內之風氣教化閉其思想,腦汁無能,群賢臣又能何為?
三曰:淫逸酒。以酒色亂天下者,不勝其數。三國周喻可謂絕頂,困劉備於東吳,以酒色迷其心志,以安逸喪其天下,雖沒成功,但足以證明。試想,若不於龍藏於內,志比天高,誰又會東爭西奪,寒露於棧道,贏天下之威名?誠然,有者以色逸酒而不亂,何則?關鍵是一個「度」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不浸染妃妃只色,適度而行,皆不亂也!弱者以淫逸酒自亂,其「度」之過也,必敗業

與如何對待帝王事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寫贊美女工的文章 瀏覽:585
事業編35年工齡退休金多少 瀏覽:583
富士康幸福鵲橋怎麼找回密碼 瀏覽:652
什麼是正愛情 瀏覽:700
山陰縣右玉縣哪裡有美女 瀏覽:665
為什麼愛情價值越高 瀏覽:907
軍人的故事向哪裡投稿 瀏覽:49
沒有家教怎麼辦婚姻 瀏覽:741
幸福寶什麼時候吃 瀏覽:678
智能模式如何轉換成國民經濟收入 瀏覽:277
美女你現在在哪裡好久都沒見到你了 瀏覽:227
抖音同城哪裡的美女多 瀏覽:361
男人為什麼不願意挽回婚姻 瀏覽:438
愛情方面不順利怎麼辦呢 瀏覽:917
現在林下經濟包括哪些 瀏覽:436
社區福利事業管理就業工資多少 瀏覽:122
幸福里城哪個房源最好 瀏覽:242
崇左的事業單位考試是在哪裡 瀏覽:878
怎麼是幸福作文 瀏覽:97
想你的愛情在哪裡 瀏覽:985